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42%氟啶草酮悬浮剂滴施防治新疆棉田杂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42%(质量分数,下同)氟啶草酮悬浮剂 (SC,龙草净 )随水滴施防除新疆棉田杂草的可行性,开展了相关室内试验和田间药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龙草净在不同剂量、不同土壤条件下对不同杂草、不同草龄的防治效果有差异,除草活性随剂量增加而增加、随草龄增大而降低。温室盆栽条件下,龙草净在126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剂量下滴灌能防除2叶期之前的灰藜、龙葵及芽前反枝苋;在252 g·hm-2剂量下滴灌处理能防除3叶期之前的龙葵,2叶期之前的灰藜和反枝苋;在504 g·hm-2剂量下滴灌处理能防除3~4叶期的龙葵、6叶期之前的灰藜、2叶期之前的反枝苋;供试剂量下对花期灰藜、反枝苋、龙葵和稗草的活性均较差。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龙草净随水滴施对棉花安全,在砂土地总体防效最高,其次为黏土地,在下潮地效果最差;对龙葵防效最好,其次是灰藜、反枝苋、灰绿藜,对稗草、黄蒿、扁秆荆三棱效果一般,对苘麻、田旋花效果差;随草龄增大,除草活性下降。该项技术可作为棉田土壤封闭处理剂使用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氟啶草酮对覆膜棉田恶性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棉花的安全性,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南北疆14个团场开展了氟啶草酮与二甲戊灵混用防除棉田龙葵等杂草的田间药效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草酮与二甲戊灵桶混后于棉花播前土壤封闭处理,对棉田恶性杂草龙葵及灰藜、稗草等一年生阔叶和禾本科杂草均有很好的防除效果,持效期60 d左右,且对棉花出苗和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3.
采用温室盆栽法研究了氟啶草酮的除草活性以及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表明,氟啶草酮对禾本科杂草的抑制效果优于阔叶杂草。在剂量(有效成分)为18~576 g·hm-2时,氟啶草酮对禾本科杂草狗尾草、牛筋草的鲜物质质量抑制率均为100%;氟啶草酮对阔叶杂草马泡瓜、反枝苋、苘麻、鳢肠的鲜物质质量抑制率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在剂量为144 g·hm-2时,分别为96.77%、93.56%、96.34%和100.00%。氟啶草酮对狗尾草、牛筋草、稗草、马唐、马泡瓜、反枝苋、苘麻、醴肠的ED50均小于36 g·hm-2。氟啶草酮在夏棉50与8种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均大于10,高于银山1号与杂草之间的选择性指数。综上,氟啶草酮在棉花出苗前进行土壤喷雾处理能够有效防除多种棉田杂草,且对棉花安全性较高。该药剂可作为化学防除棉田杂草的理想候选药剂之一,推荐剂量为144 g·hm-2。  相似文献   

4.
42%(质量分数,下同)氟啶草酮悬浮剂(龙草净)是一种新型棉田土壤封闭除草剂。为了评价其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在新疆开展了黏土棉田覆膜滴灌栽培模式下龙草净播前土壤封闭对籽用西葫芦、油葵、哈密瓜、打瓜、玉米、小麦、番茄7种常见后茬作物影响的田间小区试验。龙草净处理为以其有效成分用量288 g·hm-2与33%二甲戊灵乳油有效成分用量990 g·hm-2桶混后在棉花播种前土壤封闭处理,以33%二甲戊灵乳油有效成分用量990 g·hm-2施药区作对照,第二年春天种植供试后茬作物。结果显示,龙草净处理对籽用西葫芦、打瓜、哈密瓜、油葵没有明显药害,对其产量也没有明显影响;对玉米、小麦和番茄有一定药害症状,但对株高、鲜物质质量等没有明显影响,对产量(除小麦外)也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疆覆膜滴灌栽培模式的黏土棉田,播前用龙草净进行土壤封闭对不同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略有不同,较为安全的是籽用西葫芦、打瓜、油葵、哈密瓜,较为敏感的是玉米、小麦和番茄。  相似文献   

5.
42%(质量分数,下同)氟啶草酮悬浮剂(龙草净)是一种新型棉田土壤封闭除草剂。为了评价其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在新疆开展了黏土棉田覆膜滴灌栽培模式下龙草净播前土壤封闭对籽用西葫芦、油葵、哈密瓜、打瓜、玉米、小麦、番茄7种常见后茬作物影响的田间小区试验。龙草净处理为以其有效成分用量288 g·hm-2与33%二甲戊灵乳油有效成分用量990 g·hm-2桶混后在棉花播种前土壤封闭处理,以33%二甲戊灵乳油有效成分用量990 g·hm-2施药区作对照,第二年春天种植供试后茬作物。结果显示,龙草净处理对籽用西葫芦、打瓜、哈密瓜、油葵没有明显药害,对其产量也没有明显影响;对玉米、小麦和番茄有一定药害症状,但对株高、鲜物质质量等没有明显影响,对产量(除小麦外)也没有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疆覆膜滴灌栽培模式的黏土棉田,播前用龙草净进行土壤封闭对不同后茬作物的安全性略有不同,较为安全的是籽用西葫芦、打瓜、油葵、哈密瓜,较为敏感的是玉米、小麦和番茄。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苯嘧磺草胺与氟啶草酮混配的除草作用及对棉花的安全性,从而为新疆棉田杂草防除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以生产上常用的42%(质量分数,下同)氟啶草酮悬浮剂288.00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33%二甲戊灵乳油950.00 g·hm-2为药剂对照,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方法,测定70%苯嘧磺草胺水分散粒剂单用及其与42%氟啶草酮悬浮剂和33%二甲戊灵乳油混配对棉田杂草的防治效果,并评价其对棉花的安全性。结果显示:苯嘧磺草胺15.75~42.00 g·hm-2+氟啶草酮216.00 g·hm-2+二甲戊灵950.00 g·hm-2处理对新疆棉田常见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优异,明显优于二甲戊灵单剂950.00 g·hm-2处理。在添加一定量苯嘧磺草胺的情况下适当减量使用氟啶草酮的除草效果与常用剂量氟啶草酮相当,且用于新疆棉田土壤处理对棉花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氟磺·烯草酮油悬浮剂对大豆田杂草的除草效果及安全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21%的氟磺·烯草酮油悬浮剂能有效防除大豆田的稗草、藜、苋、苍耳、苘麻,总防效为90.0%以上;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大豆安全,且增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15%氟啶胺包衣悬浮剂防治油菜根肿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防治油菜重要病害根肿病,研制15%氟啶胺包衣悬浮剂,以甘蓝型油菜品种中双9号为材料的试验结果表明:按包衣比[包衣剂质量(g)∶种子质量(g)]≥1∶50包衣油菜种子,15%氟啶胺包衣剂对种子发芽率、成苗率及油菜苗高、根长和鲜重没有显著影响。用包衣比1∶200、1∶100、1∶50和1∶25包衣的种子,盆栽试验中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为43.7%、46.4%、83.5%和92.5%;田间小区试验防治效果分别为22.2%、53.6%、44.5%和54.5%。初步结果说明,可用15%氟啶胺的包衣悬浮剂按包衣比1∶100~1∶50处理种子防治油菜根肿病。  相似文献   

9.
研究30%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在甜玉米田的应用效果,在甜玉米不同叶龄期开展田间试验,评价其对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对甜玉米的安全性。结果表明,30%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在甜玉米3~4叶期或6~7叶期施药,900~1 575 g a.i./hm2剂量范围内对甜玉米品种粤甜28安全,对玉米田常见杂草凹头苋、光头稗、马唐和香附子的防效及增产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38%莠去津悬浮剂2 160 g a.i./hm2播后苗前处理。推荐30%烟嘧磺隆·莠去津·硝磺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在900~1 350 g a.i./hm2范围内,甜玉米3~5叶期茎叶喷雾使用。  相似文献   

10.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由乙草胺、2,4-D丁酯、扑草净复配而成的40%杀草特乳油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小区及大面积示范结果表明:施用杀草特4.0kg/hm2对玉米田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防治效果达90%以上,一次施用可控制作物整个生育期杂草危害,对作物安全,比人工除草增产4.3%~16.3%。  相似文献   

11.
棉叶螨是棉花主要害虫之一,整个生育期都可形成危害。为确保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延缓其抗药性产生,2018年以30%(质量分数,下同)乙唑螨腈悬浮剂为研究对象,在山东夏津设置30%乙唑螨腈悬浮剂10 g(每666.7 m2用药量,下同)、1.8%阿维菌素乳油40 g、15%哒螨灵乳油40 g药剂处理,并设空白对照(喷施等量清水),测定供试药剂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棉叶螨发生盛期初每666.7 m2施用30%乙唑螨腈悬浮剂10 g,速效性好、持效期长,对棉叶螨的防治效果较好。说明该药剂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膜下滴灌容易造成土壤盐分的积累,而土壤盐分积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研究膜下滴灌棉田土壤盐分的空间动态分布特征,对指导当地的棉花栽培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便携式野外土壤水分盐分测定仪,通过连续定点监测棉田宽行、窄行距地表15 cm、25 cm的盐分变化,分析其土壤电导率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膜下滴灌棉田的电导率在0.19~4.94 ms·cm-1,土壤电导率的变化与棉田滴水时间直接相关,在滴水前与滴水后,土壤电导率差异显著;但滴水前土壤电导率的日变化与滴水后土壤电导率的日变化不明显;滴灌棉田行间膜下15 cm、25 cm土层土壤电导率值的日变化不明显;花期、铃期、吐絮期滴水前在窄行和宽行的25 cm处,电导率都比15 cm处高,但灌水后电导率差异不大;收获期不再滴水的情况下,宽行的盐分比窄行的高;行间不同深度的土壤电导率随生育期的变化趋势基本相似,从花期到收获期土壤盐分含量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3.
膜下滴灌棉花水分管理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龚江  李君  刘茂  陆伟伟 《中国棉花》2011,38(2):11-1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的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棉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量对棉花生长的影响大于灌水频率;高灌水量容易造成棉花旺长,而在低灌水量条件下,适当调整灌水频率可以保证棉花的生长;灌水量3900 m3·hm-2,5~7 d的灌溉频率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田间试验,从时间、空间(水平和垂直)分布的角度研究了新疆滴灌棉田中土壤速效钾时空分布特征和运移规律。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土壤表层速效钾含量较高,随着土层的加深,速效钾含量逐渐降低。在水平方向上,滴水前滴灌带处表层土壤速效钾含量最低。第一次滴水后,滴灌带处土层速效钾有所增加,大部分速效钾集中分布在距离滴灌带水平距离20 cm及40 cm土层处;水平方向上,心土层和底土层速效钾含量随滴水次数变化不大。表土速效钾含量在棉花五叶期较高,盛蕾期至盛花期下降;到吐絮期不同土层的速效钾含量有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滴灌技术以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等优势在我国新疆地区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大面积应用和推广,滴灌设备价格逐渐下降,管带性能不断改善,毛管布置多样化,水肥管理精细化,控制系统自动化。尽管如此,成本、水质、栽培技术、管理制度等因素依然限制着滴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今后,滴灌技术将向设备更廉价、管带更耐用、控制系统更智能、经济效益更高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棉萎克”喷雾加滴灌控制新疆棉田黄萎病的效果,分别在南疆阿拉尔和北疆精河县选用连作30年以上、黄萎病发病中等偏重的地块,连续2年开展相应的试验示范。结果显示,“棉萎克”于播种后50 d喷施,之后每间隔10 d连续滴灌2次的处理,喷施后10 d时“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在40%以上,籽棉产量较对照增加7.0%~9.3%。综合考虑效果和成本认为,在黄萎病发生偏重的新疆棉田,采用“棉萎克”在黄萎病发病初期喷雾1次,10 d后滴灌1次,既可有效控制病害,又可实现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