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沿海滩塘对翘嘴红鲌进行创新养殖,养殖水体的盐度控制在0、3%以下,翘嘴红鲌能适应并生长较好,翘嘴红鲌产量154、16kg/667m。,饲料系数1.949,个体平均规格为13、72cm/尾,成活率87、16%,养殖经济效益达1000元/667m^2左右。试验结果表明,可以在沿海滩塘推广翘嘴红鲌的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2.
为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扩大名优品种放养量,提高鱼类质量和档次,2010年开展翘嘴红鲌网箱养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投放平均尾重0.24 g、全长7~10 cm的翘嘴红鲌苗种计30 000尾,放养密度为200尾/m2;通过近10个月饲养,平均尾重达到300 g,最大个体470g;产量55.2 kg/m2,纯利润达93 320元。  相似文献   

3.
通过池塘主养翘嘴红鲌,搭配花和鲢鱼,经过将近1年的饲养,共生产翘嘴红鲌13 t,个体重100~150 g,翘嘴红鲌养殖成活率高达95%;产花1 228.5 kg,平均个体重175 g;鲢鱼3 510 kg,平均个体重1 kg/尾;花、鲢鱼养殖成活率90%。翘嘴红鲌商品鱼产值31.2万元,花3.44万元,鲢鱼1.76万元。总产值36.4万元(平均产值210 405元/hm2),扣除成本21.04万元,实际盈利15.36万元,平均盈利88 786元/hm2。  相似文献   

4.
翘嘴红鲐,肉洁白鲜嫩,营养价值较高,被列为我国淡水“四大名鱼”之一,素有“长江上等名贵鱼”和“太湖三白”之首的美誉。翘嘴红鲐适应性强,生存水温0,38℃,适宜生长水温18-30℃,生活水深0.5-10m,透明度在30cm以上,水体pH值6.5.8.5。由于翘嘴红铂野生资源日益减少,开展人工养殖对于保护天然资源、满足市场需求、增加渔农民收入,都有十分莺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翘嘴红鲌,俗名白鱼,食浮性饲料,鱼体呈条形状,喜好在深水中漫游.内质细嫩,味美可口.发展翘嘴红鲌养殖,效益良好.文章从翘嘴红鲌的池塘、放养、饲料、日常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此鱼的养殖技术,并对其进行了经济效益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预测翘嘴鳜(Siniperca chuasti)的生长趋势并选育出生长性能和体质状况良好的翘嘴鳜亲本,对汉江上游不同体型规格的野生和人工养殖翘嘴鳜的年龄、体长(L)、鳃盖骨长(R)、体质量(W)、相对生长率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汉江上游野生翘嘴鳜的年龄主要为1~3龄,人工养殖翘嘴鳜为1~2龄。野生翘嘴鳜体长与鳃盖骨长的回归方程为L=12.953R+3.314 2(R~2=0.820 5),其体长与体质量的回归方程为W=3.96×10~(-2)L~(2.757 7)(R~2=0.951 2),呈幂函数关系,为等速生长型。汉江上游野生翘嘴鳜1~2龄生长较快,其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达到0.259和4.972,2~3龄为0.158和3.984,生长趋于缓慢;人工养殖翘嘴鳜1~2龄的相对生长率和生长指标为0.152和3.678,均低于野生翘嘴鳜。汉江上游野生翘嘴鳜的尿酸和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324.67μmol/L和4.90 mmol/L,极显著低于人工养殖翘嘴鳜,而肌酐含量为13.50μmol/L,显著低于人工养殖翘嘴鳜。因此,汉江上游野生翘嘴鳜的生长性能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均比当地人工养殖的翘嘴鳜更优良,能够被选作亲本进行培育和人工繁殖,为汉江上游翘嘴鳜的规模化养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淳安县境内的千岛湖水域宽广,饵料生物丰富,非常适合鱼类的网箱养殖。2005年,翘嘴红鲌网箱养殖面积达到33.3hm2,放养量达到660余万尾,并初步形成了翘嘴红鲌养殖、加工、销售的产业链。但同时,翘嘴红鲌网箱养殖也一直受到病害的困扰,特别是2004年的指环虫病和2005年秋季的小瓜虫  相似文献   

8.
王芳  岳兴建  谢碧文  齐泽民  王淯  葛正良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812-16814,16884
[目的]为翘嘴红鲌人工繁殖中最佳受精激活介质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平板载片法,研究了pH、葡萄糖和Na+、K+、Ca2+、Mg2+等金属离子及河水、瀑气自来水、去离子水和蒸馏水对翘嘴红鮊精子活力的影响,探讨翘嘴红鮊精子在不同溶液中的活力变化。[结果]翘嘴红鮊精子活力受pH和葡萄糖、Na+、K+、Mg2+、Ca2+浓度的影响。Na+是激活翘嘴红鮊精子的主要因子。Mg2+是抑制翘嘴红鮊精子活力的主要因子。4种水体中翘嘴红鮊精子活力的顺序依次为河水〉瀑气自来水〉去离子水〉蒸馏水。[结论]翘嘴红鮊人工授精的激活溶液宜采用河水配制,pH 8.5,且应含75 mmol/L Na+、0.7 mmol/L K+、3 mmol/L Ca2+和1 g/L葡萄糖。  相似文献   

9.
池塘培育翘嘴红鲌大规格鱼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翘嘴红鲌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引进2.5~3.0cm的翘嘴红鲌在金坛市进行池塘养殖5个月,可培育大规格红鲌鱼种,出塘规格10cm以上的达85%,最大规格达21cm。  相似文献   

10.
翘嘴鲌又叫翘嘴红鲌、鲌鱼、白鱼等,是一种中上水层的大型凶猛性鱼类,性活泼,善跳跃,经济价值高.相关养殖人士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翘嘴鲌三年养成技术,就是第一年培育大规格鱼种,第二年进行成鱼养殖.采用这一方法是为了满足成品鱼养殖需求.使用1龄鱼种养殖1年难以达到成品鱼规格,达到上市规格0.6公斤/条仅有70%,销售价格不好且上市集中,难以应对价格波动.养殖2年一般成品鱼可以达到0.9公斤以上,市场销路好且价格高.  相似文献   

11.
翘嘴红鲌又名白条、和顺、太湖白鱼,是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一,其个体大、肉质鲜美细嫩,为鱼中上品。目前市场畅销,价格居高不下,随着天然翘嘴红鲌资源日益衰退,开展人工养殖已势在必行。现将翘嘴红鲌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从鱼种培育池的准备、鱼苗放养、驯养、水质调控和越冬管理方面介绍了翘嘴红鲌池塘苗种的培育。同时介绍了以翘嘴红鲌为主的成鱼养殖模式和翘嘴红鲌套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徐承旭 《农家顾问》2011,(10):44-45
翘嘴红铂又名白条、和顺、太湖白·鱼,是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一,其个体大、肉质鲜美细嫩,为鱼中上品。目前市场畅销,价格居高不下,随着天然翘嘴红鲐资源日益衰退.开展人工养殖已势在必行。现将翘嘴红鲐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葛晨霞  周景祥  董晓庆  裴怀全  朱成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725-17726,17755
[目的]研究不同pH值对翘嘴红鲐消化器官蛋白酶活性的影响。[方法]以翘嘴红鲐为试验材料,设定不同的pH值梯度,研究其对各消化器官蛋白酶比活力的影响。[结果]翘嘴红鲐各消化器官蛋白酶活性强弱的顺序为后场〉前肠〉中肠〉胃〉肝脏,其最适的pH值分别为7.5、7.5、7.0、5.5、7.0,且胃和肠道蛋白酶的活性显著大于肝脏蛋白酶活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翘嘴红鲐消化生理的研究和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白城市翘嘴红鲌产业发展现状,并从工人繁育技术、夏花鱼种培育技术、池塘成鱼养殖技术3个方面总结了翘嘴红鲌健康高效养殖技术,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兴凯湖翘嘴红(鲌)种质资源的研究和鉴定提供可靠的遗传学依据,以肾细胞为材料,采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对兴凯湖翘嘴红(鲌)(Culter ablurnus Basilewsky)染色体的数目及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兴凯湖翘嘴红(鲌)染色体树木(2 n)为44,核型组成为:16m+16sm+12St.  相似文献   

17.
翘嘴红鲌,别名:白鱼、白条。分类地位为鲤形目、鲤科、鲌亚科。我国许多地区有养殖。翘嘴红鲌肉质细嫩、味鲜美。此鱼行动迅速,性凶猛,以捕食其他小型鱼类为食。其养殖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对我国的淡水渔业发展、出口创汇,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此,翘嘴红鲌的池塘苗种培育相当重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翘嘴红鲌池塘苗种培育技术。  相似文献   

18.
<正>翘嘴红鲌俗称白条、太湖白鱼,是远近闻名的"太湖三白"之一,其个体大、生长快,肉质细嫩又鲜美,为鱼中的上品。翘嘴红鲌在国内市场价格比较高,是最热门的淡水养殖品种之一,但库区的野生翘嘴红鲌资源日益减少,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因此2007—2008年雄江镇水产组开展了翘嘴红鲌苗种培育和人工养殖,逐步驯化其适应食用人工配合饲料,并培育出大规格苗种。其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9.
施根荣 《新农村》2005,(4):20-20
翘嘴红鲌,俗名白鱼,食浮性饲料。鱼体呈条形状,喜好在深水中漫游。肉质细嫩,味美可口。发展翘嘴红鲌养殖,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20.
孙冰 《现代农业科技》2015,(11):279-280
基于翘嘴红鲌的生物学特征,总结了其网箱养殖技术,包括水域条件、网箱结构与设置、鱼苗放养、饲料与投饲、日常管理以及疾病防控等内容,以期为翘嘴红鲌的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