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茎尖培养的技术手段来探索蝴蝶兰病毒的脱除问题,为建立工厂化无毒苗培养体系提供技术支撑。长期的工厂化生产,使蝴蝶兰经常感染各种病毒,导致叶片产生枯斑、褪绿、坏死等现象,使花朵畸形变色。其中建兰花叶病毒(CymMV)和齿兰环斑病毒(ORSV)是最常见的2种病毒。实验取已检测出含有CymMV和ORSV病毒的蝴蝶兰植株花梗,进行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对丛生芽进行继代增殖形成组培苗用于脱毒处理。切取组培苗的茎尖顶端分生组织进行培养,茎尖长度在1~6 mm之间,随着茎尖长度的增加,成活率上升,脱毒率明显降低。取2~3 mm组培苗茎尖,经0、10、20、30、40 mg/L的三氮唑核苷浸泡15 min处理和在含有相应浓度的三氮唑核苷培养基中培养30天后,继代培养形成再生植株。实验采用ELISA法对脱毒前的蝴蝶兰植株以及脱毒后的再生植株进行2种病毒检测,通过显色反应判断是否含有病毒病原。实验结果表明,蝴蝶兰脱毒苗的成活率随着三氮唑核苷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其浓度达到40 mg/L时,茎尖顶端分生组织出现严重的透明和褐变现象,未获得再生植株。而试管再生苗的脱毒率则随着三氮唑核苷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添加30 mg/L的三氮唑核苷进行化学抑制病毒的处理后,可以比单纯使用茎尖培养的方式脱毒率提高22.3%。  相似文献   

2.
根据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mpatiens necrotic spot vjrus,INSV)和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V)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了双重RT-PCR同时检测两种病毒的方法.用该方法对兰花基地的可疑发病兰株进行检测,结果从田间采取的12株可疑兰花中有6株检出INSV,1株检出CyMV,2株同时检出两种病毒.  相似文献   

3.
将纯化的番茄环斑病毒(Tomato ringspot virus,ToRSV)制剂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后第3天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采用选择性培养基、有限稀释法克隆和间接ELISA方法进行筛选,成功获得了2株分泌ToRS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分别命名为1H8、1D4.用间接ELISA方法对所获得的2个杂交瘤细胞株进行亚型鉴定均为IgG1亚类.间接ELISA效价测定结果1H8为1:105,1D4为1:106.TAS-ELISA实验结果表明此2株杂交瘤细胞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均能与本研究室保存的从德国引进的番茄环斑病毒分离物、从美国ATCC引进的番茄环斑病毒分离物PV-100、PV-174、PV-239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同属其它3种病毒:烟草环斑病毒(Tobacco ringspot virus,TRSV)、南芥菜花叶病毒(Arabis mosaic virus,ArMV)、马铃薯黑环斑病毒(Potato black ringspot virus,PBRSV)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4.
甘薯脱毒技术的原理及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正>甘薯脱毒技术是我国甘薯栽培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是组培生物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和良种快繁技术的有机结合,甘薯脱毒苗应用是我国继脱毒马铃薯之后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又一成功典范。甘薯脱毒在河南省是一项较新的课题,1998年河南省科委将甘薯脱毒快繁及产业化开发应用列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Y病毒的株系分化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Y病毒是烟草上的主要病毒之一。目前中国关于PVY分子变异的报道还较少,但变异株系的出现应该引起科研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笔者简述PVY的株系分化进程,并从检测技术的优缺点及应用等方面总结PVY检测的指示植物法、酶联免疫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核酸杂交等几种方法。指出随着植物种质资源的引进和生态条件的改变,PVY变异株系将不断出现,这对株系检测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运用各种检测方法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甘薯毁灭性病毒病害(SPVD)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甘薯病毒病害(Sweetpotato virus diseases,SPVD)是由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双重感染和协同互作引起的甘薯毁灭性病毒病。该病害自2012年在中国发现以来扩展迅速,2015年给广东省湛江市甘薯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加强甘薯病毒病的防控,降低其带来的损失,文章归纳了SPVD分布范围及危害,分别总结了SPFMV和SPCSV的基因结构与功能、传播方式、主要的检测手段,认为发病严重地区可以从探明病毒株系种类切入、从SPCSV与SPFMV协生作用的分子机理深入,实现及时检测、及早预防和甘薯无毒化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