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壤是森林植物生命活动的基质.该文研究了冀北山地6种典型森林的土壤养分状况,以及土壤养分的等级.结果表明:6种森林土壤的全氮均属于极贫乏程度,全氮含量排序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白桦阔叶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蒙古栎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6种森林类型土壤磷均属于极贫乏程度,全磷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落叶松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速效磷含量排序为:白桦纯林>落叶松纯林>白桦落叶松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蒙古栎纯林;速效钾含量排序为:白桦落叶松混交林>白桦纯林>蒙古栎纯林>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纯林>落叶松纯林  相似文献   

2.
《林业资源管理》2013,(6):137-143
对冀北山地黑桦(Betula dahur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lana)、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和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等6种天然林分类型的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变异以及养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pH值介于5.046.47之间;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含量均为油松纯林最低,速效磷以蒙古栎纯林最低,养分整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2)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0.107,其他土层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养分指标中406.47之间;有机质、速效钾、全氮、碱解氮、全磷的含量均为油松纯林最低,速效磷以蒙古栎纯林最低,养分整体上有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小的趋势。2)表层土壤pH值的变异系数为0.107,其他土层的pH值变异系数均小于0.1,属于弱变异性。土壤养分指标中4060cm的变异系数最大,其中,速效磷的变异系数最大,为强变异性,其他养分含量各层均为中等变异。3)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与速效钾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碱解氮、速效磷与全磷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H值与有机质、碱解氮有显著相关关系,全磷与有机质、速效钾有显著相关关系;速效磷与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之间关系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当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9、18、33 a)和杨桦天然次生林(9、18、28 a)2种林型下的土壤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2种林型土壤有机质及氮的差异在不同的林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总体上幼龄和中龄阶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而近熟林则相反;在多数年龄阶段的多数土层中,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元素含量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除近熟林0~40 cm土层土壤全钾略低于杨桦天然次生林外,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其他年龄及土层的速效钾及全钾含量均高于杨桦天然次生林。(2)在各种养分的垂直分布上,2种林型的有机质、氮、速效钾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呈下降的趋势,全钾及全磷下降趋势不明显,或只有较小下降幅度;同时,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有效磷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3)总体上,从2种林型3个年龄段土壤养分含量的比较来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营造并未导致土壤出现明显的衰退。  相似文献   

4.
以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的柴逯沟东南坡的华北落叶松天然林林下0~60cm混合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LSD多重比较,探讨不同海拔梯度下华北落叶松林的土壤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氨态氮、速效钾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差异显著,其含量随海拔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土壤全磷、有效磷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差异显著,其含量随海拔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不同海拔的C︰N、C︰P、N︰P随海拔的增加有显著差异,其比值随海拔的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柴逯沟研究区土壤受氮限制严重。因此可以通过在华北落叶松天然林栽植固氮植物,从而增加土壤氮含量,促进华北落叶松天然林的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5.
回归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回归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对海拔梯度的响应,为崖柏回归区域选择及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重庆市雪宝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海拔178(白鹤),1 360(营盘)和2 250 m(车场坝)处布设试验地。采用1.5年生崖柏实生容器苗作为供试苗木。在各试验地架设1台气温和土温自动监测仪,并逐月调查苗木存活率、苗高和地径。苗木生长结束后,随机抽取部分植株,测定表型生长性状及地上和地下部分鲜、干质量;同时,采集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对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与环境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在研究区域内,海拔每升高100 m,空气和土壤年均温分别下降0.6和0.5℃,≥10℃年积温分别减少205.3和171.7℃;随海拔升高,土壤密度、p H值、速效磷含量降低,其他土壤指标(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增加;中海拔(营盘试验地)苗木存活率最高(100%),低海拔(白鹤试验地)次之(94%),高海拔(车场坝试验地)最低(36%);苗木出现死亡的时间为3—4月,高海拔试验地苗木死亡高峰期为5—8月,低海拔试验地为7—9月份;除最长一级侧枝长和一级侧根数表现为中海拔低海拔高海拔外,其他表型生长指标和苗木鲜、干质量均表现为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且不同试验地间差异显著(P0.05);回归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受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关联度较大的是空气和土壤温度,其次是土壤p H值,再次为土壤密度,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联度较小。【结论】海拔梯度造成的温度、水分和土壤肥力异质性对回归崖柏苗木的存活和生长有极大影响;过低的气温和土温以及土壤长期积水对高海拔区域回归崖柏苗木的存活和生长起到了制约作用;中、低海拔的环境条件可以满足回归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的基本需求;崖柏回归不宜在海拔2 200 m左右的高海拔区域进行,中、低海拔区域可以作为崖柏回归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6.
不同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土壤颗粒组成及养分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皮条河上游巴郎山3个海拔梯度川滇高山栎林的土壤颗粒组成、总有机碳含量和全氮含量.结果表明:巴郎山川滇高山栎林土壤颗粒组成以粉粒为主,属中质地土壤;3个海拔梯度表层土(0~15cm)土壤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高于亚层土(15~30cm);在表层土壤中总有机碳含量随海拔增加呈现由低到高,再变低的趋势,亚层土则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表层和亚层土壤全氮含量均随海拔降低而减少;巴郎山高山栎林土壤碳氮比值较小,平均为12.77;在2个土层中,总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的相关性随海拔梯度递减由极显著正相关(P<0.01)到不相关;表层土壤中总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海拔3549m处与粗粉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粘粒呈显著负相关(P<0.05),3091m处与粗粉粒含量正相关性显著(P<0.05),2551m处与细砂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亚层土壤全氮含量只在海拔2551m处与细粉粒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7.
神农架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海拔梯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o understand the microbial community,structure and its elevational patterns,four plant types at different elevations in Shennongjia Mountain,including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subalpine coniferous...  相似文献   

8.
马鹏云 《山西林业科技》2021,50(4):21-22,28
笔者以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2个海拔梯度(1600 m和2100m)的华北落叶松3年生~4年生天然幼苗为研究对象,对比幼苗移植到不同海拔试验地后生理指标的变化,分析了幼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 发现,不同海拔来源幼苗的水分利用效率和光补偿点显著受到海拔因素影响;高海拔来源幼苗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高于低海拔幼苗,高海拔来源幼苗光...  相似文献   

9.
为探索冀北山地油松与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选取承德围场地区立地条件相似的油松与落叶松2个样本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二者的生长规律,并结合该地区降水与气温2个主要气象因子,研究气象因子对油松、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冀北山地油松、落叶松2个树种生长与气温和降水都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其中2、3月份的气温与油松径向生长呈显著正相关,而6月份则呈显著负相关;2)上年12月份的降水与其显著负相关,当年6月的降水与其显著正相关;3)落叶松方面,2、5、6月这3个月份的气温与落叶松径向生长呈显著负相关,上一年11月、当年的3、8、9月的气温与落叶松径向生长呈正相关,但不显著;4)该地区降水与落叶松径向生长总体呈正相关,其中3、5、6、7月份的降水与落叶松径向生长呈显著正相关;5)松径向生长与上一年12月份至当年4月份的气温总体呈正相关,与5—10月份的气温整体呈负相关,与上一年10—12月份的降水呈负相关,与当年4—10月份降水呈正相关;6)落叶松对气象因子响应程度略大于油松,落叶松与降水因子整体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说明该区域内气温是落叶松径向生长的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广东莲花山土壤有机碳(C)、氮(N)、磷(P)、钾(K)含量垂直分布特征,阐明土壤C、N、P、K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规律,在广东莲花山500~1 000 m区域以100 m海拔间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下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变化范围分别是38.72~68.17、0.90~1.32、0.011~0.022、5.19~7.08 g·kg-1,土壤全氮、全磷含量随海拔梯度升高而增加,土壤有机碳、全钾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差异不显著。(2)土壤的C/N和N/P分别介于40.12~50.76、43.06~90.86间。不同海拔梯段下土壤C/N无显著差异;整体来看,土壤N/P随海拔梯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3)500~1 000 m海拔土壤速效氮含量介于0.81~2.01 mg·kg-1,均值为1.19 mg·kg-1,其中,500 m海拔下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1 000 m海拔下,土壤速效氮含量值达到最小。土壤速效氮含量与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关系呈负相关。土壤速效钾、速效磷含量在500~800 m海拔间变化幅度较小,至900 m海拔下最大。莲花山土壤养分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异质性,全氮、全磷、速效氮含量、N/P的空间变化强烈。  相似文献   

11.
冀北山地不同坡位油松林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冀北山地不同坡位油松林土壤层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0~40cm土层内,土壤容重的变动范围在0.97~1.19g/cm3,土壤总孔隙度的变动范围在45.43%~54.50%,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总孔隙度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2)坡上样地Ⅱ和样地Ⅰ每10cm饱和持水量最大,分别为713.67t/hm2和708.56t/hm2,坡中样地Ⅲ饱和持水量最小,仅为583.00t/hm2,坡中样地Ⅲ和坡下样地Ⅳ每10cm土壤的有效持水量最大,分别为196.33t/hm2和185.00t/hm2,坡上样地Ⅱ有效持水量最小,仅为74.67t/hm2;(3)林下土壤初渗速率在76.09~20.81mm/min,稳渗速率在1.95~4.06mm/min,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存在明显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北京山地森林的土壤养分状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森林土壤是维持林木健康生长的基质,其肥力特征影响并控制着林木的健康状态(Fisher et al.,2000)。森林退化与土壤肥力的衰退有密切的联系(La Mannaetal.,2004)。因此,对森林土壤特征的了解,可及时为森林健康经营提供依据。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森林健康理念的发展,世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冀北山地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养分的差异,对该地区6个树种[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白桦(Betula platyphylla)、胡桃楸(Juglans Mandshurica)、白榆(Ulmus pumila)、花楸(Sorbus pohuashanens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根际土壤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 6个树种根际土壤全量养分中,土壤总有机碳的含量范围为33.90~107.65 mg/g,土壤总氮的含量范围为2.40~8.65 mg/g,土壤总磷的含量范围为490.52~829.60 mg/kg,其中全磷含量最高的为胡桃楸,全氮和全碳含量最高的均为白桦。2)土壤氨态氮含量最高的为樟子松,显著高于其它树种;土壤有效磷含量最高的为胡桃楸;土壤硝态氮、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最高的为白榆。3)根际土壤C/N,C/P,N/P的范围分别为11.64~12.62,69.34~128.10,4.89~10.29;C/N比值最高的为樟子松,C/P和N/P比值最高的均为白桦。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土壤含水...  相似文献   

14.
<正> 红松是我国北方珍贵用材树之一。近几年在冀北山地(包括燕山北麓)的茅荆坝、孟滦、龙头山、冰沟、百花山等林场及山湾子公社已开展了引种试验工作。为探讨红松在我省引种成功的可能性及适宜引种的地域范围,我们对红松生长故乡—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引种成功地区(辽宁省草河口)及我省冀北山地的气候、土壤、植被等生境条件作了调查、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科学有效的营林抚育措施,充分发挥森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以冀北山地不同起源白桦林为研究对象,开展中度抚育对林下土壤水文变化的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抚育后白桦天然林的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分别增加了2.74%、3.17%、2.54%,且白桦天然林高于白桦人工林;白桦人工林的非毛管孔隙度和有效持水量分别增加了13.92%和2.54%,且白桦人工林高于白桦天然林;综合看来,中度抚育对白桦天然林的土壤性质影响要高于白桦人工林;中度抚育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水文效应,对森林水源涵养能力的调控和森林经营管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宁德地区处福建省东北部.土地总面积1298400hm2,其中林业用地939800hm2.森林覆盖率40.2%.绿化程度55.5%。受诸多成上因素的综合影啊.全区林地土壤类型复杂多样.据第二次上壤普查.全区林业土壤可分为6个立类、10个亚类、29个土层,各土壤类型不同,其土壤养分状况及供肥能力也各不相同,直接影响到林木生长发育。本文就宁德地区林地土壤养分状况及供肥能力作一些分析研究,供各级领导和经营者参考.1材料与方法所用材料来自宁德地区各县(市)林土壤普查的调查材料。土壤剖面的选点、采样方法、采集量均根据d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暂行…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云南蒋家沟流域土壤种子库在不同海拔梯度上的变化特征,明确种子库对植被垂直带谱的响应性机制及群落恢复潜力,选取蒋家沟流域8条海拔带[Ⅰ(2700~2900 m)、Ⅱ(2500~2700 m)、Ⅲ(2300~2500 m)、Ⅳ(2100~2300 m)、Ⅴ(1900~2100 m)、Ⅵ(1700~1900 m)、Ⅶ(1500~1700 m)、Ⅷ(1300~1500 m)]为研究对象,对其植物群落土壤种子库的数量特征、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种子库相似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Ⅲ、Ⅱ海拔带的平均物种数和种子密度显著高于Ⅶ、Ⅷ海拔带,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与物种数量随海拔降低而逐渐减少;Ⅰ、Ⅱ、Ⅲ海拔带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M)大于5.000,Ⅶ、Ⅷ海拔带M小于3.000。种子库萌发物种以菊科和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海拔2300 m以上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海拔2100 m以下则以1年和2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各海拔带物种分布均匀性较好,除Ⅵ海拔带外,其余海拔带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大于0.900。Ⅲ海拔带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高,分别为0.942和3.006;Ⅶ海拔带的D和H最低,为0.810和1.720。除Ⅶ、Ⅷ海拔带以外,其余海拔带的土壤种子库均与临近海拔带种子库相似性最高,Sorensen相似性系数(CS)为0.400≤CS<0.550,且整体上表现为随海拔升高CS逐渐减小的趋势。蒋家沟流域植被群落土壤种子库的变化受海拔梯度的影响,与蒋家沟流域内气候的垂直地带分布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文中从生物学谱中群落和生态系统尺度,根据国内外的野外观测文献,总结了山地植被在群落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生产力2方面的海拔梯度变化特征,以及群落生物生产力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并提出目前该领域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巴郎山川滇高山栎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采用标准地和样方收获法,对卧龙自然保护区5个海拔高度上18个样地的川滇高山栎灌丛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用地径(D)、树高(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指数模型和幂函数模型,指数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41~0.998;而用D2H估测单株木各器官生物量的适合模型为直线和指数模型,直线模型最佳,相关系数0.982~0.996;2)川滇高山栎灌丛群落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25.22 t·hm-2,各层生物量排序为川滇高山栎灌木层>枯枝落叶层>伴生灌木>苔藓层>草本层,其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百分率分别为72.20%、23.71%、1.80%、1.66%和0.63%;3)川滇高山栎灌木种群平均总生物量为18.21 t·hm-2,各器官生物量大小为干>枝>叶>皮,分别占总生物量的43.28%、26.88%、19.82%和10.02%.海拔2 720~2 9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3:2:1;海拔3 020~3 120 m地带川滇高山栎灌木干、枝、叶、皮的生物量比例约为4:2:2:1.4)随着海拔升高,川滇高山栎优势单株地径、高度及生物量呈减小趋势.海拔2 720~2 920 m处,川滇高山栎灌木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呈纺锤形分布,集中分布在株干高2.0~3.0 m处,约占总量的60%~70%;在海拔3 020~3120 m处或低海拔的干旱生境,川滇高山栎种群地上部分器官生物量呈金字塔形分布,个体地上部分生物量分布随树干的升高而降低,集中分布在0~1.0 m处,占总生物量的60%以上,0.0~2.0 m处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94%~99%.  相似文献   

20.
滇东南典型常绿阔叶林土壤酶活性的海拔梯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究滇东南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酶活性沿海拔的变化规律,为理解“海拔-水热-植被-土壤”间相互耦合对土壤酶活性影响的过程与机制提供数据支撑。 方法 以不同海拔典型植被类型(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及湿性常绿阔叶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森林类型土壤酶活性沿海拔及土层变化特征,采用前向选择法、蒙特卡洛检验与冗余分析,分析水热、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梯度变化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结果 (1)土壤酶活性随海拔升高呈显著不同的变化规律(P < 0.05),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呈增加趋势,而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酶活性均逐渐降低;(2)水热条件、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沿海拔梯度呈显著不同的变化规律。年均降水量随海拔升高呈增加趋势,植物多样性、年均气温和土壤温度呈下降趋势。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全氮、全钾、速效氮和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土壤容重和pH呈降低趋势;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总有机碳、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土壤容重和pH呈上升趋势;(3)冗余分析表明,水热条件、植物及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对土壤酶活性变化的重要性大小排序为:总有机碳 > 全氮 > 容重 > 速效钾 > pH > 含水量 > 速效氮 > 全钾 > 有效磷 > 全磷 > Pielou指数 > 年均降水量 > 年均气温 > 土壤温度 > Simpson指数 > Margalef index指数 > Shannon-Wiener指数。 结论 海拔梯度变化引起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水热条件、植物多样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显著改变,进而调控森林土壤酶活性沿海拔及土层垂直分布的变化,其中,土壤含水量、pH、容重、总有机碳及氮、磷、钾均能较好地解释土壤酶活性的海拔梯度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