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用油是人们生活必需的消费品,全球食用油消费主要以植物油为主,油料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中国是食用油消费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油料生产大国,菜籽、花生、棉籽、芝麻的产量均居世界第1位,大豆、葵花籽的生产也是名列前茅。中国一直是油料进口大国,对外依赖性较强。2008年油料生产实现较大恢复,扭转了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连续8年下滑的局面。油料产业的发展与食用油行业的形势息息相关,近期全球金融危机对食用油行业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兵团应全面认清农业经济发展的形势,  相似文献   

2.
气候变化对中国油料作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油料作物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目前中国食用油自给率较低,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油料安全是中国粮食安全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近年来气候变化也对中国油料作物生产带来了显著影响,因此如何客观准确地评价气候变化对中国油料作物生产的影响,对提高中国食用油自给率、保障粮油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综述了气候变化对中国三大主要油料作物(花生、大豆、油菜)影响的相关研究,概括了主要的研究方法和气候变化对油料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以及种植制度的影响,并据此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3.
小品种特色油料是指除油菜、花生、大豆外的其他所有油料作物。近年来,国内食用油供给形势严峻,自给率仅39%,对外依存度高达61%。2007年9月19日,国务院召开了促进油料生产的会议,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开发特种油料,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芝麻、亚麻、油葵、油茶、油橄榄等作物生产。  相似文献   

4.
李科 《中国种业》2004,(9):21-22
胡麻是陇东地区主要的油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大田经济作物,在油料作物中,胡麻的油质被称为"油料之王".陇东地区胡麻种植面积约为6.01万~6.84万公顷,占油料作物的70%以上,平均单产为675~1235kg/hm2,种植区域遍布15个县(市),但各地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究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降水不均,土地瘠薄,品种混杂,播种质量不高,投入较少,耕作管理粗放及病虫草害严重.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是全国油料生产大省,在国家油料生产和油料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河南省油料生产出现种植面积不断萎缩和产量徘徊不前,以及油料加工产业相对滞后的局面。本文结合河南省油料生产的资源优势,总结了2008-2010年期间河南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倍增计划的实施范围和预期目标,概括了食用植物油生产倍增计划种植类和加工类两大项目的落实进展情况,以及当前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食用植物油生产倍增计划有力地推动了河南省花生、芝麻、油菜等优势油料作物生产和油料加工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河南省将油料生产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保障河南以及国家油料生产稳定发展和食用植物油战略安全。  相似文献   

6.
油菜是海东地区乃至青海省的主要油料作物。“十五”以来.海东地区以油菜为主的油料生产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从总产、单产、人均占有量、质量、商品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方面实现了同步提高。全区已基本形成了川水、浅山地区杂交油菜产业带和脑山地区白菜型油菜产业带。互助、平安、化隆、乐都、民和等县成为全区乃至全省重要的油料生产大县和商品化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7.
1 现状 花生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居第2位,而总产量1190万t,居第1位,约占油料总产的50%.辽宁省适宜花生生产,光照充足,病害少,特别是影响花生品质的黄曲霉显著低于其他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优质花生出口基地.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油料生产发展的概况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植物油是城乡居民重要的生活必需品。抓好油料生产,对于稳定食用植物油市场、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河南作为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粮食生产大省、第一粮食转化加工大省,同时也是油料生产大省、消费大省,在全国油料生产下降、进口逐年增加、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研究如何促进我省油料生产发展,对加快恢复发展油料生产、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安徽油料产业现状及其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分析了安徽省油料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入世对安徽油料产业发展的冲击,详细阐述了安徽省油菜籽、花生和芝麻及其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找出了这些国产制品及其生产过程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进一步发展安徽油料作物产业和提高国产油料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胡麻是朔州市朔城区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也是山区、旱作区的主要农作物。介绍了旱地胡麻的高产栽培技术,旨在指导当地农户科学种植,通过使用优良品种和配套技术,带动周边农户油料均衡增产,推进朔城区胡麻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全面提升胡麻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1.
芝麻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出口创汇产品,其品质优良、味芬芳,是其他油料无法替代的、人们喜爱的食用油.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种业》2008,(2):16-16
为加快我国油料生产的恢复发展,增加有效供给,稳定市场价格,农业部决定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振兴油料生产计划,力争2008年油料生产面积达到2307万hm^2,平均667m^2产量达到135kg,总产量达到4700万t;到2010年,油料面积再扩大138.7万hm^2,平均单产提高10kg,总产提高14%。振兴油料生产计划将坚持立足国内资源,依靠科技,努力提高我国油料生产水平,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率。  相似文献   

13.
一、油菜在我省种植业中的地位和生产概况油菜是我省主要的油料作物,在油料生产中,无论是播种面积,还是总产量,都居第一位。在种植业中,也占重要位置。一九八○年油菜播种面积二百八十四万四千七百多亩,仅次于水稻、包谷、洋芋、小麦的面积,居第五位;一九八二年油菜面积一跃而为五百零三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植物油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对中国油料作物重新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油料生产、植物油加工、贸易和消费状况,分析了中国植物油产业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受政策的限制,中国油料生产裹足不前,而中国的植物油消费在经济的拉动下却不断增加,这直接导致了中国油料和油脂的大量进口,与此同时,中国的植物油加工业还不断被外资控制,植物油产业风险不断加大。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植物油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因其无损、快速、不使用化学试剂的特点,在油料种子脂肪酸检测中应用广泛,尤其对大宗油料种子油脂检测、种质筛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NIRS在油料种子建模方法和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综述,重点分析NIRS在特种油料种子相关领域的应用现状,总结特种油料种子样品处理、光谱预处理等NIRS建模的主要因素,阐明了NIRS在特种油料作物中的应用对发展我国油料产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阎富英 《中国种业》2003,(10):23-23
蓖麻在我国已有1400多年种植历史,也是我国十大油料作物之一,被誉为特种油料作物。其特点是耐干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对土壤及栽培条件要求不高,即使在沙质土壤及瘠薄地上种植也能正常生长,栽培管理简便,生产成本低,收益快。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从东到西、由南到北均可种植。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抗旱节水农业技术的应用推广,蓖麻已成为我国旱薄地区的优势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生产上对蓖麻优良品种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目前我国蓖麻生产上应用的大部分品种品质差、单产低、杂种分离现象严重、稳定性差,严重的影响了农民…  相似文献   

17.
《种业导刊》2008,(12):13-13
为抓好食用植物油生产,把油料生产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河南省政府近日下发实施方案,决定在2008年至2010年间,实施“全省食用植物油生产倍增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到2010年,力争全省油料作物种植面积比2007年增长6%左右,单产提高20%,总产量超过700万吨,含油率提高3~5个百分点,油脂加工能力达到180万吨,再打造2~3个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8.
油用向日葵自1976年引入兵团以来,生产发展很快,已经成为兵团重要的油料作物,1994年就已成为新疆总产第1、面积第2的油料作物,在兵团及自治区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发展概况新疆种植向日葵的历史较长,主要种植地方品种,以嗑食型为主,多集中在焉耆盆地及伊犁河谷一带,没有形  相似文献   

19.
花生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2010年国家对花生主产区山东、河南、四川开始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政策,这对大力发展花生生产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提升了农民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同时加快了其他省份花生生产的发展,优质花生品种需求量将会大大增加.为了满足农民种植优质花生的需求,于2008年山西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出高产稳产、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的优质大粒花生新品种兴花一号.  相似文献   

20.
<正>花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近年来,在花生生产中有诸多因素影响到产量的提高,有些已成为制约花生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据花生产量的影响因素,及早采取应对措施,是促进花生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一、品种混杂退化1.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