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派出母船大津丸(8000吨)和10艘子船(349吨),组成捕磷虾船队,已于1977年11月18日从官城县石卷港基地出发。  相似文献   

2.
缪圣赐 《海洋渔业》1985,7(1):36-36
<正> 日本水产公司(原名日本水产株式会社)是日本五大水产公司(大洋渔业、日本水产、日鲁渔业、极洋、宝幸水产)之一。创业于1911年。该公司现拥有船舶64艘(总吨为22万吨),加工、冷冻工厂19座。职工约5,800人。  相似文献   

3.
《水产科技情报》1978,(6):19-19
据报道,今年的南极磷虾渔业,从一月中旬开始渔况好转,连日来出海渔船全部投入作业,今年磷虾的生产任务,最初计划由海洋水产资源开发中心的大津丸船队,其中包括10艘子船、租用的大型拖网船第2播州丸(2,408吨),以及另外4艘大型拖网船(最小1,619吨,最大3,608吨)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正> 为适应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和冷冻运输的需要,1974年4月至1975年4月,我国先后向日本金指造船厂进口具有先进水平的852总吨冷冻加工运输船10艘。其中6艘分布在沿海各海洋渔业公司使用(烟台海丰  相似文献   

5.
在南极海域捕捞磷虾是一项十分困难的作业,它要求一艘3000总吨以上的渔船在深海中用低速捕捞这种小型生物。由于海况条件恶劣,作业时间少,使得磷虾捕捞作业变得很不经济.为此,意大利政府为磷虾的捕捞提供了补偿金。然后,这种补偿金一旦中止,商业性的磷虾捕捞作业就无法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6.
冷冻南极磷虾是南极磷虾船载加工的主要产品之一,能够较好的保存热敏性活性物质,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研究表明,冷冻南极磷虾的冻结、贮运、解冻及贮运期间温度波动等都会影响冷冻南极磷虾的品质和深加工利用。综述了冷冻南极磷虾加工技术、贮藏技术、品质评价、品质变化、解冻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影响其加工利用和品质的因素,分析了目前冷冻南极磷虾加工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我国冷冻南极磷虾的加工贮运、品质控制、后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对船上不同方式加工处理后南极磷虾不同部位的氟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鲜南极磷虾全虾、虾头、虾壳、虾肉中的氟含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虾壳中含量最高,为538.67 mg/kg,虾头中含量为395.20 mg/kg,虾肉中含量最少,为50.33 mg/kg,约为虾壳中的十分之一;不同体长的南极磷虾全虾、虾头、虾壳、虾肉中的氟含量差异不显著;总体上环境温度为4℃时,南极磷虾全虾、虾头、虾壳中氟含量随放置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但4 h内南极磷虾虾肉中氟含量上升,达到最大值59.67 mg/kg,之后开始下降。经70℃和沸水热处理后的南极磷虾全虾、虾头、虾壳、虾肉中的氟含量差异不显著,热处理后放置1和4 h南极磷虾全虾、虾头、虾壳中氟含量差异不显著,但热处理后虾肉中氟含量高于新鲜虾肉中氟含量。冷冻熟南极磷虾虾肉与冷冻南极磷虾虾肉中氟含量都高于新鲜虾肉中氟含量,但冷冻熟南极磷虾虾肉氟含量比冷冻南极磷虾虾肉低23%。实验结果表明,在船上对南极磷虾进行适当加工处理可以明显减少虾肉中的氟含量。  相似文献   

8.
1979年10月,台湾省制订了发展远洋渔业的六年计划。到1985年,远洋渔业产量将由37万吨增至70万吨。发展远洋渔业的重点是开发新渔业及新渔场,其中尤着重于200海里以外的公海渔业,也包括南极磷虾渔业的开发。六年内将用3.4亿美元修建渔港,5.7亿美元建造150余艘远洋渔船,  相似文献   

9.
国外简讯     
日·本·金·枪·鱼·渔·业·简·介《澳大利亚渔业》1976年6月号介绍了日本金枪鱼渔业情况,现摘译如下:日本的金枪鱼渔船队约有2,675艘,平均吨位158吨,大部分为300~500吨的延绳钓渔船,有冷冻装置,温度能降到零下50~60℃,尚有少数千吨级的加工母船。海上作业时间为6~18个月。延绳钓渔具长100公里,分支线长150米,一根延绳钓上有2千只  相似文献   

10.
<正> 1993年5月23日,福建省平潭县水产局与俄罗斯契别克联合投资进出口公司的经理基玛先生在中国北京东方饭店签订了“筹建中国闽罗远洋渔业有限公司”协议书,并议定:俄方提供200~300吨远洋渔业单拖配套渔船10艘、1100吨位冷冻加工运输船1艘,总价值约  相似文献   

11.
日本《渔船》杂志1975年8月号报道:日本1974年度的渔船建造批准数为507艘(合计总吨数56,763吨),这是1950年5月渔船法实行以来的最低批准数。过去10年的平均批准数为856艘,而1973年为882艘,略超过平均艘数。1974年与上年度相比,艘  相似文献   

12.
台湾鮪渔业最早是于1913年由日本的鹿儿岛传入。台湾鮪钓渔业的经营权一向是日本人。正式由台湾人经营鮪钓渔业是在1945年 接收“南日本渔业统制株式会社”以后的1948年5月,当时计有渔船5艘(50吨2艘, 100吨3艘)。1957年,台湾“中国渔业公司”首次在台湾自行建造4艘350吨级鮪渔船。台湾的远洋渔业是1958年3月13日,由“中国渔业公司”以新加坡为基地起步发展 的。  相似文献   

13.
杨秋玲 《海洋渔业》1991,13(2):91-93
<正> 一、前言日本本国捕鲣量从1983年起有所下降,到1986年产量仅为25.7万吨,其中6.2万吨鲜销,占24%。1987年每公斤鲜鱼234日元,冷冻鱼163日元,近年来有些低落。此时,向本国上市的鲜鱼仅6000吨,其余的进行冷冻加工,主要缘故是平均鱼价下跌。  相似文献   

14.
1984年1月1日统计,日本有渔船计442,436艘,排水量2,872,277吨。其中海上机动渔船401,120艘,排水量2,834,743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苏联研制了并掌握了工业加工技术制备清蒸磷虾肉罐头。预煮的磷虾肉或在温度不超过-18℃保藏不超过1个月预煮—冷冻的磷虾肉作为捕捞船生产罐头的原料。由于磷虾肉在冷冻、保藏和解冻过程中易于发生变化致使虾肉稠度变坏,故就抑制了在陆上企业组织和扩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渔业和水产资源局(BFAR)表示,菲律宾渔业公司今后必须严格执行16.5万吨的金枪鱼年度捕捞配额计划,最终实现渔船数量减少300艘的目标。该配额为2011年菲律宾海域金枪鱼的渔获量,但不包括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冷冻金枪鱼的进口量。2011年,菲律宾将军城上岸的总渔获量为11.2891万吨,其中大部分是金枪鱼或类金枪鱼种类。这一数字还包括进口的85.94吨冷冻金枪鱼以及从马尼拉市六个罐头工厂运过来的金枪鱼。据BFAR局长助理Benjamin Tabios表示,为保持金枪鱼产业的健康发展,162艘金枪鱼围网渔船中的大部分将会被淘汰。  相似文献   

17.
《渔业现代化》1978,(1):67-75
近四年来,日本渔船的建造完工的总艘数和总吨数都在下降。1973年共完工986艘、15.8万总吨,而1976年则降为645艘、5.28万总吨,分别比1976年下降了35%和66%。从各类船型来看:远洋底拖网渔船大幅度下降,1973年为43艘、2.7万总吨,单船平均630总吨,而1976年仅建造4艘、0.14万总吨,单船平均350总吨,船数减少,船型减小,基本处于不建造状态,即使少量建造,也属试验或更新船只。  相似文献   

18.
1982年初统计,日本全国有动力、非动力渔船445060艘,总吨位280,668,917吨。其中:机动渔船平均每艘6.72吨,非动力渔船平均每艘0.84吨。机动和非机动船合计平均6.31吨。富山县1981年末有渔船2140艘,16274.34吨。其中:海水动力船1699艘,海水非动力船245艘;淡水动力船12艘,淡水非动力船184艘。  相似文献   

19.
贺泽生 《海洋渔业》1987,9(2):88-88
<正> 1986年10月15日,舟洋渔业合营公司21.4吨冰鲜对虾在舟山第二海洋渔业公司码头起运,销往日本。这是舟山地区改变传统对虾去头冷冻加工方法,第一次向国外市场销售冰鲜对虾。冰鲜对虾出口与对虾去头冷冻加工出口相比有许多优点:去头冷冻加工最高成品率只能达到64%,加工费用约1,300元/吨,冰鲜对虾出口成品率可达100%,加工1吨冰鲜对虾只需600元,而且对虾鲜度好,加工中省去了冷冻环节,加快了资金周转。  相似文献   

20.
邹胜样  万建荣 《海洋渔业》1986,8(4):157-159
<正> 前言南极大磷虾是一种高品质的蛋白质,据澳大利亚和阿根廷专家估计,每年捕捞7千万吨磷虾,就可为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10亿人)每人每天提供20克蛋白质。因此磷虾将是今后人类从海洋中索取高蛋白食品的重要来源。1958年,全苏海洋学与海洋渔业研究所的科学家建议国家对南极磷虾进行捕捞和加工,开始了南极大磷虾的捕捞和加工研究工作。目前已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在南极海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