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栏封育对青海湖地区芨芨草草原群落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青海湖地区围栏内封育和围栏外自由放牧的芨芨草草地为研究对象,用样线和样方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群落调查,分析了围栏内外芨芨草草地的群落特征和地上生物量特点。结果表明:多年围栏封育使围栏内外群落类型发生了变化,围栏内为芨芨草+裸花碱茅群落,围栏外为芨芨草+赖草群落,且每个小样方中的物种数围栏内大于围栏外。围栏内外芨芨草群落的相似性系数达0.743。围栏外自由放牧区域的芨芨草种群优势地位有所加强,其重要值也大于围栏内的芨芨草。物种丰富度指数围栏外大于围栏内,多样性指数中Shannon-winner指数、Hill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具有同样的趋势,而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则是围栏内大于围栏外。围栏封育后群落地上生物量发生变化,地上总生物量和禾草类生物量均为围栏内〉围栏外,而杂类草和豆类毒杂草则是围栏内〈围栏外。  相似文献   

2.
芨芨草的自然—经济特性及其利用与培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述了芨芨草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概述了芨芨草草甸在我国的分布及其群落特征,详述了芨芨草饲用特性及其利用与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3.
青海湖北岸山地干草原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黎明 《草业科学》2010,27(1):20-24
通过对青海湖北岸山地干草原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可将青海湖北岸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草地、弃耕地、山坡草地和零星分布芨芨草的草地划分为4种群落类型:芨芨草+早熟禾Poasp.群落、早熟禾+垂穗披碱草Elymusnutans群落、艹洽草Koeleria cristatum+西北针茅Stipakrylovii群落和西北针茅+垂穗披碱草群落。植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为:Shannon-Wei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变化的大小顺序是滩地山坡草地弃耕地芨芨草草地,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的大小顺序为山坡草地弃耕地滩地芨芨草草地,丰富度指数大小顺序为滩地弃耕地山坡草地芨芨草草地。生境条件的差异导致了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芨芨草是德令哈市冬春枯草期家畜主要饲草来源,也是荒漠草原区重要的水土保持植物。在畜牧业发展和草原功能维护方面具有价值。文章从芨芨草特性、分布、群落特征,详述芨芨草的利用、培育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胁迫下,对芨芨草叶片与根系的质膜H+-ATPase和5′-AMPase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NaCl和Na2SO4胁迫下,芨芨草根系的质膜H+-ATPase活性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浓度小于300mmol/L时,根系的质膜H+-ATPase和5′-AMPase活性均高于对照。同一盐胁迫下,芨芨草根系中质膜H+-ATPase活性和5′-核苷酸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叶片。在Na2SO4胁迫下,芨芨草根系和叶片的质膜H+-ATPase和5′-AMPase活性分别显著高于相同浓度的NaCl胁迫组,芨芨草在Na2SO4胁迫下有更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6.
芨芨草的自然-经济特性及其利用与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芨芨草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概述了芨芨草草甸在我国的分布及其群落特征,详述了芨芨草饲用特性及其利用与培育措施.  相似文献   

7.
土壤种子库作为植被的潜在种源,对荒漠草原植被恢复、群落演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苦豆子群落和芨芨草群落为研究对象,在2种群落封育和未封育的草地上,选取地势相对平坦、环境条件较为一致的25 m×30 m 的4个大的样方进行群落调查;并在4个大的样方内取0~2 cm、2~5 cm和5~10 cm土层的土样,采取种子过筛直接辨认和种子萌发试验来进行土壤种子库的鉴定。分析了两种植物群落封育前后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种子密度、多样性及相似性等特征。结果表明:封育可提高两种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中物种数目;而对两种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的影响不同,苦豆子群落种子密度封育内外差异较小,芨芨草群落封育内种子密度显著提高。随着土层的加深,两种植物群落封育内外土壤种子库物种数和种子密度均呈递减趋势,封育后两种植物群落不同土层物种数均有增加,但封育对两种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中种子密度的垂直分布影响不同。封育可提高两种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但两种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性特征对封育的响应不同,芨芨草群落在荒漠草原的稳定性更高。两种植物群落封育内外土壤种子库相似性相对较高,苦豆子群落封育后有向芨芨草群落演替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焚烧对芨芨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禾  章祖同 《草地学报》1997,5(1):62-66
本文研究了焚烧对芨芨草生产力的影响。焚烧后芨芨草在开花期可增产62.2%,其营养价值在生长前期有所提高,以粗蛋白质在来分含量的提高和无氮浸出物与纤维素的降低为特征,烧后芨芨草期可延长15天左右,叶量增大,地下部增重大于地下部。  相似文献   

9.
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和西北针茅草原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典型草原植被群落土壤质量情况,选择镶黄旗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和西北针茅草原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10项土壤理化指标作为总数据集,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方法结合Norm值构建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通过非线性评价方法对该区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和西北针茅草原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羊草及芨芨草草原土壤水分和电导率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生态位理论为指导,就广泛分布于高原的蒿草--苔草草地在放牧条件下演替的过程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类草地在放牧条件下演替有四个阶段:珠芽蓼+线叶蒿草--苔草群落(Ⅰ):线叶蒿草+苔草--垂穗鹅观草群落(Ⅱ);线叶蒿草+苔草--毛莨 +甘肃马先蒿群落(Ⅲ);苔草+多茎委陵菜--毛莨+钝叶银莲花群落(Ⅳ);其衰退序列是Ⅰ→Ⅱ→Ⅲ→Ⅳ。封育可使群落中优良牧草的生态体积增大,使草地向进展方向演替。  相似文献   

11.
不同植被类型对毛乌素沙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比分析毛乌素沙地9种主要植被类型样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密度及其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差异,研究了不同植被类型对毛乌素沙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0~80 cm深度的土壤有机碳密度与平均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大小关系均为:马蔺群落>芨芨草群落>旱柳群落>固定沙地油蒿群落>沙柳群落>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农田>中间锦鸡儿群落>流动沙地。随着土层加深,固定沙地油蒿群落、中间锦鸡儿群落、旱柳群落、芨芨草群落、马蔺群落和农田的有机碳含量均显著增加,而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流动沙地、沙柳群落的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加深逐渐减少。各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在土壤剖面上的垂直分布格局和有机碳含量相似,但二者变化幅度不同。在流动沙地上进行植被建设有助于土壤固碳,且油蒿群落和沙柳群落的固碳效果较好。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强烈的人为干扰,以防止浅层土壤碳发生变化,维持土壤碳库稳定。  相似文献   

12.
高山草地蝗虫群落组成研究(简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鲁挺 《草业学报》2001,10(3):60-64
10种不同天然草地类型调查结果表明,蝗虫群落以雏蝗种类为主形成4种类型,雏蝗群落,雏蝗+痂蝗群落,雏蝗+闸蝗+蚁蝗群落,雏蝗+蚱群落。  相似文献   

13.
淮北相山不同群落中3种禾草叶片的生态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淮北相山早期恢复演替系列中3种禾草叶片的解剖观察表明,荩草和黄背草为C4植物,其叶片表皮厚,叶肉细胞形态相同,气孔主要分布在下表皮,“花环型”维管束。远东芨芨草为C3植物,其叶片表皮薄,近上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呈栅栏状,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维管束鞘由一层厚壁细胞和一层薄壁细胞组成。3种禾草的叶片结构都随群落的恢复演替而表现出较大的可塑性,可塑性大小依次为:远东芨芨草(0.24)>黄背草(0.19)>荩草(0.17)。与混交林相比,灌丛和灌草丛群落中植物叶片更趋于旱生特征:角质层厚度、表皮厚度、叶片厚度以及维管束厚度等显著增加,气孔变小。逐步多重回归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和风速是影响叶片结构的主导因子。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荩草的上下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叶肉组织厚度,远东芨芨草的叶片厚度和叶肉组织厚度,黄背草的上表皮厚度和维管束厚度均呈减小趋势。随着风速的增加,荩草下表皮气孔长度、黄背草的上表皮气孔长度逐渐变小,远东芨芨草维管束呈增大趋势。因此,叶片的解剖特征反映了不同群落中植物的生态适应特性,可作为研究群落演替机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芨芨草为多年生禾本科芨芨草属草本植物,幼嫩时为家畜良好的饲草,生长多年以后会出现外围生长中间枯黄烂根的现象。以内蒙古地区典型芨芨草群落为对象,研究不同生长直径(20 cm、40 cm、60 cm、80 cm、100 cm)和不同生长时期(5月和8月)对芨芨草生物量与营养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内蒙古地区芨芨草和直径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芨芨草单位面积地上生物量,直径20 cm的显著高于其他直径(P<0.05);同一直径不同月份时,8月份显著高于5月份(P<0.05)。粗蛋白含量5月份时差异不显著,8月份时,自然草丛直径20 cm的显著高于其他(P<0.05);同一直径不同月份时,5月份显著高于8月份(P<0.05)。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5月份时均不显著,8月份时直径20 cm的显著低于其他直径(P<0.05);同一直径不同月份时,8月份显著高于5月份(P<0.05)。综合芨芨草地上生物量和营养特征指标,建议重点防除直径大于60 cm的芨芨草。本研究结果为芨芨草草地管理和内蒙古地区草原修复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对毛乌素沙地低地草甸芨芨草-盐爪爪群落地上生物量做了5年逐月观测,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植物群落生物量对气候响应的逐月回归模型。研究表明:①气温因子除7月外,在其他各月都对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光照时数只在7、8两个月对生物量产生影响;②与干旱区常见的情况不同,降水因子无论在哪个月份都不是芨芨草-盐爪爪群落地上生物量的显著影响因子;③每个月份地上生物量都受前一月份生物量的显著影响,说明植物生长连续性对生物量的积累很重要。利用逐月回归模型对不同气候条件下群落生物量在各月的变化范围进行了预测。为比较逐月回归模型与传统的累积回归模型的模拟效果,分别建立了7月和9月地上生物量对累积气候因子的多元回归模型,比较表明,逐月回归模型在多数年份都更接近于实测值。与传播的累积气候因子回归模型相比,逐月回归模型在3个方面更具优势,即模拟结果更精确,可以揭示气候因子影响生长的重要细节,具有预测能力等。因此,逐月回归模型的建立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在对毛乌素沙地植被类型和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沙柳、小叶锦鸡儿+杂类草、沙蒿+杂类草、芨芨草等四种主要类型的植被为研究对象,通过标杆法测定不同植被下地表的土壤侵蚀或堆积状况,从而探讨不同类型植被的防风固沙效果,为毛乌素沙地利用植被防风固沙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在30%盖度以下时,各种类型植被下均有比较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在植被盖度达到45%以上后,水土流失现象基本消失。各类植被的水土流失盖度临界值分别为:沙柳38%、小叶锦鸡儿+杂类草37%、沙蒿+杂类草34%、芨芨草32%。在相同的植被盖度下,不同类型的植被显示了不同的滞留土壤能力。综合地理条件和水分情况考虑,沙蒿+杂类草植被和小叶锦鸡儿+杂类草植被更适合于在毛乌素沙地作为防风固沙植被推广。利用植被防风固沙,不仅要达到临界盖度,而且要灌草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锡林郭勒典型草原植物多样性和蝗虫种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锡林郭勒典型草原4种群落(羊草+糙隐子草、大针茅+羊草、克氏针茅+冷蒿、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态优势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比较分析,对各种指数与蝗虫群落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羊草+糙隐子草和克氏针茅+糙隐子草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低于大针茅+羊草群落,但高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优势度指数高于大针茅+羊草,均匀度指数低于克氏针茅+冷蒿群落;克氏针茅+冷蒿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生态优势度指数较高,群落均匀度指数高于其他3种群落;大针茅+羊草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相关分析表明,蝗虫种类数与均匀度指数极显著相关,蝗虫个体数与物种多样性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疏勒河中游重盐碱地长穗柽柳群落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长于疏勒河中游重盐碱地的长穗柽柳群落进行调查,并对其群落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柽柳科植物相对其他科植物更适应重盐碱地,长穗柽柳种群为优势种;重盐碱地长穗柽柳的分布符合泊松分布;重盐碱地群落优势种重要值依次为:长穗柽柳0.323、骆驼刺0.215、芦苇0.037、芨芨草0.029、西北天门冬0.018、大花罗布麻0.014:重盐碱地长穗柽柳与骆驼刺具有一定程度的生态负联结.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了解人工草地的群落组成、结构功能,实现人工草地的高效培育和合理利用,通过对人工草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经过20多年的竞争与适应后,植物群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工草地由原来的十多个栽培品种的混播组合演化成了由威提特东非狼尾草+纳罗克非洲狗尾草+海法白三叶为优势种的4个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20.
芨芨草的利用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芨芨草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概述芨芨草的利用及其生态、饲用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