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内蒙古自治区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农艺性状演变情况,本研究对2002—2021年内蒙古自治区审定通过的109份大豆品种的骨干亲本品种来源、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主要通过杂交育种、复交育种与系统育种进行大豆品种选育.选育机构主要来源于3个方向,分别是科研院所、企业公司以及两者合作育成(院企合作...  相似文献   

2.
我省是黄淮流域夏大豆主产区之一。生态条件适宜,栽培历史悠久,生产的大豆籽粒金黄、饱满,品种类型丰富。70年代以来,育种工作者在对地方品种、野生大豆等品种资源的整理和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选种、杂交育种、引种和诱变育种等方法,先后选育推广了40余个大豆新品种(系...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40年代至今,辽宁省和吉林省的大豆育种工作者选育了众多品种,很多表现突出的品种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提高了大豆的单产水平,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借鉴这些品种的育种思路,对这些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其演变趋势,旨在分析不同年代主推品种的不同之处,解析品种更替的原因和趋势,为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开源市农科所从事大豆杂交育种工作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已选育出十余个大豆品种。其中开育3号、8号、9号、10号、11号等品种,均在大豆生产上发挥了较明显的增产作用,创造了较为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回顾几十年的育种工作,我们体会到:育种目标正确与否,是决定...  相似文献   

5.
美国大豆品种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大豆品种在杂交育种中的应用分析吉林市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王大秋,王维田,项淑华多年来,大豆有性杂交一直是大豆育种的主要方法和途径。为不断选育出大豆优良新品种,我国大豆育种工作者在进行大豆有性杂交的过程中,都十分注重亲本选配这一重要环节,不断扩大亲...  相似文献   

6.
许多研究表明,世界大豆品种产量随着育成年代呈显著增加,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围育成大豆品种的产量增加幅度有放缓和停止不前的变化趋势.说明以农艺性状为选择目标的常规育种其品种的产量潜力已受到限制.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育种目标和计划.大豆育种工作者在对大豆晶种产量和农艺性状进行定向改良时,并没有考虑生理性状的改良,也不清楚生理性状发生了哪些变化.许多研究表明,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其生理性状也发生了变化,并与产量呈密切相关.对1923年至2005年间育成的40个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研究表明,生理性状与产量和农艺性状相比,其改善的幅度较小,说明大豆生理性状的遗传改良孕育着巨大的产量潜力.建立以生理性状为目标的育种程序,定向改变大豆的生物学和生理学特性,是提升当前我国大豆育种水平.实现产量突破的重要途径.总结作者及课题绀成员近几年来埘吉林省1923年以来育成的大豆品种农艺性状和生理性状的比较研究结果,认为大豆叶片的光合能力、表观叶肉导度、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根瘤的数量具有作为高产品种选择指标的价值,有待于对其进行选择成本、可靠性、关联性和可替代性进行研究,用于高产大豆品种的选育和改良计划.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配吕文河(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在杂交育种工作中,亲本的选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育种计划的成败。在选择亲本时要根据主要的育种目标进行,企图选育多用途的品种是不现实的。例如,以选育适合加工法式炸条的品种为育种目标时,育种工...  相似文献   

8.
植物诱变育种能够创造许多优异变异资源,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可以作为种质材料,为大豆新品种培育提供丰富的资源;构建的突变体库也有助于大豆功能基因组研究的开展,可为特定性状的研究提供遗传材料。本文介绍诱变育种技术在大豆生长特性、品质和抗性改良育种中的应用,分析利用诱变突变体库进行大豆生长特性、品质性状改良和抗性相关基因挖掘的研究进展,介绍诱变技术与其他生物技术相结合发掘目的基因的应用现状,并展望今后大豆诱变育种技术在基因挖掘方面的应用前景,以期能更好地运用诱变育种技术推动大豆遗传研究和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湖南省水稻育种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即地方品种的评选鉴定、引种鉴定和系统选育、杂交高产育种和优质、高产、多抗育种。杂交高产育种阶段,我所选育高产品种15个。提高杂交育种成效的关键是:(1)杂交亲本的选配。就高产育种而言,以品种间杂交的效果最大;(2)根据水稻喜温感光的特性,采取人工环境控制栽培的增代技术,缩短育种年限,育成一个新品种只需2—3年时间,比以往缩短3—5年;(3)根据水稻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认真细致地选择杂交后代,可以减少盲目性,增强预见性和提高育种成效;(4)根据产量性状、米质、苗期抗寒性、耐肥性等的相关性可以提高对杂交后代产量潜力和其他性状的选择效果。高产仍然是水稻育种的基础指标。要使所选育的新品种具有更高的产量潜力。一是抓国内主体亲缘的聚合积累和高产基因的开发;二是抓扩大贮藏库为主攻目标的性状改良;三是采用籼粳交;四是改进育种方法;五是提高新品种的耐氮能力。进行水稻优质、高产、多抗性新品种选育,面广难度大。首先要有充足的优质、高产、多抗性种质资源。在杂交和选育方式上可以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的措施和多基因一次重组或分次重组的方法。改进早籼米质的途径是用中等和较低直链淀粉、垩白粒率低,垩白面积小的优质亲本与早籼主栽品种杂交。二是用籼粳交或用籼粳交的后代(包括中间材料)与早籼主栽品种杂交。抗性选择效果以低世代最佳,要做到选育与抗性鉴定同步进行,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花生的育种方法主要有杂交育种、化学诱变(辐射育种)和分子育种。杂交育种是常用的方法,通常选择两个具有优异性状的花生植株,分别作为父母本进行杂交.杂交1代种子种植后,根据育种目标在田间进行选种:选中的2代种子再种植选种;连续经过5-6年的时间,选择出符合育种目标,性状好并保持稳定,产量高的花生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