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无患子种实形态及经济性状的地理变异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无患子分布区7个产地的种实形态性状及种仁含油率进行取样测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种实各性状在产地内单株间的变异程度不同,但多数性状在多数产地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在产地内进行单株选择是可行的.在不同产地间,无患子种实各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河南西峡产地果实和种子较大,与其它产地间差异显著.无患子种仁含油率产地间变异系数最小,与地理气候因子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而种子质量、种子出仁率在不同产地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大,且与种实大小显著正相关,可以通过选择较大的果实、种子来提高产油量.聚类及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一定程度上,无患子种实大小和种子出仁率有从低纬度产地向高纬度产地变大的变异趋势,因此无患子高产油单株的选择应重点在较高纬度产地果实、种子较大的个体中进行.  相似文献   

2.
为选育适应广东省种植的高州油茶优良品种,对高州油茶实生后代果实的19个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州油茶果实的各个性状在单株间、单果间、样地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在样地内单株间果实各性状的变异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样地间有15个果实性状的变异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综合单果间、样地内单株间及总体株间的变异规律,各果实性状根据其变异程度由高到低排列基本遵循如下规律:烘干种仁质量、晒干种仁质量,烘干籽质量、晒干籽质量、鲜籽质量,鲜果含油率、鲜果质量、单果籽粒数、果皮厚度,鲜果出籽率、烘干果出籽率、晒干果出籽率,晒干籽出仁率、烘干籽出仁率,种仁含油率、纵径、横径、果径均值,果形指数。  相似文献   

3.
通过不同产地无患子果实和果皮质量及果皮皂苷含量等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表明:不同产地的无患子不论在果实质量、果皮质量还是果皮中的皂苷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单粒果实质量最大的为福建三明,外果皮质量最大的为四川攀枝花,果皮占总果质量的百分比最高的为四川成都-2,而皂苷含量最高的为湖北襄阳,同时还表明同一产地的不同植株在果实质量和果皮皂苷含量方面也存在差异,说明无患子果实不仅受光照、土壤条件、温度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其自身生物遗传因素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选育出香花油茶优良品系,对定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油茶种质资源收集圃的39株5年生香花油茶的生长情况及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香花油茶具有速生性和早实性,是非常有潜力的油料树种;各单株果实产量的变异度大,其单果质量、果高、果径、果皮厚、籽粒数、鲜籽质量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参照小果油茶选出优标准,文中初选了31号等9个优株。  相似文献   

5.
无患子属种质资源种实性状变异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我国及越南无患子属3种1变种的天然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定向筛选最优种质,为无患子属良种选育提供理论支撑和选育材料。【方法】基于我国14省(市、自治区)及越南1地区的无患子、川滇无患子、毛瓣无患子及石屏无患子共200份无患子属种质资源,针对20个种实性状,利用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种实性状变异,量化评价各种质。【结果】 1)无患子属种实性状变异系数(CV)在5.46%~38.19%,平均变异系数为17.42%,以果皮皂苷质量分数(CV=38.19%)、种仁百粒质量(30.23%)和果皮百粒质量(30.29%)变异较大,果型指数(5.46%)和种型指数(5.70%)变异较小。种实性状多样性指数在1.47~2.04之间,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5。2)果实百粒质量与果皮百粒质量( r^2=0.927)、种子百粒质量(0.768)呈极显著正相关;种子百粒质量与种壳百粒质量(0.863)、种仁百粒质量(0.635)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油脂质量分数与果皮皂苷质量分数(-0.382)呈极显著负相关。3)聚类分析将种质划分为3大类群,类群Ⅰ为小果型,类群Ⅲ为中果型,类群Ⅱ为大果型。无患子主要属于类群Ⅰ,川滇无患子、毛瓣无患子、石屏无患子主要属于类群Ⅱ、Ⅲ。类群Ⅱ集中分布于贵州、云南区域。4)针对无患子产业油用、皂用及综合利用开展主成分分析,筛选出3类无患子属优良种质各10份,主要为无患子、毛瓣无患子种质,综合利用优良种质较平均水平增益36.85%。【结论】无患子属果皮皂苷质量分数、种仁百粒质量和果皮百粒质量为代表的产量指标变异幅度最大,为无患子良种选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空间;无患子属对皂苷产物积累过程投入的增加要以减少对油脂积累的投入为代价,这体现了无患子属在特定生态环境中的权衡策略;筛选出油用、皂用及综合利用3类各10份无患子属最优种质,普遍分布于云南、贵州区域,推测这些区域拥有更适合发展无患子产业的优良种质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6.
无患子果实发育动态及内含物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无患子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果肉内含物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患子果实纵径、横径、侧径、鲜质量等性状发育进程呈现明显的S型生长曲线特征;以果实生长发育时期为横轴(x),分别以果实纵径、横径、侧径、鲜质量的均值为纵轴(y),构建的果实生长发育数学模型表明,无患子果实生长各性状与果实发育时期高度相关,数学模型可以正确地反映无患子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变化规律。对无患子果实脱落规律、果肉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皂苷含量变化规律等综合分析表明,10月下旬,无患子果实发育成熟,生长性状趋于稳定,果肉含水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从峰值下降至相对较低水平,而果肉皂苷含量相对较高,因此提出该时期为无患子果实采摘的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产地、不同品种油用牡丹种实性状的差异情况,为油用牡丹的引种栽培、良种选育及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9个产地3个油用牡丹品种的9个种实性状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对9个种实性状指标间及其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不同产地之间油用牡丹蓇葖果和种子的各个性状指标测定值均存在差异。其中,陕西合阳的‘凤丹’Paeonia ostii‘Fengdan’和甘肃临洮的紫斑P. rockii其蓇葖果鲜质量、果长、种子粒数、种子鲜质量、种子千粒质量的测定值均最高。湖南邵东的‘凤丹’8个种实性状指标的测定值均高于同一产地‘香丹’P. suffruticosa ‘Xiangdan’的。‘凤丹’的9个种实性状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果长与蓇葖果鲜质量、果宽、种子粒数、种子鲜质量、种子干质量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凤丹’的9个种实性状指标与其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种实性状主要受海拔和经度的影响,蓇葖果的出种率与海拔呈显著正相关(P <0.05),种子的粒数、鲜质量、干质量与经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 <0.05),种子的含水率与经度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高皂苷或高多酚含量的川滇无患子优良单株,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采自云南省16个种源地共46份不同川滇无患子单株果皮的皂苷和多酚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仅不同种源川滇无患子单株之间,而且相同种源单株之间的皂苷含量或多酚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对21株皂苷含量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单株和19株多酚含量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单株分别进行了聚类分析,筛选出禄劝1号和孟定3号2株皂苷平均含量为平均水平1.38倍的优良单株,以及石林3号和嵩明7号2株多酚平均含量为平均水平5.44倍的优良单株;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发现,川滇无患子果皮皂苷含量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序为年均气温经度年均日照纬度海拔年均降水量,果皮多酚含量与各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序为年均降水量海拔纬度经度年均气温年均日照。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评价实生优株枣果品质,以筛选出优异枣种质,为后期适于推广的鲜食枣优良新品种的选育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16株枣实生优株的植物学特征、物候期及果实品质性状进行观测,并对其果实内在品质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16株枣实生优株的果实脆熟期集中在9月,其果实发育期历时90~119 d,除MX5B1与MX9B4均为早熟优株外,其余优株均为中熟优株;果实感官品质评价结果表明,MX5N3、MX9B4、MX10B5、DNJD5B5、DNJD5B6、DNJD6B4这6株优株果实的口感均较佳;单果质量最大的优株是MX5N3,其单果质量为24.41 g;16株枣实生优株果实中的维生素C含量为1 619.61~4 427.47 mg/kg,其中,BX5N6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16株枣实生优株果实中的可溶性糖含量为20.36%~31.86%,其中,BD2B2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余优株的;16株枣实生优株果实中的可滴定酸含量为0.26%~0.58%,其中,BX4B8和MX9B10的可滴定酸含量均较高,均显著高于其余优株的;16株枣实生优株间果实中黄酮含量的差异较大,BX4B8、MX9B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明确凤丹栽培群体的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并初步筛选凤丹选育过程中的主要及次要指标。【方法】以河北地区栽植的239株凤丹实生苗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26个表型性状进行调查,采用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凤丹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及评选指标的筛选。【结果】凤丹不同单株间表型变异丰富,26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50%~57.39%,多样性指数为1.15~2.09,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小于果实性状的,而生长性状的多样性指数高于果实性状的;由26个表型性状构成的两两组合中,4/5以上的组合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有23个性状与单株种子质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平方欧氏距离为16时,26个表型性状被聚为6类,其中,冠幅、坐果数与单株产量性状构成1个分支;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株果实质量、单粒质量、单角质量、单角种子质量、复果种子数和角数均能与单株种子质量构成最优的回归方程;以单株种子质量的平均值与标准差为评价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中反映果实性状的第1主成分,筛选出了12株优良单株,并确定以单株种子质量平均值+2倍标准差为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11.
为给蓝莓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大兴安岭地区图强、阿木尔、新林、塔河和漠河集中分布的野生蓝莓果实形态变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大兴安岭地区不同产地间及产地内野生蓝莓果实形态特征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产地间野生蓝莓果实宽度变异系数最大(28.83%),产地内各单株间长宽比变异系数最大(25.08%),单果质量在产地间和产地内的变异系数均较低。不同产地果长与果宽呈紧密的线性相关,即果宽随果长的增加而增加。大兴安岭地区各产地蓝莓果长、果宽和单果质量均达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可以对单果质量进行预测。纬度与单果质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土壤全氮与单果质量呈现较高的正相关。大兴安岭地区各产地野生蓝莓果实形态变异受纬度和土壤全氮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为良种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罗源国有林场的19个F1家系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变异分析、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遗传参数估算,并开展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的选择,对普通油茶的杂交子代进行遗传分析,研究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情况。【结果】变异分析结果表明,19个家系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3.95%,第1级分枝高的变异系数最大(95.39%),果实纵径的变异系数最小(10.35%)。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9个家系的地径、果实性状、鲜出籽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东西冠幅、南北冠幅、干出籽率、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单株产油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性状间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每平方米冠幅产果量与单果鲜质量、单果鲜籽质量、单位面积产油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0.626、0.605、0.673;与果实纵径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为0.476。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母本41-4单位面积产油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9.65);父本46-2单位面积产油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3.35);LY17号家系(“41-4”ד...  相似文献   

13.
以长白山区210株核桃楸果实性状为材料,对其果实性状变异进行分析,编制了选优标准,并在进一步调查基础上筛选出优良个体。结果表明:核桃楸单果重、果仁和出仁率三个果实性状在单株间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核桃楸果实性状选优标准为单果重11.7 g,果仁重1.81 g,出仁率16.16%;筛选出59个优株,并营建了多点子代林,为其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柿树种质资源表型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浙江省8个不同产地的柿树(Diospyros kaki)品种/类型表型性状的变异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柿树表型多样性极其丰富,叶片长、叶片宽、叶柄长、叶长宽比、果实长、果实宽、果长宽比、果柄长、果体积、果质量、果密度、果固形物、果可溶性总糖、果蛋白质14个表型性状中除叶长宽比和果长宽比外的12个在品种/类型间和品种/类型内都存在极显著差异(a=0.01);品种/类型间和品种/类型内优株间均存在丰富的变异,且品种/类型间的变异远远大于品种/类型内优株间的变异;利用品种间欧氏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所有单株基本按品种/类型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筛选出香花油茶优良家系群体,为香花油茶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香花油茶11个家系群体植株为研究对象,每个家系群体选取长势好、无病虫害的单株30株,连续3年测定其叶片、果实的表型性状指标,取3年数据的平均值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家系间重要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提取影响香花油茶果实性状的主要因子,并对各家系果实表型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叶片和果实性状在各家系群体间存在显著遗传差异,叶质量和单果质量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5.81%、69.20%,稳定性较差。叶绿素值和干籽总质量的变异最小,变异系数分别为13.00%、11.56%,稳定性较好。除叶柄长与叶片厚、叶片宽无显著相关性及叶片厚、叶片宽与叶绿素值无显著相关性外,其他叶片表型性状指标间有极显著或显著相关关系,果实大部分性状间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叶柄长与果皮厚、籽粒数量极显著正相关,叶片长、叶周长与果高、果径、种长极显著负相关。从10个果实表型性状中共抽取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3.793%。根据综合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各家系依次为F-1、A-3、F-10、F-2、D-2、G-7、F-4、G-8、...  相似文献   

16.
对无患子(Sapindus mukorossi)20个地理种源综合经济性状进行比较,结合皂用示范林建设,以果实、果皮重量及皂苷含量为无患子优质丰产指标,筛选出湖南长沙-2、四川攀枝花、福建三明、湖南长沙-3、四川成都-2、湖北襄阳进行优良种源配置,预测优化配置后的示范林平均单粒果重3.60 g、平均单粒果皮重2.18 g、平均皂苷含量79.56 mg。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湖南不同白檀优株果实油脂组分的遗传变异特征,选育优良新种质。【方法】对收集于湖南的30份核心种质资源,应用索氏抽提法和气相色谱技术,对果实油脂及脂肪酸组分和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1)白檀优株果实油脂均含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5种组分,各脂肪酸组分含量与变异程度均存在差异,其中,亚麻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29.21%),棕榈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13%);2)油脂含量及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率与棕榈酸呈显著正相关,与亚油酸和亚麻酸呈显著负相关;棕榈酸和油酸呈显著负相关,亚油酸和油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3)油脂含量及其组分与叶果表型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率与叶长、叶柄、叶表绒毛、叶缘、果穗宽、果实大小均呈极显著相关,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与叶片大小、叶表绒毛、果穗大小均有显著相关性;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可将湖南30份白檀核心种质划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高棕榈酸类群(高饱和脂肪酸组)、类群Ⅱ为高油酸类群(高单不饱和脂肪酸组)、类群Ⅲ为高亚油酸和亚麻酸类群(高多不饱和脂肪酸组)。【结论】湖南不同白檀优株果实油脂组分及含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千年桐优株评价的指标体系,筛选出千年桐优株。【方法】从320株盛果期的千年桐中初选出32株备选优树,利用相关性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根据鲜果总质量、鲜果单果质量、果高、果径、总果数、单株产果量、胸径、树高、果壳厚度、干种仁质量、干籽出仁率、鲜果出籽率、脂肪含量、单株产油量和种仁含油率共15个经济性状指标,从32株备选优树中筛选出3个最优单株。【结果】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4个主成分,第1主成分为产量果型因子,方差贡献率为30.935%,第2主成分为经济品质因子,方差贡献率为26.740%,第3主成分为表型因子,方差贡献率为8.223%,第4主成分为树体因子,方差贡献率为8.528%,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4.425%;建立了千年桐果实品质的综合评价模型:F=a1Z1+a2Z2+a3Z3+a4Z4;聚类分析将32株千年桐聚分为三类,其中Ⅰ类7株、Ⅱ类12株、Ⅲ类13株,Ⅰ类中排名前三的为国盛9号、国盛8号、国盛19号,该3株优树的综合性状最优,可确定为目标优树。【结论】与千年桐产油量相关的结实量指标和果实内含物指标在不同单株间差异明显,对千年桐进行单株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出了3株目标优树,为千年桐优良无性系繁育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对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区野生狗枣猕猴桃[Actinidia kolomikta(Maxim.﹠Rupr.) Maxim.]资源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间植株存在较大的形态变异,以果实和1年生枝的形态差异较为明显。果实性状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变异幅度,变异系数在7.26%~27.04%,以平均单果质量和Vc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黑龙江省东南部林区狗枣猕猴桃果实单果质量的频度分布大体上呈正态分布,单果质量平均值在3.0~3.5 g出现的频度最高。不同地区野生狗枣猕猴桃果实在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V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和有机酸含量等性状方面差异均显著,以磨刀石、三道关、牡丹峰和方正地区的果实单果质量较大,营养成分含量较高,综合表现较优;迎春和清河地区的综合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不同成熟度鲜枣的冰点温度及其与主要理化性状之间的关系。【方法】以鲜食枣品种‘冬枣’和‘月光’为试验材料,利用testo175-T2电子温度记录仪测定其冰点温度,并且测定鲜枣单果质量、体积、密度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及Origin软件对可能影响鲜枣果实冰点温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及不同成熟度鲜枣的冰点温度存在显著差异,随着鲜枣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的冰点温度逐渐降低,且果实越小,降低到冰点温度所需时间越短;‘冬枣’和‘月光’白熟期的冰点温度分别为-3.5℃和-3.3℃,而全红期的冰点温度分别为-6.5℃和-7.6℃;后续将冰点温度与所测定的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对鲜枣果实冰点温度的影响最大,而单果质量和果实体积对冰点温度的影响最小;据此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冰点温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随后根据二者的负相关关系建立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冰点温度的线性回归方程:y=-0.283 2 x+1.654 9。【结论】随着鲜枣成熟度的增加,其冰点温度逐渐降低,且果实冰点温度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可溶性固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