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林业资源管理》2015,(4):52-58
长鞭红景天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目前处于近危状态。基于样地-样方调查资料,对长鞭红景天种群年龄结构进行动态量化分析,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种群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存活曲线以及生存函数曲线,并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分析种群数量动态。结果表明,长鞭红景天种群年龄结构总体上呈金字塔型,种群数量变化动态指数Vpi和Vpi均大于零,表明种群属稳定增长型。长鞭红景天种群各龄级个体数量随龄级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Ⅱ龄级至Ⅴ龄级死亡率较高、达90.29%,整个过程平均死亡率为29.96%,种群存活曲线属Deevey-Ⅱ型B3亚型,种群死亡率与消失率随龄级增长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呈"M"型曲线。生存函数分析表明,长鞭红景天种群前期(Ⅳ龄级前)快速下降,中期(Ⅳ—Ⅵ龄级)相对平稳,后期(Ⅵ龄级后)进入生理衰退期。时间序列预测发现,长鞭红景天种群幼龄个体数量较丰富,未来Ⅱ,Ⅴ和Ⅷ个龄级时间后种群各龄级个体数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建议保护和改善长鞭红景天种群生存的原生境条件,适当人工辅助散播,建立培育基地及基因库、实施迁地保护,加强病虫害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海南岛甘什岭青梅种群的结构与动态,阐明其生存现状和数量动态,揭示其更新规律,以期为其保护与恢复重建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海南岛甘什岭青梅种群,根据调查数据绘制青梅种群结构(径级、高度、冠幅)图。以青梅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匀滑技术编制青梅种群静态生命表,根据静态生命表数据,绘制青梅种群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应用生存分析中的生存函数、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分析青梅种群生存现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青梅种群的龄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青梅种群各龄级、高度级、冠幅级结构完整,种群具有良好的更新潜力,发展稳定,为增长型种群;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青梅种群幼龄个体死亡率较低,中老龄个体死亡率较高,在Ⅳ径级中龄树阶段时死亡率和消失率最高;青梅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中的B1亚型;青梅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均呈现出先增后减变化趋势;生存分析表明,青梅种群具有快速衰减、中期竞争压力大的特点;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青梅种群更新能力强,能够快速恢复为稳定的种群结构,呈现出快速增长而后稳定发展的趋势。【结论】青梅种群幼苗数量多,能应对环境筛选以及竞争压力,能保证一定数量的个体进入下一龄级;但在青梅种群个体处于中龄阶段时,虽然在群落中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和环境资源,因其进一步生长发育所面临的环境阻力及竞争压力大幅增加,只有少数个体能进入老龄阶段。  相似文献   

3.
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杉木人工林区域群体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及生存曲线,分析区域群体密度动态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区域群体密度随龄级的增加而降低,幼龄群体密度较大,群体密度变化呈倒"J"型。群体密度动态变化指数V″pi=0.005%,群体增长的潜力有限,趋近于稳定型;存活密度曲线趋于DeeveyⅢ型;群体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第1-4龄级阶段骤降,而后缓慢上升并保持在较低水平;生存分析证明,杉木人工林区域群体表现出前期锐减、中后期平稳减少直至衰退的变化规律;谱分析结果显示,杉木人工林区域群体密度除受基波影响外,还展现出一定程度的小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4.
广西大明山格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数量动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广西大明山保存较为完好的格木天然林内设置1块1 hm2固定样地,从种群空间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4个方面研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大明山格木种群从幼龄和中幼龄到大树阶段,其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变为随机分布,但总体上呈聚集分布格局;该格木种群年龄结构大致呈金字塔形,属于增长种群,考虑潜在干扰影响时种群仍处于稳定状态;种群内幼苗丰富,死亡率高,以3~4龄级种群数量变化最为剧烈,是种群动态变化的关键时期,后面龄级的个体比例较低,死亡率较早期明显下降;种群生存分析显示,死亡率、死亡密度和危险率均随龄级增加呈下降趋势,早期生存压力明显高于中后期,格木种群存活曲线为 Deevey存活曲线Ⅲ型。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典型樟子松种群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和数据统计,绘制樟子松种群静态生命表、年龄结构图,拟合并分析种群存活曲线,利用数量化的方法研究种群动态变化。研究发现:樟子松个体数量随龄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种群结构呈典型的倒“J”型,属于增长型种群;樟子松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 III型(凹曲线),消失率和死亡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出随龄级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生命期望值随龄级增加表现出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以种群静态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以林木径级结构代表年龄结构,利用生存函数分析等方法,对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连香树种群的结构及数量动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内连香树种群结构基本呈金字塔型,其种群内幼苗较少,中老龄个体较多;(2)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第Ⅱ龄级出现峰值,即幼苗死亡率较高;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3) 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连香树种群具有前期锐减、中后期相对稳定和末期逐渐衰退的特点,目前种群已处于衰退的早期。  相似文献   

7.
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研究对于探明种群生存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导种群保护及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省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国有浪风关林场为研究区域,针对该地典型马尾松退化林进行典型样地调查。基于林木株数与竞争指数,应用动态指数和时间序列预测等方法,综合分析研究区马尾松退化林种群结构及数量动态变化。结果显示:(1)1 297株马尾松林木包括12个龄级,由于Ⅰ龄级个体数过少,种群天然更新能力不足,导致种群呈现衰退趋势;种群内竞争强度总体上随龄级的增大而减小,但在Ⅶ龄级和Ⅸ龄级种群内竞争过于剧烈,导致种群结构不稳定。(2)种群小径级林木个体较多,马尾松种群总体呈增长型种群,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但种群内竞争较激烈,面临较大的衰退风险。(3)随着时间推移,在未来6个龄级以后,种群中老龄级株数逐渐增多,幼龄级株数下降,种群内竞争强度逐渐趋于稳定。结果表明:幼龄级个体数量匮乏和林木间剧烈的竞争是研究区马尾松种群退化的主要原因。尽管通过自疏作用可以调节种群结构以实现稳定,但需要相对漫长的时间。建议采取主林层间伐配合林下割灌除草和补植的方式来调整种群结构,尽快实现稳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种群生命表和生存分析为基础,采用空间代时间法和匀滑技术,编制了福建茫荡山小叶青冈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死亡率曲线、生存分布函数曲线、存活曲线,分析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小叶青冈种群结构存在波动性,其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幼年阶段个体较为丰富;种群有3个死亡最高峰,分别出现在Ⅰ、Ⅴ、Ⅷ龄级;生存分析表明,小叶青冈种群的生存率单调下降,积累死亡率单调上升;从Ⅴ龄级开始,种群生存率曲线和积累死亡率曲线的变化开始趋于平缓,但种群生存率不足1%,积累死亡率大于99%;4个生存函数曲线表明,小叶青冈具有前期相对稳定,中期锐减,末期衰退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皖南山区南方红豆杉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编制南方红豆杉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利用存活曲线、致死力曲线、植物种群结构动态量化分析方法等来综合分析种群的动态趋势,同时引入4个生存分析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为稳定型种群,但种群早期存活数随龄级急剧下降,只有16%的幼苗能进入第2龄级,而后期存活值波动不大,说明幼苗成长为幼树的过程中要经过严格的环境筛选.分析认为,南于南方红豆杉幼苗竞争能力弱,在群落中处于被动适应的地位,导致其较高的死亡率,降低了其对后期各龄级的补充能力,同时人为干扰和破坏加重了这种趋势,从而导致其濒危.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福州市长乐区珍稀植物油杉(Keteleeria fortunei(Murr.)Carr)种群,探讨其种群生命表和生存曲线,研究油杉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乐市油杉种群中树个体数最多,大树其次,幼树最少。油杉种群存活曲线为凹型曲线,属DeeveyⅢ型,表现为衰退型种群。油杉种群的个体死亡率和种群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相似,表现为油杉种群早期死亡率较高,生长到Ⅵ龄级时,其种群死亡率呈现逐步下降趋势。油杉种群生存函数曲线表现出该种群前期数量锐减、中期种群稳定和后期种群出现衰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刘洋 《林业科技》2010,35(2):15-18
为了研究小兴安岭山杨种群动态和数量特征,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山杨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损失度曲线、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积累死亡函数曲线和危险率函数曲线,分析种群生命过程。结果表明:山杨种群幼年个体丰富,中老年个体相对较少,种群在第Ⅴ龄级出现死亡高峰,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山杨种群目前表现为增长型种群。在自然条件下,当山杨胸径达到18 cm左右时,应对其进行抚育管理以提高木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辽东栎是我国华北地区分布广泛的森林群落建群种和优势种,研究山西庞泉沟辽东栎生命表对于揭示其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笔者基于野外调查数据,构建了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辽东栎种群的静态生命表并对其进行了分析,包括年龄结构图、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等、消失率曲线、生存函数曲线、累积死亡率函数曲线、危险率函数曲线和死亡密度函数曲线。结果表明,辽东栎低龄级(1龄级~2龄级)种群数量较少,年龄结构呈衰退类型;种群死亡率随龄级增加逐渐增加,在最高龄级达到最大;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与年龄结构反映的衰退类型相同。总体上,死亡率和消失率随龄级增加,在高龄级阶段(7龄级~9龄级)生物量和消失率迅速上升;生存函数与累积死亡率函数呈负相关关系,生存率随龄级的增加而减小。死亡密度函数变化不明显,危险率函数变化趋势随龄级增加而增加,与死亡率变化趋势类似。因此,庞泉沟辽东栎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结构与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比较研究,阐明黄土高原地区杜松种群的生存现状与数量动态,揭示种群的发展趋势,为杜松种群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选取黄土高原5个地区(内蒙古武川、山西浑源、陕西府谷、宁夏贺兰山和河北涿鹿)的杜松种群,根据杜松生活史特点并借鉴前人研究方法,划分种群径级、高度级和冠幅级,分别绘制其种群结构图。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即用杜松的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应用生存分析中的4个函数(生存函数、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分析杜松种群动态。【结果】5个种群的径级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涿鹿和浑源种群的高度结构相对完整;5个种群的冠幅结构均有一定程度的缺失,武川、涿鹿和浑源3个种群冠幅面积大多集中在2 m2以内,贺兰山种群的冠幅面积大多在3 m2以上;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杜松种群不同龄级的存活量差别较大,存活量随龄级的增加逐渐减少;死亡率和消失率最高的均为Ⅳ龄级;期望寿命最高的是Ⅰ龄级,武川种群的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其余种群则趋于Deevey-Ⅱ型;各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生存分析表明,武川种群前期略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府谷种群前期锐减、中期稳定、后期衰退,涿鹿和浑源种群前期锐减、后期衰退,贺兰山种群则呈现前期略减、后期衰退的特征。【结论】黄土高原不同地区杜松种群的径级、高度级和冠幅级结构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涿鹿和浑源种群密度相对较大且有一定幼龄植株储备,种群表现出一定的更新发展潜力;府谷种群存在相当数量的中老龄株;府谷、武川和贺兰山种群的径级结构相对完整,但种群密度较小且缺失幼龄植株。杜松从幼树成长为大树的过程中受到了相当程度的环境筛选和竞争压力,大树的生存能力增强。涿鹿和浑源种群有一定的幼苗储备,若改善生态环境保证幼苗的生存发展,种群是可以恢复与更新的;府谷种群幼苗库的储备缺少,若不进行补充可能会限制种群的更新发展。在天然杜松种群的保护工作中,要注意保护萌蘖苗,防止动物啃食尤其人为放牧等的影响;针对杜松种子自然条件下萌发率低的特性,应人为采取相关的技术措施,促其萌发;对于府谷种群等老龄化严重的杜松种群,应该借助人工补充幼苗以保证种群的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狭叶坡垒(Hopea chinensis)种群生存现状及动态特征,基于十万大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狭叶坡垒固定动态监测样地,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绘制生存函数和存活曲线,分析2015年和2021年种群结构特征及动态变化,通过Ripley’s L函数分析种群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狭叶坡垒种群结构总体呈倒“J”型,个体数随龄级增大而减小。2015年,生命期望值在第Ⅴ龄级前随龄级增加而增加,在第Ⅵ龄级减小,第Ⅶ龄级增加,之后随龄级增加而减小;2021年,生命期望值在第Ⅴ龄级前随龄级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第Ⅴ龄级后随龄级增加而减小。存活曲线均趋近于Deevey-Ⅲ型。生存分析表明,2021年种群的生存率相较于2015年稍有提高。狭叶坡垒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综上所述,群落中的狭叶坡垒种群为增长型种群,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状态,具有较高的增长潜力。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湖北黄龙山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生存现状和数量动态趋势,为保护金钱松种群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编制静态生命表,绘制存活曲线、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及生存函数曲线分析种群径级数量与动态变化;采用时间序列预测种群未来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中龄级(第Ⅳ~Ⅵ径级)个体占总株数的82.54%;数量动态变化指数Vpi为23.16%,■为2.89%,种群为增长型,但对外界随机干扰非常敏感。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Ⅰ型;种群呈全期递减、中期较稳和后期衰退的特征。随径级增加,种群未来整体数量减少,不同径级个体数减少。黄龙山金钱松天然种群幼龄个体缺乏,中龄后期面临的环境筛选和竞争压力增大。为维持种群的更新与发展,需进行人工调控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于2021年,以海南东寨港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内建设的固定样地(1 hm2)中的木榄种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学中径级代替龄级方法对其种群的结构特征和种群的数量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此区域的木榄种群径级结构呈纺锤型,Ⅰ—Ⅳ龄级的个体数量之和占种群个体总数的75.4%,Ⅳ龄级后植株个体数量降低趋势明显。(2)数量动态变化指数反映出该区域的木榄种群为增长型的种群,但种群较为不稳定,外界干扰下种群数量增长趋势不显著。(3)此区域的木榄种群的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类型,意味着其种群的低龄级阶段个体的死亡率相对较高,高龄级阶段个体死亡率趋于平稳。(4)此区域木榄种群的静态生命表、死亡率曲线、消失率曲线以及生存分析反映出该区域的木榄种群在低龄级阶段的动态变化相对较为剧烈,发展到高龄级阶段种群的动态变化相对平稳。(5)该区域木榄种群数量的时间序列分析也反映出,低龄级个体数量经历2~3个龄级时间后种群数量均逐渐下降,中龄级的个体数量在经历2~9个龄级时间的种群发育过程中,种群个体数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种群总体个体数量随着龄级时间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云南松林是巍山县保存最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推理与方法,分析云南松林的种群年龄径级结构、静态生命表、空间分布类型等特征,探讨2002、2007和2012年3个5年期间的云南松林种群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年份云南松种群的径级结构皆呈"倒J型"现象,为增长型。云南松种群处于中幼林阶段,种群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Ⅲ型;随着树龄的增加,云南松的死亡率发生波动,2002年云南松种群的死亡率最高出现在第Ⅳ龄级,2007和2012年的死亡率最高出现在第Ⅴ龄级。3个年份云南松种群的存活曲线呈单调减少,相应的积累死亡率呈单调增加,2012年下降或增加的幅度高于其它2个年份。  相似文献   

18.
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种群生命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典型抽样和样方调查的方法,对珍稀濒危植物蒜头果的三个主要分布区域云南省广南县、广西雅长林场、广西龙虎山自然保护区的种群进行调查.以种群生命表及生存分析理论为基础,编制蒜头果种群生命表,绘制死亡密度函数曲线、死亡率函数曲线及生存曲线,分析种群动态趋势.结果表明,蒜头果种群有2个死亡高峰,分别出现在Ⅲ级和Ⅵ龄级.Ⅵ龄级死亡率达到最高峰,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Ⅱ型.  相似文献   

19.
蓝果树是重要的乡土彩叶树种之一。为全面了解其种群数量时空动态变化规律,采用空间代时间法和匀滑技术编制种群静态生命表。结果表明:蓝果树种群径级结构处于稳定状态。死亡率和损失率2个死亡高峰分别出现在第3,4和8龄级,存活曲线属于Deevey-Ⅱ型。生存分析4个函数曲线表明,蓝果树种群具有前期衰退,中后期稳定的特点。该研究可为蓝果树的经营管理和种群未来动态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朱红大杜鹃是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了厘清朱红大杜鹃的群落特征,评估其种群的生存潜力,通过样地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编制静态生命表,研究朱红大杜鹃的径级结构、种群动态。结果显示:(1)样方中重要值>1%的木本植物有17种,其中窄叶青冈、白穗石栎、云南越桔和云南松为群落优势种。(2)朱红大杜鹃种群第Ⅱ龄级个体数量最多,占总体数量的17.06%,各龄级的个体数量随着龄级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种群径级结构呈“纺锤”型,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3)朱红大杜鹃存活曲线趋近Deevey-Ⅰ型分布,种群的死亡高峰出现在X龄级,死亡率为40%,种群动态变化指数(Vpi)和受外界干扰种群动态变化指数(V′pi)均大于0,但V′pi较小,种群在外部环境干扰下承担的风险概率最大值(Pmax)为0.07%,说明该种群受外界随机干扰时增长趋势不明显。建议对朱红大杜鹃种群进行就地保护,以提高幼苗和小树的存活率,促进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