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淄葫三号西葫芦新品种是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自交系BY1-3-6-12为母本,以QS1-3-12-8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一代杂交种。2007~2008年参加山东省西葫芦区域试验及2009年参加生产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  相似文献   

2.
西葫芦新品种淄葫一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淄葫一号母本来源于法国纤手一号,父本来源于荷兰大龙翠玉.该品种株型紧凑,植株长势中等,第一雌花着生于4~5节,连续结瓜性强,瓜条顺直,长筒形,嫩瓜皮色淡绿,光亮,肉质细腻,商品性状好,667 m2产量可达6 000kg以上.适宜全国各地春秋露地、中小拱棚及冬暖棚栽培.  相似文献   

3.
淄葫一号母本QS1—55是法国纤手一号杂交种经7代自交纯化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父本是荷兰大龙翠玉杂交种经7代自交纯化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2002年配制杂交组合,2003—2004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该组合植株生长势强,株型紧凑,瓜条商品性好,早熟性好。抗病力强,产量高,适于春、秋露地及大小拱棚栽培。2006—2007年参加山东省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4.
淄葫三号是以自交系BY1-3-6-12为母本,以QSl-3—12-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西葫芦一代杂种。该品种株型紧凑,生长势较强,早熟性好,雌花密,连续坐瓜性好,瓜条顺直,长筒形,纵径23—2512m,横径6~7cm,嫩瓜皮色淡绿,有光泽,商品性好。抗病毒病、霜霉病、白粉病能力比对照潍早一号强,露地栽培667m^2产量5000kg左右。适宜全国各地春秋露地及中小拱棚栽培。  相似文献   

5.
天葫一号是以自交系04XHL-1为母本、自交系04XHLF-1为父本育成的西葫芦一代杂种。早熟,播种到始收早春保护地栽植需50天左右,夏露地种植需36天左右,植株生长势较强,株型紧凑,雌花多,坐果性好,单株坐果率高,坐果期长,商品果皮色为浅绿底覆绿网,光泽度好,营养丰富,商品性好。保护地栽培每667m2产量6000kg以上。较抗白粉病、枯萎病。  相似文献   

6.
济葫1号母本高L131来源于太行山区花叶西葫芦,父本中QL2311来源于美国西葫芦PS4094。济葫1号植株生长旺盛,株型紧凑,矮蔓,早熟。瓜绿色,果面光滑、有光泽,嫩瓜长22.0cm左右、直径5.5cm左右。粗细均匀,品质佳。每公顷产量90t左右,抗病毒病、白粉病、蔓枯病,适于早春茬、秋冬茬及越冬茬栽培。  相似文献   

7.
陇葫1号是以MF07为母本、以MF15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西葫芦一代杂种。短蔓,长势强,田间表现对白粉病和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绿波。具有瓜条匀称美观,商品率高,连续坐果能力强,瓜条生长速度快,形成产量迅速集中等特点。果实圆筒形,果色白绿,瓜条长20 cm左右,直径5.0~6.0 cm,瓜条整齐度好。一般667 m2产量4 400~5 000 kg,适合甘肃各地及气候条件近似的地区春露地、夏复种茬口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8.
东葫5 号是以自交系813-1cb 为母本,以自交系1-2 为父本育成的西葫芦一代杂种。早熟,从播种到采收250 g 左右的嫩瓜约需43 d(天)。植株矮生,长势强,叶片深绿、有缺刻,根系强大,后期不衰,第1 雌花节位为第6~7 节,雌花多,成瓜率高,商品瓜长棒形、皮色淡绿、光泽亮丽。田间抗病毒病能力较对照碧波强,每667 m2 产量4 200 kg 左右,适合山西省早春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西葫芦新品种京葫12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葫12号是以02-1-5-3-10-6-5为母本、以03-3-10-9-8-2-1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早熟西葫芦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强,雌花多,成瓜率高。商品瓜圆柱形,瓜长22~24 cm,横径6~7 cm,瓜皮浅绿色覆细网纹,光泽度好,品质佳,商品性好。冬日光温室种植每667 m2产量可达12 000 kg左右,中抗ZYMV、WMV和白粉病,对银叶病的抗性比对照碧玉强。适宜北方冬季日光温室、秋延后大棚,南方秋冬季露地种植,现已在北京、山东、甘肃、广东、广西、四川等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东葫4号是以自交系04-28为母本,以自交系01-2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西葫芦一代杂种。早熟,山西南部春露地从播种到采收250g左右的嫩瓜需43d(天)。植株长势旺,株型半蔓生,开展度大。第1雌花节位为第6~7节,雌花多,成瓜率高,1株3~4个瓜可同时生长。商品瓜长筒形、皮色翠绿、光泽度好。田间抗病毒病能力较对照早青一代及皮托4094强,抗白粉病能力较对照早青一代强。每667m2产量5600kg左右。适宜山西早春及秋延后保护地及露地生产。  相似文献   

11.
青葫1号是以优良自交系0452-086为母本,以0921-03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西葫芦一代杂种。矮蔓生,第1雌花节位为第5~6节,瓜条顺直,长棒形,平均纵径28.75cm,横径7.27cm,皮色墨绿,单瓜质量670g左右,连续结瓜能力强,成瓜率高,商品性好。每667m~2平均产量达4100kg以上,高产田每667m~2产量可达5300kg以上。西宁地区播种到采收50d(天)左右,采收期比对照早青一代早10d(天)左右,全生育期120d(天)左右。田间对白粉病的抗性强于对照早青一代。适宜在青海省各地温室周年栽培,及海拔2900m以下地区露地越夏栽培。  相似文献   

12.
烟葫4号是以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2-13-5-26-7-3为母本,以N2-10-7-11-5-6为父本杂交而成的西葫芦一代杂种。矮蔓生,早熟,生长势强,叶掌状五裂、深绿色,叶面有白色斑点;第1雌花着生于第5~6节,瓜码密,连续结瓜性强,瓜条顺直,长棒形,长20~22cm,横径5.5cm,单果质量350g左右;嫩瓜皮色墨绿,有光泽,瓜腔小,肉质细腻,品质好;适宜早春小拱棚及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一般保护地栽培每667m2产量6000kg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东葫2号母本是从一代杂种冬玉,经7代自交纯合选育出的自交系02-8A,生长势强,矮蔓,中熟,果实长筒形,果肉细腻,老熟瓜为白皮。父本是从收集的国外资源中经5代自交分离选出的稳定的绿皮自交系,与国内黑龙江小白皮杂交,再自交纯合得到的早熟自交系,代号9601-4B,矮蔓种,果实长棒形,老熟瓜为黑皮。2002年进行配组试验,2003年在田间进行  相似文献   

14.
15.
李海珍 《蔬菜》2006,(7):6-6
一、特征特性京葫一号为极早熟一代杂交种,播种后35d左右可采摘250g以上的商品瓜,是国内最早熟的西葫芦杂交一代新品种之一。植株属短蔓直立型,生长健壮,抗病性强,极耐白粉病。主蔓结瓜,尤其适合各种保护地栽培。本品种雌花多、瓜码密,雌花比率达到85%以上,连续结瓜能力强,瓜膨大速度快,每株3~4个瓜可同时生长,667m2产量在6000~7000kg,丰产、稳产性好。瓜条顺直,长筒形。皮色为浅绿色网纹,鲜嫩美观,品质佳,商品性状好。耐贮运、耐碰撞,适合远距离运输销售。二、栽培技术“京葫一号”西葫芦品种适合日光温室,大、中、小塑料棚及早春露地种…  相似文献   

16.
天葫一号是以自交系04XHL-1为母本,以自交系04XHLF-1为父本育成的西葫芦一代杂种.母本04XHL-1是2000年从国外引进的杂一代品种,经多代自交分离后系统选育而成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状的优良自交系.父本04XHLF-1是石河子蔬菜研究所资源库中的材料经多代选育而成的抗病的优良自交系.  相似文献   

17.
晋园6号是以自交系Q121-3为母本,F213-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西葫芦一代杂种。2003年春季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试验地试配组合,当年冬季在日光温室进行组合筛选,2004~2005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组合Q121-3× F213-1多项农艺性状优  相似文献   

18.
以耐低温弱光的自交系20362-8为母本,H19315-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适合在早春棚和日光温室栽培的西葫芦一代杂种京葫1号.该品种属极早熟类型,播种至开花约35 d(天).生长势强,矮生,商品瓜为浅绿色覆网纹,有光泽,瓜条顺直,长筒状,纵径25 cm,横径6~7 cm,商品性好,畸形瓜少,单瓜质量200~400g.抗枯萎病,较耐白粉病,耐低温弱光.一般保护地平均产量为8 00kg·(667 m2)-1左右.适合华北、东北、西北和华东地区日光温室越冬和早春栽培,目前已推广2600 hm2.  相似文献   

19.
淄葫1号是以自交系(QS1)1-57-1-5为母本,99(DL)-5-51-3-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父母本分别来源于荷兰大龙翠玉和法国纤手1号,均为经多代自交分离定向选育而成的二环系。2000年根据育种目标和西葫芦主要经济性状遗传规律在78份亲本材料间选配组合56个,2000年秋于纱棚内初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瓜菜》2017,(3):22-24
‘东葫8号’是以自交系‘A-28’为母本、自交系‘628-1’为父本杂交育成的西葫芦新品种。该品种早熟,在山西南部春露地从播种到采收单瓜质量250 g左右的嫩瓜需43 d。株型直立,开展度大。叶片五角深缺刻,叶色深绿,上有少量白色斑点。第1雌花节位6~7节,雌花多,成瓜率高,商品瓜长棒形,果实纵径24~26 cm,果实横径5~6 cm,皮色翠绿、光泽亮丽。田间抗病毒病能力较强。春季露地每667 m~2产量3 700 kg左右。适宜山西早春及秋延后保护地及露地生产。2013年7月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