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目的】为解决我国生态林业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平衡林业资源环境与林业绿色生产之间的矛盾,提升林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效率。【方法】基于绿色发展背景,以我国生态林业生产为研究对象,挖掘整理2013—2017年我国31个省份林业生产数据,建立包含绿色生态指标的DEA模型,全面评价我国林业生态效率。选取影响林业生产的关键性因素,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我国林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找到提升林业生态效率的政策切入点。【结果】我国在节约资源投入、提升期望产出、限制非期望产出方面有所改善,大部分地区呈现规模效率递增状态,反映出区域内林业产出的增长速度略快于资源、能源的消耗速度,在控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并保证林业产量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大林业生产规模,以规模效益带动林业经济效益发展。回归结果显示:林业旅游休闲对我国林业生态效率具有正向显著性影响,在加快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需要严格控制监测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森林生态补偿、林业防治方面的投入。【结论】政策建议如下:1)控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旅游规模化生产协同发展;2)加快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3)严格控制监测林业生态建设保护、森林生态补偿、林业防治方面的投入,为我国乃至世界生态林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已成为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探究环境规制对生态旅游产业碳排放效率的动态影响,有助于促进生态旅游产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方法】以国家级十大城市群为例,首先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探究2009—2020年国家十大城市群生态旅游产业碳排放效率,其次利用重心模型分析生态旅游产业碳排放效率和环境规制的重心演变规律,并考察二者时空动态轨迹,最终以计量模型为基础,探究环境规制对生态旅游产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1)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旅游碳排放效率均值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的发展态势,且各城市群生态旅游产业碳排放效率存在显著差异。2)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十大城市群生态旅游产业碳排放效率分布重心整体呈现东偏北转移态势,环境规制分布重心整体呈现西偏北、西偏南转移态势。3)十大城市群环境规制与生态旅游产业碳排放效率间呈“U”型的非线性关系;从控制变量来看,生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生态旅游业碳排放结构、科技发展水平以及对外贸易水平对生态旅游产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生态旅游产业资本为负向抑制作用。【结论】政府部门应从加强环保技术创新与污染整治水平、加大...  相似文献   

3.
环境影响效益与旅游经济的"帕累托最优"是旅游产业追求的理想目标。通过测算湖南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对其4地市的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借助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Eviews 8.0进行处理,探讨该区域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的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湖南武陵山片区4个分地市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趋势,但存在一定地区差异。(2)技术效应对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的冲击值在滞后期前3期迅速增加,小幅度下降至第5期后呈现稳步上升状态。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对结构效应的响应值在滞后期5期由负转变为正,在10期达到正向最大。而规模效应对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的冲击均为正值,3期达到正向最大后逐渐趋于稳定状态。(3)技术效应、结构效应以及规模效应对旅游产业生态效率的贡献率均以不同程度的趋势逐渐增加,结构效应贡献率最大稳定在12%左右。  相似文献   

4.
【目的】浙江是“两山”理念的发源地和率先实践地,建立健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浙江率先实践“两山”理念的重要探索。本研究科学评价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以期为衡量浙江省“两山”理念实践成效及路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构建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Super-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借助InVES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测算浙江省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明确路径优化策略。【结果】2000—2020年,浙江省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固碳释氧、土壤保持、文化服务是主要的森林生态产品,森林生态系统在固碳释氧和保持土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浙江省森林生态服务产品价值为林业总产值的1.94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2.14%,浙江省在率先建设“生态省”和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方面成效显著;浙江省林业总产值呈现持续增长趋势,林业第二产业成为浙江省林业的绝对优势产业,林业第三产业产值快速增长,所占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形成了“二、三、一”产业格局,浙江省林业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浙江省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整体较高...  相似文献   

5.
林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及其“结构微笑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算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并比较林业与其他产业对生态文明贡献的差异程度,以利于管理者掌握林业对生态文明作用的客观规律,为科学制定产业差异化发展战略、助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07—2016年10年数据,首先,运用PSIR-SEM方法对生态文明指标进行优化,确定生态文明指标权重;其次,采用Lotka-Volterra模型的"指标-指数"耦合法,通过指标及其权重测度阈值、绿值,依次对生态文明阶段和水平进行判定;第三,以生态文明水平为因变量,以农业、林业及其三次产业、畜牧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业、运输业、科技服务业、生态环保治理业发展水平为自变量,构建回归模型估计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的作用影响系数;最后,通过"归一化"算法由回归系数算出林业及其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率。【结果】1)林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为正向且最大,而工业的贡献为负向,林业、农业、生态环保治理业、科技服务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畜牧业、渔业的贡献率依次降低; 2)林业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林业第一产业(正向)、林业第三产业(正向)、林业第二产业(负向)。【结论】产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率取决于产业的生态效益属性;林业三次产业对生态文明的贡献呈"结构微笑曲线"状。  相似文献   

6.
唐华 《绿色科技》2014,(7):23-25
采用生态效率理论、物质流分析方法、物质流账户三大理论,全面分析了江西省2004~2012年不同层面的生态效率。研究表明:江西省的生态效率仍处于国家的平均水平之下;江西省得生态效率上升趋势明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很大;三个不同层面的生态效率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原因是近来没有有效的提高物质能源利用率,并且部分能源依赖于进口。通过研究江西省的生态效率,建立相关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省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中以我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TOPSIS方法测算2011—2020年森林生态承载力与环境污染压力指数,进一步得出森林生态承载率,并依据Dagum基尼系数分析东、中、西部的地区差异。结果表明:1)我国森林生态承载力在2011—2013年呈下降趋势,2014—2020年呈上升趋势;2)环境污染压力在2011—2014年呈下降趋势,2015—2020年呈上升趋势;3)近10年森林年均生态承载率西部地区最高,中部、东部地区相差不大;4)我国森林生态承载率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地区内差异比地区间差异大。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以提升我国森林生态承载率,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随着美丽中国建设和三大攻坚战等战略的推进,旅游生态环境成为旅游科学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动态影响及其环境规制作用,促进旅游节能减排。【方法】本文以两型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为例,构建关于旅游产业评价的集成指标体系,采用重心模型和回归模型计量方法,探究旅游产业和雾霾污染发展轨迹,考察旅游产业发展与雾霾污染之间空间动态关联性,分析雾霾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程度,检验雾霾污染与其他自变量交互作用下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导要素,最后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进一步讨论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1)旅游产业重心偏移方向由长沙向衡阳方向移动,雾霾重心偏移方向在常德和株洲两地之间往返,无显著移动规律,旅游产业发展与雾霾污染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间动态关联性,且两者之间存在反向抑制作用。2)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发展存在影响,就研究区域而言,增加1%的雾霾污染会减少3.3%的旅游产业发展,且影响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旅游人数和环境规制。3)以环境规制为门槛变量,发现雾霾污染随着环境规制类型的不同而对旅游产业发展产生不同影响,无环境规制下,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负面影响指数为0.8%,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显著;宽松型环境规制下,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负面影响为0.2%,影响程度略小;严密型环境规制下,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负面影响为0.1%,影响性最小。【结论】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发展存在负面影响,但政府环境政策可有效缓解雾霾污染,因此在环境规制下,雾霾污染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状况,以及经济环境与林业生态的发展关系,提出了为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而发展林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度分析区域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探究区域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驱动因子,为区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基于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28个指标数据,运用熵值模型、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区域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分析。【结果】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耦合度呈“倒U形”,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森林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和社会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均呈逐年上升的“S形”趋势,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先升后降再升的“N型”趋势,但2015年后各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上升趋势均有所放缓。【结论】1980—2020年长沙市森林生态-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以中度协调阶段为主,基本处于中度耦合协调向良好耦合协调的过渡时期,提升空间较大;森林生态-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以及森林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水平在1980—2020年均呈不同程度上升,但上升趋势趋缓。建议从构建优良的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依据气候变化,探究气候变化对松针红斑病分布的影响,预测中国松针红斑病的潜在分布区。【方法】根据松针红斑病已知分布区域和相关气候数据,结合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针对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发布的CCSM4气候模式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松针红斑病的潜在分布区。【结果】松针红斑病最适宜分布区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和云南省。经刀切法分析(Jackknife)表明,6月降水量、11月平均最高温度和最冷季度降水量等主要影响松针红斑病的潜在分布区。在未来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总适宜区面积呈上升趋势,增加幅度为15. 66%~18. 29%。山东北部、河北、山西的大部分地区、陕西中部和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北部和南部、辽宁西部和内蒙古东部的各等级适宜区面积增加,适宜等级上升。【结论】MaxEnt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能够反映松针红斑病在中国的分布情况。随着未来气候变化,云南、四川交界地区,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最适宜分布区呈现破碎化的趋势。松针红斑病适生区质心有由东北向华北、西北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农林绿色产业等重点领域建设发展的决策部署,增强林业农业支撑保障能力,促进临城县西部山区生态改善和绿色产业发展,打造现代农林绿色产业发展示范园区,6月15日,临城县人民政府和河北林业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下简称省林投公司)在临城县签署了《共同推进临城西部现代农林生态产业园建设合作协议》,政企合作,共同推进临城西部现代农林生态产业园建设。临城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桑宝弓,省林投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郭书彬等出席签约仪式。根据协议,临城县人民政府将发挥组织协调和制定实施绿  相似文献   

13.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王丽慧,杨立民(松原市林业局,吉林松原 138000)  当前,我们国家的林业建设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林业正在实现着由传统经济型向生态经济型、环保绿化型的转变,林业生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空前巨大。在这种环境条件下,森防检疫部门如何为森林资源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保证林业六大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就显得非常重要。1吉林省西部地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1 1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基础性工作严重滞后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重视,西部地区都已建立健全了四级预测预报网络体系,在森林病虫…  相似文献   

14.
【目的】油茶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为探究油茶茶饼病与生理生化指标的响应关系。【方法】以受细丽外担菌侵染的油茶叶为材料,通过可见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感病程度的油茶叶片中叶绿素(a+b)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过氧化物酶活性(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1)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呈极显著差异(P 0.01)。在病害最严重的第IV级,两者的含量分别为对照组的7.36%和2.38%;2)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在Ⅱ级达到峰值,分别是对照组的4.15倍、3.13倍和3.82倍,而后随病害加重三者含量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含量呈显著变化(P 0.01),但这些指标均存在先上升至峰值而后急剧下降的趋势。3)茶饼病叶片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呈显著差异(P 0.05),受病程的不断加重,其活性先上升至峰值而后急剧下降。4)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下降趋势,不同病程的油茶叶中氧化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且始终远低于对照组(P 0.01)。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在8个生理生化参数间,除可溶性糖的对照组与IV级病程组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外(P 0.05),其余参数间,对照组与实验组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1)。【结论】细丽外担菌胁迫能够引起油茶叶的生理生化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为深入研究油茶与细丽外担菌的互作机理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配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工程 ,积极参与西部地区科技创新工作 ,探讨林产化工在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中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 ,发挥林产化工在建立以林木为主体 ,实行乔、灌、草、地植物立体开发过程中的作用 ,促进林业生态和林业产业两个体系的同步发展 ,中国林学会林产化学化工分会于 2 0 0 1年 9月 16~ 2 0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了“林产化工与西部大开发”研讨会。来自 16个省、市、自治区的 86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大会共收到报告和论文31篇。原林业部副部长、林产化学化工分会蔡延松名誉主任委员给大会发来了贺信。国家林业局科技司李明…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历来重视生态建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四川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建设生态四川的富民强省战略和目标。近日,记者欣闻《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2004~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印发贯彻执行。这对于正确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加快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的四川林业来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对在生态建设优先前提下,把培育和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价值与社会经济重心演变特征及耦合关系,初步探究地区生态服务价值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运用重心概念及相关公式,采用分县区的土地利用、城乡人口、三大产业数据计算1990—2010年京津冀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城乡人口和三大产业增加值重心及其偏移方向和偏移距离;构建重心偏移的重叠性和变动的一致性公式,研究地区生态服务价值和社会经济因子重心的动态演化及耦合关系。【结果】1)1990—2010年,京津冀地区调节服务、支持服务、供给服务价值重心偏移的方向类似,文化服务价值重心偏移方向有所不同;乡村人口和第一产业增加值重心偏移的方向类似,而城镇人口、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重心偏移方向各具特点。2)20年来,调节服务价值、总生态服务价值和三大产业增加值重心偏移的距离较大,而支持服务、供给服务、文化服务价值和人口重心偏移的距离相对较小。3)总服务价值重心与城镇人口、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重心的耦合性较高,与乡村人口和第一产业增加值重心的耦合性较低。4)以2000年为界,总服务价值重心与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城镇人口重心变动的一致性有所转变。【结论】地区发展不平衡造就重心偏移的复杂性,工业化进程的异步导致社会经济重心偏移的异步,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错位致使生态服务价值重心偏移错位;受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影响,未来地区生态服务价值重心和社会经济重心将进一步偏移。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地处我国东西结合部 ,毗邻西部地区的陕西、四川、重庆等省市 ,是东部与西部的过渡地带与重要通道。独特的地理优势为我省参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 ,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 ,结合本省实际 ,进一步做好林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工作 ,把省林科院具有较强适应性和推广价值的林业科研成果应用到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中去。一、省林科院在促进林业科研成果转化方面大有可为西部大开发 ,科技要先行。省林科院建院 4 0多年来 ,科技人员承担了多项林业科研课题 ,取得了百余项科研成果 ,有不少科研成果在国内外都处…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是全国首批提出“生态立省”的重点省之一,地处浙西钱塘江源头的衢州市是率先在全省提出“生态立市”战略规划的地区。“两会”前夕,本刊“绿色中国在行动”采访组一行来到了衢州市进行采访。衢州市委领导对记者说,衢州所处的浙闽赣皖交界山地是“全国生态保护纲要”所确定的9个全国性生态良好地区之一、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地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建设示范区、全国林业先进市,还是浙江省西部的生态屏障,素有“浙江绿源”之称。带着对“浙江绿源”的深深敬意,我们采写了一组专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是全国首批提出“生态立省”的重点省之一,地处浙西钱塘江源头的衢州市是率先在全省提出“生态立市”战略规划的地区。“两会”前夕,本刊“绿色中国在行动”采访组一行来到了衢州市进行采访。衢州市委领导对记者说,衢州所处的浙闽赣皖交界山地是“全国生态保护纲要”所确定的9个全国性生态良好地区之一、国家级生态建设示范试点地区、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建设示范区、全国林业先进市,还是浙江省西部的生态屏障,素有“浙江绿源”之称。带着对“浙江绿源”的深深敬意,我们采写了一组专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