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徐海平;周敏;罗成龙;曾华;聂庆华;张德祥;张细权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2)
研究鸡DRD1及DRD2基因与冠高和体重的关系。在DRD1和DRD2基因上共选取20个多态位点,对586只宁都三黄鸡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分析各位点与77、84及91日龄冠高和体重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位于DRD2基因5'侧翼区的位点A-6543G与91日龄体重显著相关(P<0.05),位点C-6539T与91日龄冠高显著相关(P<0.05);DRD1基因编码区上6个多态位点与不同日龄的鸡冠高和体重无显著相关(P>0.05),但由C+765T、C+1011T与G+1065A这3个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块与77日龄冠高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提示:DRD1基因的单倍型块可作为77日龄冠高的辅助选择的有效分子标记;而DRD2基因上A-6543G可作为91日龄体重的有效分子标记,位点C-6539T可为91日龄冠高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DRD1及DRD2基因多态性与鸡冠高和体重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鸡DRD1及DRD2基因与冠高和体重的关系。在DRD1和DRD2基因上共选取20个多态位点,对586只宁都三黄鸡的基因型进行检测,分析各位点与77、84及91日龄冠高和体重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位于DRD2基因5′侧翼区的位点A-6543G与91日龄体重显著相关(P<0.05),位点C-6539T与91日龄冠高显著相关(P<0.05);DRD1基因编码区上6个多态位点与不同日龄的鸡冠高和体重无显著相关(P>0.05),但由C+765T、C+1011T与G+1065A这3个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块与77日龄冠高呈显著的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提示:DRD1基因的单倍型块可作为77日龄冠高的辅助选择的有效分子标记;而DRD2基因上A-6543G可作为91日龄体重的有效分子标记,位点C-6539T可为91日龄冠高标记辅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宁都黄鸡 GH 基因(Growth hormone,GH)5''- 侧翼和内含子 1 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鸡冠性状的关联性,以期筛选地方鸡种鸡冠性状的早期选育分子标记。【方法】以 499 只宁都黄鸡公鸡为研究对象,测定 7 个不同周龄的冠高、冠长、冠厚、肉垂长、肉垂厚以及冠齿数指标,利用 SAS(Statistical analysis system)分析 GH 基因部分序列 SNP 与鸡冠性状的关联性。【结果】 有 13 个 SNP 与 冠 高 性 状 指 标 显 著 关 联(P < 0.05), 即 C1272225T、G1272611A、C1271211T、C1270902T、A1270769G、G1270640C、T1270578C、G1270503C、T1270451C、C1270032T,其中 A1270769G 与 7 个周龄冠高指标均显著关联;G1272611A 与 5 个周龄冠高指标显著关联;有 10 个 SNP 与冠长性状显著关联(P < 0.05),即 C1272225T、G1272611A、C1271211T、C1270902T、A1270769G、G1270640C、T1270578C、G1270503C、T1270451C、C1270032T,其中 C1271211T 与 6 个周龄冠长指标显著关联,G1272611A 与 5 个周龄冠长指标显著关联。G1272611A 位点与 5 个连续周龄冠长或冠高性状指标均显著关联,该位点在该群体中对应 GG 和 GA 2 种基因型,GG 基因型个体的 5 个连续周龄冠高或冠长均显著高于 GA 基因型个体。【结论】G1272611A 位点可作为宁都黄鸡冠高和冠长性状选育重要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4.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上基因多态性与鸡冠高和体重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冠高及体重是优质鸡早熟性选育过程中重要的参考指标,通过研究鸡多个侯选基因上突变位点与冠高和体重的相关性,寻找可作为该性状标记辅助选择的重要标记。在GnRH-I、GnRHR、NPY、DRD2、VIP、VIPR-1和PRL这7个侯选基因上共选取了10个多态位点,采用PCR-RFLP方法对1 310只宁都三黄鸡进行了基因型检测,并对各位点与77、84、91日龄冠高和体重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NPY基因上的2个位点I31391359D及C31394761T可作为91日龄体重标记辅助选择的有效分子标记;VIPR-1基因上的位点A1661691G可作为77、84日龄冠高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5.
采用父系半同胞相关法分别估算了优质鸡S3系公鸡12周龄时冠高、冠长、冠齿数及体重的遗传力及各性状间的相关。结果表明,冠高1、冠高2、冠长和冠齿数的遗传力分别为0.651、0.591、0.806和0.572,均属高遗传力。无论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体重和冠高、冠长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冠高和冠长间也呈极显著相关(P0.01),冠高1和冠高2间的相关系数最高。冠齿数与体重、冠高、冠长间无明显相关(P0.05),表明以冠高或冠长为参数进行选育时,均可达到改良鸡冠性状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多趾是丝羽乌骨鸡的品种特征之一,但其多趾发生的分子机制尚未知。Lmbr1基因是人和鼠轴前多趾的关键候选基因,其同源基因是否是鸡多趾表型的关键候选基因值得研究。【方法】本研究以多趾的丝羽乌骨鸡和四趾的白洛克肉鸡杂交建立的资源家系为研究素材,采用直接测序和PCR-SSCP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鸡lmbr1基因内含子13的克隆、多态分析及其在不同物种的序列保守性比较、单体型分析及单核苷酸多态与趾型的关联分析。【结果】从内含子13检测到4个SNPs,发现这些单核苷酸多态构成的单体型在丝羽乌骨鸡和白洛克肉鸡间的分布呈现明显的差异,PCR-SSCP基因型在资源家系亲代和F2代均呈现与趾型的显著关联。【结论】 鸡lmbr1基因内含子13变异与调控鸡多趾表型的特异性位点紧密连锁,鸡lmbr1基因应是鸡多趾表型的重要候选基因,今后应进一步加大鸡lmbr1基因全基因组水平和其临近区域基因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获得猪POU1F1基因启动子区的多态信息,揭示其在不同品种中的分布特点,阐明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方法】采用PCR克隆、DNA测序和PCR-RFLP技术进行POU1F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分析,利用一般线形模型分析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在POU1F1基因1.5 kb的启动子区域内发现5个多态位点;其中,5 bp短片段插入或缺失突变的A等位基因频率在引入品种猪中最高,在培育品种中中等,在中国地方品种最低。一般线形模型分析表明,该多态位点与猪的生长性状存在显著相关。多重比较分析发现,AA基因型个体的体高、体长、胸围和体重显著高于AB和BB基因型个体(P<0.05),而AB和BB基因型个体的体高、胸围和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但AB基因型个体的体长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5 bp短片段插入或缺失突变的A等位基因是生长性状的优势等位基因,是生长性状可能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鸡Myogen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检测及群体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肌纤维在决定肌肉生长和肉质方面起主要作用,并受到MyoD基因家族的调控。该家族基因编码螺旋-环-螺旋蛋白。以鸡Myogenin基因为候选基因,通过PCR-SSCP分析该基因5′调控区的变异。结果表明,在鸡Myogenin基因5′调控区存在3处SNPs,这些SNPs产生的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在7个品种鸡间分布存在极显著的差异(P<0.001)。推测该基因的变异对鸡生长发育可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鸡ApoB基因多态位点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是血浆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对脂类代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东北农业大学高、低腹脂双向选择品系第9世代仔鸡为试验材料,对鸡ApoB基因进行SNP检测,分析ApoB基因多态性与生长和体组成性状的关系。根据鸡基因组测序结果提供的SNP,发现鸡ApoB基因5′调控区的-112A>G、3′调控区的9 bp插入缺失以及exon26上T>G的同义突变3个突变位点在研究群体中存在多态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调控区的-112A>G突变位点和3′调控区的插入缺失突变位点对7周龄体重和屠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exon26上T>G对屠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对7周龄体重有一定的影响(P<0.01)。本研究首次推测ApoB基因可能是影响鸡体重的主效基因或与影响该性状的主效基因紧密连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优质鸡鸡冠发育和开产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健康的S3系母系群体共800只母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冠高、冠长和开产性状等6个指标,进行优质鸡鸡冠与开产性状的回归分析。[结果]S3系母鸡冠高1、冠长、开产体重的变异系数较大,均超过10%,说明S3系在鸡冠发育和开产性能方面具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和提升空间;S3系鸡冠冠高与冠长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冠高1与冠长的相关系数最大(0.42),冠高和冠长与开产日龄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冠长与开产日龄的相关系数最大(-0.45),而与开产体重和开产蛋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冠高2与开产体重的相关系数最大,达到0.26。采用Linear Regression过程的回归分析方法,成功构建了优质鸡S3系鸡冠发育与开产性状的回归方程,证实了冠高和冠长可作为选择开产性状的间接性指标。[结论]该研究结果对于今后优质鸡的性成熟选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基因为候选基因,研究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及其与部分免疫性状的关系。【方法】根据红色原鸡IL-1β基因序列设计引物一对,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了如皋鸡、文昌鸡以及安卡鸡IL-1β基因内含子1、2的SNP,同时检测了56日龄的血清IL-1浓度、异嗜性粒细胞/淋巴细胞(heterophil/lymphocyte,H/L)值、绵羊红细胞(sheep red blood cell,SRBC)抗体滴度、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抗体滴度、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抗体滴度5个免疫性状, 并进一步分析了SNP位点与免疫性状的关系。【结果】共检测出6个SNP位点,分别为T107G突变、T130A突变、C143T突变、A208C突变、T241G突变及T274C突变。经关联分析,发现107、208、241及274位点存在显著的基因型效应(P<0.05或P<0.01),基因型组合对H/L值及ND抗体滴度两个性状上存在显著效应(P<0.05)。【结论】241位点突变型个体3个免疫性状均优于野生型,有望在鸡的抗病育种中筛选为新的标记位点。利用基因型组合选择效果优于对单个位点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以清远麻鸡、白耳鸡、鹿苑鸡、藏鸡和S2系为试验素材,利用PCR-SSCP技术对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NCAO1)基因编码区进行SNP检测和基因型的判别,探讨NCAO1基因作为影响鸡产蛋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结果显示:在NCOA1基因的第3和第12外显子上分别发现一个SNP位点,其中第3外显子10155007处发生了T→A突变,检测到AA、AB、BB3种基因型;第12外显子108273423处发生了C→T突变,检测到CC、CD、DD3种基因型。χ2检验表明突变产生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在各品种(系)间差异极显著(P<0.01),A、C基因在蛋用型的地方品种白耳鸡中频率较高,B、D基因在肉用型的地方品种清远麻鸡、藏鸡和肉用型培育品系S2系鸡中频率较高。不同基因型与S2系鸡的开产日龄(AFE)、开产蛋重(WFE)、连产天数(CL)及300日龄产蛋数(EN)之间的最小二乘均数分析显示:AA基因型个体的连产天数比BB型个体多0.59 d,开产蛋重重0.6 g,300日龄产蛋量高7.76%,且差异显著(P<0.05);CC基因型个体比DD型个体的连产天数多0.51 d,开产蛋重重1.04 g,300日龄产蛋量高9.07%,且差异显著(P<0.05);组合基因型发现,基因型AACC个体的开产日龄、连产天数和300日龄产蛋量均高于BB、DD基因型组合。因而,初步推断NCOA1基因是影响鸡产蛋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基因SNP位点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为后期猪的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CR-RFLP对长白猪、环江香猪、广西巴马小型猪及长×巴F1代、F2代杂交猪的IGF-I基因SNP位点(rs322131043)进行分型,统计不同猪种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分析长×巴F2代杂交猪的基因型频率与其生长性能的相关性。【结果】IGF-I基因SNP位点在广西巴马小型猪中以AA型为优势基因型,长白猪中以GG为优势基因型,其中A基因频率在广西巴马小型猪、环江香猪、长白猪3个品种中依次降低。不同基因型的长×巴F2代杂交猪中,基因杂合(AG)型猪的体重、体长、胸围、体高平均值在各日龄基本上都比基因纯合(AA/GG)型的低。【结论】猪IGF-I基因SNP位点与其生长性能密切相关,但该位点是否可应用于品种选育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研究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两种多样性参数所展示的飞蝗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采用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对飞蝗不同地理种群的RAPD数据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飞蝗各种群平均多态位点率为59.17%-77.38%,平均香农指数为4.95-6.09.尽管两参数在不同引物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各种群的两参数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p<0.05).将香农指数分解为种群内和种群间两种水平的多样性,种群内多样性都比种群间的要大,平均所占比率分别为66.85%和23.15%,与用其他方法得到的结果类似.多态位点率和香农指数展示出中国飞蝗不同地理种群具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两种多样性性参数分析RAPD数据来展示昆虫遗传多样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17.
首次利用PCR-RFLP技术探讨κ酪蛋白(CSN3)、αs 2酪蛋白(CSN1S2)和β-乳球蛋白(β-lg)基因多态与69只西农萨能奶山羊产羔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CSN3-TaqI位点与产羔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P<0.01),如TC基因型个体第1胎产羔数高于CC型(P<0.01),CC基因型个体第2胎产羔数高于CC型(P < 0.05);CSN3-HindIII位点与产羔数之间不存在关联(P>0.05);CSN1S2-Alw26I位点与产羔数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或P<0.01),如NF基因型个体第1胎产羔高于NN型(P<0.05),NN基因型个体第4胎产羔数高于NF型(P<0.01);β-lg-smaI位点与产羔数间不存在显著相关(P > 0.05)。结果提示CSN3和CSN1S2基因对奶山羊产羔数有显著影响, 从而推测酪蛋白基因可能与FecB基因连锁。因此,认为CSN3-TaqI和CSN1S2-Alw26I位点可作为奶山羊高产羔数标记辅助选择(MAS)的有效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8.
DLK1基因是哺乳动物的一个印记基因,DLK1蛋白促进哺乳动物肌肉的生长发育,但抑制脂肪的生长发育。禽类不存在基因组印记现象,目前禽类DLK1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还不清楚。本研究针对鸡等13种动物的DLK1蛋白进行了多序列比较分析、分子进化分析及糖基化分析,同时还比较了人、鼠及鸡的DLK1基因结构、基因同线性、启动子结... 相似文献
19.
【目的】鉴定水稻种子中蛋白质含量的正调控基因qPC1启动子的功能性变异位点,开发qPC1基因分子标记,并解析其转运功能,为阐明qPC1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利用qPC1基因进行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定点突变、水稻原生质体瞬时转化技术和双荧光素酶报告法鉴定qPC1基因启动子功能性变异位点,利用缺陷型酵母互补试验以及水稻根部氨基酸的吸收试验解析qPC1的转运功能。【结果】相对于南洋占qPC1序列,珍汕97 qPC1启动子-7~-12 bp位置处6个碱基(CACAGA)的缺失将导致其启动子活性显著增加。对此设计对应的功能性分子标记PB13,并利用PCR技术在珍汕97与南洋占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中进行验证。在缺陷型酵母互补试验中发现qPC1蛋白能够转运γ-氨基丁酸、瓜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和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且发现qPC1能促进水稻根对多种氨基酸的吸收,并对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谷氨酸和酸性氨基酸具有较快的吸收与转运速率。【结论】水稻qPC1基因启动子区-7~-12 bp位置为其功能性变异位点,qPC1在酵母中能够参与多种氨基酸转运,且在水稻根中能促进氨基... 相似文献
20.
以血清蛋白质和酶多态位点作为遗传标记,通过检测八眉猪四大产区六个亚群的遗传组成,对八眉猪群体内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八眉猪亚群间在个别位点上有较大分化,主要是Po和Hp位点;八眉猪亚群间遗传变异占其总群体的4.15%,八眉猪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占我国部分地方猪种(或群体)总和的10.84%;亚群间的亲缘关系以L和Ch亚群最近,与HD亚群最远;亚群间的分化具有一定的层次,即主要是中心产区与一般产区的分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