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柳沟垦区冬冷夏热,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多大风、寒潮霜冻、低温冷害、局地冰雹、高温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给本区的农牧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以2002~2011年柳沟垦区的气象资料为基础,分析本区农业气象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为农牧业生产、防灾减灾和气候分析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给柳州市预防森林火灾提供参考依据,根据柳州市2010—2017年的森林火灾资料,采用常规统计方法对柳州市森林火灾的时空动态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柳州市森林火灾形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柳州市森林火灾的发生年际波动显著,2017年林火发生次数最高,其次是2011年和2014年。林火主要集中在秋末、冬季和春初;(2)从空间分布看,森林火灾主要发生在中南部的鹿寨县、柳江区、柳城县,以鹿寨县最为集中,火场总面积及受灾森林面积也最大。(3)在火灾形势方面,按照严重程度将森林火灾分为8类,其中鹿寨县的火灾形势较为严峻,级别波动明显,其次是柳城县的火灾形势呈波动恶化态势。研究结果为建立柳州市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为探明幼果期疏果结合修剪对龙眼植株生长和结果的影响,选用6 年生‘石硖’幼年结果树为试材,以回缩修剪、初始结果枝率、初始单穗果数为试验因素,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试验因素对果实成熟时的新梢比率、落果速率、结果枝率、单穗果数、产量、成熟期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并初步筛选出优势因素与水平组合。结果表明:经过疏果修剪的各处理植株在枝梢生长、果实发育和成熟品质上,都与对照有着明显差异,表现为落果率降低(P<0.01),成熟期提前,有一定的新梢比率,且合适的处理有助于提高植株单位产量;单果重增加,果肉TSS含量提高,果色偏向干净、明艳的黄绿色(P<0.01)。初始结果枝率越高的处理,成熟时果枝比率越高;回缩修剪植株的果实外观色泽比不修剪的偏向饱和黄绿色;初始单穗果数越高的处理,果实发育越慢、落果速率越高、成熟时单穗果数越多、成熟期也越晚;单穗果数处于中间水平60 粒的处理,单果重和TSS含量最高(P<0.01)。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成熟时单穗果数在因素初始单穗果数、果表h°值在因素矮化修剪的不同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直观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枝率50%~60%、单穗果数60 粒左右,适度的回缩修剪,是龙眼植株获取生长与结果、产量与品质平衡关系的最优组合。该技术为生产应用提供了可行的操作指导。  相似文献   

4.
评价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可能影响   总被引:54,自引:6,他引:54  
金之庆  葛道阔 《作物学报》1996,22(5):513-524
利用我国玉米带12个有代表性地点的作物、土壤和天气资料,验证了CERES-Maize在我国的适用性,确定了各地有代表性品种在模型中的遗传参数,还对模型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之后,将CERES-Maize在各地当前气候以及在3中由平衡GCMs生成的气候变化情景下分别运行,通过分析与比较模拟结果,评价了当CO2倍增时,气候变化国各地玉米产量和灌溉需要量的可能影响,对C煌直接影响也做了考虑。还应用若干农业气  相似文献   

5.
以直接研究观测到气候变化对作物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可以为评估气候变化对作物生产影响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利用西北地区特干旱(敦煌)、干旱(武威)、半干旱(定西)、半湿润(临夏)、湿润(岷县)5个案例区1981(1986)—2017年地面观测数据,分析气象变化趋势,确定春小麦生长、产量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981—2017年间,5个案例区的气候变化模式及其对春小麦物候和产量的影响在空间和时间上是不同的。除极端干旱地区出现较暖和较潮湿的趋势,其他地区观测到较暖和较干燥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1981(1986)—2017年武威、定西、临夏站春小麦产量呈增加趋势,但变化趋势除武威站外均不显著,其中武威站生育期内≥30℃天数的减少致使武威站近37年来产量增加,而定西站生育期内降水增多、每穗粒数显著增多及不孕小穗数的显著减少致使定西站近32年产量呈增加趋势。预计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和未来降水格局的变化,将进一步影响中国西北地区春小麦生产。  相似文献   

6.
戴玉斌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23):112-117
为明确椰心叶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降低椰心叶甲入侵造成经济和生态损失,本研究以CLIMEX软件和椰心叶甲的生物学资料为依据,结合ArcGIS反距离加权插值分析功能,利用历史气候数据(1981—2010年)和模拟未来气候数据(2071—2100年),分析气候变化对椰心叶甲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历史气候条件下,椰心叶甲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南部地区,高度适生区分布面积最大。在未来气候条件下,椰心叶甲在国内适生区总面积增加,适生区具有北移的趋势。本研究可为椰心叶甲的管理防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陇东黄土高原地区热量资源的变化,提高为农气象服务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对庆阳市具有代表性的环县、庆城和西峰的1960—2013 年的气温资料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庆阳在近54 年以来,年平均气温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但各具特点;农耕期增加,作物种植界限北移且多样化;热量资源均有增加,中部川道地区最为丰富;终霜日结束趋势偏早,作物遭受冻害的次数减少。各地应根据气候变化,适当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及秋作物的种植比例和技术投入,同时,科学有效的预防由于热量资源增加而引发的自然灾害,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背景下浙江省茶叶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71—2015年浙江省66个气象台站的逐日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茶叶生长气候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45年来浙江气候变化明显,年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波动明显,整体略增加,日照时数以60.6 h/10 d的速率减少;应用Mann-Kendall法检验,1994年为气温突变点,突变后全省春季平均气温增加了1.1℃,导致春茶开采时间提前8天左右。研究结论可为茶叶生产适应气候变化采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陆地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全球气候变化,基于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的原理和特点,笔者应用野外物候观测数据和植物物候遥感监测相结合的方法,采用中国国家气象局355个站点1951-2004年观测的相关资料,以及美国地球资源观测系统数据中心的探路者数据集中的NOAA/AVHRR NDVI数据,构建Logistic模型。将其应用于中国东部南北样带上以物候为指示的植被格局动态与气候变化研究之中,分析1982-2003年样带植被绿度期参量与降水相关关系。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植被绿度初期提前趋势明显,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平均绿度初期提前8天左右;样带北部温度升高、降水减少,特别是春季降水减少,会使温带荒漠地区荒漠化趋势加重。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耕地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国家、区域、省域、市县不同尺度总结归纳中国耕地变化驱动力研究的现状,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应用文献资料法和对比分析法进行驱动力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耕地变化驱动力研究方法以定性定量结合为主;驱动力模型的建立多基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国家及区域研究成果较少,省域、市县等小尺度研究成果较多;存在成果分布不均、数据不统一、小尺度研究方法单一、驱动因子选择主观性强以及不同尺度研究成果借鉴性差等问题。研究结果可为在不同尺度中选择耕地变化驱动力及未来耕地利用变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未来情景下东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预测评估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所面临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可能变化趋势,并为粮食生产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提供参考依据,利用Hadley气候预测与研究中心的区域气候模式系统PRECIS进行中国东北区域气候基准时段(1961-1990年)和SRES A2情景下2071-2100年极端事件变化响应的分析。气候基准时段的模拟结果与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PRECIS具有对中国东北地区极端事件的模拟能力,能够模拟出极端事件的空间分布以及随地形变化的细节特征。对SRES A2情景下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响应分析表明:东北地区极端事件发生频率呈明显变化,极端低温事件减少,高温事件增加。夏季日数增加明显,增幅范围为50%~400%。极端温较差也呈增加趋势,大部分地区增幅为0~5%。生长季长度呈地理特征的变化,东部和西部地区增幅较大。冰冻日数和最大连续霜冻日数都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大同市气象干旱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1955-2009年大同市年、月降水资料,利用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气象干旱指标,分析了大同气象干旱发生年、季特征时间演变及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表明,近55年来大同市年降水量以8.6 mm/10年速度递减;共出现了20个旱年,出现频率为36%,平均每2.8年出现1个旱年;大同四季干旱发生频率依次为春季32.7%、冬季30.9%、秋季25.4%、夏季21.8%;冬季重旱年最多,其次是夏季,春季、秋季重旱年较少。秋季向湿润化发展趋势不明显;春、夏、冬季干旱均有增强趋势,造成了大同干旱化增强的总趋势。以农作物关键期(4-9月)降水量分析,从1980年开始大同由总体偏涝转为偏旱。年、季干旱出现频率同样表明,20世纪80年代干旱出现频率明显增强,到90年代达到极值。结合农业旱灾资料,进一步分析气象干旱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抗旱对策和建议,旨在对当地防旱减灾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