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不同转色期摘叶对‘贵人香’和‘蛇龙珠’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筛选出提高2个品种果实品质的适宜摘叶时期。通过对不同时期‘贵人香’(I)和‘蛇龙珠’(C)酿酒葡萄进行摘叶处理,以未摘叶为对照,测定2种葡萄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可滴定酸、单宁和总酚含量等品质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在葡萄转色中期(8月17日)和完全转色后期(9月7日)2个时期进行摘叶处理,均提高了‘贵人香’和‘蛇龙珠’的可溶性总糖、可溶性固形物、总酚和糖/酸,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在2个时期,‘贵人香’和‘蛇龙珠’处理组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对照组,分别高13.07%、22.03%、6.40%、43.38%。在完全转色后期,‘蛇龙珠’处理组的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最显著,比对照低48.94%。‘蛇龙珠’处理组的总酚含量在2个时期均为最高(3.05、3.02 mg/g)。根据综合评价可知,在葡萄不同转色时期,摘叶对于酿酒葡萄果实品质提高由快到慢为C-9.7>I-9.7>I-8.17>C-8.17>I-CK>C-CK。在葡萄完全转色后期,摘叶处理对于‘蛇龙珠’和‘贵人香’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牡丹的丹皮酚含量,以提升‘凤丹’牡丹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本研究通过‘凤丹’牡丹,与木瓜、香椿、核桃、女贞分别间作,测定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凤丹’牡丹丹皮品质及产量,分析单作模式下的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结果表明,在丹皮中所含丹皮酚含量方面,五种栽培模式下丹皮酚含量高低顺次如下:凤丹|女贞>凤丹|木瓜>凤丹单作>凤丹|核桃>凤丹|香椿,且都在花期达到最高值。除凤丹|香椿间作种植模式外,其余间作种植模式下丹皮产量均比单作低,且所有种植模式均在果熟期达到最高值。丹皮酚产量最高的种植模式是凤丹|香椿间作,最低的是凤丹|核桃,且所有种植模式均于果熟期达到最高值。凤丹’牡丹单作时,以丹皮中的丹皮酚含量最高,达到68.07 mg/g,其次为木质部、芽和果荚,而茎中的含量最低。此外,以丹皮中丹皮酚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木质部等其他部位的产量(P<0.05)。因此,可在郑州及邻近地区采取凤丹|香椿间作栽培模式,并以丹皮为其主要药用部位,在果熟期进行采收。本研究为郑州地区凤丹栽培模式和采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弄清不同贮藏温度下香蕉果实淀粉降解与乙烯释放量的关系,以‘宝岛蕉’果实为材料,针对25、20、16℃3个不同贮藏温度下果实中乙烯、总淀粉、直链淀粉及支链淀粉含量变化进行分析。采用生理生化的方法对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25、20、16℃温度下乙烯高峰分别出现在第5、6、8天,乙烯释放量分别为2.480、0.505、0.281 ng/(g·h);(2)25℃温度下总淀粉、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下降速度均较20、16℃快。25℃贮藏7天时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下降至0.6、0.36、0.24μg/g,而20℃贮藏7天时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为1.69、0.56、1.13μg/g,16℃贮藏12天时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为2.2、0.81、1.39μg/g;(3)相关性分析发现,20℃和16℃温度下,乙烯释放量与支链淀粉含量变化不相关,而25℃温度下,乙烯释放量与支链淀粉含量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结果证明:25℃贮藏温度下,持续的高乙烯释放量可能主要促进了‘宝岛蕉’果实中支链淀粉的降解。  相似文献   

4.
5.
为选育出适合广西稻作区的早晚兼用香型优质常规籼稻品种,提高广西香米市场品牌竞争力。以传统香稻品种‘田东香’和‘早香1号’为母本和父本,杂交后以系谱法选育,并通过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区域试验和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米质鉴定,育成浓香型高档优质常规稻品种‘广粮香2号’。2019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广粮香2号’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优良;产量较高,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6912.0 kg/hm2,比对照增产11.81%;早、晚稻米质均达部标优质二等,香味值83分;适应性广,可在桂南、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并已获广东、江西、湖南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是2020年唯一入选广西农业农村厅首批确认的7个水稻绿色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是“广西香米”公共品牌建设主用品种,深受各地种植户、米商青睐。‘广粮香2号’兼具产量高、米质优、香味浓、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在广西及长江中下游稻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4-羟基-3-甲基丁-2-烯基二磷酸还原酶(HDR)作为甲基赤藓醇磷酸(MEP)途径的关键酶,在植物萜类物质合成过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了解HDR基因在植物体内发挥的特殊功能,以‘鄞红’葡萄为材料,利用RT-PCR等技术克隆了HDR基因全长,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HDR基因全长为1 143 bp,编码380个氨基酸。通过多种软件比对分析,‘鄞红’葡萄与柑橘(Citrus sinensis)、南瓜(Manihot esculenta)、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黄瓜(Cucumis sativus)的相似性高达80%以上,亲缘关系较近。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鄞红’葡萄HDR的功能以及揭示该基因在植物萜类物质合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湖南益阳市自上世纪90年代末城市绿地建设开始种植几十种不同种类的草坪草,其中‘马尼拉’结缕草综合性状表现最佳,值得大力雅广种植。本文主要介绍‘马尼拉’结缕草草坪的建植与养护技术。  相似文献   

8.
研究不同因子对地被菊‘珍粉’品种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为地被菊的推广种植打下技术基础。以地被菊‘珍粉’二年生茎段为试材,研究不同消毒时间梯度下2%NaClO和0.1%Hg Cl2对茎段消毒效果、6-BA:NAA和6-BA:KT激素组合对不定芽诱导、不同浓度IBA和NAA对不定根发生,半开瓶和全开瓶两种炼苗方式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结果显示,2%NaClO消毒效果优于0.1%Hg Cl2,且在6 min时萌发率最高,达到90.00%;外植体腋芽诱导率在6-BA 0.1 mg/L+KT 0.1 mg/L组合最高,达到97.67%,出芽指数为6.33,优于6-BA:NAA组合;不同浓度IBA诱导不定根发生率均达100%,高于NAA,但在根系质量和后期成活率上,IBA浓度为0.5 mg/L时最优;试管苗在半开盖炼苗5 d后的移栽成活率达到了100%,且植株长势健壮。  相似文献   

9.
利用高山杜鹃优异品种与野生种质进行杂交是培育自主观叶新品种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开展以高山杜鹃‘XXL’(Rhododendron’XXL’)为母本,蓝果杜鹃(R. cyanocarpum)为父本进行杂交授粉,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授粉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的生长过程,调查其子房膨大率和结实率。结果显示,在授粉后1~8 d,蓝果杜鹃的花粉萌发率呈缓慢上升趋势,‘XXL’花粉管在花柱中呈显著伸长趋势,期间无受精情况发生;在授粉后11~17 d,花粉管进入‘XXL’子房并发生受精;在授粉后17 d,其花粉萌发率和受精胚珠数达最大值,分别为(31.67±8.50)%和(13.67±3.79)个。在花粉管生长过程中,在柱头细胞、花粉管、花柱、子房和胚珠等多处出现异常胼胝质沉积反应;其杂交子房膨大率为18.75%,结籽率为零。研究表明,高山杜鹃‘XXL’与蓝果杜鹃的杂交不亲和性明显且可能存在较强的杂交障碍。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红大’烤烟在保山烟区合理的施氮量,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氮量对烤烟根系生长发育、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烟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现蕾期施氮75、90 kg/hm2处理的最大叶宽和最大叶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施氮45 kg/hm2处理增加了21.92%和18.83%。现蕾期和封顶后,施氮75、90 kg/hm2处理的根总长、根平均直径、根总体积、根尖计数和根系分叉计数均显著高于施氮45、60 kg/hm2处理。根总长在旺长期到现蕾期增长率最高,而根直径、根总面积和总体积从团棵到旺长期增长率最高。烤后上部烟叶的总氮和烟碱含量偏高,且随施氮量增加烟叶感官质量下降。整体上施氮75 kg/hm2处理的外观质量和化学成分协调性综合评价较好,施氮45 kg/hm2处理的物理特性和感官质量综合评价较优。综合考虑烤烟生长及烟叶品质,推荐保山烟区‘红大’适宜施氮量为75 kg/hm2。  相似文献   

11.
为了给小麦新品种‘郑麦7698’优质高产的合理施肥技术提供指导,利用国家潮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站20年形成的不同肥力水平小区,研究了‘郑麦7698’在中高肥力水平下对土壤磷素吸收、分配与运移。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和高肥力水平下,小麦地上部磷素积累总量差异显著,分别吸收43.3、49.4 kg/hm~2,每生产100 kg籽粒分别需要吸收磷素量分别为0.55 kg和0.63 kg。‘郑麦7698’有2个吸磷高峰,第1个吸收高峰在返青—拔节期,该时期吸磷量占总量的26.3%和27.4%,吸收强度分别是0.53、0.62 kg/(hm~2·d);第2个吸收高峰在灌浆期,40天内吸收量分别占总量的52.8%和49.5%,最高吸收强度在灌浆初期,分别为1.14、1.76 kg/(hm~2·d)。‘郑麦7698’叶片吸收磷素在拔节期达到最大值,其中85.0%在收获期转移到其他器官;茎秆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其中74.7%在收获期转移到其他器官。籽粒在蜡熟期达到最大吸磷量,中等肥力下吸收38.3 kg/hm~2,其中94.2%(26.48 kg/hm~2)磷素是从叶片、茎秆和叶鞘中转入。成熟期总磷素累积量的74.3%储存在籽粒里,其余25.7%在茎叶和颖壳中。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育优质高产的黑小麦新品系,首先用‘西农2208’和‘珍选1号’杂交,获得高产黑色小麦,将F1代作为父本再和优质普通小麦‘96(38)18-2’进行杂交,育成黑小麦新品系‘稷紫黑麦9号’。‘稷紫黑麦9号’聚合了3个不同小麦亲本的优良性状,产量为7306.09 kg/hm2左右,达到生产推广的水平;加工品质达到国家优质面包小麦的标准,沉降值53.4 mL,湿面筋含量35.3%,稳定时间13.6 min;营养品质良好,蛋白质含量为15.4%,各种氨基酸成分高于普通小麦。微量元素中,钙、铁、锌高于普通小麦;抗病性良好,‘稷紫黑麦9号’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稷紫黑麦9号’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所以其应用和推广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稻瘟病是一种最具毁灭性的世界性水稻病害,近年来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新育成的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整体表现不高,通过培育抗病恢复系进而育成优质抗病新组合成为育种家主攻方向之一。长江大学农学院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经南繁北育多代系谱法综合农艺性状选择,结合多个稻瘟病病区自然诱发胁迫抗性表型鉴定和稻瘟病抗性基因检测,于2014年创制出恢复系‘长恢31’。‘长恢31’经检测含有Pigm、Pi5和Pia 3个稻瘟病抗性位点,在育种应用中表现恢复力强、配合力高、对稻瘟病抗性强而持久、熟期早、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利用该恢复系配组育成优质抗稻瘟病新组合‘长农优231’于201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育成抗稻瘟病新组合‘长农优1531’于2020年完成了湖北省恩施州早中熟中稻区域试验程序,进入品种报审阶段,实现了恢复系选育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