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天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31-3132,3158
进化、适应和选择贯穿在任何一个物种的演化过程中,这是生物与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大自然固有的运动规律在生物物种演化过程中的体现。只有准确地把握进化、适应和选择3者的内涵,以生物进化为主线,以人类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把人类对环境的主动适应和自然、社会对生物物种的方向性选择结合起来,从更深的层面上理解生物的进化和在生物进化背景下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坚持真正的达尔文主义和现代进化观及当代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生物的进化是物种变异与适应的辩证发展过程。研究生物进化思想的辩证发展,对于生物进化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生物遗传理论和育种实践工作,将起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物进化的每一时期,都有一些处于时代前列的优势种类处于主宰地位但很快又被其它更高级的种类所代替。增加——代替——绝灭,生物在进化历程中不断重复这种循环过程,每一次的循环的结果都上升到更高一级的地位。这是因为进化性变化不单包含基因整体系统的发展和完整。由适应峰向新的适应峰的过渡需要一个大规模的试探性机制,在这一过程中大多数的物种都是失败者。所以进化是一个互衔接递,承前启后,互蕴函激抑,达阈动作的波浪式过程.  相似文献   

4.
生物进化理论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论述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争论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生物适应进化理论为依据地生态和生产可持续发展与生物进化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论述,并对实现中可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漫长的生物进化中,生物适应性与环境达到高度一致。在各种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中,温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它影响着生物的开花结果,迁徙洄游,物种分布等。而温度也并非永恒不变。四季更迭,冷热变换,生物对温度的适应是怎样变化的呢?不同的生物对不同季节的温度都有一个特定的适应范围,我们把这个对温度的适应范围叫做温度适应域,或者温度域。四季更迭温度变迁,温度域也随之变换。  相似文献   

6.
生物温度适应的分子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分子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有关生物适应温度的生态过程。温度适应的层次包括细胞水平、酶分子、蛋白及基因水平。DNA甲基化、生物节律等生化过程反映了生物对温度的响应。热激、冷激反应是温度适应研究的模式系统,对其形成的分子基础研究进行了回顾。生物温度适应的分子生态学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生态学和生物进化规律,促进生物医药、生物防治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遗传密码是基因与蛋白质进行信息对接的桥梁,研究不同进化阶层生物的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的使用规律是揭示物种进化的一种重要途径.为了阐明不同生物和细胞器基因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使用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在进化中的意义,作者选取了44种细胞生物、16种病毒、40种线粒体和20种叶绿体的基因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数据,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1)无论是古细菌,真细菌,病毒,真核生物还是两类细胞器,它们的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的使用频率大多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不同生物和细胞器基因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使用频率之间相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细胞生物和两类细胞器基因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使用的高度一致性反映了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起源,显著的异质性则反映了它们分别经历了不同的进化选择压力.密码子与互补密码子的使用相关程度不仅能被用作为测量物种进化过程中所经历选择压力的指标,而且也能被用作为碱基摆动和修饰的指示器.此外,文中还对生物进化早期存在DNA双链同时具有编码基因功能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达尔文进化论是至今在生物学、哲学、社会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理论,但事实上该理论只是一种假说,直到今天并未被试验或考古研究成果证实;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是一个遗传学问题,但由于达尔文时代遗传学还处于萌芽时期,因而达尔文进化论未能从遗传角度讨论问题,自然选择问题的论证从始至终贯穿着社会科学思维和社会发展的一般认识。应用遗传学原理讨论了生物进化,认为生物进化是物种的世代变化,物种世代变化只遵循自然杂交和基因激活2个途径,而非达尔文进化论所表述的逐渐变化、发展,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由于基因是生物固有的,生物的一切性状、功能甚至一些习性均是由基因决定的,而自然选择只能改变基因型或激活隐性基因,并不能改变基因。因此,达尔文所有生物物种来自同一个祖先的假设是不正确的。此外,人类社会直到今天,生物中的种间差异依然存在,因为生物群体中种间的基因差异性是固有的,故生物自然选择导致进化的观点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9.
菊花及其近缘种的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子进化与系统发育的基本关系就是在DNA水平探索生物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以生物大分子的信息推断生物进化的历史 ,重建系统谱系关系。该文分析了几个在菊花及其近缘种起源与亲缘关系研究中有代表性的CHS基因、CDS基因和核糖体nrITS基因等的分子进化和以其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进化差异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 ,概述了前人基于RAPD、AFLP和SSR等分子标记的以基因组DNA扩增片段的多态性构建的菊花及其近缘种的系统发育关系进展。作者比较了基于分子特征和表征特征研究菊花及其近缘种及品种起源与亲缘关系的异同点 ,认为只有将分子进化的系统发育研究与传统的基于形态、细胞和生理学研究的表征特征结合起来 ,才能最终澄清物种间的进化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夏涛 《世界农业》1996,(4):23-25
传统育种与现代育种厦门大学生物学系夏涛一、育种学的发展育种是按照人们意志的定向生物进化(Vavilov)。生物的进化是从遗传物质的变异及重组产生的各种类型中选择适应的类型,由适应的类型组成的群体被隔离产生的。人为地控制遗传物质的变异一遗传物质的重组—...  相似文献   

11.
Changing m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human condition is changing both culturally and biologically. Although the cultural evolution overshadows the biological, the two are connected by feedback relationships; culture has a biological foundation. Natural selection continues to operate in modern mankind, but its action ought to be supplemented by artificial selection. The problems of the management of human evolution are, however, as much sociological as they are biological. The success of any eugenical program depends on the creation of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human development and self-actualization. In particular, the urgency of the problem of uncontrolled overpopulation exceeds at present that of genetic improvement. Contrary to the alarmist views of some biologists, the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for the human species may be regarded as favorable, although, of course, subject to improvement. Man should be the maker of his history, including his evolutionary history. The trend toward increasing social mobility and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may have desirable genetic effects because of the positive assortative mating which it encourages. It makes possible the realization of many hitherto concealed genetically conditioned talents and aptitudes. Rapid progress of both molecular and organismic, Cartesian and Darwinian, biology gives hope of development of new and powerful method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control of gene action, betterment of the environment, and improved understanding of the evolutionary processes in the living world, including man.  相似文献   

12.
进化的兼容性现象是指在进化历程中生物不同性质与特点共存,先进与原始共存,绝灭和新生共存等事实所反映的在深度和广度上的镶嵌性以及在各种水平上产生的不确定性。所以从整体上看,生物在进化过程中获得的遗传财富决不轻易丢失。进化的兼容是以旋律的形式表现的,这种旋律就是遗传信息的旋律。进化兼容的本质是生物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因此进化的兼容是指不同来源遗传信息的兼容,不同生物信息的兼容,所谓不确定性就是对这种兼容过程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14.
杂草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草的形成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机制与杂交,特别是渗入杂交(inerogressire hybridization)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无融合生殖(apomixis)、染色体加倍或减少也都是杂草形成的重要方式。 本文还从自然和人工选择讨论了杂草不同生活习性的形成,并分析了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杂草对环境的适应和环境对杂草的选择;自花传粉对杂草后代生存和繁衍的重要性;杂草中种子大小的选择意义化及人工选择所产生的拟态种(mimicus)对环境适应的特点。 最后,还讨论了受人工干扰生境的变化和杂草在这变化环境中的变异情况。  相似文献   

15.
Ochman H  Moran NA 《Science (New York, N.Y.)》2001,292(5519):1096-1099
Traditionally, evolutionary biologists have viewed mutations within individual genes as the major source of phenotypic variation leading to adaptation through natural selection, and ultimately generating diversity among species. Although such processes must contribute to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of gene functions and their subsequent fine-tuning, changes in genome repertoire, occurring through gene acquisition and deletion, are the major events underlying the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of bacterial pathogens and symbionts. Furthermore, pathogens and symbionts depend on similar mechanisms for interacting with hosts and show parallel trends in genome evolution.  相似文献   

16.
生物的进化趋势与不对称进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进化通常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势,即在地球上越晚出现的生物其结构越复杂。该研究揭示了由于生物在从同一个进化平台上演化生成的生物中,结构趋向复杂的部分所占比例远远大于结构趋向简单的部分所占比例,即不对称进化,从而导致了生物界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势;还解释了不对称进化形成的原因,并列举了有关生物不对称进化的许多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7.
进化是一个普遍事实,地球生物系统进化到出现人类以后,即已达其完美与顶峰,虽然进化这一事实仍然存在,但再也无法出现超越人的新物种,人类进化再也不是遗传因素了,这是地球生物进化的终止。然而进化并不会因为人的出现而终止,人的进化伴随人类文化的发展主要不是生理的或体质人类学的,而是思维、语言符号,社会——文化的进化,即人与文化“机能整合进化”,而“机能整合进化”所内蕴的也就是文化精神的进化,所以人类的出现同时开辟了自然界没有的新的进化道路,这正是人的伟大,也是人类价值的底蕴。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寄主适应性评价模型,研究了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种群在玉豆、扶桑、芙蓉和烟草4种寄主上连续多代的寄主适应性变化.结果显示,烟粉虱种群能够随着取食经验的积累而快速提高寄主适应性水平,但是不同寄主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寄主转移试验的结果则显示,烟粉虱通过取食经验获得的适应性改良不能够稳定遗传,说明烟粉虱种群在不改变遗传基础的情况下具备快速调节寄主适应性水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Palumbi SR 《Science (New York, N.Y.)》2001,293(5536):1786-1790
In addition to altering global ecology, technology and human population growth also affect 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dramatically accelerating evolutionary change in other species, especially in commercially important, pest, and disease organisms. Such changes are apparent in antibiotic and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resistance to drugs, plant and insect resistance to pesticides, rapid changes in invasive species, life-history change in commercial fisheries, and pest adaptation to biological engineering products. This accelerated evolution costs at least $33 billion to $50 billion a year in the United States. Slowing and controlling arms races in disease and pest management have been successful in divers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illustrating how applied evolutionary principles can help reduce the impact of humankind on evolu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