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选择柴达木高寒地区的1300m2的宁夏枸杞种植地,连续观测3年的发育期、产量因素和产量结构,结合当地气象资料,探究宁夏枸杞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柴达木高寒地区宁夏枸杞发育时间为181 d,平均产量为426.52g/m2,产量结构为老眼枝果>夏果>秋果。柴达木地区宁夏枸杞产量与气象因子的Pearson相关显示:局域环境中枸杞产量与各气象因子的关系均不显著(p>0.05),推测枸杞产量可能取决于灌溉。综合表明宁夏枸杞在柴达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较好,但需要合理经营管理。本研究为宁夏枸杞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研究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对其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实践价值。笔者选择柴达木高寒地区1300 m~2的宁夏枸杞种植地,利用连续观测3年的宁夏枸杞发育期、产量因素和产量结构,结合当地气象资料探究宁夏枸杞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宁夏枸杞在柴达木高寒地区的发育时间为181天;平均产量为426.52 g/m~2;产量结构为:老眼枝果夏果秋果。枸杞产量与气象因子的Pearson相关显示:局域环境中枸杞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均不显著(P0.05),推测该区域枸杞产量主要受灌溉驱动。综合表明,宁夏枸杞在柴达木高寒地区的适应性较好,但需要合理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3.
在柴杞主产区内选取格尔木市台、诺木洪站2个站点的枸杞发育期及相对应的气温、降水及日照等观测资料,应用逐步回归、概率统计等方法对柴达木地区不同发育时段气象因子对产量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枸杞产量与老眼枝开花期间日平均气温,春梢生长期间日最高气温及积温,老眼枝果实成熟期间日最低气温,夏果形成及成熟期间气温日较差,春梢生长及秋梢开花期间的日照总时数达到较高正相关。(2)枸杞产量与老眼枝开花期、老眼枝果实形成期、春梢生长期、夏果成熟期、秋梢开花期及秋果成熟期间的降水达到较高负相关。(3)将影响枸杞产量的关键气象因素与产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柴达木地区枸杞产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方程,方程的复相关系数为0.9705,根据构建模型,回代历年产量和2019年实际预报应用,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均较小,预报精度较高,充分说明,选取的5个气象要素能够准确预报该地区的枸杞产量,可以在实际预报业务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正据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通报,为保障全区枸杞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枸杞农药登记步伐及枸杞用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解决枸杞无登记农药可用现状,2018年自治区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开展枸杞用药登记残留试验、田间药效试验。自治区农牧厅高度重视,先后五次赴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接洽咨询相关工作。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近期就可全面开始试验工作。通过咨询枸杞残留标准制定及枸杞用药登记有关情况、邀请部所有关处室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由青海省林业厅实施完成的青海省农牧业重大科技支撑"1020"《枸杞规模化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和成果鉴定,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自2012年实施以来,总投资1.036亿元。主要针对青海省柴达木地区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重点开展优良品种选育、苗木快繁、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丰产和有机栽培等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项目组通过  相似文献   

6.
正从青海省林业厅获悉,近日,由该厅实施完成的青海省农牧业重大科技支撑"1020"《枸杞规模化丰产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通过了青海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和成果鉴定,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自2012年实施以来,总投资1.036亿元。主要针对青海省柴达木地区枸杞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和瓶颈问题,重点开展优良品种选育、苗木快繁、病虫草害综合防控、丰产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野生黑果枸杞染色体形态结构特征,以青海省柴达木地区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 Murr.)为研究对象,采用体细胞染色体常规制片法与显微摄影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黑果枸杞染色体进行了核型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地区黑果枸杞染色体数为2n=24,其核型公式是2n=24=18sm+2m+2st+2m (SAT),全组染色体总长度为33.32μm,长臂总长为11.34μm,核型不对称系数(AS.K%)为68.1,属于核型不对称型‘2B’型,在进化程度上属于原始野生种。本研究结果既可为今后选择种内杂交和种间杂交育种提供选择种类的依据,又可为野生黑果枸杞染色体加倍、多倍体等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材料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笔者从海南省农科院获悉,9月16日,海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专家组成审定专家组,对该院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起草制定的《胡椒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豇豆荚螟防治技术规程》和《瓜实蝇防治技术规程》3项地方标准进行了审定。  相似文献   

9.
枸杞作为柴达木地区特色经济作物之一,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枸杞种植区识别与提取,有利于政府和农业部门开展市场调控和作物精细化管理。以柴达木典型枸杞种植区诺木洪农场为例,利用随机森林、Softmax、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最大似然5种分类器开展农场内不同生长年限枸杞种植区精细化提取,并对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采用随机森林的分类效果最佳,其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3.8%,Kappa 0.93,采用Softmax、支持向量机和BP神经网络方法也均获得了较高的分类精度,其总体分类精度均达到了86.6%~87.6%,Kappa系数达到0.84~0.86,而最大似然法分类效果最差,其总体分类精度仅为76.9%,Kappa系数为0.73。通过实验利用国产高分辨率卫星结合较优的分类器能够实现包括枸杞等小宗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和种植结构的精细化识别和监测。  相似文献   

10.
为加强中央财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财政农业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财政部、农业部近日联合制定下发了《中央财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所称农作物病虫害是指农区和牧区发生的蝗虫、小  相似文献   

11.
研究肇东盐渍土壤添加有机土壤改良剂和复合菌肥后,对盐渍土土壤盐碱化的改良效果及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对复合菌肥的响应.挖取黑龙江省肇东实验林场的盐渍土壤(0~30 cm土层,pH 9.05)运至人工池回填,池内统一添加有机土壤改良剂降低盐渍土壤盐碱性状,20天后栽植3年生枸杞苗,于枸杞发芽期施复合菌肥.设置有机土壤改...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大气CO2浓度倍增对宁夏枸杞根区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以宁夏枸杞为试验材料,用开顶气室模拟控制CO2浓度测得在大气CO2浓度倍增处理下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大气CO2浓度倍增处理降低真菌数量,增加细菌、放线菌数量。0.5倍增CO2浓度处理下宁夏枸杞根区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的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24.74%和23.71%,脲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0.45%和15.29%;1倍增处理下土壤3种酶的活性较对照分别提高55.74%,23.07%,44.60%,而多酚氧化酶降低24.94%。通径分析表明,真菌数量对脲酶活性影响力最大,而细菌数量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力最强。大气CO2浓度倍增宁夏枸杞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与酶活性的相关性增强,其中真菌数量和细菌数量与脲酶呈显著负相关,放线菌数量在0.5倍增处理下与脲酶呈显著负相关。大气CO2浓度倍增处理使宁夏枸杞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增加且可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酸雨胁迫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采用纸上萌发实验,研究不同程度模拟酸雨胁迫下黑果枸杞种子的发芽率(GP)、相对发芽率(RGP)、发芽势(GR)、相对发芽势(RGR)、发芽指数(GI)、相对发芽指数(RGI)、活力指数(VI)、相对活力指数(RVI)、胚根长(LR)、胚芽长(LG)、胚芽比(RTGR)、平均发芽时间(AGT)、异状发芽率(HGP)、相对酸害率(RADR)指标。结果表明,pH 5对黑果枸杞种子萌发各指标均没有明显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种子AGT;pH 4对黑果枸杞种子GPRGPGRRGRGIRGIVIRVI指标没有明显影响,但HGPRADR显著提升;pH 3、pH 2时,黑果枸杞种子萌发生长被明显抑制。表明适当弱酸性环境更适合黑果枸杞子萌发,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可利用这一特征来缩短黑果枸杞的育苗时间。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西部盐碱地5种林分类型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吉林省西部盐碱地不同林分类型的土壤改良效果,以松原市乾安县分布的柽柳林、黑杨林、油松林、黑杨白榆混交林及枸杞林5种典型林分为研究对象,未造林地作为对照,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对各林分0~30 cm土层深度的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林分对土壤理化性质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与未造林地相比,5种林分均表现为土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加,土壤渗透性能得到改善。各林分对0~10 cm表层盐碱土pH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与对照相比降低了3.69%~7.50%。林地土壤养分含量与未造林地相比有显著提升,各土层深度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大于未造林地,土壤养分主要集中于0~20 cm土层深度,呈表聚现象。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14个土壤改良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综合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枸杞(43.81)>柽柳(40.79)>黑杨白榆混交林(40.33)>黑杨(39.31)>油松(39.03)>未造林地(33.55)。结果表明5种人工林均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在吉林省西部地区通过植被恢复进行盐碱地改良时,可考虑枸杞与柽柳为优选树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年限对枸杞根系及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枸杞是西北干旱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 为了进一步明确不同种植年限枸杞根系及土壤环境的动态变化, 以不同种植年限‘宁杞1号’苗木及其根际土壤为试验材料, 研究枸杞根系生理特性以及土壤酶活性、有机碳、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等根际土壤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 根系比导率先逐渐增大, 种植5年开始逐年减小; 根系活力逐渐减小, 根系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大, 虽然7年生植株根系相对电导率减小, 但减小程度不显著; 根围0~150 cm深处土壤平均含水量在前5年内逐渐增大, 种植7年地块60 cm以上浅层土壤水分显著降低; 根围0~100 cm深处土壤孔隙度不断减小; 土壤微生物总量趋于上升, 其中, 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趋于上升, 放线菌数量变化不显著; 土壤微生物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逐年降低, Shannon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S)变化趋势相对一致, 为先下降后上升; 土壤有机碳活性逐渐下降, 虽然种植5年地块的LFOC活性和种植7年地块的DOC活性有小幅上升, 但总体趋势一致; 土壤脱氢酶活性相对稳定, 没有出现显著的增大或降低; 土壤磷酸酶活性一直处于增大趋势; 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以及土壤蔗糖酶活性变化趋势相对一致, 均先减小后增大。综合分析表明, 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 土壤活性、肥力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 土壤微环境对根系生物活性的毒害作用增大; 根系生存环境的变化使根系活性降低, 影响枸杞根系导水率和植株对土壤的水分利用。  相似文献   

16.
水飞蓟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水飞蓟素,能抑制损伤、抗肿瘤、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尤其对肝损伤具有很好的疗效。本研究从植物学特性、栽培技术、活性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综述了药用植物水飞蓟目前的研究进展。旨在对进一步提升栽培技术、开发水飞蓟的药用价值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研究发现,水飞蓟在非生物胁迫下通过影响次生代谢产物、抗氧化酶活性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方式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此外,施加外源植物生长激素能抵抗外来胁迫并且能促进其生长发育。适度的干旱、盐碱等非生物胁迫,有助于提高水飞蓟中活性成分含量的积累。  相似文献   

17.
旨在探究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的作用活性。采用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抑制率法、扫描电镜观察、盆栽试验等手段对补骨脂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并通过田间试验验证。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EC50为30.8159 mg/L,当浓度为810 mg/L时对菌核萌发的抑制率为43.33%,扫描电镜下补骨脂提取物作用5天后的水稻纹枯病菌菌丝体排列及形态均有明显变化。盆栽试验结果显示0.2%苯丙烯菌酮微乳剂150倍液对水稻纹枯病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94%、78.46%;田间试验表明,按90 g/hm2剂量于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齐穗期施药3次后的防效为72.22%。补骨脂种子提取物可抑制纹枯菌丝生长、菌核萌发、破坏其形态结构,其微乳剂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植物组织培养中抗污染培养基新配方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培养中培养基的污染问题一直是该领域的技术盲区,本实验旨在研发更高效抑制杂菌污染的植物组织培养系统。通过在MS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及组合的头孢霉素、利福平、青霉素等抗生素以及化学药物进行抗菌筛选,确定了以头孢霉素、百菌清、代森锰锌为主的抗菌培养基配方。之后评估甘薯(Ipomoea batatas)、烟草(Nicotiana tabacum)与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三种组培材料在该培养基上的生长与污染情况,进而探索出一种高效培养基抗污染新方法,即药液包衣。利用含有25 mg/L头孢霉素+30 mg/L的代森锰锌与百菌清1:1混合液的培养基,并在外植体插入培养基前利用100 mg/L多菌灵药液或100 mg/L代森锰锌与百菌清1:1混合液进行浸润包衣,可显著降低组培材料被污染的风险,且对除愈伤组织以外的外植体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弱。该方法的使用在对外植体伤害较小的情况下,对于已污染组培材料的挽救以及大田种质材料的实验室保存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