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田养殖日本锦鲤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柘荣县石山洋发展稻田套养锦鲤夏花苗种养殖生产,可使粮食增产5%—10%;每667平方米稻田当年可养成15—20厘米左右的锦鲤300—400尾,产值达到800—1200元,亩增利润达到500—800元,经济效益可观。现将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3.
4.
5.
1、稻田的选择和整理(1)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土质好、保水力强,排灌方便的田块,单、双季稻田均可。(2)加高加固田埂,埂高50 ̄70厘米,宽50厘米,并夯实。在田中成对角处各设置1个进水口和排水口,在进排水口处安置好滤网,防止鱼逃跑。(3)在稻田进水口处建1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利用稻田水、土、光、热等资源养殖罗氏沼虾,使稻与虾达到高产高效,共生互利,我们进行了稻田养殖试验,初步探索并掌握了稻田养殖罗氏沼虾所需的配套设施、放苗要求及养虾与稻田用水、肥、药技术。在4公顷试验田中,667平方米产稻谷500千克,虾18.4千克,鱼37.6千克,是单一种植水稻效益的2倍多。实践表明,稻田养殖罗氏沼虾以单养或与滤食性鱼类混养模式为佳。1养虾稻田的选择与改造养虾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灌排方便、无污染、地势低凹、保水力强的田块为佳。在稻田四周开挖一圈环沟,上口宽1.5~2米,坡比1∶2,沟深0.8米左右。同时在田头…  相似文献   

7.
彭泽鲫又名彭泽大鲫或芦花鲫 ,体肥 ,喜欢在芦苇丛中栖息 ,我国各地均有分布。稻田养殖彭泽鲫可不投饵、不施肥 ,鱼群只凭稻田天然饵料生长 ,投资少 ,见效快。可充分利用稻田 ,不另占水面 ,放养面积广。鱼能吃掉稻田中的害虫 ,如稻螟蛉、稻象鼻虫、螟虫的幼虫。鱼还可疏松田泥 ,促进禾苗分蘖和根系发育 ,促进水稻生长 ,还能把稻田中大量消耗肥料的浮游生物、底栖动物吃掉 ,起到保肥作用。此外鱼肥能肥田 ,增加水中磷、钾营养元素。一般 6 6 7m2 放养彭泽鲫夏花 10 0~ 15 0尾 ,当年 6 6 7m2 产量可达 10— 15kg。达到额外增加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稻田养蟹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时还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我们在吉林省洮南市幸福乡新德村做了三年试验,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9.
2002年我们在梁河县遮岛镇大盈江边10亩稻田中进行中华绒螯蟹、罗氏沼虾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施倾发 《贵州农业科学》1998,26(3):64-64,F003,46
  相似文献   

11.
12.
<正>1. 稻田改造 稻田养蟹必须选择进、排水方便,蓄水力强,涨水不淹的稻田,每丘(自然田)2-10亩。在稻田四周挖一条宽2米、深1米的环沟,田块中间挖数条小沟,将田块划成数小块,做到沟沟相遇。1/3的水沟面养水花生、水葫芦等,为蟹栖息、觅食、躲避敌害袭击,提供良好场所。每丘田埂高度30-50厘米,内埂用较牢固的尼龙层膜围成防逃墙,并向内倾斜45-50度。进、排水口处用聚乙烯网扎紧;田埂上再建一道铁栅或网栅。蟹种放养前,彻底清除稻田里的青蛙、水蛇、黄蟮等,放蟹前15天,亩用生石灰100千克对水全面泼洒,杀死敌害和病菌,改善水质条件。  相似文献   

13.
14.
15.
海涛 《现代农业》2003,(6):32-33
一、大规格鳜鱼种的培育 1.池塘条件 养殖鳜鱼的池塘要求沙质底,淤泥少,面积2~3亩,水深1.5米以上,排灌方便,水质清淡,不混浊,无污水流入,并有少量沉水性水草的鱼池.  相似文献   

16.
稻田养殖泥鳅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18.
泥鳅田螺鳖--稻田生态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螫蟹又称河蟹、大闸蟹,成品蟹肉嫩、黄多、油厚、膏肥,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种水产品.稻田养殖中华绒螯蟹是根据稻蟹共生、互利原理进行种养结合的一种生产方式,在产量和数量上以水稻为主,在质量和效益上以河蟹为主,是充分利用本地稻田面积和水体空间,合理开发资源,发挥土地生产潜能,进行稻蟹立体种养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在稻田中养殖名优水产可显著提高稻田的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罗氏沼虾食性杂,个体大,生长快,产量高,养殖周期短,日常管理较为容易,是农民进行稻田养殖、增加农田效益的理想品种.稻田养殖罗氏沼虾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