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8 毫秒
1.
[目的]以'王林'苹果愈伤组织为转化研究的材料,在已经建立的遗传转化基础上,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王林'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系统.[方法]在遗传转化的过程中,通过对根癌农杆菌的侵染时间、共培养以及抗性的选择,优化遗传转化体系并且增加转化效率.[结果]选择生长20 d的愈伤组织,在根癌农杆菌OD600=0.8时侵染20 min,共培养3d、转入卡那霉素30 mg/L和头孢噻肟250 mg/L的培养基上进行筛选,可显著提高遗传转化效率.[结论]将McmiR 399d作为标记基因进行转化,优化苹果'王林'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系统,从而得到过表达和沉默的McmiR399d'王林'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2.
自1994年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粳稻高效遗传转化体系以来,在短短十几年里取得了飞速发展。概述了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研究历史和原理、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转化体系的重要因素、转基因水稻的特点和外源基因的稳定性,并探讨了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受体系统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试验,得到157个抗性愈伤组织.对于滇优粳3号和滇优粳5号,4mg/L的2,4-D和0.2mg/L的6-BA搭配,蔗糖浓度为20~30g/L时比较有利于愈伤组织形成.滇优粳3号和滇优粳5号的愈伤组织对潮霉素较敏感,30~50mg/L的潮霉素浓度为有效的筛选浓度.  相似文献   

4.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水稻遗传转化的历程,对根癌农杜菌介导的目的基因的水稻遗传转化,以及外源基因的遗传行为作了较为详细的概述,提出了现存的问题,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5.
根癌农杆菌介导Ds转座因子的水稻遗传转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水稻品种中花11的幼胚,成熟胚和幼惠的愈伤组织材料,经携带Ti质粒pDs-Bar1300的根癌农杆菌EHA105感染和共培养后,通过50mg/L和25mg/L潮霉素的二次筛选,结果表明:34%经胚愈伤组织17%成熟胚愈组织和16.5%幼穗愈伤组织表现潮霉素抗性,这些抗性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和再生培养基培养,获得了14棵转基因植株,经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Ds和Bar基因都已整合进转基因植株的  相似文献   

6.
农杆菌介导的高效水稻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水稻基因组测序品种日本晴为研究材料,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系统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水稻种子采用2.5%次氯酸钠灭菌30 min的处理,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最高;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经过6-7 d的继代培养后再转化,转化效率最高;感染时,发杆菌浓度OD600值为0.145-0.190时,转化效率较高;将抗性愈伤组织进行7 d的暗培养将大大提高分化效率。对获得的大量转化体进行初步分析,GUS表达率达到30%。  相似文献   

7.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组织培养体系和根癌农杆菌侵染体系两个方面,对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频率的各种因素作了具体的分析和综述。  相似文献   

8.
籼稻(Indica rice)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转化率较低,尤其是对优良品种成熟胚愈伤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和影响转化的主要因素还缺乏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籼稻基因工程的进展。以籼稻品种重穗型恢复系蜀恢527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其成熟胚愈伤诱导及生理状态的影响;并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的激素和调整激素间浓度配比从而筛选出蜀恢527最佳分化培养基。结果表明:在32℃光照条件下,蜀恢527成熟种子在N6D诱导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效果最佳,继代2次后胚性愈伤质量状态最好。以基本培养基NBS中添加0.02 mg/L NAA+2 mg/L KT+3 mg/L 6 BA+50 mg/L VC+0.5 mg/L IAA为蜀恢527成熟胚遗传转化的最佳分化培养基,分化频率较高,分化率达到36.42%。利用优化的籼稻遗传转化体系,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水稻转录因子OsbZIP39转入籼稻基因组中,经PCR分子初步检测得到了抗性植株。  相似文献   

9.
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效水稻遗传转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水稻基因组测序品种日本晴(OryzasativaL.ssp.japonica)为材料,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水稻转化系统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经质量分数2.5%的次氯酸钠灭菌30min后,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所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经过6~7d的继代培养后转化率达到95%;感染液菌浓度OD600值为0.145~0.190时,转化效率高;将抗性愈伤组织进行7d的暗培养可使分化效率提高到85%。应用本转化系统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转化体,GUS表达率达到30%,并且3个月即可获得转化植株。  相似文献   

10.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植物遗传转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立全  杨剑超  张衡  杨菲 《现代农业科技》2009,(11):143-143,147
介绍了农杆菌介导的植物原位转基因方法发展状况、技术环节以及在转化机制上的研究结果,并对存在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莴笋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对农杆菌介导的莴笋遗传转化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莴笋外植体预培养2d,农杆菌菌液OD600值为0.5,侵染5min,共培养2d对莴笋的遗传转化效果较好,初步建立了莴笋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2.
王兰  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594-14596
系统介绍了根癌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发展历史、影响遗传转化的因素、侵染愈伤组织的方式及转基因植株的后代分析等,并探讨了水稻遗传转化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根癌农杆菌介导籼稻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分析影响根癌农杆菌介导籼稻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比较不同培养基、培养条件、继代次数、菌液浓度、侵染时间等因素对籼稻遗传转化的影响,并组建一个高效的籼稻遗传转化技术体系。结果表明,成熟胚或幼胚经过NMB培养基诱导,NB培养基继代培养这样的培养基组合比较适合籼稻胚性愈伤组织的培养。在农杆菌介导转化时控制好菌液浓度、侵染时间以及分化培养基中KT和NAA的浓度配比,并进行预分化处理,可显著提高抗性植株的分化效率,减少白化苗的产生,最终使转化率提高到8%。  相似文献   

14.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甘蔗遗传转化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苏云金氏芽孢杆菌毒蛋白B.t基因cryIA转入甘蔗胚性愈伤组织中,建立农杆菌转化甘蔗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13棵再生植株。经GUS及PCR检测,cryIA确实已转移到甘蔗幼苗中,GUS在再生植株中也得到瞬时表达。  相似文献   

15.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gag-gp120基因导入到苗龄为5 d的北京生菜无菌苗的子叶片中,同时针对影响农杆菌遗传转化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北京生菜适合的卡那霉素筛选的浓度是7.5 mg/L,添加乙酰丁香酮对农杆菌的浸染影响不大,农杆菌的浸染时间以30 min为宜,农杆菌适宜的浸染浓度为OD600值在0.4~0.8之间,培养时间以3 d效果较好。通过PCR和PCR-Southern分析证明,gag-gp120嵌合基因已经整合到生菜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6.
影响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效率的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效率的因素主要有:农杆菌菌株和载体、水稻基因型、转化受体、共培养条件、选择标记基因以及转化程序等。结合实际工作,对影响农杆菌介导水稻基因转化效率的以上各种因素进行了综述,并对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以球形期的大豆体细胞胚为转基因受体,以抗性体细胞胚筛选率为转化率指标,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遗传转化,对转化的最佳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体细胞胚预培养2 d,菌液浓度OD600=0.5~0.7,S浓度为50~100 μmol/L,侵染时间10 min,共培养时间2~3 d有利于提高转化率;对不同筛选代数观察结果表明,转化率在3个月以前较低,而在3个月以后则基本稳定在8%.  相似文献   

18.
采用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的方法,利用正交试验法对玉米根癌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的菌液OD值、侵染时间、AS浓度、共培养时间4个因素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试验。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方差分析和因素内多重比较分析,得到了稳定的转化体系,即菌液OD值0.6,侵染时间30min,AS浓度200μmol/L,共培养时间2d。采用优化后的玉米转化体系进行试验,通过PCR验证,得到了转基因植株,初步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玉米遗传转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Bar-Bt基因(抗除草剂基因和抗虫基因构建在同一载体上的双基因)整合到北方优质粳稻龙稻6号、松粳9号等品种中;分别以供试品种的幼胚和成熟胚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携带有Bar-Bt基因双元载体PCAMBIA1301号的根癌农杆菌EHA105为载体,GUS基因的瞬时表达率为衡量指标,对影响农杆菌介导的龙稻6号、松粳9号等品种的转化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杆菌侵染愈伤组织的菌液浓度以D(600nm)=0.8~1.0较为适宜,最佳共培养时间为2~3 d,预培养时间为5 d,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1乙酰丁香酮的转化效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