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福建青冈萌林分结构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福建青冈萌林分生产力高,Ⅳ类地24年生林分生物量193.7t/hm^2,其中乔木层185.6t/hm^2;林分年均净生产量9.121t/(hm^2.a),其中乔木层7.733t/(hm^2.a);林分平均胸径11.4cm,平均树高9.8m,畜积量155.3m^3/hm^2,萌芽木占全林株数的74%;林分叶面积指数7.515m^2/m^2,叶对树干净同化率75.5g/(m^2.a)。 相似文献
4.
林分密度对马尾松飞播林生物产量及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对湘东丘陵地区16年生密度为2250、2860和3225株.hm^-2的马尾松Piuns massoniana飞播林分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密度为2250株.hm^-2的林分的单株生物量是密度为3225株.hm^-2的林分的单株生物量的2.15倍;林分生物量同样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密度为2250株.hm^-2的林分的林分生物量比密度为3255株.hm^-2的林分离出26.57t.hm^-2,林分各组分的生物量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并出现W干>W粮>W枝>W皮>W叶的规律;密度为2250株.hm^-2的林分的年均净生物量是密度为3225株.hm^-2林分的1.50倍;林分结构以密度为3225株.hm^-2的林分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森林生物量和生产力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基本参数,是研究森林碳平衡的重要手段,研究云南松林分生物量将为评估云南森林碳汇能力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在滇西北宁蒗县翠玉和红桥乡设置云南松样地,对样地进行了每木检尺和标准木生物量调查,建立了云南松单木各器官生物量与测树因子回归模型,并计算了云南松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生物量分配及乔木层、草本及灌木层生物量大小。[结果]云南松乔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各器官生物量中,树叶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另外,由于样地海拔较高,土层较薄,林分平均生物量和生产力相对较低。[结论]云南松生产力在平均胸径为15.3 cm时达到最高峰,随后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6.
7.
敦煌农场黄墩地区的自然立地条件适宜多类阔叶林木的生长。在有水源的前提下,营造的林木,不但有明显的生态效益,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但是,黄墩地区现实林分的林木在5年生时就树冠闭锁,交 相似文献
8.
李跃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农学版)》2004,24(2):21-24
研究表明:6.5年生肉桂不同造林密度间的保存率和树高差异显著,而胸径没有差异;不同密度处理间各器官的单株生物量和林分生物量也差别较大,说明造林密度对肉桂产量的影响极其重要。根据试验结果,提出如下适宜的造林密度:如以收获枝叶提炼桂油和桂通为主要经营目标,主伐年龄5~6年且不间伐的桂子林,适宜的造林密度为6000~7500株·hm-2;如以兼收型为培育目标,主伐年龄8~10年的,则适宜的初植密度为4500~5200株·hm-2,且应根据林分长势、林木分化程度等因素,适时进行适量的间伐,以期培育优质丰产的肉桂林。 相似文献
9.
秃杉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广西南丹山口林场秃杉人工林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及其随林分年龄(8、14和28年生)增长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木和各器官(除树叶和枯枝外)生物量随林分年龄增加而增加,平均木和林分以14~28年生的增加量最大。林木各器官比例与林分年龄相关,林分年龄增加,干材和干皮生物量组成比例随之增加,而树叶和活枝则呈下降趋势。8和14年生各器官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依次为:干>枝>叶或根>皮,28年生则为:干>根>枝>皮>叶。林分生物量随林分年龄的增大而逐渐积累,8、14和28年生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分别为60.17、112.98和247.61t·hm-2,其中经济生物量(干材)分别为26.92、60.27和155.72t·hm-2,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分别为7.52、8.07和8.84t·hm-2·a-1,林下植被生物量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连栽杉木林生长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通过对三明地区连栽杉木林的生长状况,地上部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表明,林分的高和胸径生长过程以及林分的地上部生物量和生产力均随杉木连栽代数的增加而下降。连栽多代的林分其高和胸径的连年生长量迅速下降;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一组样地:一代为72.12t/hm~2、7.82t/(hm~2·a),二代61.01t/hm~2、6.51t/(hm~2·a);二组一代为129.51t/hm~2、8.17t/(hm~2·a),三代70.64t/hm~2、4.46t/(hm~2·a)。二代生产力比一代下降16.8%,三代比一代下降45.4%。 相似文献
11.
为了调查苏州市不同生态景观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分析林分差异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以便为城市生态景观林的构建提供微生物方面的基础数据。以苏州市香樟人工林(Cinnamomum camphora plantation)、喜树人工林(Camptotheca acuminata plantation)、水杉人工林(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plantation)、栾树人工林(Koelreuteria paniculata plantation)和池杉人工林(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 plantation)等5种生态景观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各林分的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等5个土壤层次全碳(TC)、全氮(TN)、全磷(TP)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MBC、MBN和MBP)。结果表明:(1)试验地各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分别在447.0~957.1、1.4~56.2和 1.2~3.3 mg(kg-1之间,并且在不同景观林之间差异显著。其中,栾树人工林0~100 cm土壤具有较高MBC和MBN的平均含量,香樟人工林土壤则有较高的MBP平均含量。(2)林分类型对微生物生物量化学计量比(MBC∶MBN、MBC∶MBP、MBN∶MBP)、熵值(qMBC、qMBN和qMBP)以及土壤与微生物之间化学计量不平衡性有显著影响。其中,针叶林一般具有较高的MBC∶MBN、MBC∶MBP和qMBC,而阔叶林总体具有较高的MBN∶MBP、qMBN、qMBP和土壤-微生物之间化学计量不平衡性。(3)试验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比主要与土壤容重、全碳、全氮以及全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生态景观林类型显著影响0~100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相较于针叶林,阔叶林一般具有较高的MBN、MBP以及土壤-微生物之间化学计量不平衡性,表明阔叶林微生物生物量更易受土壤氮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彩叶植物在广州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广州地区常见的彩叶植物为基础,介绍了彩叶植物的定义和类型以及常见的园林应用方式,并针对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我国园林观果植物因其果实颜色丰富,结果时间长,拥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美感,可提升
园林环境的美感。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采用观果植物来打造颇具美感的景致、补绿色草块、花卉的单调性等。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生态景观林类型对土壤有机碳(SOC)固持的影响,选择苏州市香樟人工林(Cinnamomum camphora plantation)、喜树人工林(Camptotheca acuminata plantation)、水杉人工林(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plantation)、栾树人工林(Koelreuteria paniculata plantation)和池杉人工林(Taxodium distichum var. imbricatum plantation)5种生态景观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分析了各林分的0~20 cm、20~40 cm、40~60 cm和60~80 cm、80~100 cm 5个土壤层次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以及易氧化有机碳(EOC)的含量与储量。结果表明:(1)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及储量分别在3.34~18.91 g(kg-1和12.98~66.99 t·hm-2之间,并且在不同林分之间差异显著,尤其是表层土壤有机碳;并且,香樟和喜树人工林0~100 cm土壤有机碳储量要显著高于其余3种林分。(2)不同生态景观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差异显著,且具有明显的表聚效应;在不同林分之间,栾树和水杉人工林0~100 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储量最高,喜树和香樟人工林0~100 cm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储量最高。(3)试验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主要与全氮、全磷极显著正相关,与容重极显著负相关。生态景观林类型显著影响0~100 cm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的含量和储量;相较于水杉、栾树和池杉人工林,香樟和喜树人工林更有利于试验区土壤有机碳固持。 相似文献
19.
采用外业实地调查与内业数据分析整理、拍摄照片的方法,对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的地被植物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评价了地被植物的应用配置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逐步完善公园地被植物的结构和景观,使公园能拥有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