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德宝 《种子科技》2000,18(6):365-366
夏繁冬瓜种子 ,前期遇高温高湿 ,后期遇低温阴雨 ,致使冬瓜种子产量低而不稳 ,且保纯难度大。为此 ,襄樊市菜科所先后进行了 3年试验 ,掌握了夏繁冬瓜种子保纯高产技术 ,单产达 2 5kg/ 667m2以上。1 选择地块 ,严禁重茬夏繁冬瓜 ,要选择二三年未种过冬瓜或小冬瓜 (又叫节瓜 )的田块 ,且排灌方便 ,土壤肥沃 ,尤以保水保肥能力强的沙壤土为好。要求与不同品种的商品冬瓜间距 50 0 m以上 ,或播期早于商品冬瓜 30 d以上。2 精细整地 ,施足底肥对于作为夏繁冬瓜种子田块 ,犁地前要彻底清理前茬残留物 ,施优质农家肥 30 0 0 kg/ 667m2 ,然后精细…  相似文献   

2.
双氧水对黑皮冬瓜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皮冬瓜种子经不同浓度的双氧水预处理后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结果表明,经0.5%和1.0%的双氧水处理可显著促进黑皮冬瓜种子的萌发,提高种子活力。尤以0.5%的双氧水处理效果最佳,能显著地提高黑皮冬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发芽速度和发芽整齐度。  相似文献   

3.
正一、品种选择选择植株长势强、抗日灼病能力强的中晚熟大中型冬瓜品种,如特选黑皮冬瓜、兴蔬墨地龙冬瓜、湖南粉皮冬瓜、墨宝冬瓜、黑先锋冬瓜等。二、播种育苗1.配制培养土培养土选择3年以上未种过瓜类作物的无病肥沃壤土或沙壤土,每亩栽培地需准备培养土0.25米3,每立方米培养土加入腐熟人畜粪100千克、硫磺0.5千克混合均匀,用塑料薄膜密闭消毒5~7天,再装入宽28厘米、长54厘米、50孔的塑料育苗穴盘内,每亩栽培地需装好9  相似文献   

4.
《山东蔬菜》2009,(3):18-20
正一﹑品种选择宜选用早熟、耐寒,雌花出现早,从播种到收获100天左右的小型冬瓜品种,如北京一串铃冬瓜、吉林小冬瓜、一窝蜂冬瓜,山农1号、山农2号节瓜等。  相似文献   

5.
节瓜引种栽培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节瓜是葫芦科冬瓜属的一个变种。其品质口味与冬瓜相似。市民也称之为小冬瓜。贵阳市栽培冬瓜已有多年历史,但是以往栽培大多是大型冬瓜品种,并以地方品种──云盘冬瓜为主栽品种。大型品种一般生育期为150~180d左右。即一般春季栽种9~10月份收获;而节瓜的生育期在100d左右,若引种成功,将可在6~7月份上市,增加夏季市场的花色品种,丰富了消费者的菜蓝子。1供试品种与试验地点节瓜(毛瓜)贵阳市农科所试验地2试验方法1996年于4月中旬直播,分别采用"爬地冬瓜"和"搭架冬瓜"两种栽培方式;1997年于2月底采用温汤浸种催芽,后装营养钵…  相似文献   

6.
郭辉 《保鲜与加工》2007,7(3):31-31
(1) 产品在入贮前要对贮藏库彻底消毒灭菌,消毒剂以CT-高效库房消毒剂为佳,每100 m3使用500 g,按说明使用.(2)产品入库前把库温降至13℃.(3)选择适宜的品种,绿皮冬瓜比灰皮冬瓜耐贮藏.(4)达到充分成熟的冬瓜耐贮,而嫩冬瓜不耐贮藏.(5)天津地区9月中下旬采收的绿皮、成熟的大冬瓜一般可贮3~5个月.(6)采收时要留一小段瓜秧,注意防止瓜与瓜碰撞产生机械伤害,造成微生物侵染,最好每瓜包一张报纸散装装车,注意采收前一周不准灌水,禁止雨天采收冬瓜,入库之前严防雨淋.(7)贮藏最好使用架藏,瓜不超过3层.  相似文献   

7.
作为春繁冬瓜的田块,必须选2a以上未种冬瓜或节瓜(又叫小冬瓜),且排灌方便,土壤肥沃,尤其以冬炕田为好。长江流域种植冬瓜多在露天下生产,且多数地方习惯成片种植一个品种,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品种间的杂交机率。对于个别地方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的,要求其间距不少于500m或播期提早或延晚30d。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们在东光县推广了日光温室冬瓜-番茄无公害周年高效栽培模式并获得成功。此模式不仅使温室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由于品种选择得当,蔬菜上市季节合适,效益一直不错。据生产纪录,平均666.7m^2产冬瓜6749.5kg,番茄4952.6kg,收入在1.5万元以上,是一项极有推广价值的栽培模式。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9.
白粉冬瓜是优良的地方冬瓜品种,主要分布在福建龙岩地区。其含有大量的水分和维生素C,是夏季消暑解热的佳蔬。除菜用外,还叮加工成糖瓜、冬瓜干、糖渍蜜饯等。籽、肉瓤、藤、叶皆可入药,有利尿、化痰、清热解毒、清胀等功效,备受消费者青睐。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从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获悉,日前,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省内有关专家,在该院高桥试验基地,对该院蔬菜研究所和湖南兴蔬种业有限公司冬瓜课题组选育的冬瓜新品种——"小家碧玉"、"墨地龙"、"铁杆粉斯"分别进行现场评议。"小家碧玉"为早熟一代杂交小冬瓜品种,具有瓜腔小,瓜肉嫩绿色、紧实、耐贮运等优势;"墨地龙"为中熟长  相似文献   

11.
针对冬瓜(Benincasa hispida(Thunb.)Cogn.)缺乏抗性种质资源的现状,本文开展了冬瓜抗枯萎病种质资源创新研究.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高抗枯萎病的黑籽南瓜DNA导入优质冬瓜材料,以外源DNA剂量、pH值、注入时间、注入方法以及冬瓜品种为因素,通过正交设计,设计处理组合,筛选和优化外源DNA导入冬瓜条件.结果表明:以子房注射法、授粉后24 h、导入浓度为1.2 mg/mL DNA溶液(pn 7.5)的处理,对冬瓜坐果率的影响最小.利用此方法将高抗冬瓜枯萎病的黑籽南瓜总DNA导入冬瓜,经病圃田间筛选和6代自交纯化已获得2份稳定的冬瓜新材料.经苗期人工接种和病圃田间自然抗病鉴定,其抗病性明显提高.所获抗病材料的品质与受体无明显差异.其中1份抗枯萎病材料已运用于育种实践,培育出了抗病、优质粉皮冬瓜"广利1号",目前该品种每年推广面积700 hm2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冬瓜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养分的累积与分配动态规律,为冬瓜精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大型黑皮冬瓜‘铁柱2号’为供试品种,分别于苗期、花期、初果期、膨果期和成熟期5个生育期,取植株叶片、叶柄、茎秆和果实4个部位,测定干物质和氮磷钾钙镁养分含量。冬瓜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呈现“S”型曲线,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为4903 kg/hm2,果实干物质累积量为3438 kg/hm2,收获指数0.7。冬瓜的养分吸收总量表现为K>N>Ca>P>Mg,分别为293、104、103、24和20 kg/hm2。冬瓜中氮、钾、钙、镁的累积量均在初果期时达到最大,分别占冬瓜整个生育周期吸收总量的39.9%、32.7%、30.1%和40.9%。磷的养分吸收主要是在成熟期,占冬瓜整个生育周期吸收总量的47.6%。冬瓜各生育期的养分需求总量和比例各不相同,应当根据栽培目标及时调整施肥策略,初果期是冬瓜高产需肥的关键时期,应当重视坐果后钙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吴跃勇  崔德祥  邓英 《种子》2006,25(12):105-105,107
冬瓜是贵州省夏秋大宗的蔬菜品种之一,亦是调节蔬菜淡季的重要品种,除作菜用外,还可加工糖果、干制。因此,近年来,随着我省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冬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4.
从基地选择、品种选择、播种育苗、定植、大田管理、病虫草害防治以及适时采收等方面提出了济源市麦套冬瓜高产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以利于对冬瓜生产进行技术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不同脱粒与干燥方式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代表型品种 (组合 )南京 16 (代表中稻 )、金优 2 0 7(代表晚稻籼型 )、鄂宜 10 5(代表晚稻粳型 )进行不同的脱粒与干燥处理 ,以考察不同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脱粒方式处理分为人工链杆击打、拖拉机带动石磙碾落和联合收割机脱粒 ;干燥方式处理分为在水泥地上自然晒干、放在竹垫上自然晒干和机械通风干燥。两种处理共交叉组合成 9种交叉处理。结果表明 ,不同脱粒与干燥处理对米质中的整精米率和垩白度指标影响最大。其中 ,脱粒方式对稻米整精米率的影响较大 ,同时对南京 16垩白度的影响较大 ;干燥方式对金优 2 0 7和晚粳鄂宜 10 5垩白度的影响较大 ;两种处理方式之间互作效应显著 ,最佳组合处理为联合收割机脱粒加机械通风干燥处理。不同处理方式对中稻品种南京 16米质的影响要大于对晚粳鄂宜 10 5和晚杂组合金优2 0 7。  相似文献   

16.
冬瓜是异花授粉作物,靠虫媒或风媒传粉。为保持品种纯正,采种田应与其他冬瓜田相距1000m以上。  相似文献   

17.
李智军  谭铭喜  曾晶  卢文佳 《种子》2021,(2):35-41,52
对4个黑皮冬瓜品种的小孢子发育进行了细胞学观察,并比较分析了小孢子发育与花蕾形态建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4个黑皮冬瓜品种的小孢子发育过程相同,可分为四分体时期、单核居中期、单核靠边期、单核有丝分裂期和双核期5个时期。小孢子发育与雄花蕾形态建成密切关联,小孢子直径与蕾径、蕾长、萼长、瓣长及雄蕊直径均呈对数式的正相关。因此,黑皮冬瓜小孢子发育时期可以根据雄花蕾的形态指标判定。黑皮冬瓜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靠边期的雄花蕾蕾长0.54~0.76 cm,蕾径0.53~0.73 cm,萼长0.78~1.18 cm,瓣长0.49~0.60 cm,雄蕊直径0.39~0.53 cm,蕾长/蕾径0.99~1.06,萼长/瓣长1.68~1.97,着生于开花节之上的第7~8节。  相似文献   

18.
蜀到1号冬瓜是四川省剑阁县特种作物繁育场采用爬地冬瓜与粉皮冬瓜进行有性杂交,经多代定向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个大体重、皮薄肉厚、品质优良、高产稳产抗病力强等优点,一般亩产13000~15000公斤,最高可达18429公斤。经1992年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布点308个引种示范栽培结果证明,其丰产性和适应性表现良好,1993年在全国各地推广种植面积已达2000亩以上。特征与特性蜀到1号冬瓜的根系强大,茎蔓生,主蔓长48~6米。叶色浓绿,大而肥厚。主蔓第16~18节着生第一雌花,以后每隔5~7节出现一雌花。瓜体为长圆柱型,果皮浅绿色,…  相似文献   

19.
利用卡拉胶的凝胶性,以冬瓜汁、熟燕麦、柠檬酸、木糖醇、卡拉胶为原料制备燕麦冬瓜果冻。以感官评定为标准,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得到燕麦冬瓜果冻的最佳配方。结果显示,将5%木糖醇、1.0%卡拉胶、0.2%柠檬酸添加到燕麦冬瓜汁(燕麦和冬瓜汁的配比为1∶5)中,在85~90℃条件下混合均匀后,于4℃条件下静置成型2 h,可得到口感弹爽、凝胶良好、燕麦香气浓郁且适合于高血糖、肥胖消费者食用的燕麦冬瓜果冻。  相似文献   

20.
李挺 《耕作与栽培》2000,(1):10-10,54
马铃薯 /冬瓜—晚稻新 3熟种植制度 ,马铃薯与冬瓜采用拱棚覆膜栽培 ,提早上市 ,经济效益较高 ,后作晚稻增产显著。该种植制度是稳粮增效 ,开发冬季 ,发展效益农业 ,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1998年 ,我们在黄岩北洋镇推广了 36 .7hm2 该种植制度 ,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据近 3年试验统计 ,覆膜马铃薯产量稳定在 12 0 0kg/6 6 7m2 左右 ,产值2 0 0 0元。覆膜栽培的冬瓜一般产量 350 0kg/6 6 7m2 产值 30 0 0元以上。新 3熟比老 3熟产值提高 2 .8倍 ,经济效益非常显著。1 马铃薯 /冬瓜—晚稻新 3熟特点1.1 增加复种指数 ,提高土地产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