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户家庭储粮现状及改进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户储粮约占粮食总产量的60%~70%,农户储粮安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我县农户家庭储粮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帮助农户减少粮食的产后损失,提高粮食的品质和储粮技术水平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2.
发展中国家农户储粮减损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中国家50%以上的粮食储藏在农户,但由于农户储粮方法原始、设施简陋、工艺落后等原因,农户储粮损失特别严重,粮食储藏环节的损失成为发展中国家粮食产后各环节(从收获到消费)损失最严重的,占总损失的50%~60%。使用科学储藏方法可使农户储粮损失降低至1%~2%。对发展中国家主要粮食种类农户储藏减损研究进行综述,对造成损失的主要因素和可能采取的减损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图说     
《新疆农垦科技》2014,(8):I0001-I0001
农业部:过度加工致年损失粮食超150亿斤——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但因产后处置不当,农户每年损失粮食7%~11%,过度加工导致每年损失粮食150fL斤以上。为此,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通知》,要求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全面推进粮食加工减损工作。  相似文献   

4.
在第二十四个全国爱粮节粮宣传周到来之际,国家粮食局今天表示,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很大,节粮惜粮潜力巨大。 据有关科研单位和专家测算,由于农户家庭储粮设施简陋、粮食装卸运输抛撒遗漏、过度或粗放式加工,我国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至少在700亿斤以上,相当于2亿人1年的口粮。其中,由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保管技术水平低,受鼠害、虫害和霉变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粮食损失率约为8%,核算每年农户储粮环节损失约400亿斤。  相似文献   

5.
围绕玉米破碎问题,对粮食烘干、入仓设备改造进行大胆尝试,有效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增加了经济效益,保障了储粮安全。  相似文献   

6.
热点聚焦     
<正>农业部:过度加工致年损失粮食超150亿斤——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但因产后处置不当,农户每年损失粮食7%~11%,过度加工导致每年损失粮食150亿斤以上。为此,农业部印发《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通知》,要求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全面推进粮食加工减损工作。我国将重点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引导和支持力度,强化政策扶持,推动符合条件的涉农投资项目由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承担和实施;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努力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引导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之间形成稳定的土地流转关系,对流转达  相似文献   

7.
《种业导刊》2014,(9):34-34
<正>近日从农业部印发的《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的通知》中获悉,因产后处置不当,农户每年损失粮食7%~11%,过度加工导致每年损失粮食75亿公斤以上。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但因为设施设备缺乏、技术工艺落后、过度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率低等问题,粮食干燥、储藏、加工等环节浪费严重。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市农户储粮现状,如何发挥粮食行业优势,指导农户科学储粮,减少农户储粮损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和社会发展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堆放方式对储粮损耗影响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中国农业大学对全国22个省574个县粮食产后损失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粮食在收获、储藏、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量高达18.2%,其中储粮环节损失率达9%左右,可见粮食产后的损失是相当惊人的。作为储备粮承储企业,其中心任务就是要做好储备粮的管理工作,而减少粮食损耗是一个尤其重要的方面。粮食保管损耗的大小,是反映仓储工作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行业动态     
<正>农业部要求全面推进粮食加工减损工作近日,从农业部印发的《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获悉,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但因产后处置不当,农户每年损失粮食7%~11%,过度加工导致每年损失粮食75亿kg以上。农业部要求,各级农产品加工业管理部门要全面推进粮食加工减损工作。《通知》强调,要紧紧抓住烘干、贮藏等初加工环节,结合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实施,积极开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储粮问题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1农村储粮损失状况 由于我国农村储粮条件差,加上缺乏科学储粮知识,储粮损失巨大。1984~1985年,国家粮食局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原名商业部四川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对全国8个省17个县70个乡的农村储粮情况进行了详实的调研,撰写了约4万字的《农村储粮现状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储粮损失约为7%~9%;1992年,中国农业火学对全国22个省574个县的粮食产后损失进行调查,包括收获、储藏、运输、加工、销售、消费等6个环节,总损失率为18.1%,其中储藏环节损失率为2%~5%;2004年,国家粮食局组织成都粮食储藏科学研究所、河南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减少三大粮食作物农户储粮损失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  相似文献   

12.
华北平原农村储粮现状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配合“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产后领域)的实施,在华北平原的核心示范区对农户进行储粮现状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农户储粮中普遍存在粮食重产轻储、储粮设施简陋、安全储粮技术缺乏、储粮损失严重、缺乏农村储粮技术推广服务体制和科学保粮的舆论宣传等现象,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农户储粮是我国粮食储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我国小农户储粮减损技术进行系统研究,开发了系列储粮装具,集成了多种储粮技术工艺,配合药剂、技术服务等措施,能有效减少农户储粮损失,从源头上保持储粮品质和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4.
湖南农户储粮综合技术核心示范基地储粮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配合"粮食主产区农户储粮减损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的实施,在湖南省农户科学储粮核心示范区对农户进行储粮现状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产后)和"农户科学储粮专项"的实施,农户科学储粮意识有所提高,示范基地科学储粮仓使用率高达84.0%,农户平均储粮损失率降低至4.13%。但是,农村储粮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农户储粮防虫杀虫药剂市场处于空白,同时,部分农户仍然存在重产轻储、储粮设施简陋等现状,造成8.76%~10.50%的粮食产后损失率。  相似文献   

15.
景桂文 《粮食储藏》2013,42(2):54-56
粮食产后减损工程是"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三项内容之一,随着"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开展,我们积极开展粮食产后减损工程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通过粮食产后损失情况简介、采取的工作措施和工程进展情况,简要介绍了我库开展粮食产后减损工程试验的相关工作方法和对策研究,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农村,不仅家里储粮的农户减少了,而且存粮的数量也急剧下降。农民不愿意储粮,这既与农村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有关,也与农户储粮装具简陋、储粮损失大相关。首先,过去农村家庭存粮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的口粮消费,但随着粮食流通体制市  相似文献   

17.
唐维民 《耕作与栽培》2009,(6):57-58,60
人增地减和居民粮食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粮食问题始终是必须高度重视的大事。由于近年粮食生产出现结构性、区域性及阶段性过剩,生产农户增产不增收,生产效益大幅下滑,极大挫伤了农户生产粮食的积极性,迫使农民减少生产投人及放松生产管理,粮食生产的高产高效技术应用推广出现不良倾向和下滑趋势,粮食生产总量及平均单产徘徊不前,严重威胁粮食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18.
粮食在储存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损失损耗。损耗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如粮食的呼吸消耗干物质属于自然因素,而由于杀虫不及时,或通风过量造成的粮食数量减少,属于人为因素。据统计,我国农户储粮的损耗率达到8%,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农户储粮都是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储存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担负着9亿农民的口粮保障。但由于农户储粮条件差,加上缺乏科学储粮知识,储粮损失巨大,随着我国人口逐年增多,耕地面积减少,加之受环境污染,气候变暖等因素的影响,采用传统的方式增加粮食产量已越来越困难。如何保持和提升农村储藏粮食的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20.
粮食仓储企业目前普遍使用熏蒸剂防治储粮害虫,但农户储粮由于受操作技术、安全因素、经济因素、储粮环境(特别是密封条件)等条件的限制,要推广这一方法困难较大。而粮食保护剂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的优点,可直接拌人原粮、种子粮中,不受密封条件的限制,处理后不致造成污染,也不影响粮食的食用、种用品质,操作方便安全,易于在农户中推广使用。因此,在农户中大力推广粮食保护剂,对减少储粮损失、提高储粮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