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3年至1985年我站对农村散养鸡和专业户群养鸡进行新城疫Ⅰ系苗免疫效果检测,发现散养鸡免疫后其血凝抑制(HⅠ)抗体效价明显高于群养鸡的效价。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材料和方法 1.鸡新城疫Ⅰ系苗:齐鲁制药厂生产的冻干苗,按说明使用。 2.散养鸡的血清:于1984年8月21—25日采自全县17个乡(镇),每乡抽检2个村,每村2户,每户2只鸡。即每个乡(镇)8只,共136份。供试鸡都是Ⅰ系苗注射后10—30天的鸡。  相似文献   

2.
新城疫灭活苗与Ⅰ系苗,采用四种不同的方法对上笼鸡进行免疫。然后跟踪新城疫抗体监测,表明,产蛋鸡上笼前用灭活苗肌肉注射,然后再用Ⅰ系苗喷雾免疫,可维持鸡群整个产蛋期的抗体水平,保证生产。  相似文献   

3.
在养鸡实践中,笔者了解到给青年蛋用鸡同时接种鸡新城疫Ⅰ系苗和鸡痘苗后,鸡的反应较重,而且有部分鸡只仍会出痘.为了确切弄清这一现象,以便采取相应对策,指导以后的防疫工作,笔者于1992年8月有意识的对一批青年鸡作了一次用新城疫Ⅰ系苗和鸡痘苗同时及分段接种免疫对比试验.结果发现试验鸡只对新城疫的免疫应答良好,对鸡痘的免疫出现了异常现象.现把试验经过和笔者的初步分析等报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选鸡分组:试验分别在三家养鸡户进行,三群罗斯鸡因进鸡时间不同有三月龄和四月龄的不等.试验前,给所有鸡只都按要求接种过马立克氏病苗,新城疫Ⅱ系苗,法氏囊苗.并严格淘汰病弱鸡只,最后参试只数为650只,按自然群编为试验组400只,试验二组200只,对照组50只. 2.疫苗稀释:①新城疫Ⅰ系苗:选用陕西生物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 7月 9日 ,北道区社棠镇胡某笼养的 4 86只110日龄育成伊莎母鸡转群 ,结合转群接种新城疫Ⅰ系苗 ,次日发病 35 6只 ,3日后开始死亡 ,共死亡 12 9只 ,经诊断为绿脓杆菌感染 ,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该群鸡 1日龄免疫鸡马立克氏苗 ,7日龄免疫鸡新疫城Ⅱ系苗 ,12日龄免疫鸡法氏囊疫苗 ,70日龄免疫鸡豆苗 ,至 110日龄体质健壮发育良好。 110日龄时转群 ,结合转群用隔夜凉开水溶解Ⅰ系苗 ,蘸笔用保温瓶内开水烫涮后 ,蘸苗于翅膀内侧无毛处刺种两下。免疫鸡新城疫Ⅰ系苗后 ,于次日发病 35 6只 ,发病率 73% ,发病后病鸡按 2 5mg/kg·体…  相似文献   

5.
疫苗在养鸡生产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它在鸡病预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 ,如果不能正确进行免疫 ,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甚至会有副作用而造成严重后果。笔者根据多年的养鸡实践将免疫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免疫时机1.除MD外 ,其它疫苗小日龄接种效果并不理想。2.有些异物进入机体后 ,数小时即可诱发产生干扰素 ,7天后消失 ,这时疫苗接种效果不好。若频繁接种 ,则干扰素累积 ,影响免疫效果。3.在ND活苗用后1周内不要用IB弱毒苗 ;在用IB弱毒苗后2周内不要用ND苗 ;免疫ILT前后1周内不要使用其…  相似文献   

6.
目前鸡新城疫免疫接种,主要靠Ⅱ系苗的滴鼻或点眼及Ⅰ系苗的刺种注射。但作为机械养鸡场及集群养鸡的预防接种来说是不适用的。不但费力、费时,而且由于抓鸡惊吓引起产蛋量下降,不利于养鸡事业的大发展。因此,鸡新城疫免疫接种方法迫切需要改进。大洋州一些国家现已普遍采用了饮服免疫方法进行预防接种。B.Y.OwolDun等(1975)报导过 Lasota 株弱毒疫苗的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新城疫Ⅱ系苗对一日龄雏鸡进行滴鼻免疫,20日龄用Ⅰ系苗再作饮水免疫。通过对1000羽试验雏鸡血清HI抗体效价的连续检测和攻击强毒试验结果,证明雏鸡早期进行两次免疫后,HI抗体效价维持在较高水平,对强毒攻击具有怪强的抵抗力。 Ⅰ系苗饮水免疫后,经80天观察,未见鸡群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Ⅰ系苗免疫后3天,采取免疫鸡和同群感染鸡的脑,肺脏,脾脏,腔上囊和血液分别接种9日龄鸡胚,未能分离到Ⅰ系病毒。 实验中,对雏鸡免疫后各个时期腔上囊,脾脏,肠道淋巴组织及气管和肺等器官的免疫应答表现作了较为系统的观察。免疫后各器官淋巴细胞的明显增多,反映了HI抗体效价提高的相关免疫状态。气管和肺脏次级支气管上皮下大量淋巴细胞集聚和形成淋巴滤泡,提示采用滴鼻和饮水免疫途径可以诱导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力和增强局部抵抗力。  相似文献   

8.
在试验条件下,研究了鸡球虫苗(LCV-2号)对笼养和平养鸡的免疫效果.笼养鸡免疫试验比较了笼养鸡空白对照组、攻虫对照组、免疫不攻虫组、免疫攻虫组试验期间的相时增重率、存活率、平均每克粪便卵囊(OPG)值、攻虫后第8天的肠道病变和综合抗球虫指数.结果表明,免疫不攻虫组、免疫攻虫组攻虫后没有鸡只死亡;免疫不攻虫组相对增重率最高,为97.74%,显著(P<0.05)高于免疫攻虫组和攻虫对照组(89.72%和69.85%);攻虫对照组攻虫期间平均OPG值最高,为1.26×105,而免疫攻虫纽仅为5.813×104;攻虫后第8天肠道平均病变计分,空白对照组0分,攻虫对照组、免疫不攻虫组及免疫攻虫组分别为4、1、2分;4组抗球虫指数(ACI)依次为200、62.18、192.74和178.76.平养鸡免疫试验,比较了平养鸡空白对照组、不免疫不攻虫组和免疫攻虫组(2组在同1个圈)的平均OPG值、相对增重率、攻虫后第8天的肠道病变.结果表明,和免疫攻虫组鸡群一起饲养的不免疫不攻虫组鸡群增重较快,相对增重率为99.39%,而免疫攻虫组鸡群为91.67%,但差异不显著;攻虫后第8天训检肠道平均病变计分,空白对照组0分,不免疫不攻虫组和免疫攻虫组分别为1、3分;攻虫期间免疫攻虫组鸡群平均OPG为6.025×105、不免疫不攻虫组也达3.675×105,免疫期间分别为7.5×104、3.5×104;3组ACI依次为200、193.39和175.76.从总体看,LCV-2安全性高,对笼养鸡和平养鸡都有较强的免疫效果,且对平养鸡的效果优于笼养鸡.  相似文献   

9.
在农村发展规模养鸡的工作中除掌握好孵化、育雏、育成的各个环节外,更重要的是疫病的防治。主要是新城疫、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支气管炎等。1免疫预防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1.1免疫器械的消毒注射时注意连续注射器、注射针头、稀释瓶、吸管、量筒、量杯等在清洗后须经严格消毒。1.2免疫时间的确定第1天(即出壳24h内)用鸡马立克氏疫苗免疫,第7天用新-支二联苗首免,第14天用法氏囊疫苗首免,第21天用法氏囊疫苗二免,第28天用新-支二联苗二免,60d后注射新城疫Ⅰ系苗,结合当地实际,接种鸡痘疫苗常能获得好的免疫效果。1.3免疫时疫苗的稀释稀释用水有…  相似文献   

10.
新城疫来活苗与I系苗,采有四种不同的方法对上笼鸡进行免疫。然后跟踪新城疫抗体监测,表明,产蛋鸡上笼前灭活苗肌肉注射,然后再用I系苗喷雾免疫,可维持鸡群整个产蛋期的抗体水平,保证生产。  相似文献   

11.
<正> 鸡的防疫工作,特别是在疫苗的使用上,如不按规定,盲目应用,常会造成严重的不良效果,我们曾对出壳后的和一周令的雏鸡用Ⅱ系苗滴鼻,还对四十日令的小鸡用Ⅰ系苗肌肉注射。用Ⅱ系苗之后,还没有发现严重反应,注射Ⅰ系苗后,先后爆发两次新城疫,第一次,七七年,死亡二千多羽,死亡率达90%,第二次是在一九七八年下半年,死亡二千多羽,种鸡350羽,死亡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东北三省及国内某些地区鸡只的免疫,虽然经过既定程序的免疫,然而不时亦有散发,或小流行形式的新城疫疫病的出现。我场1988年以前,基本上控制了新城疫的发生。第一,我们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第二,做到跟踪监测。当时的免疫程序,实行一滴一饮两注,即根据不同母源抗体约在10日龄左右以Lasota滴鼻。首免三周后立即以Lasota饮水二免。60日龄用Ⅰ系苗加强免疫,140日龄时再以Ⅰ系苗加强一次,到500日龄淘汰时抗体仍保持安全水平。多次监测结果表明用Ⅰ系免疫是行之有效的。但是近几年来我场使用Ⅰ系冻干苗对肉用成种鸡免疫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临床常有散发新城  相似文献   

13.
将鸡新城疫、禽流感(H9亚型,SY株)二联灭活疫苗与市售同类对照苗分不同剂量皮下注射接种30日龄SPF鸡,免疫后定期采血,分离血清,通过检测血清中ND和AI的HI抗体水平比较各组鸡抗体产生期、抗体高峰及免疫持续期,并进行不同血凝抗原检测HI抗体结果的对比。试验鸡血清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免疫鸡抗体产生期为免后2周内,免后8周和5周ND和AI的HI抗体滴度分别达到峰值,抗体至少可持续28周以上,两种灭活苗之间免疫效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4.
有时,鸡新城疫病部分发生在10周龄注射新城疫Ⅰ系疫苗(下称“Ⅰ系苗”)之后,主要原因是由于种种因素造成鸡群血清抗体低下,在Ⅰ系苗免疫前,鸡已感染了新城疫野毒,经注射Ⅰ系苗及抓鸡的应激而诱发。为了克服接种Ⅰ系苗的盲目性,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分别应用复合黏膜免疫佐剂Ⅰ和Ⅱ与新城疫Ⅳ系弱毒苗混合(佐剂Ⅰ组和佐剂Ⅱ组),经口免疫鸡后,研究鸡小肠黏膜局部CD3^+T细胞、上皮内淋巴细胞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免疫期内CD3^+T细胞和上皮内淋巴细胞数量都呈上升趋势,在首免后第3和第5周时十二指肠CD3^+T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显著增加(P〈0.05),空肠CD3^+T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极显著增加(P〈0.01),第7周时Peyer’s斑上皮内淋巴细胞佐剂Ⅱ组比佐剂Ⅰ组极显著增加(P〈0.01);整个免疫期内佐剂Ⅱ组和佐剂Ⅰ组IFN-γmRNA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表达量较低。本研究表明2种复合黏膜免疫佐剂都能明显增加黏膜局部免疫细胞的数量,提高小肠局部黏膜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为预防非典型鸡新城疫(CND),选母抗 HI 价1:16以上的2~10日龄雏鸡,以肌注 NDⅡ系苗800个免疫最进行首免后一个月,HI 价达1:16以上者达100%.此时用ND 中等毒力 MVK teswar 株Ⅰ系苗2000免疫量加强免疫,其 HI 价达1:16以上者,免疫后3、6、10个月均为100%,13个月为96.2%,16个月为100%.13及16个月免疫鸡攻 NDV 强毒(100个 MLD)可获全数保护.用接种13个月的免疫鸡与强毒对照鸡同居,不发生接触感染.以Ⅱ系苗800个免疫量首免Ⅰ系苗2000免疫量加强免疫共接种92.3万只鸡。未发现 CND;从中抽取102只免疫鸡做HI 试验,HI 价达1:16以上者为93.1%.可见,以Ⅱ系苗800个免疫首免,Ⅰ系苗2000个免疫量加强免疫的程序,能使生产鸡群在全程(16个月以上)保持较高的抗体效价,可防止 CND 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县给成鸡实施鸡新城疫Ⅰ系苗免疫注射,是一年两次:即春三月中旬和九、十月间。此法耗时、费力、多花钱,也不符合科学养鸡的要求。1972年起,我们在李集公社试点,改两次防疫为一次防疫,其效显著。1979年起,在全县推广,也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养鸡事业的发展,今后的养鸡方式,不论集体或个体,由过去的平养,逐渐的走向笼养,这是势在必行的趋势。但在笼养鸡的实际过程中,我们感到应该注意的如下几个问题。鸡上笼的时间。鸡在什么时间上笼,也就是说:是白天上笼好?还是夜间上笼好?这个问题,我们通过实践感受到,鸡上笼的时候,必须坚持夜间上笼好。鸡老实,不惊谎,容易抓,时间短,上笼快,上笼后的鸡也比较安静。鸡上笼的时候,也是适应环境的一次变化,所以我们应注意掌握鸡上笼的时间问题。  相似文献   

19.
1985~1986年,我们应用饮水免疫法预防鸡新城疫(ND),获得了满意的免疫效果,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试验用鸡及分组试验用2.5月龄来航鸡由我校试验鸡场提供。分为四组,每组800只。第1、2、3组分别为Ⅰ系苗、Ⅱ系苗和Ⅳ系苗饮水组;第4组为Ⅰ系苗肌注组。试验用鸡均在12日龄时用Ⅳ系苗滴过鼻,试验时  相似文献   

20.
为预防鸡新城疫,现地经常应用鸡新城疫Ⅰ系冻干苗(以下简称Ⅰ系苗)和鸡新城疫Ⅱ系冻干苗(以下简称Ⅱ系苗)进行疫苗接种,但有的地方应用后效果不理想或失败。为了查清原因,对10群18组鸡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调查对象 1、已进行过鸡新城疫免疫的鸡群。 2、疫菌免疫有效的鸡群。 3、经各市、县级以上兽医卫生部门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