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浙江省某兔场腹泻病兔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经革兰氏染色和PCR鉴定,分离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1株,命名为ZJE1株。ZJE1株对链霉素、环丙沙星敏感。以ZJE1株为宿主菌,分离纯化出噬菌体4株,分别命名为ZRP2、ZRP3、ZRP4和ZRP5,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形态与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4株噬菌体分离株均由六角形的头部、可收缩的尾鞘和尾管组成,均属于肌尾噬菌体科。采用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分离株的宿主谱、最佳感染复数、pH稳定性、热稳定性和一步生长曲线。结果显示,ZRP2、ZRP3、ZRP4和ZRP5具有宿主特异性,在37~55 ℃的条件下可保持良好活性。ZRP2、ZRP3在pH值7的条件下可保持良好活性,ZRP4、ZRP5在pH值5~7的条件下可保持良好活性。ZRP2、ZRP3、ZRP5的潜伏期为11~19 min,均能在体外裂解ZJE1株。研究成果可为应用噬菌体治疗兔大肠埃希菌病提供研究基础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火棘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蔷薇科植物火棘的茎、叶、果中分离出内生真菌15株,其中茎中分离到4株(J1~J4),叶中分离到8株(Y1~Y8),果实中分离到3株(G1~G3);分别测定15株内生真菌的液体培养物(发酵液和菌丝体混合物)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有13株内生真菌(86.67%)对某些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50%以上的抑菌活性,其中J4菌株对9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都在50%以上,最高可达97.14%,其抗菌谱较广,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从藏灵菇发酵乳中分离益生乳杆菌,研究其生理生化特性,为功能性乳制品的开发提供优良菌种.先用乳酸菌分离培养基MRS从藏灵菇发酵牛乳中分离得到乳酸菌,再分离纯化出乳杆菌,并对分离的乳杆菌进行生理、生化鉴定,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用MRS培养基从藏灵菇发酵牛乳中共分离出乳杆菌菌株6株,通过生理生化试验确定这6抹分别为:2株发酵乳杆菌、2株嗜酸乳杆菌和2株短乳杆菌.将分离出的菌发酵鲜牛乳,在品尝过程中发现口感较酸,推断其有很强的产酸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根瘤切片法从广西本地杨梅根瘤中分离获得3株内生菌,经镜检、革兰氏染色和BAP无氮培养基培养,证实这3株内生菌为Frankia sp.,分别命名为MF3、MF6和MF9。对这3株分离株在不同碳源、氮源和pH值的培养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株分离株在分别以吐温-80、葡萄糖、丙酸钠为碳源的BAP培养基上生长良好,3株分离株对琥珀酸钠的利用较差;适宜的氮源为酵母膏、酪蛋白和氯化铵,尿素的利用率低。3株分离株均适合在pH 5.5~6.5范围内生长,pH 7.0以上生长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
烟草青枯病病原菌的分离及其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福建烟田的病株中分离出烟草青枯病病原菌,从其原位土壤中经过分离纯化得到40种土壤菌株,经过平板拮抗法筛选后,得到对青枯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的5株土壤细菌,分别命名为T1、T2、T3、T4和T5,其中,菌株T5的拮抗带最大,菌落拮抗带达10.2~21.4mm.  相似文献   

6.
金志民  杨春文  刘铸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41-13642
[目的]了解牡丹江城市鸟类所携带的人体病原微生物,避免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方法]采用网捕法或巢捕法在各个区内捕获样品,通过培养基培养试验和生理生化试验研究了分离自捕获样品的病原微生物。[结果]从捕获的麻雀、喜鹊、大山雀、金翅雀、家燕、红尾伯劳、鸽子等鸟类中分离出了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革兰氏肠杆菌、葡萄球菌、细小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不同鸟类所感染细菌的种类大致相同,但其不同器官感染细菌的情况不同。分别用大肠杆菌培养基、巴氏杆菌培养基和沙门氏菌培养基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体外培养试验,培养一段时间后,来自肠道的病原菌在3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最明显。[结论]该研究为构建牡丹江市公共卫生安全预警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茄果类蔬菜内生芽孢细菌的筛选及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稀释涂平板法,从辣椒、黄瓜、豇豆及番茄植株体内分离到内生芽孢细菌187株,其中拮抗菌28株。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显示,5个菌株ha-1 a、ha-15、ha-21、X9、X10对生产上常见的10种病原真菌和2种病原细菌有强烈的拮抗作用;通过液体培养基摇床培养及平板-抑菌圈法,测定5个菌株分别在5种不同的培养基中抗菌物质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ha-21菌株在5种培养基中都能产生抗菌物质,PN是最适培养基;硫酸铵分离表明ha-21产生的抗菌物质为复合物,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上清液中的抗菌物质经121℃高温处理活性不变,对番茄青枯病仍有强烈的抗生作用。盆栽试验表明:ha-21对黄瓜立枯病的防效为88%,使出苗时间提前3~4 d。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河南省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流行情况,对2017—2018年采自河南省不同地区的45份疑似病料,进行细菌分离及形态学观察、培养特征鉴定、PCR鉴定及分型。结果显示,共分离鉴定出12株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为1、2、4、5、7、13型和不可分型。其中,血清型1型2株,分别命名为XX-3、HB-1;血清型2型1株,命名为XX-4;血清型4型1株,命名为ZJ-1;血清型5型4株,分别命名为LY-1、DF-1、XX-2、KF-1;血清型7型2株,分别命名为SQ-2、XX-1;血清型13型1株,命名为NY-1;还有1株不可分型,命名为SQ-1。可见,河南省存在多个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且不同地区血清型不一致,1、5、7型为优势血清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研究内生真菌与长春花悬浮细胞互作奠定基础。[方法]从长春花茎杆韧皮部分离出内生真菌,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用PDA培养基、PDA培养基+长春花悬浮细胞的水提物对内生真菌进行液体培养,薄板层析检测内生真菌液体培养物的提取物及发酵液。[结果]从常规PDA培养基中分离得到11株菌株,而从其他PDA培养基中没有分离到内生真菌。分离出的11株菌株的大型分生孢子呈纺锤形或镰刀形,其代谢产物通过薄层层析,没有检测到长春花生物碱。表明分离出的内生真菌本身不能直接合成长春花生物碱,而可能对生物碱的合成起促进作用。[结论]从长春花中分离得到的内生真菌属镰刀菌属。  相似文献   

10.
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药用植物蛇足石杉中分离内生真菌,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先在MS培养基上对蛇足石杉的茎、叶和孢子进行离体组织培养;然后在PDA平板培养基上,分别对茎、叶和孢子离体培养中产生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最后对照真菌鉴定手册,根据菌株的菌落形态、大小、颜色、生长速率、质地、生长培养基颜色变化,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结果从蛇足石杉的茎中分离出4株内生真菌菌株,分别属于顶孢霉属、头孢霉属、酵母属和束梗孢霉属;从叶中分离出2株内生真菌菌株,分别属于头孢霉属和青霉属.  相似文献   

11.
采用MRS和M17选择性培养基从藏灵菇乳中分离乳酸菌,用生理生化方法进行鉴定.分离得到7株乳酸菌,其中2株乳酸球菌乳酸亚种,2株唾液链球菌、2株弯曲乳杆菌、1株类高加索乳杆菌.将分离出的乳酸菌用于酸奶的发酵,结果显示,球杆菌比例2∶1,温度40℃,接种量2.5%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连翘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DA培养基从连翘茎、叶中分离到19株内生真菌,对其分别进行液体培养,将发酵产物中的发酵液用高压蒸汽湿热灭菌,菌丝体晾干研磨后用丙酮提取。用发酵处理液和丙酮粗提物采用生长速率法对一些植物病原菌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抑菌率在50%以上的活性菌株,发酵液组中有1株(5.26%),菌丝体组中有13株(81.25%),表明其抑菌活性成分主要为胞内代谢产物(存在于菌丝体粗提物中)。筛选出2株抗菌谱较广的内生真菌(J4和J8),其中J8对9种病原真菌抑菌活性较强,J4对6种病原真菌抑菌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离筛选具有抗菌活性的松萝地衣体共生菌[方法]在确定松萝地衣体共生菌分离最佳步骤的基础上,采用2种培养基进行分离和纯化。采用滤纸片法测定分离物3种不同培养基的发酵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结果]经5%次氯酸钠浸泡90 s对松萝地衣体表面消毒后,采用PDA培养基分离出的松萝地衣体分离物多样性比MEA培养基分离出的好;分离得到的6株分离物均对供试菌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不同成分的发酵培养基对同一株菌的发酵产物活性有一定影响。[结论]分离得到的松萝地衣体分离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从松萝地衣体分离物中寻找杀菌活性物质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和疏勒县温室中番茄新发生病害的病原.[方法]采集番茄病果、病叶和病茎并分别在燕麦和黑麦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组织分离并观察病菌形态特征.[结果]喷雾回接健康番茄植株,植株发病症状与田间一致,组织分离并镜检,确定温室中番茄新发生病害的病原是Phytophthorainfestans(Mont.) De Bary.P.infestans在两种选择性培养基上均可分离培养,发病植株组织中,果实和茎组织易分离岔P.infestans,两种选择性培养基都可分离出番茄晚疫病菌,果实组织和茎组织易分离番茄晚疫病菌.[结论]喀什地区英吉沙县与疏勒县温室中番茄新病害是番茄晚疫病.  相似文献   

15.
从咸阳市某疑似鸽疱疹病毒感染病例中分离病原,并对其UL30基因分子特征进行分析,为防控鸽疱疹病毒感染提供参考。通过SPF鸡胚传代分离病毒,克隆UL30基因并构建质粒测序比对分析。结果显示,病毒分离传代3次后鸡胚死亡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并出现典型病变。UL30基因克隆测序提示病毒分离成功,命名为XY2019株。XY2019株UL30基因与4株参考序列同源性在99.9%~100%之间,基因进化树上形成2个大分支,XY2019、HLJ、S-18、BJ株处在一个分支上,而AF141890单独在一个分支上。研究提示,不同动物种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PiHV UL30基因均高度保守,遗传性高度稳定。  相似文献   

16.
茶卷叶蛾寄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毒力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茶园中自然羅病而死的茶卷叶蛾(Homona coffearia)幼虫僵虫上分离纯化出1株病原真菌,经核糖体DNA(rDNA)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鉴定为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并命名为JYBb201菌株。对该菌株在PDA、PPDA和SDAY3种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和产孢能力进行测定,发现其在PDA上平均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的日均增长量达4.30 mm。但在SDAY培养基上培养16 d的产孢量比其他两种培养基大,达4.30×107孢子.mL-1。对茶卷叶蛾幼虫的毒力测定结果显示,该菌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以2.16×108孢子.mL-1和4.32×107孢子.mL-1的菌液处理,9 d后其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4.74%,表明JYBb201菌株是1株对茶卷叶蛾幼虫具有潜在防治作用的病原真菌菌株。  相似文献   

17.
尼罗罗非鱼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自然患病的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肝脏组织分离出2株细菌,命名为M-O1和M-02。用M-O1和M-02分别在实验室人工感染健康的尼罗罗非鱼,被感染鱼3周内全部死亡,且患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从被感染的鱼体中分离得到2株类似细菌(分别命名为W-01、W-02),说明分离的菌株为本次尼罗罗非鱼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通过生理生化方法进行种属鉴定,确认以上分离到的4株细菌均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z hydrophila),分别命名为M-O1、M-02、W-01、W-02。用19种常见药物对上述菌株进行药敏试验,4菌株对丁胺卡那、氟哌酸、庆大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新霉素、氟罗沙星和复方新诺明极为敏感;对氧哌嗪青霉素、利福平、麦迪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敏感,对羧苄青霉素、头孢噻吩、先锋霉素、氨苄青霉素和林可霉素为不敏感。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废弃资源利用、提高磷利用率,采用无机磷培养基筛选、透明圈试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16SrDNA序列测定等方法对磷尾矿表层土壤中解磷菌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磷尾矿表层土壤中分离出具有解磷效果的菌株11株,命名为K1~K11,其中,K4和K7菌株的解磷能力较强;接种K4和K7菌株的无机磷发酵液发酵2d后其磷含量分别达335.47μg/mL和282.31μg/mL,Ca3(PO4)2分解率分别达16.83%和14.16%。经鉴定,K4属荧光假单胞菌,K7属胶质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进一步开展嗜冷菌研究,促进乳品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生鲜乳为原料,采用6种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对其中的嗜冷菌进行分离培养,筛选最佳培养基;分别测定各菌株的产脂肪酶活性,筛选出高产脂肪酶的菌株。[结果]改良LA培养基为分离嗜冷菌的最佳培养基;从40份原料乳样品中共分离筛选到30株嗜冷菌(25株杆菌,5株球菌;17株革兰氏阴性菌,13株革兰氏阳性菌),其中高产脂肪酶的菌株有7株(4、6、9、12、15、16、17号菌株)。[结论]该研究从40份原料乳样品中共分离筛选出7株高产脂肪酶的菌株。  相似文献   

20.
曹鹏  朱永兴  韦革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98-13099
[目的]筛选从宁夏苦豆子中分离出的有生物拮抗活性的内生菌菌株。[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不同组织中分离内生菌,采用对峙生长法将分离得到的内生细菌对宁夏当地作物的病原真菌做拮抗试验。[结果]分离自宁夏各地的苦豆子内生菌在种类上和数量上都有差异,并且苦豆子不同组织内生菌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差异;从苦豆子各种组织中分离得到180株内生菌,其中10株内生细菌对5种宁夏当地植物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并且抗逆性较高。[结论]该试验从宁夏各地的野生苦豆子不同组织中分离出内生菌,并筛选出有生物拮抗活性的内生细菌菌株,对于合理开发苦豆子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