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疆是我国最严重的干旱区之一,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兵团近几年结合干旱地区特点试验研究成功的一项高效节水技术。通过3年来对该项技术系统全面的试验研究,在棉花膜下滴灌条件下的需水规律与灌溉制度、随水施肥施药技术、膜下滴灌在盐碱地上的应用技术以及膜下滴灌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等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田测法对膜下滴灌条件下杂交棉全生育期的耗水规律和特点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杂交棉各生长发育阶段的耗水量和总耗水量,同时开展了膜下滴灌杂交棉花的灌溉制度试验研究,提出了中壤土条件下杂交棉滴灌灌溉定额、灌水定额、灌水周期等灌溉制度参数。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华北地区棉花与马铃薯套作模式下节水高效的灌溉制度,2011-2012年,连续两年研究了不同滴灌定额(75、90、105和120 mm)对棉花/马铃薯模式中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的产量与滴灌定额呈正比,且与块茎形成期和块茎膨大期的降雨、灌溉定额显著相关,2011和2012年其相关系数分别为r=0.960 (P<0.05)、r=0.998 (P<0.01)。2011年,不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差异不显著,2012年,滴灌120 mm处理的马铃薯产量最高,达到24 921.2 kg hm–2,比滴灌75 mm处理提高了15.2%,差异显著;马铃薯的耗水量随滴灌定额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但不同处理的马铃薯水分利用效率差异不明显。初步表明,适当增加滴灌定额、合理调整灌溉时间结构有利于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解决农业用水短缺一直是世界性的问题,如何在减少灌溉用水量和优化用水结构的同时保障内蒙古主要水稻产区的粮食生产能力,是目前的研究热点。本研究基于水量平衡原理,于2018—2019年的5—9月在内蒙古东部扎赉特旗开展膜下滴灌旱作水稻灌溉试验,并且以传统插秧泡田种植为参照,提出了内蒙古东部典型地区膜下滴灌旱作水稻的作物需水量和不同生育阶段需水规律,并且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的水稻最终产量及作物需水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水稻全生育期需水量为608.4 mm,其生育阶段土壤含水率占饱和含水量的85%~100%时的产量最大,苗期需水量最小,抽穗灌浆期最大;拔节孕穗中期的耗水强度最大,需水系数在全生育期中抽穗灌浆期为最大。  相似文献   

5.
棉田地下滴灌土壤水分变化及需水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实地观测的基础上,对地下滴灌水分变化、棉花各生育阶段蒸腾量进行测定,同时取棉花根系观察,结果表明:地下滴灌棉田土壤水分变化深度主要在20~60cm;棉花根系分布在10~80cm范围,主要集中在15~50cm,并且有两个明显的根系层;博乐垦区棉花日均耗水量苗期为1.4mm/d,蕾期为2.3mm/d,花铃期为3.8mm/d,絮期为1.5mm/d,并由此制定该地区的灌水制度。  相似文献   

6.
智能滴灌是一种自动化的灌溉方式,可以节肥节水,且具有提高产量的作用。试验中设置2个处理,即智能滴灌灌溉处理(SDS)和自动化指针喷灌灌溉处理(APS),以APS处理作为对照,种植品种是马铃薯雪川4号,对2区域使用的水量、肥料种类和用量、产量进行记录。并且通过无人机获取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探索智能滴灌增产原理。试验结果发现智能滴灌要比指针式喷灌节约42.53%用水量,节肥量为11.47%,马铃薯产量提高了12.32%。通过叶面积归一化指数(NDVI)数据分析,发现智能滴灌区域7月13日测定的NDVI指数在0.85~0.95段,占比与喷灌区域基本一致,但在后期几次测定中尤其是8月9日,智能滴灌测定的NDVI指数在0.85~0.95段,占比明显高于喷灌区域。说明智能滴灌是通过维持马铃薯长久的生长势,促进了马铃薯块茎的充分生长,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孟英华 《种子世界》2021,(12):0009-0011
在缺少水资源的状况下,滴灌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抗旱节水技术。它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大幅度节省种植成本,减少人工投资,实现机械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马铃薯需水量的关键阶段是块茎成管期和膨大期,在这两个阶段,早期灌溉对马铃薯产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也能避免马铃薯减产,在马铃薯栽培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崔静  马富裕  郑重  刘浩  王海江 《棉花学报》2011,23(4):347-352
本研究收集大量气象数据结合大田试验构建了土壤水分和灌溉预报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两个模型的检验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土壤水分模型检验结果为:RE=4.63%,RMSE=0.0113,r2=0.945,LA=0.997.灌溉预报模型检验结果为:RE=5.17%,RMSE=0.0123,LA=0.988.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9.
1985~1986年地处贵州高原西部高寒地区的六枝白岩脚水库灌溉试验站进行了水质、灌溉方式、哂田三因素不同水平的水稻灌溉技术处理的正交试验。证明磁化水灌溉对水稻产量有明显的差异。浅深浅结合磁化水灌溉比浅灌结合磁化水灌增产8%;比湿润灌溉结合磁化水灌溉增产8%,比自然水潍溉增产18%。磁化水灌溉水稻,对高寒地区的水稻有保温作用,为高寒地区的水稻生产,提供了研究信息。为了探索水稻能高产的需水规律,了解各生育期不同水质,淹灌水层和晒田方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求找出水稻高产的灌溉措施。为此,我们于1985~1986年在六枝特区白岩脚水库灌溉试验站运用正交试验开展不同水质(磁化水,普通水),不同灌溉方式 (浅灌,浅深浅灌,湿润,深灌),不同晒田方式(晒田,不晒田)三因素不同水平的灌溉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疆深居内陆,属典型的干旱气候,区内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农业生产完全依靠河水灌溉,水资源不足,来水季节性极不均衡是制约新疆农业发展的突出瓶颈.到上世纪末,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突破,使棉花灌溉定额下降50%以上,棉花单产提高20%~30%,同时滴灌还有省时、省工等优点,得到了广大农工的欢迎,但随着滴灌面积的扩大,许多灌区出现了现有灌溉方式与滴灌灌溉不相适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膜下滴灌增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试验以‘克新1号’品种的脱毒原种为材料,以覆膜不滴灌为对照,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膜下滴灌对马铃薯的生长、产量、块茎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对马铃薯的地上部分生长、块茎产量和品质(淀粉和还原糖含量)、水分利用效率均有显著影响。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55596.00 kg/hm2和170.45 kg/(hm2?mm),分别是覆膜不滴灌的2.86倍和1.02倍;且收获时块茎淀粉含量增加了0.94%,还原糖含量降低了0.02%。  相似文献   

12.
为高效生产栽培马铃薯提供科学依据,促进马铃薯产业快速发展。[方法]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膜下滴灌不同追肥处理,即T1(CK, 追肥0 kg/hm2)、T2(追肥600 kg/hm2)、T3(追肥750 kg/hm2)、T4(追肥900 kg/hm2)对马铃薯产量、商品薯率及马铃薯生育期微量元素积累与吸收效率的影响。[结果、结论]结果表明:(1)马铃薯后期追肥有效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商品薯率。与T1处理相比,T2、T3、T4处理产量分别增加了9.24%、27.18%、16.60%;商品薯率分别增加了14.73%、23.52%、18.44%,各处理差异性显著。试验中马铃薯最佳施肥量为底肥为2250 kg/hm2,追肥为750 kg/hm2,产量达38835 kg/hm2。(2)马铃薯后期追肥显著提高了微量元素积累量。与T1处理相比,T2、T3、T4处理全生育期平均铁积累量分别提高了22.74%、46.39%、35.81%;锰分别提高了16.40%、29.89%、25.70%;铜分别提高了14.41%、40.81%、26.41%;锌分别提高了12.84%、25.92%、19.34%。(3)追肥有效提高了马铃薯对铁、锰、铜、锌的吸收速率。与T1处理相比,T2、T3、T4全生育期平均铁吸收速率分别提高了22.97%、45.95%、32.43%;锰分别提高了17.08%、29.89%、25.70%;铜分别提高了12.92%、39.53%、20.16%;锌分别提高了9.49%、26.65%、17.00%。(4)不同微量元素达到最大吸收速率时的马铃薯生育阶段有所差异。其中,铁铜锌最大吸收速率出现在块茎膨大期,而锰出现在块茎形成期。因此,马铃薯微量元素最佳补充时期宜在块茎形成期至块茎膨大期。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求膜下亏缺灌溉条件下大棚西瓜营养生长期的最佳滴灌频率,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设施西瓜合理灌溉提供理论指导,笔者以‘农科大11 号’西瓜为试材,以室内蒸发皿水面蒸发量的0.4 倍为亏缺灌水量,试验共设置T1、T2、T3 共3 个灌水频率处理,分别为每2 天灌1 次水(高频)、每4 天灌1 次水(中频)和每6 天灌1 次水(低频),研究了滴灌频率对西瓜营养生长期根区土壤含水量、植株生长以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T2 下根区0~20 cm土层的土壤水分条件最适宜营养生长期的生长,植株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叶片水分利用效率达到最高,光合同化能力强,且西瓜叶片能够保持适宜的细胞汁液浓度和细胞水分代谢水平。整体而言,T2 西瓜营养生长期长势较好,植株健壮,抗逆性更强,有利于抵抗早春大棚各种逆境胁迫。综合考虑土壤水分分布、生理及生长指标,T2 即每4 天灌1 次水是西北地区早春大棚西瓜营养生长期亏缺灌溉条件下最佳灌溉频率。该研究可为提高西瓜营养生长期亏缺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滴灌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颉  原保忠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9):237-245
滴灌作为一种节水灌溉技术,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滴灌为代表的现代化农业的科学灌溉将大大缓解全球水资源危机。笔者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以SCI-E数据库为数据源基础,利用Excel软件对2002—2014年间有关滴灌研究公开发表的研究性文献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从文献量的年代、国家/地区、研究机构、来源出版物、研究方向、著者及引文等角度,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揭示了十多年来世界滴灌学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国际滴灌研究力量分布和发展态势,了解掌握了目前滴灌研究领域各国、各科研机构、核心作者的发文情况及研究热点。并通过与中国滴灌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中国滴灌研究的国际地位,为中国学者深入进行滴灌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基于气象要素影响的柑橘定量滴灌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准确估算柑橘水肥一体化的滴灌量,实现手机APP远程操控滴灌起止时间。基于广西桂林1994—2015年柑橘物候期与同期气象条件的分析,构建了桂林柑橘不同生育期土壤需水量模型及降水量等气象要素与土壤重量含水率变化的转化算法模式,给出了柑橘滴灌量技术流程。应用模型估算广西农垦国有明阳农场(南宁)柑橘种植示范园区1997年3月干旱时的滴灌量。结果表明:应用模型估算滴灌量比传统模型节水40%以上。此结果对“气象监测预报信息+规模化生产管理设施+生产信息反馈与互动”创新服务模式有积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被认为是世界栽培新模式的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与推广应用,马铃薯免耕栽培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其中马铃薯免耕栽培对土壤性状影响的研究方兴未艾。为此,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归纳了国内马铃薯免耕栽培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化学性状、主要养分、杂草种子、微生物及酶活性等方面的影响,分析了马铃薯免耕栽培对土壤性状影响的研究状况,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马铃薯中龙葵素的结构及理化性质、来源及合成途径、龙葵素与发芽和绿变的关系、毒理学代谢等,同时从龙葵素在农业中的应用前景、快速检测仪器的研发、物流销售及加工过程中龙葵素的控制技术等方面进行展望,以期为控制食品中的龙葵素含量、寻找龙葵素的有效利用途径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8.
膜下滴灌棉花水肥耦合效应及其模式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膜下滴灌棉花水肥耦合效应明显.一定水肥范围内的叶面积指数(LAI)、散射光透过率(TD)在花铃期随灌水和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并以灌水225mm、施纯N150kg@hm-2处理较为合理,相应值为1.56~3.95和18.7%~35.7%;水分是限制滴灌棉花产量的主导因素,施肥次之,较高水分下的增产幅度为17.3%~34.4%,而较高施肥增幅为4.4%~16.2%;N60W315、N150W225和N240W135的水肥交互作用显著,水肥配比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调控马铃薯的多项生育过程,包括代谢生理、产量形成、品质改善等。本文综合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概述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的影响,详细介绍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产量和营养品质的调控效应。基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马铃薯上的应用,展望了我国在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与发展趋势,为以后的研究提供相应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