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中太 《植物保护》1981,7(3):19-19
粉锈宁1,200ppm处理玉米种,出苗比对照迟3天,出苗率低7.9%,对玉米苗有一定抑制作用,但拔节后玉米恢复正常生长,所有小区无一发病,对照区病株率15.2%。800ppm处理的玉米种籽,出苗比对照迟1天,出苗率低6.9%,病株率0—2.4%,防效高达94.6%以上。 用相当于玉米种子重量0.6%、0.4%、0.2%的粉锈宁处理:0.6%拌种的小区病株率平均为5.3%,防效为78.9%;0.4%拌种加0.2%药土盖种处理的小区,病株率为4.2%,防效为79.3%;0.2%药土盖种的小区病株率为8.2%,防效为64.9%。  相似文献   

2.
玉米丝黑穗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丝黑穗病是白城地区的重要病害,一般发病率为3—5%,重者高达30%以上,是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其症状以正常型为主,有时出现矮化型、矮化丛生型和多分蘖型等特异症状。病株以雌穗为黑穗、雄穗为健穗及雌雄穗皆为黑穗者居多。病穗上自然脱落的厚垣孢子萌发率高,病穗内的萌发率明显降低。此病为系统侵染病害,种子及土壤均可带菌传病,以土壤带菌为主,属土传病害。厚垣孢子在土壤里能存活三年,土壤带菌量越多,菌土覆盖种子越厚,发病率越高。丝黑穗病菌侵染玉米幼苗时间较长,从种子萌芽到四叶期最易侵染,五叶期后,侵染明显下降,八叶期后不再侵染。在幼苗叶片上接菌不能侵染致病。玉米丝黑穗病菌不能侵染高梁。高梁丝黑穗病菌能侵染玉米,但侵染率甚低。侵染玉米后的病菌,不再侵染高梁,只侵染玉米,且致病力明显增强。两菌是同一菌种的不同生理型。用来自九个省、市的丝黑穗病菌接种于不同抗性的自交系鉴定寄主,其致病力不同,陕西和新疆的致病力弱,辽宁和吉林的致病力强。在田间人工接种条件下,鉴定了二百余份自交系和杂交种的抗病性,品种间有明显差异,高抗的近于免疫,高感的发病率在90%以上。抗病性遗传规律表现为双亲高抗的,其后代亦抗,以母本的抗病性起主导作用。选百余种农药处理种子,筛选结果:个别药剂防效有高达70%以上者,但年度间效果不稳定,多数药效稳定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3.
玉米丝黑穗病俗称“乌米”,是豫东地区玉米的主要病害。是由真菌Sphacelocheca reiliana在玉米发芽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主要受害的是玉米的雌、雄穗。典型病症是雄性花器变形,颖片增生呈叶状,不能形成雄蕊。雄花基部膨大,内为一包黑粉。雌穗受害果穗变短,基部粗大,除苞叶外,整个果穗为一包黑粉和散乱的丝状物,严重影响玉米产量。1996~1998年笔者进行了多点防治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示范,取得一定防治效果。  1 选用优良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一般双亲抗病,杂种一代也抗病,双亲感病,杂种一代也感…  相似文献   

4.
玉米丝黑穗病是贵州省玉米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造成严重损失。按常规使用0.08%粉锈宁农药直接拌干玉米种防治此病,防效差,易产生药害。将粉锈宁与聚乙烯醇等复配成缓释剂后拌萌动的玉米种,解决了药害问题,还提高了防效。  相似文献   

5.
丝黑穗病是玉米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发生比较普遍。一般病株率2%~8%,严重地块病株率可达30%以上,对玉米生产影响极大。在丝黑穗病的综合防治技术上,应首选安全高效的理想药剂,规范农药用量及方法,降低农药残留量,提高玉米品质。  相似文献   

6.
玉米丝黑穗病是以土壤传病为主、在苗期侵入的系统侵染性病害,是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介绍玉米丝黑穗病在田间的发生症状与防治方法,以减轻病害对玉米造成的损失,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高粱丝黑穗病和玉米黑穗病是两种土传黑穗病。高粱丝黑穗病的侵染时间目前认为仅有10余天,用萎锈灵、多菌灵等药剂拌种,可得到较好的防治效果。而玉米丝黑穗病的侵染时间可长达50余天,因此用一般杀菌剂防治只有20—50%的效果,由于温度、湿度对致病力的影响,使之防治效果低而不稳定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一)尿素溶液对丝黑穗菌厚垣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1%蔗糖液为基液,配制成不同浓度的尿素溶液,并以1%蔗糖液为对照,采用培养皿中萌发法进行室内孢子萌发试验,萌发温度25℃,48小时后镜检孢子萌发率,每处理重复五皿,每皿低倍镜检10个视野,其结果;0.01%,0.05%,0.1%,0.5%,1%五种浓度的尿素溶液的厚垣孢子萌发率。分析试剂尿素分别为10.3%,4.6%,4.9%,1.5%,1.1%,化肥尿素分  相似文献   

9.
速保利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范振江,程红霞(河北尚义县植保站,076705)1993年玉米春播前,我们在小蒜沟乡土头沟村王艾、王世宽等农户玉米制种田内,使用日本产的2%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按用种量的0.2%拌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抽雄前经...  相似文献   

10.
玉米丝黑穗病近几年在郧西县有不断加重发生的趋势,该病的发病率等于损失率,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应引起重视,该病是可控病害,除农业防治和推广抗病品种外,对感丝黑穗病玉米品种进入市场前,应用防治丝黑穗病药剂包衣从而有效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玉米丝黑穗病不断加重发生,特别是在北方春播玉米区和冷凉丘陵山地春播玉米受害比较严重.该病主要通过土壤带菌传染,到穗期才出现典型症状,种植感病品种和连作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可通过选育种植抗病品种、减少田间菌源、改进栽培管理措施、种衣剂或药剂拌种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2.
玉米丝黑穗病(Corn head Smut)是由病菌(Sphacelotheca reiliana Ckhu)Clinton 系统.侵染的病害.它的侵染期很长,自种子萌芽至幼苗长到7张叶片,均能发病,因此用常规杀菌剂拌种保护无效.我国自1979年之后,曾大力筛选内吸杀菌剂,如:多菌灵、托布津、萎锈灵、拌种灵、禾穗胺及三唑类内吸杀菌剂;在80年代初确认粉锈宁和羟锈宁拌种效果较好,是当时防治此病有效的措施,并于1983年建议在生产中推广每百公斤玉米拌粉锈宁有效成份80克的措施.据多年试验、示范和生产使用证明,粉锈宁拌种的效果在重病田较差;随年度、地点、  相似文献   

13.
幼苗扒土晒根防治玉米丝黑穗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幼苗扒土晒根可以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经过三年的小区重复试验,证实对供试的五个品种均有效果,但抗病性强的品种效果优于抗病性弱的品种。扒土的最适时期为一叶一心至二叶一心期;最适的深度为扒至芽鞘节下1~1.5厘米处;晒根最适的天数为10~15天。处理得当,防病效果可达50~70%,增产效果可达10%左右。苗期扒土晒根由于蹲前促后,也使成株期的株形形成下粗上矮细长的长相,适于密植,可由适当增株而达到再增产7%左右。此外,苗期扒土晒根还可汰除自交苗,减少此项减产所造成的5%左右的损失。上述各项效果总加起来,增产效果可达20%以上。本项措施的缺点是比较费工,每人一日只能完成1.5亩左右,但代替了一次铲地,节省了一次耥地,其工耗基本可以相抵。因此适当运用,仍不失为综合防治开创一个新环节。扒土晒报的防病机理初步证明以抗扩展为主,为光线对该病害的抗扩展作用提供理论研究的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地区早玉米生产中威胁最大的一种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严重地影响玉米产量.如1974年上半年全地区发病面积达5.9万亩,占玉米病虫发生总面积的15.5%,损失粮食28.4万公斤,占玉米病虫害总损失量的29.1%,占玉米病害总损失的82.4%.根据尿素溶液对玉米丝黑穗病冬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的报道,1984—1986年我们在自治区植保总站、地区科委、地区植保站的支持下,作了用尿素作种肥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试验.并在小区试验成功的基础上扩至大田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白艳凤 《江西植保》2014,(2):185-187
玉米丝黑穗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病害,大多数玉米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属绝产性病害,植株一旦得病,几乎颗粒无收。70年代后期,玉米丝黑穗病的大面积发生,逐渐成为限制我国玉米单产和总产提高的制约因素,经我国几代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对玉米丝黑穗病的症状、病原菌、侵染途径、侵染条件、侵染规律,抗病遗传规律等都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介绍了玉米丝黑穗病的发病症状、病菌来源、侵染途径、侵染条件、生理小种等特性,并提出轮作倒茬、选用抗病品种、抗病弱的品种正确包衣种衣剂、药剂拌土、促进出苗、加强田间管理等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产羟锈宁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玉米丝黑穗病病原菌特性、发病原因和侵染途径的研究,认为可以通过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化学防治来防治玉米丝黑穗病,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玉米丝黑穗病早期特异症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 var.zeae是系统侵染性病害。典型症状在雌、雄穗抽出后呈现。拔除病株是防治丝黑穗病的一项有效措施。但后期拔除却不能挽回当年损失,拔除过程中有遗漏病株、病穗,仍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探索早期症状表现规律及识别方法,争取对病苗、病株早认、早拔,在防治上有一定意义。我们于1976—1978年进行了初步观察。试验在人工  相似文献   

20.
一、病害流行原因分析1.近年来,我地大豆重迎茬减产,加之大豆市场价格又降低。于是,玉米面积扩大,并引进了感病的桦单32品种,以致菌量逐年增长,寄主感病群体加大。当环境条件适合病害发生,便可造成流行。2.春季干旱、气温高、玉米感病期长,有利于病菌侵入玉米丝黑穗病属于积年流行病害。当玉米播种后(5月上旬),从种子开始萌动至五叶期(6月上旬)都能受病菌侵染,特别是幼芽期侵染率最高。此期土壤温、湿度条件与发病的关系最为密切。病菌侵入适温在25℃左右,适宜的土壤湿度在20%。故春旱年份,常为病害的流行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