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植物雄性育性既受遗传影响,又受生态条件制约的事实,提出两系杂交植物的基础理论--生态遗传性不育理论。  相似文献   

2.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开辟了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的新途径。由于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性是一种典型的生态敏感型遗传现象,其遗传行为既受内部基因控制,又受外部光、温等环境因子的调节,遗传机制非常复杂。因此,加强小麦光温敏不育系遗传机制的研究,明确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控制的方式,将为光温敏不育系的选育、鉴定,以及充分利用两系杂交小麦的杂种优势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对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类型与理论、不育性遗传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及不育系的选育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植物雄性不育性是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引起不育的原因有遗传、环境以及遗传与环境互作的。遗传的雄性不育性依基因载体又有“三型学说”、“二型学说”和“一型学说”之分。目前普遍为接受的是“二型学说”,即植物雄性不育性可分为细胞核不育和细胞质核互作不  相似文献   

4.
小麦雄性不育遗传及基因工程方面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可以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因此杂种优势利用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麦雄性不育遗传的研究对于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环节,但利用常规的育种方法来选育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创造植物雄性不育系已在一些作物上获得了成功,文章对小麦雄性不育的分类方法、类型在遗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综述了小麦雄性不育的基因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5.
水稻光周期敏感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北光周期敏感核不育水稻(HPGMR)在长日照(LD)条件下,表现完全的雄性不育,而在短日照(SD)条件下表现为可育。这种受日照长度调控的育性转换特性可以稳定遗传。石明松、冯云庆、卢兴桂等的研究报道都认为光敏核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与细胞质无关,还存在具修饰作用的微效基因,朱英国则认为光敏核不育  相似文献   

6.
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22A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蓝型双低油菜CMS22A是河南省农科院棉油所利用384A中的雄性不育源、采用单株成对连续回交的方法育成的新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其突出表现为雄性不育彻底且遗传稳定,配合力高,抗病抗倒,品质优良。对CMS22A育性遗传规律研究表明,该不育系属典型的败药型雄性不育系,其雄性不育的遗传受不育细胞质(S)和一对隐性核不育主效基因(rr)的共同控制,属孢子体不育,基因型为S(rr)。  相似文献   

7.
张天真 《种子》1994,(4):39-41
植物的雄性不育系在品种的群体改良及杂种优势的利用户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在不仅从拟南芥植物克隆了雄性不育基因(Aarts等,1993),并且通过遗传工程法改造花药绒毡层的遗传组成,定向培育出了油菜、”玉米、棉花等多种重要农作物的核雄性不育系,为雄性不育系的产生提供了一条新途径。1绒毡层提早解离与雄性不育1.1雄性不育系的培育实验证明,花药中的绒毡层对小孢子的发育起了很大的作用。绒毡层的提早或延迟解体往往导致小孢子不正常发育而表现雄性不育。为此,比利时植物遗传系统公司(PlantGene…  相似文献   

8.
为藓类植物分子系统学研究提供基础,本研究利用正交设计法建立藓类植物SRAP反应体系,并对8种藓类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20μL SRAP-PCR反应体系中,最佳扩增条件为Taq DNA聚合酶2.0 U、Mg~(2+)浓度1.5 mmol/L、dNTP浓度0.3 mmol/L、DNA模板量50 ng、正反引物0.5μmol/L;15对引物扩增出145个条带,其中有73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比率为50.34%,平均每对引物有4.87个多态性位点,每对引物多态性信息量(PIC)为0.51~0.67,平均为0.59;有效等位基因数(Ne)、Shannon信息指数(I)和Nei's遗传相似系数(H)分别为1.602 3、0.540 1和0.357 1;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75 5处,将8种藓类植物分为2大类;在0.710 0处,第一大类分为2个亚类。研究表明,同属的藓类植物物种之间遗传差异较小;藓类植物遗传多样性受生境的影响。所建立的藓类植物SRAP反应体系稳定可靠、重复性好,条带清晰且多态性好,可为展开藓类植物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有效基因资源的挖掘研究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
细胞核不育性的遗传,早为人们发现,其遗传机理,已初步探明。核不育系在作物育种工作的利用,是随着不育材料深入研究,日趋完善。尤以小麦显性太谷核不育系、水稻光敏  相似文献   

10.
雄性不育胡萝卜遗传特性及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胡萝卜雄性不育性遗传类型表现有两种,即细胞质不育型和核质互作不育型。瓣化型雄性不育为细胞质不育型,是易于保持的不育类型,而褐药型雄性不育属于核质互作不育型,遗传复杂。根重、根粗性状在遗传中表现出较高的超中亲现象。  相似文献   

11.
植物根系的化学信号及其遗传改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植物根系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化学信号及其特点。植物根系的化学信号与地上部植株的生长、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有着密切关系。根系产生的化学信号受环境条件和植物本身的基因型的双重影响。因此,研究根系化学信号的规律可以为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2.
农民土地上的植物遗传资源所有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护中国农民利益分享的权利,并为加入《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做好法律上的准备,文章分析了遗传资源的国家主权与产权、自然资源与农民土地上的植物遗传资源的不同,并研究了美国、欧盟和印度关于农民土地上的植物遗传资源所有权的规定,指出对植物遗传资源的主权不能替代植物遗传资源的所有权制度安排,农民(社区)土地上的植物遗传资源应归农民或社区所有,农民、社区对其土地上的植物遗传资源权利应该得到国家的承认。  相似文献   

13.
植物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雄性不育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通过雄性不育系获得杂种优势,从而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近年来在植物雄性不育生理生化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分别从内源激素、脂膜过氧化、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等方面对植物雄性不育进行了探索。植物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将遗传和表型联系起来,有助于全面地认识雄性不育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14.
植物转基因的非孟德尔遗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年的植物基因转化实践表明,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遗传行为十分复杂。本文对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基本整合方式和遗传类型进行了介绍,并重点讨论了植物转基因的非孟德尔遗传现象及其影响因素,分别从受体植物的遗传背景、配子的存活能力、染色体异常、转基因沉默及转化时采用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对造成植物转基因发生非孟德尔遗传的可能原因进行了阐释。对转基因植物遗传规律,特别是非孟德尔遗传现象的研究和阐释,将为改进植物基因转化策略,提高转基因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植物钾营养性状遗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综述了近几十年植物钾素营养性状遗传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植物营养性状遗传的几个主要概念;植物耐钾胁迫营养性状的形态学及生理生化的基因型差异;植物耐钾胁迫营养性状的遗传控制以及植物耐钾胁迫营养性状的基因克隆等方面的研究。并对目前植物钾营养性状遗传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动态张宗文周明德(IPGRI东亚办事处,北京100081)1前言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需要。植物遗传资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粮食和农业用植物遗传资源又是保障粮食供给和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自本世纪初以来,植物遗传...  相似文献   

17.
甘蓝型双低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384A不育性的表现与遗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甘蓝型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384A的不育性表现、遗传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系属败药型不育,其败育彻底,育性稳定,花瓣开张正常,不育性的遗传受不育细胞质(S)和一对隐性核不育主效基因(rr)共同控制,属孢子体不育,基因型为S(rr),同时也受若干位点上微效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世界植物遗传资源概况娄希祉①刘学明②王述民①遵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第26届会议的决定,粮食和农业遗传资源委员会汇总了151个国家提交的国家报告,编写出《世界植物遗传资源状况报告》。重点介绍了全球范围的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的现状,以及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19.
大型国际植物遗传资源文摘问世从1992年6月开始,植物遗传资源学界终于有了一份大型国际性的植物遗传资源专业文摘期刊。这份由世界上享有盛名的科技文摘出版机构荚国CABInternational会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编辑出版的文摘刊物名...  相似文献   

20.
植物叶片的衰老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机制,与收获器官的形成及营养转运密切相关,受植物内部因素调节,属于不可逆转的过程。作物叶片过早衰老将导致同化能力降低,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加强植物叶片功能研究将有助于改善我国农作物品质、增加产量。水稻作为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延缓水稻叶片衰老,延长其光合功能期对提高产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水稻叶片保绿性的概念和分类、叶片保绿过程中叶绿素的功能及其降解等生理生化特点、叶片保绿性的表型遗传和基因效应等遗传特性以及叶片保绿性分子调控等几个方面的进行综述。理清水稻叶片保绿性的分子遗传机制,对具高保绿能力叶片的高产水稻品种选育及高产潜力水稻种质资源的挖掘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