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壤干旱对甘薯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甘薯品种郑红5号和徐薯18研究了土壤干旱对甘薯生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长前期(栽后0~60天)叶片数、叶面积、茎长及其相应的干旱胁迫指数均随土壤干旱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减少,薯块的形成和膨大也受到严重影响。当土壤含水率在6%~10%范围内,6~8月各月份进行的干旱处理与对照(全期湿润)相比,其鲜薯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干旱指数为6月>7月>8月>9月。前期干旱比后期干旱对鲜薯产量影响较重。据此,提出了甘薯旱地栽培应充分利用自然降水及水浇地栽培经济用水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对2种不同结荚习性的大豆品种分别进行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亚有限型中,节粒重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其次是倒伏性;在有限型中,粒茎比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次是节粒重。在培育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时,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需要优先考虑节粒重,而有限结荚习性品种需要优先考虑粒茎比。 相似文献
3.
干旱对大豆生理及产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巨大,开展干旱胁迫对大豆生理及产量影响的研究,将为干旱地区大豆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塑料整理箱进行了干旱胁迫对大豆光合生理、叶片抗氧化物酶和渗透调节物以及生物量、产量影响的研究,土壤水分为干旱(45%~55%的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湿润(80%~100%的田间土壤最大持水量,CK)2个水平,进行了2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大豆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明显下降,使水分利用率增加;干旱胁迫对大豆叶片过氧化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无显著影响;干旱使大豆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还原糖含量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增加25.00%,47.09%和47.16%。干旱胁迫使大豆株高、节数、茎粗明显下降。干旱使大豆地上部分生物量明显下降,其中2013年下降39.4%,2014年下降69.6%。干旱使大豆籽粒产量明显下降,2013,2014年分别下降46.9%和81.6%。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气孔导度显著下降,使CO2供应受到严重影响,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干旱胁迫还会使大豆细胞膜结构造成一定的破坏,影响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使大豆光合代谢产物下降。虽然大豆可以通过渗透调节物质来保持细胞的水分,但干旱仍然抑制了植株的正常生长,使大豆生物量和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不同生育时期遮阴对大豆形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间套作是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农作物高产的重要技术,而遮阴限制间套作大豆产量,且间作和套作大豆被遮阴的生育时期不同。为明确不同生育时期遮阴对大豆形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2010-2012年用透光率50%的遮阳网对桂夏2号、南豆12、南冬抗22、E61和C103遮阴处理,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遮阴对各形态指标影响程度不同,前期遮阴(VER1和VER2)对主茎长、主茎长/茎粗等主茎形态性状有(极)显著影响,主茎长、主茎长/茎粗比值平均比对照分别高45.75%,93.64%;后期遮阴(R1R8和R2R8)对分枝数和底荚高度等形态性状有(极)显著影响,分枝数平均比对照低29.97%,底荚高度平均比对照高28.59%;各品种产量受前后期遮阴影响程度不同,R/V比值低于1.4的品种产量受前期遮阴影响更大,R/V比值大于等于1.5的品种产量受后期遮阴影响更大;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长、第一节间长、分枝高、主茎长/茎粗比值和主茎长/分枝数比值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茎长/茎粗比值和主茎长/分枝数比值是间接反映大豆产量高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6.
氮磷钾施肥水平对大豆产量及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于一直靠经验施肥的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鹤山农场来说,精确量化氮磷钾肥对大豆产量及产量性状的影响,可科学指导当地施肥,为作物模型参数本地化提供依据。设计了氮(N)、磷(P)、钾(K)肥3要素5水平共25个处理的正交试验,经2010~2011年小区试验,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得到以下结论:(1)N肥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导因子,大豆产量随施N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施N140kg/hm2时产量达到最大,为2883kg/hm2。(2)N肥和K肥是影响结荚数的主导因子,结荚数随着施N量和施K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结荚数最多的施N量和施K量分别为180kg/hm2和60kg/hm2。(3)N肥和P肥是株高的主导影响因子,株高随着施N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但随施P量逐渐增加。施N和施P分别为100kg/hm2和120kg/hm2时达到最高。(4)百粒重随施N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 相似文献
7.
8.
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产量及AsA-GSH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褪黑素对干旱胁迫下大豆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的影响,以大豆品种绥农26为材料,采用盆栽称重法,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正常供水(CK)、干旱胁迫(D)和干旱胁迫喷施褪黑素(D+M)。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D处理大豆叶片的超氧阴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显著提高,D+M处理相比D处理在干旱后15d时,O2-.和H2O2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18.09%和17.37%。在干旱胁迫后10d时,D+M处理相比D处理AsA和GSH含量分别显著提高了22.39%和15.30%。相比D处理,D+M处理单株粒重显著提高了9.20%。综上所述,外源褪黑素可以提高干旱胁迫下AsA-GSH循环的效率,缓解干旱胁迫对大豆造成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
10.
不同发育阶段干旱胁迫对玉米株高、果穗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同一品种不同发育阶段干旱胁迫对玉米植株高度、果穗性状以及产量的影响程度,设置全生育期供水充足、大田自然干旱、拔节期控水、抽雄期控水、拔节期控水-复水、抽雄期控水-复水6种处理的对比试验,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处理下玉米的株高、果穗性状以及产量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使玉米植株矮小,果穗长减小7.88%~54.55%,果穗粗减小14.58%~52.08%,秃尖长度增大66.67%~258.33%,百粒重减小0.99%~41.36%,单株产量减少15.03%~94.41%,最终导致减产23.57%~90.03%。不同发育阶段干旱胁迫对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全生育期干旱最为严重,几乎无产量,拔节期次之,抽雄期干旱胁迫影响最小,复水后由于部分补偿了前期干旱胁迫所减少的生物量,果穗性状、百粒重均有好转,减产幅度减轻。 相似文献
11.
播期对耐密植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播期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大豆主栽耐密植品种合丰51为试验材料,通过5个播期处理(S1为5月10日,S2为5月20日,S3为5月30日,S4为6月9日, S5为6月19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延迟,株高、主茎节数及百粒重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大豆产量随着播期的延迟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在S3处理达到最高值,为4214.3kg/hm2。因此,大豆品种合丰51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最佳播种时期为5月30日。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灌水量处理对大豆产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以‘晋豆1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法,进行一次性灌水试验,设3个不同灌水时期4个不同灌水量处理。结果表明,3个灌水时期中,花荚期灌水对大豆产量的促进效应最佳,其次是鼓粒期、分枝期,但花荚期灌水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灌水6000 m~3/hm~2对大豆产量的促进作用最明显。花荚期灌水对大豆株高促进作用最明显,其次是分枝期、鼓粒期。灌水时期和灌水量两因素对大豆株高的互作效应极显著,多重比较表明,花荚期灌水6000 m~3/hm~2对大豆株高影响最大;灌水时期对大豆干物质重的影响顺序为花荚期、鼓粒期、分枝期,花荚期灌水6000 m~3/hm~2对大豆干物质重影响最大。本试验认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一次性灌水时,花荚期灌水6000 m~3/hm~2为宜。 相似文献
13.
14.
为解决黄淮海地区存在传统"贴茬"的播种习惯和缺乏专用大豆播种机械的困难,所造成的产量低、田间管理难等问题,探讨了黄淮海地区大豆最佳种植方式。在河南省周口市农科院试验地,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3次重复,对4个品种‘周豆21’、‘周豆22’、‘周豆23’、‘中黄13’在同一密度、5种行距配置方式(ABCDE)下产量及农艺性状的数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周豆21’、‘周豆22’和‘周豆23’均在C处理时产量最高分别为4172.40、3823.65、4088.25 kg/hm2;对于4个品种,ABCD各处理与E处理之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显著性水平,C与E两处理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性水平。4个品种在宽行0.4 m、窄行0.2 m种植方式(C处理)时分枝荚数、总荚数、百粒重各项指标为最优。因此,‘周豆21’、‘周豆22’、‘周豆23’3个品种在密度为18.75万株/hm2下,宽行0.4 m、窄行0.2 m的种植方式更能发挥群体优势,可获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白浆土大豆不同群体结构对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寻求白浆土大豆最佳群体结构,提高白浆土大豆单产水平,采用不同基因型品种、不同种植行距、不同种植密度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正交表采用L9(34)),对白浆土大豆不同群体结构对大豆产量及其产量性状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品种(F=43.63>F0.01=18.00)和密度(F=18.03>F0.01=18.0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行距(F=9.28>F0.05=6.94)达到显著水平,品种、密度和行距三因素与产量关系密切,各因素以选用半矮秆品种‘合农60’、密度55株/m2、行距17 cm组合群体产量最高,产量性状表现最佳。因此,采用矮秆品种,增加密度,缩小行距是目前提高大豆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苗期干旱胁迫对不同抗旱花生品种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了两个不同抗旱花生品种苗期干旱下的生理特性及其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两品种叶片光合速率(Pn)逐渐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增加;解除干旱后,叶内MDA含量降低,Pn很快恢复到或超过对照水平,农大818的恢复能力强于鲁花11。适当干旱处理,可增加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质(Pr)含量,鲁花11以中轻度干旱(灌水60~80 mm),而农大818以中度干旱(灌水40~60 mm)时酶活性最强、Pr含量最高,同一干旱处理、特别重度干旱(灌水20 mm)处理的酶活性,农大818明显高于鲁花11;解除干旱后,两品种叶中SOD、POD、CAT活性和Pr含量显著降低,但农大818的酶活性仍高于鲁花11。随着苗期干旱程度的增加,花生荚果和籽仁产量降低,但农大818的降幅小于鲁花11;若苗期灌水量低于60~80 mm则影响产量。花生苗期中、轻度干旱胁迫可增加籽仁蛋白质含量,而对脂肪含量的影响不大;重度干旱明显降低籽仁脂肪含量、脂肪中油酸组分和O/L比值,增加亚油酸组分,但对蛋白质的影响较小。鲁花11以60~80 mm水分处理及农大818以40~60 mm水分处理时籽仁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7.
播期对大豆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了解不同播期对大豆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对寻求适宜播期及优质高效生产有重要意义。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豆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3个播期处理(S1为5月1日,S_2为5月10日,S_3为5月21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大豆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_1、S_2处理生育期日数延长;S_1、S_2处理在鼓粒期—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生长率明显高于S_3处理,干物质积累向果实转移量增大,其产量分别增加230.6、317.7 kg/hm~2;S2处理在3个处理中最优,水热等气候资源利用程度高。哈尔滨市大豆适宜播期为5月8—10日,但适播期应考虑春季土壤水分或春季首场透雨,促进大豆生长发育,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Screening for Drought Tolerance: Soybean Germin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eedling Response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eventeen determinate soybean ( Glycine max L.) cultivars from maturity groups V through VIII were screened for drought tolerance during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stages. Germinating seeds and hydroponically-grown seedlings were subjected to osmotic stresses of -0.3 and -0.5 MPa using polyethylene glycol M.W. 8000. Genotypic variability was found among the cultivars for all the parameters analyzed in both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tests. Germination stress index was lower for seeds exposed to -0.5 MPa than for -0.3 MPa osmotic stress. Lower osmotic potential in the treatment medium was also correlated with lower leaf water potential in seedlings subjected to it.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fresh weight and height stress indices. The cultivars that grew taller under drought stress conditions had greater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and higher germination stress indices indicating the reliability of height to predict cultivar performance under such conditions. The cultivars Lee-74 and Wright had higher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greater height, and better germination under stress conditions than the other cultivars tested. Conversely, the cultivars Ra 401 and Bay performed poorly in the drought tests at both levels. In the seedling tests, there was no stro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af water potential an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plant suggesting no clear osmoregulatory mechanism. Based on results from germination and seedling tests, the cultivars Lee-74, Wright , and Ra 401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studies in greenhouse and field trials. 相似文献
19.
穗期干旱胁迫下春玉米产量与抗旱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干旱是造成中国北方玉米产量低而不稳的重要原因,为保证玉米既丰产又稳产,研究和筛选适宜的春玉米栽培品种至关重要;本试验在大田干旱条件下,选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春玉米代表品种,在穗期采用干旱胁迫和正常供水方法处理,对不同类型品种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和抗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穗期受旱后密植型品种小区产量平均为12.14 kg,高于稀植型品种小区产量平均值10.4 kg;耐旱指数分析表明,以密植型品种‘大丰26’最高为0.89,而以稀植型品种‘农大108’最低为0.39,整体上密植型优于稀植型品种;同时结合产量构成因素分析表明,密度是影响产量的首要因子,其次才是穗粒数,而百粒重影响最小;试验中以‘大丰26’、‘先玉335’丰产及稳产性最好;因此,在干旱区选用适宜的密植型品种并推广玉米增密技术,是支撑未来玉米产业发展乃至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