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特色淡水鱼产业竞争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中国特色淡水鱼产业竞争力,以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为基础,对中国31个省份和地区的特色淡水鱼产业竞争力进行分析。通过构建特色淡水鱼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罗非鱼、鳗鱼、鮰鱼和鲟鱼4个主要出口品种的竞争优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中国特色淡水鱼产业的现实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研究表明:(1)国内特色淡水鱼产业在生产竞争力要素方面,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在市场需求要素方面,特色淡水鱼消费量日益增长;在关联产业和市场结构和竞争方面,特色淡水鱼加工品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有待提高,特色淡水鱼专用饲料产业化应用较小,规模企业数量有待增长;在机遇和政府政策方面,逐渐建立起绿色健康生态养殖制度体系。(2)特色淡水鱼产品资源禀赋系数始终维持在1.0以上,具有明显的资源禀赋优势;中国特色淡水鱼产品整体国际市场占有率为73.22%;贸易竞争力指数接近1;罗非鱼和鳗鱼的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大于6,说明中国特色淡水鱼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了合理规划广西种植业结构,提升广西木薯产业的竞争力,笔者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0、2011、2012、2013年广西88个县区的木薯种植空间分布状态、集聚态势及其变化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空间布局演变的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广西木薯种植有向南部转移的趋势,南北分异显现,2013年广西木薯种植形成了"龙州—富川"分异线,形成了"三足鼎立"态势;广西木薯均呈现显著的正向空间依赖性,且地理集聚现象呈现由减弱到逐步增强态势;Moran散点图的分析结果显示,HH类型和LL类型的区域较多,且HH集聚区内研究单元的个体差异较大;LISA集聚图表明,广西木薯种植在局部范围内存在扩散效应,并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集聚分布格局;自然资源、本地木薯加工厂的能力、比较效益、外出务工劳动人数、农村居民家庭工资性收入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是空间布局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得出了广西木薯种植的空间相关性,为木薯种植业空间优化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准确把握水产品市场形势,监测产业发展动态,指导渔民有效生产,本研究以北京市场2007年6月至2016年12月大宗淡水鱼平均月度价格为研究对象,开展价格变动规律分析,并采用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对价格波动特点和周期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大宗淡水鱼类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受市场及生产等偶然因素影响,部分年度价格波动剧烈;年内市场价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受节假日因素影响不明显;鲢鱼价格在大宗淡水鱼中一直处于低位,鳙鱼价格大多高于其他品种;大宗淡水鱼类的价格波动周期与生产周期密切相关,大致为10个月。基于上述结论,建议渔民逐步实现水产品的分散上市,降低生产方式对价格波动的影响,平稳有序开展渔业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西秦岭区域生境质量状况、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之间的关系,以期解决该区域生境质量退化、生态系统受损、空间格局失衡、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等国土空间问题。本研究借助InVEST,利用生境质量模型、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以西秦岭三县区秦州区、康县、碌曲县1990—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西秦岭近30 a的生境质量进行模拟评价。结果表明:(1)西秦岭东北部耕地面积降幅明显;南部和西部以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为主,其他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加;(2)西秦岭东北部、南部生境主要变化是由较高向高等级生境过渡,而中、较低等级生境向低等级生境过渡;西部主要是由较高向中等级生境变化,较低向低等级转化的过程,整体生境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西秦岭东北部、南部生境质量与土地利用程度整体呈负相关,相关程度有减弱的趋势;西部土地利用程度与生境质量呈正相关,且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空间集聚性先增强后减弱。(4)30 a来,西秦岭生境退化度一直为上升趋势,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东北部、东部及南部高,西部和西北部低。对西秦岭近30 a的生境质量进行模拟评价,为西秦岭生境质量提...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1949年以来中国粮食生产在不同时段的发展变化特点和和总体演变趋势,从而给现阶段粮食生产发展政策的合理制定提供有力的参考,本研究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在省域层面对中国粮食生产发展和空间分布的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49年以来(1949-2009年),中国粮食总产、单产以及人均产量循着“增长-波动-增长”的轨迹向前发展,而粮食播种面积却表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就生产比重而言,稻谷是波动中下降的,但它在粮食作物中的比例仍然是最高的,玉米和小麦生产比重是波动上升的;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偏移了148 km;各年代粮食产量不仅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而且相近省域的空间集聚程度增加,集聚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池塘养殖效益不断下滑,已进入微利时代,因此,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养殖效益和市场前景的草鱼成为养殖户的首选品种。但由于一龄草鱼病多,养殖技术要求高,养殖风险大的原因,致使草鱼的养殖规模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我们从2 0 0 0年开始从事草鱼鱼种的养殖试验,通过4年的摸索,总结了一龄草鱼与团头鲂成鱼混养的养殖技术,有效控制了草鱼鱼病的发生,充分利用了鱼池水体及水体空间,提高了产量,节约了成本,取得了很好的养殖和经济效益,且这一技术在我场及周边地区得到了推广。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池塘条件面积0 .6hm2为宜。池底平坦,…  相似文献   

7.
草鱼历来是福建省内陆山区的主要养殖品种,近几年随着配合饲料的推广应用,草鱼池塘高密度养殖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养殖产量大幅提高,与此同时病害也逐渐严重,大量用药导致草鱼成活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鲜鱼品质下降。如何生产无公害、高品质鱼产品以满足人们对健康水产品的需求,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草鱼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摘要:草鱼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养殖鱼类,也是我国很有特色的养殖对象,已经有1700多年的养殖历史。草鱼自然分布于中国、俄罗斯和保加利亚,但先后被引进到93个国家。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和黑龙江三大水系。本文简要总结草鱼形态学、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及基因组学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果,归纳草鱼不同种群在形态、分子等层次上的遗传差异,并从草鱼种质资源研究以及草鱼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等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为草鱼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河蟹养殖产业发展迅速,在养殖面积扩大、养殖产量提高的同时却出现了河蟹发病率高、养殖成本上升、商品规格偏小等现象,对养殖效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自金湖县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以来,养蟹观念从追求产量的"大养蟹"转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养大蟹、优质蟹和品牌蟹",促进了河蟹养殖产业稳定发展。笔者根据当地的实践经验,将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主要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长春地处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全年室外水体冰封期较长,水产养殖期较短,过去水产养殖以"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和鲤鱼、鲫鱼等大众鱼类为主,一个养殖周期通常需要2~3年,因而水产养殖效益较低。为改变这种不利局面,长春地区开始调整养殖品种,即从传统的养殖品种向新奇特品种发展。芙蓉鲫是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运用"杂交—雌核发育—远缘杂交"的综合育种  相似文献   

11.
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应用现状及发展潜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池塘养殖模式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养殖模式,本文归纳了中国淡水鱼养殖业发展现状,总结了近年中国池塘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PA)的示范应用情况,分析了IPA系统的组成及其优势,指出了该模式在不同养殖品种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工艺缺陷,提出了优化方案和建议。笔者认为该模式适合规模化经营,可降低管理成本提升养殖效益,在推广应用时应根据养殖品种特性对IPA系统组件和养殖工艺进行调整和再创新,以便于适应不同名特优品种的需求。由于IPA模式具有节水、生态、高效、环保等优势,符合中国水产养殖的未来发展要求,因此,在中国淡水养殖产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2.
为了从时空结合角度全面反映中国农业生产用能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笔者根据各省单位耕地面积农业生产能源消费,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指数、局部空间自相关指数,分析了中国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的空间分布格局,建立了空间回归模型以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能源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省际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在不断扩大;农业生产用能水平存在空间正相关,体现为能源消费高值区集聚和低值区的集聚;冷点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的广大地区,热点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尤其是长三角地区,温点区则集中在东中西的交界地带;农业从业人数、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总产值和农业固定资产投资,是引起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但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此外,空间自相关性也是影响农业生产用能空间分异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区域花生生产与品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黄淮海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该区花生生产技术先进,单产水平高,出口基础好,加工业已见雏形,其种植规模与产量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稳定我国植物油市场的重要支柱。受生态条件所致,花生脂肪含量较高,蛋白质含量中等,OL比值普遍偏低。在空间分布上,蛋白质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丘陵高于平原,脂肪由北向南逐渐降低,油亚比则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逐渐增高。黄曲霉毒素、丁酰肼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已成为花生出口的主要障碍。该区应充分发挥花生产业优势,优化空间布局,培育优质专用型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栽培技术,强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深加工水平,实现区域花生产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国家油脂安全。  相似文献   

14.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yearly data and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ourism spots, star hotels and travel agencies of Hainan Province, and comparing all the methods of measuring industrial spatial agglomeration, this paper chose Hefindahl index, Location Quotient, nearest neighbor index, spatial connection index and geographic concentration index to measure Hainan tourism agglomeration. By applying these methods, total tourism agglomeration, agglomeration of tourism factors and regional agglomeration differences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agglomeration increases as time flows, and the eastern part is the most agglomerated, the west takes the second, with the middle ranking the least. The large-scale agglomeration regions are Sanya and Haikou.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ainan tourism spatial agglomeration were concluded as tourism resource endowment, industrial attributes, geographic conditions, governmental policies and the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etc. In addition, the paper proposed tourism spatial agglomeration modes of Hainan Province at various spatial scales.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辽宁省的农业经济效益,以辽宁省为研究区域,以2001—2014 年农作物统计数据为数据源,运用数理统计和GIS 空间分析方法,分析辽宁省近14 年玉米、水稻、大豆、油料和蔬菜5 种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时间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01—2014 年辽宁省农作物总种植面积增加16.97%,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分别增加17.30%和15.85%,且粮食作物始终占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较大比例,大致为77.50%。(2)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70.54%,种植比例逐年上升,水稻种植面积减少79.62%,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增加33.4%,蔬菜种植面积增加14.73%,大豆种植面积大幅减少63.36%。增加的地区集中在沈阳、铁岭、锦州等辽宁中北部地区。(3)通过对辽宁省各市5 种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行GIS 空间分析,发现其分布存在一定的空间集聚现象。玉米、水稻、油料和蔬菜的种植结构呈现出以沈阳为中心向西、北辐射的分布特点,大豆的种植区域主要集聚在大连和沈阳。  相似文献   

16.
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基地,研究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特征对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布局、农民增收、促进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88—2016年的新疆棉花生产数据,使用区位商、区位基尼系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定性、定量地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对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的影响程度,揭示了新疆棉花种植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经历了持续增长(1988—1999年)、缓慢减少(2000—2004年)以及波动增长(2005—2016年) 3个阶段, 2016年已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5,其专业化集聚水平自1992年起均高于全国其他地区,主导地位日益增强;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区域特征明显,南疆棉区的变化主导新疆棉花种植业的变化;新疆棉花种植业的集聚水平自1988年起呈现出波动中下降后缓慢回升的趋势,其高值集聚区由喀什地区转移至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新和县等地,高-低集聚、低-高集聚及低低集聚变化不大;推动新疆棉花种植业地理集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生产性土地面积比重、棉花比较收益、机械化水平以及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麦生产格局变化及其决定因素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笔者分析了中国大麦生产的时序变化特征以及大麦生产格局的总体变化。研究表明,1996—2010年,中国大麦生产重心由华北部向西北部及西南部转移,黄土高原区、蒙新区和西南区在全国大麦生产中的地位上升;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全国大麦生产中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华北区大麦生产在全国的地位逐渐减弱。影响大麦生产格局变化的决定因素主要是:种植大麦的比较利益变化;大麦的茬口优势是否存在;大麦收购商是否存在、饲料加工企业是否积极采用大麦原料等。建议制定有利于提高农民大麦种植比较利益的政策;关注饲用大麦的发展,着手解决饲用大麦生产—销售—饲料加工—畜牧养殖—畜产品消费等饲用大麦产业链的各环节问题。  相似文献   

18.
江西近55年秋季降水时空分布及异常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江西近55年秋季(9—11月)降水的时间空分布及其异常环流形势特征,利用1961—2015年共55年86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及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采用EOF、REOF分析、Morlet小波分析、趋势分析、M-K突变检验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江西近55年秋季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空间分布特征及旱涝年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近55年来江西秋季降水呈弱增长趋势,在1981年、1984年和1987年发生突变,存在12~14年和2~4年的周期。空间场可分为全省一致型,南—北相反型和南北—中部相反型,其中全省一致型为主要空间分布形式。江西秋季降水可分为5个区域:一区(赣北中西部)、三区(赣中西部)和五区(赣中中东部)秋季降水呈增多趋势,二区(赣南)秋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四区(赣东北)秋季降水变化趋势较为稳定。5个区域秋季降水都存在2~4年左右的周期变化,还有多个区域都存在4~6年左右的周期变化,最长周期为14年左右。此外,江西秋季旱年,欧洲东部500 h Pa的大槽加强,江西850 h Pa处东北风距平中,降水偏少;反之,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