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林隙特征(gap characteristics)是研究林隙的作用、影响以及动态变化规律的基础。研究工作以燕山山地新丰林场油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带法进行野外调查,分析了林隙的形成方式、形状、大小、年龄结构、边缘木等特征。结果表明:人工近熟油松林林隙的形成主要为抚育间伐和择伐等人为因素形成,自然形成的较为罕见;形状为近椭圆形,且林隙的形状与面积并无相关性;林隙的面积多集中在40~60m~2,所占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均为最大,分别为33.33%和22.22%;以高度为14~16m的林隙居多,略低于林分的平均高;发育后期的林隙及前期的林隙居多,分别占到林隙总数的40.00%和31.11%。  相似文献   

2.
燕山山地油松人工林林隙大小对更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隙(gap)又称林窗,指森林群落中老龄树木死亡或偶然因素(如干旱、台风、火灾等)造成成熟阶段的优势种死亡,从而形成林冠空隙的现象(Watt,1947)。美国生态学家Runkle(1982)将林隙分为2种,一种是林冠空隙(canopy gap),指上方无树冠遮荫的部分,即太阳处于正中位置时无树冠遮荫的面积之和;另一种是扩展林隙(expanded gap),指形成该林隙周围树木基部所包围的面积(Runkle,1981)。本研究所指的林隙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扩展林隙。近年来的森林动态学研究表明:林隙在森林结构和多样性维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林业经济界对林价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为合理制定林价奠定了基础。我们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泰山林场的自然条件、营林水平,对油松人工用材林林价进行了初步探讨,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1 林价计算选用的公式和有关项目的确定 1 计算公式的选用 林业部林计学(87)329号文件,提  相似文献   

4.
5.
子午岭油松林林隙更新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以林下为对照,分析研究子午岭油松林的林隙更新特征,结果表明:1)子午岭油松林林隙内和林下更新树种在组成和数量上有较大差异,其中,油松在林隙内的重要值远远大于其在林下的重要值,是林隙更新的主要树种;2)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生长良好,7年生以上的幼树在林下分布已很少,地径在1.0cm以上、高度在50cm以上的幼树数量分布在林隙内也远远大于林下,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存活的概率大于林下;3)方差分析表明,油松幼苗幼树在林隙内与林下的高度生长差异极为显著;4)相关性分析表明,林隙内油松幼苗幼树的更新数量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植被总盖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马尾松人工林林隙内土壤的空间异质性,比较了不同年龄及不同大小林隙内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为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深度增加,不同林隙内土壤除全K外,都体现出了明显的表聚性;随着林隙年龄的增加,林地土壤的pH值由于硝化作用增强而呈现下降的趋势,有机质含量表现为增加的趋势是因为林隙内草本植物的...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选择3种典型林型样地对建平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裸岩油松林中林下油松幼苗最少,禾草油松林林下更新幼苗最多,山杏油松混交林次之;阳坡林窗内及边缘幼苗少,而阴坡条件下幼苗较多;裸岩油松林幼苗组成结构最为单一,山杏油松林最为复杂,禾草油松林次之;林下地被物的厚度对幼苗的发生与生长也有影响,地被物越厚,更新苗越少,地被物稀少,幼苗越多。  相似文献   

8.
林隙与森林更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更新是生态系统动态中森林资源再生产的一个自然的生物学过程,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学过程,关于林下更新的研究大多从林隙更新开始。笔者从林隙的大小、环境因子、空间格局等三个方面总结了林隙更新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今后森林更新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通过标准地与林隙调查,研究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隙对边界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边界木的平均胸径比标准地的平均胸径平均大1.19倍,最大达1.50倍;边界木直径生长率平均值比林分标准木高0.15%,边界木材积平均值比林分标准木大0.004 3 m3。边界木的生长空间指数比标准木高,林隙促进了边界木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李健  王威  杜丽侠 《防护林科技》2010,(2):30-31,44
为研究土壤与地形及植被因子间的作用关系,选取了24个相关的指标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24个因子进一步分析,第一主成分(贡献率为32.66%)体现了地形因素,成为影响土壤因子变化的最重要方面;第二主成分体现出土壤涵水能力因子;第三主成分和第四主成分为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因子;第五主成分为植被因素的重要的指标因子。对北京山区油松水源林25块典型样地土壤因子数据进行初步统计后,得出样地间土壤因子含量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地形因素和植被因素。  相似文献   

11.
太岳山油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和分析油松林下植被物种组成特征及生物量,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方法,研究了各影响因子不同梯度水平下林下生物量所呈现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油松人工林林下草本生物量大于灌木生物量,草本层植被生物量为0.339 8~1.322 9 t·hm-2,灌木层生物量为0.018 1~0.289 2 t·hm-2;加权后的关联度与原始关联度排序大致相同,关联性最为密切的因子同为林分均高、林分胸径及林龄,但加权后各单因子关联度数值间差异性增加;以样地作为各单因子聚合的系统进行聚类,样地划分为4个类型,分类结果可反映林下生物量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2.
油松林木枯损率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枯损率模型是树木生长与收获模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充分研究国内外林木枯损率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市油松复位样地的数据,应用Logistic模型预测油松枯损率,模型自变量选择树木大小、竞争因子和林分密度等指标。研究结果显示:油松林木枯损率随径阶增加而呈U型分布,在5~15cm径阶时林木枯损率逐渐降低,之后枯损率又逐渐增加;枯损率随竞争激烈程度和林分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使用油松检验数据对建立的枯损率模型进行检验,发现该模型预测的油松枯损率与观测值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该模型可用于油松径阶和单木枯损率的预测。  相似文献   

13.
Throughfall varies in space, which complicates measurements and makes it difficult to achieve accurate spatial representation.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we measured gross rainfall and throughfall from May 2011 to September 2012, leaf area index, and locations of trees within a Pinus tabulaeformis plantation forest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northwestern China.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throughfall and related factors, as well as the minimum number and locations of collectors needed to measure throughfall accurately, were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techniqu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hroughfall was concentrated at the canopy edge, indicating that the edge of the canopy of P. tabulaeformis had a convergence effect on throughfall. The analysis of semivariance of throughfall demonstrated that canopy structure was a key factor influencing spatial variation of throughfall in low rainfall events, but measurement errors and other nonspatial variables were the primary factors affecting the variation of throughfall in high rainfall events. Based on the mean throughfall at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canopy radius centered on the individual tree stem, the minimum number and locations of collectors needed to accurately measure throughfall was estimated. In this study, four rain collectors (diameter 20?cm) at the 3/5 canopy radius could reasonably represent the average throughfall under the individual P. tabulaeformis canopy.  相似文献   

14.
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地调查方法对朝阳地区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进行了研究,将其归纳为疏林林下更新、林缘更新、侵蚀沟更新、林隙更新和动物传播种子更新5种类型。不同坡向疏林地油松天然更新幼树株数差异明显;侵蚀沟内油松天然更新明显优于正常坡面;阴坡林隙更新良好,阳坡林隙基本不能进行天然更新;油松林缘更新幼树主要分布于距林缘20 m以内;动物传播种子天然更新多以散生天然油松幼树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5.
以北京山区25块油松人工林样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40年生油松人工林在不同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建立了林分密度与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和单木材积之间的回归方程,相关指数都在0.9以上;以样地平均优势木的解析材料确定40年生优势木树高,按单项立地因子实际分布区间分组,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检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冠幅、单木材积逐渐减小;北京山区40年生油松人工林密度应控制在1 500株/hm2以下;明确了北京山区油松人工林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关系,初步确定了油松人工林适宜的立地条件为:低山、阴坡、有效土层厚度(A+B层)45cm以上。  相似文献   

16.
应用TWINSPAN和DCA对东山试验林场油松人工林的40个样地进行数量分类与排序。TWINSPAN将40个样地划分成10个群丛。10个群丛组从左到右的顺序揭示了油松人工林的演替进程及林下草本层的变化规律。DCA样方排序的第1轴反映了油松人工林生境中坡向的变化;第2轴反映了油松人工林的土壤和水分梯度变化。TWINSPAN分类和DCA排序都是间接梯度分析,这两种方法结合很好地揭示了人工林演替进程中林内生境异质性及下层植被盖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调查了毛乌素沙地沙漠研究中心樟子松、油松人工林的生长状况,选取可能影响其生长的气候因子并运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的方法,对樟子松和油松高生长与气候因子间的关系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樟子松树高生长量的主导气候因子依次是前一年的降雨量、≥10℃积温、年蒸发量;影响油松生长的气候因子主要是前一年降雨量与当年降雨量;该区樟子松的生长表现明显好于油松,并且在干旱年份表现出更强的抗旱特性,所以该地区的气候条件更适合樟子松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榆林黑龙潭树木园引种的美国黄松和油松为研究对象,结合延安树木园的一些情况,对2个树种进行了比较,研究了生长进程和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并对其适应性进行了阐述。研究结果表明,18年生美国黄松与油松在生长量上有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2个树种的高生长进程表现为一致,第7年进入速生阶段,年生长量达到40 cm以上。在树高、胸径和材积3个生长指标上,美国黄松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而油松的树高与胸径相关系数仅为0.583。对于黑龙潭山地树木园而言,油松和美国黄松都是外来树种。18年引种结果表明,2个树种引入该地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适应性强,具有较高的引种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大青山12年生的人工油松林林木蒸腾特征、林地土壤蒸发、土壤含水量、林地坡面径流等指数进行了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统计整理,利用降水资源环境容量理论和水量平衡理论对大青山油松林的合理造林密度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合理的造林密度应根据该地区降水资源环境容量来确定,内蒙古大青山阳坡在年平均降水量300~400 mm的降水资源条件下,人工油松林的林分适宜造林密度应为992~2 811株/hm2,相应株行距在3.0 m×3.4 m~1.8 m×2.0 m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