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通过调查二二二团2018—2020年温度、降水、积温等气象资料,对棉花全生育期气象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二二二团气象条件适宜棉花生长,棉花生长期内热量充足,开春早,无霜期长,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通过分析影响棉花全生育期生长的气象因素,并提出相应措施,为棉农做好针对性的田间管理提供了基础服务,降低气象因素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确... 相似文献
2.
3.
4.
5.
6.
2009~2010年度开春晚、雪量大、后期干热风等特殊气候,对冬麦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一三○团气象资料分析,比较2010年与2009年气象条件的差异,并分析在此气象条件下,冬麦生育期及产量结构的变化等,为小麦高产栽培中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关键生育期不同灌溉水平对产量影响的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黄淮海地区不同灌溉水平下冬小麦产量的变化规律,对于识别干旱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和制定合理的节水灌溉措施具有指导意义。基于DSSAT作物模型,参考各生育阶段的水分亏缺量以及当地的灌溉习惯,制定模型输入的不同处理的灌溉量,模拟分析近30年黄淮海灌溉冬麦区4个典型站点冬小麦关键生育期不同灌溉水平下,产量及产量构成的相对变化规律,并且以典型处理为例,探讨2个关键生育阶段减产的累积概率。结果表明,拔节至抽穗期的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的产量影响最大,产量相对变化主要由水分胁迫引起单位面积粒数的相对变化引起。在重度干旱条件下,拔节至抽穗期胁迫造成中等程度减产概率约为灌浆期胁迫的2倍(山东兖州点除外);在河北石家庄和天津点,轻度和重度减产主要由拔节至抽穗期胁迫引起,而在山东兖州和河南新乡点,拔节至抽穗期及灌浆期胁迫造成轻度减产概率差别不大,但灌浆期重度干旱导致一定概率的重度减产。因此,在黄淮海冬小麦灌区偏南部,不但要加强拔节至抽穗期的灌溉措施,还应该注重灌浆期的干旱风险。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通过不同生育期重肥N肥对小麦器官建成、光合产物分配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等的影响,明确了造成小麦贪青、倒伏的“危险施肥期”和施用N肥的“最大效益期”,并对如何防止贪青、倒伏,增强抗逆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等安全、经济施用N肥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冬小麦生育前期(注1)施N过多,是造成田间群体大、基部节间长、成穗率低、穗小粒少、千粒重低、生育延迟等的主要原因.因而生育前期是引起冬小麦贪青、晚熟和倒伏的“危险施肥时期”,也叫“N素的过剩敏感期”.2.冬小麦生育前期不施N或者底施N“不过量” 时,生育中、后期重施N肥不仅不会引起贪青、倒伏,而且能大大提高小麦后期的光合生产率和抗逆性,达到成穗率高、小穗退化少和提高粒重的明显效果,使抽穗后的干物质生产量达到籽粒产量的90%左右,尤其是春五叶露尖的中期施肥(即拔节肥)可明显提高小麦产量.因此,拔节期是冬小麦的“N素最大效益期”,也叫“N素不足敏感期”,也是冬小麦抗逆栽培技术中的安全、经济施肥期. 相似文献
10.
2018-2019年度开展了冬小麦品种展示试验,通过观察展示品种的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并进行综合分析,为冀中南地区筛选出适合种植的冬小麦品种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衡观35、邢麦13号、邯麦13、中麦5051、邢麦7号、冀麦418、济麦22产量较高,经济性状好,适宜在该区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棉花产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控制,在多种不可控制的因素下,精确的施肥量和合理的施肥日期成为决定棉花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此,本文主要从高、中产田棉花整个生育期内土壤各营养成分的变化规律中,找出不同产量下养分需求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障碍因子,以提出最佳的施肥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鲜食甜玉米对比试验及生育期气象条件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甜玉米品质对比试验研究,比较分析各参试甜玉米品种的性状、品质、口感,筛选出适合呼和浩特地区推广种植的甜玉米品种,为种植户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主要依据试验基地小区分区试验,对试验甜玉米品种进行全生育期观测,每个品种采用田间随机选样4组,每组依次选取10株进行观测,主要针对生长状况、产量结构各要素进行测定,根据专家现场鉴评,对每个品种口感进行综合测评。结果表明:15个甜玉米品种中,‘万彩甜糯118’、‘禾甜糯2’、‘金糯628’、‘万糯2018’、‘美玉加甜糯36号’几个品种果穗大小均匀,籽粒饱满,排列整齐,并且甜糯可口,品质较好;‘禾甜糯2’属于口感型玉米,但是穗长较小,因此建议种植户选用时,如果追求甜玉米穗长和产量,应该尽量摒弃;‘美玉加甜糯36号’是早熟玉米,口感既糯又香甜,但是由于生育期短,因此种植时一定要合理结合销路进行种植,以防玉米过早衰老;‘万彩甜糯118’、‘金糯628’、‘万糯2018’属于中熟品种,建议大面积推广种植。综合甜玉米品种特性,甜玉米生育期越长,口感越佳,一般早熟甜玉米口感较差,中晚熟甜玉米口感比较好,杂交系甜玉米比自交系甜玉米更甜更糯,本次试验中,发现黄白相间、彩糯玉米等口感都比较好;甜玉米受干旱、高温、连阴天等不利天气影响较大,在生长期如果水肥条件太差不利于玉米快速生长,在开花期至乳熟期,如果出现高温或者连阴天,将会影响玉米授粉,同时不利于玉米结籽。 相似文献
14.
新源垦区位于伊犁河谷东部巩乃斯畔.区内海拔845m,土地肥沃,年平均气温8℃,降水量479.3mm,冬季积雪日数103天,自然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冬小麦的生长.是我区重要的冬小麦产区。但从1990年开始.受品种、栽培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冬小麦单产一直在400-450kg/667m^2(旧制1亩,下同),无法突破450kg/667m^2和目标产量500kg/667m^2,如何发挥区位、气候方面的优势,挖掘冬小麦增产潜力。已成为当地农技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笔者结合近年来的生产实践,对影响冬小麦单产的几个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十三师棉花生育期光、温、水气象条件配置基本合理,各项指标基本接近历年同期平均值,较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和后期产量形成。但期间部分棉田遭受时段性低温、阴天寡照、冰雹、冻害等农业气象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对棉花生长发育、单铃重、品质、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收获期间大部棉区以晴好天气为主,光热条件较好,利于棉花裂铃吐絮和后期收获采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奎屯垦区中心气象站近年来的气象资料,对一三一团冬小麦越冬死亡成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低温和温度波动较大是造成冬小麦死亡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量化武清区冬小麦各生育期灌溉指标,利用天津市武清区2009-2016年气象监测资料,1988-2016年农业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推荐方法计算了有效降水量,应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并引进土壤修正系数,计算了武清区冬小麦8个生育阶段需水量及灌溉需水量。结果表明:近8年天津市武清区有效降水呈现降低趋势,冬小麦在播种至成熟阶段,水分亏缺较为严重,各生育阶段灌溉需水量具有明显差异。其中,返青至拔节期及开花至乳熟期需水量最多,灌溉量分别为56.48mm及53.71mm。其次是分蘖至越冬期、拔节至抽穗期,灌溉量分别为37.96mm、31.27mm。为满足冬小麦生产用水,冬小麦全生育期需水量为251.94-328.00mm,灌溉需水量为189.65-292.53mm。武清区冬小麦需水量及灌溉量在时间上具有隔年增加趋势,但在空间上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小麦生育期降水过程复杂多变,不同生育时段降水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利用相关和逐步回归方法,对小麦生育期44个降水时段的变化及其与产量进行线性和回归分析,确定不同因子与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建立降水产量预测模型,明确不同降水因子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一越冬前及抽穗开花期的降水是影响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降水因子,其中10月上旬降水、11月中旬降水、11月下旬降水及6月上旬降水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该结论将有利于充分发挥自然降水的作用和进行灾害调控,实现增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世界最大黄土塬面“董志塬”腹地的陇东塬区典型代表区域——庆阳市西峰区春季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利用1985—2020年春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距平和冬小麦产量资料,分析了春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丰歉及利弊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平均气温距平随年代增加呈极显著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04℃/10a,增温幅度远高于全球和全国平均水平;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呈波动减少趋势,减少速率为2.72 mm/10a;日照时数距平百分率呈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2.45 h/10a;冬小麦产量呈增加趋势,增加速率每10 a为470.14 kg/hm2。用气候产量的丰歉反映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气候资源与其产量形成的匹配程度,36年来匹配较好的丰产年占58%,歉产年占42%;气象条件有利于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年份占53%,不利年份占47%。研究结果可以根据气候变化指导该地区作物布局及农业生产,趋利避害,对促进冬小麦提质增产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开展棉花气象服务,对近10年库尔勒垦区作物生长期(3~10月)的气温、降水、日照等与棉花生长发育有关的气候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库尔勒垦区棉花产量的主要气候因素为3月底到4月初播种期的霜冻、4月底到5月苗期的低温、花铃期的高温以及全生育期的热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