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种质及生长年限关黄柏中生物碱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种质(北京、东北),不同生长年限关黄柏中有效成分(小檗碱、巴马汀、药根碱)含量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为科学地确定关黄柏采收期,保护关黄柏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Alltima HP C18(250×4.6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40:60,含0.1%的十二烷基磺酸钠),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45nm。结果:北京种质2年生以上、东北种质(吉林通化)9年生以上的关黄柏中小檗碱含量可达到中国药典规定的含量要求。结论:不同种质,不同生长年限的关黄柏生物碱含量具有差异性,且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2.
对牛肺管这一副产物进行了常规营养成分,包括灰分、水分、蛋白和脂肪等含量的测定,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了胶原蛋白含量测定,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矿物质元素Ca,Fe,Mg,Al,Cu,Zn等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胶原蛋白的含量(18.81±0.12)%,灰分1.57%,水分66.89%,粗蛋白20.83%,脂肪9.42%,矿物质元素Ca,Fe,Mg,Al,Cu,Zn,Pb的含量分别为1 197.267 9,46.976 7,341.904,15.106 4,0.746 3,8.156 9,3.262 4 mg/kg。  相似文献   

3.
采用立体插管式通风系统,对平均水分16.6%±1.3%(湿基)、堆高7m的稻谷堆进行恒温(25℃±1.5℃)通风干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立体插管式通风干燥可以将整仓粮食水分降至14.2%±1.3%,水分分层现象明显改善,单位能耗为7.7kW·h/(1%H_2O·t),干燥成本较低。干燥后稻谷脂肪酸值、出糙率、整精米率依旧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给黑龙江省小米的种植、加工、销售、食用,以及小米食品的研发提供参考,以黑龙江主栽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和国标方法测定小米中粗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脂肪、粗蛋白、灰分及矿物质含量。结果表明,主栽小米中的粗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为65.33%~73.99%,14.56%~19.72%,47.66%~59.43%;脂肪含量为2.63%~3.83%,含量最高和最低分别是贡米(3.83%±0.04%)和朝新谷8号(2.63%±0.03%);粗蛋白含量为9.27%~11.88%,含量最高和最低分别是贡米(11.88%±0.11%)和吨谷1号(9.27%±0.12%);矿物质Zn,Mg和Ca的含量丰富。黑龙江主栽小米品种营养成分种类齐全、含量丰富,是优质的粮食资源。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红禾麻(Laportea bulbifera)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栽培红禾麻植株性状、产量、浸出物含量与总黄酮含量等22个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红禾麻个体间叶部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长宽比(2.3759),最大展幅面积最低(1.9280);茎部一级分枝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1046),单株主茎数最低(1.8801);药材产量和质量指标中,总黄酮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0464),其次为浸出物含量(2.0287)、总生物量干重最低(1.8075)。主成分分析显示,前四主成分反映了22个性状的茎叶性状、叶片数、产量、浸出物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等重要信息,累计贡献率达66.424%。聚类分析将红禾麻种质分为四大类群,第Ⅱ类群为质量选育的最优材料,第Ⅳ类群产量选育的理想材料。研究表明:红禾麻的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6.
采用低温无硫干燥技术对不同季节和天气采收的茯苓进行加工处理,优选加工工艺并进行品质评定。结果表明,4组不同季节和天气(秋季晴天、秋季雨天、春季晴天、春季雨天)采集的茯苓样品在40~65℃条件下干燥10~12 h,成品的水分含量能够控制在13%左右,其中秋季晴天的茯苓成品浸出物含量、折干率、出品率均最高,品质较好。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选择秋季晴天进行采挖,并选择干燥温度40~65℃,干燥时间10 h,4个阶段的排湿阈值分别控制为75%,70%,60%,45%。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海原引种不同产地(甘肃、内蒙和山西)高产优质小茴香与当地品种中挥发油含量及化学成分的差异性,为海原小茴香优良品种筛选及丰产栽培提供参考数据.方法:以挥发油的收率(%)为指标,选择药材粉碎度(A)、加水量(B)、浸泡时间(C)、提取时间(D)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实验法L9(34),确定小茴香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利用最佳提取方法提取引种海原不同产地小茴香品种中的挥发油,并结合GC-MS分别测定其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及含量.结论:小茴香中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是将药材粉碎40目,加水12倍,浸泡1 h,提取9 h;不同产地小茴香品种中挥发油含量不同,其顺序:山西>海原>甘肃>内蒙;不同产地小茴香品种中所含挥发油成分相同,但含量略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湖北引种的7个薄壳山核桃品种进行物候期观测、坚果外观品质和内含物含量的分析,评价不同薄壳山核桃品种差异性,以期为引种栽培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引种的7个薄壳山核桃品种在湖北均能完成生育周期,年生长期218~237天不等;‘Shaoxing’、‘Shawnee’、‘Jinhua’3个品种可以互相授粉。‘Baker’可作为‘Shawnee’、‘Caddo’、‘Jinhua’的授粉树进行栽培,其中与‘Jinhua’可互为授粉树。(2)7个品种中,坚果重最小、果壳最薄为‘Baker’,分别为3.19 g和0.65 mm,坚果重最大,果壳最厚为‘Jinhua’,分别为9.66 g和0.95 mm;出仁率最高的为‘Choctaw’,达56.01%,出仁率最低的为‘Jinhua’,为41.90%;核形指数最高的是‘Shawnee’为2.19,最低为‘Jinhua’,仅1.60。(3)7个品种中‘Pawnee’粗脂肪含量最高,达76%;‘Caddo’粗脂肪含量最低,为67.52%。而它的蛋白质和总糖含量最高,分别为11.52%和9.05%;蛋白质含量最低的是‘Shawnee’为8.31%,总糖含量最低的是‘Jinhua’,为6.17%。  相似文献   

9.
[目的]假鹊肾树(Streblus indicus(Bur.)Corner.)树皮是优良的傣族止血药材,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本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假鹊肾树的外观形态及萌发生物学特性,为其有效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假鹊肾树种子为研究对象,观察描述假鹊肾树种子外观性状特征,检测其百粒重、含水量,并对通过对萌发率测定,分析种子萌发对温度、光照、种子含水量的响应,为引种提供参考数据。[结果]1)新鲜种子百粒重为63.07g,含水量为64.88%;干燥种子百粒重为41.73g,含水量为33.87%。2)温度对假鹊肾树种子的萌发有着显著的影响(p0.05),最适萌发温度为30℃(88.33%),低于10℃或高于40℃不萌发。3)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假鹊肾树种子萌发率差异不明显(p0.05),假鹊肾树种子为光中性种子。4)种子含水量对假鹊肾树种子萌发有显著的影响(p0.05),新鲜种子含水量高更易萌发,干燥种子萌发率(88.33%)低于新鲜种子(91.67%),种子失水会影响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10.
以烤烟K326为供试品种,通过大田栽培试验,于烟株打顶后分别将不同浓度α-萘乙酸浸泡的棉球包扎于茎顶,用连续流动化学分析法测定了各处理所得上部烟叶橘黄二级(B2F)初烤烟的烟碱、总糖、还原糖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研究α-萘乙酸棉球扎顶对烤烟上部烟叶烟碱含量及糖碱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200mg/kg的浓度范围内,烤烟上部烟叶的总烟碱含量与α-萘乙酸的浓度呈负相关,而上部烟叶的水溶性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及糖碱比值均与α-萘乙酸的浓度呈正相关;(2)打顶后用浓度为200mg/kg的α-萘乙酸溶液浸泡的棉球包扎烟株茎顶部,可较大幅度地降低烤烟上部烟叶的烟碱含量,并显著提高上部烟叶的糖碱比值,该处理所得B2F初烤烟的总烟碱含量从对照的5.9%下降至3.8%,而糖碱比值从对照的2.8上升至5.3,总烟碱含量和糖碱比值分别为对照的64.4%与189.3%;(3)打顶后用浓度为200mg/kg的α-萘乙酸棉球扎顶可显著提高烤烟上部烟叶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榆林风沙草滩区不同树龄条件下引种胡杨的叶绿素荧光特性差异,以榆林红石峡沙地植物园的11种引种胡杨为研究材料,分别在其生长期和枯黄期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初始荧光(F0)、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表观光合量子传递速率(ETR)、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并对6年生胡杨设置施肥处理(有机肥0、75、150 kg/hm2),测定其株高、胸径和冠幅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条件下引种胡杨的叶绿素含量、Fv/FmΦPSIIETRqPNPQ等参数均呈现显著差异,2年生密胡杨2号的叶绿素含量最高,而2年生、4年生、5年生胡杨的Fv/FmΦPSIIETRqP值高于其他供试材料;施肥处理明显提高了胡杨的株高和冠幅,且以有机肥150 kg/hm2处理下的增长量最大。综上,2年生、4年生、5年生胡杨为适宜榆林风沙草滩区的引种树龄,有机肥150 kg/hm2为最佳施用肥力水平。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外源H2O2对盐碱胁迫下毛白杨生理特性的影响规律,为提高毛白杨盐碱地造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在盆栽条件下,设置营养液(对照,H1)、营养液+NaHCO3+NaCl(H2)、营养液+NaHCO3+NaCl+H2O2(H3)、营养液+H2O2(H4)4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表明,H2与H1相比显著提高了毛白杨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MDA含量及相对电导率,H3与H2相比显著降低了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含量,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降低不显著,H4与H1之间无显著差异;H2与H1相比显著提高了SOD、POD、CAT、APX活性,提高了AsA和GSH含量,H3与H2相比提高了毛白杨保护酶活性和H2O2清除系统活性,H4与H1相比显著提高了毛白杨AsA含量;H2与H1相比显著提高了毛白杨可溶性糖含量,H3与H2相比降低了可溶性糖含量;H1与H2相比、H3与H2相比均提高了毛白杨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综合分析认为,外源H2O2会激发毛白杨生理响应机制并缓解盐碱胁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外源硒对60Co-γ辐射下菜豆幼苗生长以及生理的影响,以菜豆品种‘13-6-1-2’和‘紫冠’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源喷施50 μg/mL的亚硒酸钠(Na2SeO3)溶液,研究60Co-γ辐射(120 Gy)下外源Se对菜豆的表型、抗氧化酶活性(POD、SOD、CAT)、丙二醛(MDA)、叶绿素以及硒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60Co-γ辐射下外源硒显著提高了菜豆幼苗体内的硒含量,也不同程度提高了抗氧化酶活性及MDA和叶绿素的含量。研究表明,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外源硒可以促进菜豆的生长发育,提高菜豆自身的硒含量,提高其抗氧化能力,缓解60Co-γ射线对菜豆幼苗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探究竖管通气对覆盖栽培条件下雷竹生长的影响,为雷竹林集约化经营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技术。本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不覆盖不通气(CK)、不覆盖通气(A)、覆盖不通气(M)、覆盖通气(MA),分析各处理的土壤氧气浓度、土壤矿质元素以及雷竹根系活力、光合参数等指标,探究通气对集约经营雷竹林生长及立地条件的影响。与不覆盖处理(CK)相比,覆盖处理(M)显著增加了土壤表层的有机质、全氮、全磷等的含量,而覆盖加通气处理(MA)则促进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等物质的分解;在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的各土层中,覆盖通气处理(MA)下的土壤氧气含量比覆盖处理(M)分别提高了:26.19%、28.36%、30.77%、26.92%(P<0.05)。MA处理下的雷竹根系活力比M处理增加了57.16%(P<0.05),叶片净光合速率增加了49.47%(P<0.05)。竖管通气显著改善了雷竹林因长期覆盖经营而引起的土壤缺氧、雷竹根系生长不良、净光合速率降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对杂交树种密胡杨盆栽幼苗进行不同浓度的Na2SO4处理,测定其生理指标,以评估其对Na2SO4环境的生理适应性。选取1年生密胡杨幼苗,采用盆栽试验,设置0、50、100、150和200 mmol/L Na2SO4处理,对密胡杨在不同盐渍环境下生长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与对照相比,50~200 mmol/L的Na2SO4溶液处理下,密胡杨幼苗发生了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MDA含量增加),但细胞膜选择透性未被破坏,3种保护酶活性显示不同的变化趋势(SOD活性维持不变,CAT活性先减后增,POD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在Na2SO4环境下表现复杂的代谢适应。本试验设置的Na2SO4处理对密胡杨幼苗未构成胁迫。密胡杨可以适应0~200 mmol/L Na2SO4环境,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盆地栽植抗逆性强的密胡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产紫青霉对烟草根结线虫病的生防潜质,采用产紫青霉K1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及卵的活性进行了室内生测,同时利用了产紫青霉K1生物菌剂对烟草根结线虫病进行了2年2地的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表明:(1)产紫青霉K1菌株对南方根结线虫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48 h对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校正致死率高达94.53%,对卵孵化的相对抑制效率达90.75%;(2)3种用量的产紫青霉对烟草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及烤烟综合农艺性状、产质量和均价均优于33.00 kg/hm2的淡紫拟青霉,其中以41.25 kg/hm2产紫青霉的防治效果、综合农艺性状、产值量和均价最好,平均防效为80.60%,烟叶产量、产值和均价分别为2119.50 kg/hm2、56762.77元/hm2和26.78元/kg。因此,产紫青霉K1在烟草根结线虫生物防治领域具有较大的潜能,可作为攀枝花烟草根结线虫病生防菌加以开发应用,推荐使用方法及用量为在烟草移栽时使用41.25 kg/hm2产紫青霉K1一次。  相似文献   

17.
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气孔导度和蒸腾作用对光照强度的响应对于评价植物的光能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以3种藤本植物蔓长春花、西番莲和凌霄为实验对象,研究其在不同光强下的气体交换和叶绿素含量,并根据非直角双曲线模型估算其光合参数。结果显示,西番莲的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1850μmol CO2/(m2·s)和10.9μmolCO2/(m2·s),明显高于其他2种植物。蔓长春花有较强的耐阴性,其光饱和点为580μmol/(m2·s),明显低于其他2种植物,3种植物的表观量子效率并无明显差异,因此对弱光的利用能力相似。蔓长春花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西番莲,但西番莲有相对较高的叶绿素a/b。西番莲有较宽的光适应范围,对弱光和强光的利用能力均较强,比蔓长春花和凌霄具有更强的光合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对比不同地区、不同年限野生‘唐古特瑞香’根、茎中3种成分含量、变化规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应用ZORBAX SB-C18(4.6 mm ×150 mm)色谱柱,流动相使用乙腈︰0.05%磷酸(10:90)和甲醇︰水(20:80),流速为0.9 mL/min,检测波长为265 nm和327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 μL。建立的HPLC分析体系线性范围良好(R2>0.99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在95.10%~95.84%。含量结果分析表明,同一部位的样品,紫丁香苷的含量在第5年显著增加(P<0.05);互助地区根皮、茎皮和哈溪地区茎皮中祖师麻甲素、7-羟基香豆素,在第5年含量显著减少(P<0.05)。互助地区茎皮和哈溪地区根皮中祖师麻甲素与7-羟基香豆素含量次序分别为5年生>8年生>3年生,5年生>3年生>8年生(P<0.05)。同一年限的样品,除茎皮中祖师麻甲素、7-羟基香豆素和紫丁香苷含量显著高于根皮外(P<0.05),哈溪地区茎皮祖师麻甲素含量显著高于互助地区的根皮和茎皮含量(P<0.05);5年生和8年生祖师麻甲素与3年生7-羟基香豆素和紫丁香苷的含量依次为互助茎皮>哈溪茎皮>互助根皮>哈溪根皮(P<0.05);5年生和8年生紫丁香苷的含量依次为互助茎皮>互助根皮>哈溪茎皮>哈溪根皮(P<0.05)。‘唐古特瑞香’同一部位样品中多数成分含量在第5年较高;同一年份茎皮中多数成分含量高于根皮;哈溪地区5年生唐古特瑞香茎皮中成分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特征和碳库分配格局,以浙江钱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庙山坞林场为例,对5种林分密度毛竹林碳储量进行了分析和比较。5种林分密度的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均表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毛竹林系统中土壤层碳储量均为各个林分类型中密度最高的组分,范围为127.65~166.65 t/ hm2;乔木层碳储量为15.59~31.59 t/ hm2,林分Ⅳ和Ⅴ的乔木层碳储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分(P<0.05);五种林分灌草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均较少。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毛竹林乔木层、土壤层和总系统碳储量也均增加。随着林分密度增加,毛竹林系统碳储量也逐渐增加,和其他森林生态系统相比,毛竹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仍略低,在不影响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建议再增加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20.
以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不同龄组樟子松人工林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林龄下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樟子松林地的养分状况。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下土壤含水率垂直变化无显著影响,不同林龄同一土层土壤含水率变化差异显著,中龄林的表层含水率最低(4.34%),近熟林40~50 cm土层深度的含水率最高(17.21%),高于其他林龄(P<0.05)。(2)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pH及电导率变化差异显著,中龄林土壤不同土层深度pH含量最低,各龄组不同土层土壤pH>8,呈弱碱性。土壤电导率以中龄林>幼龄林>近熟林,中龄林显著高于幼林龄,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呈降低—升高的趋势。(3)林龄对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具有显著影响,中龄林全N、有机质、NH3-N(氨氮)、速效P及有效P含量高于其他林龄,且差异显著(P<0.05)。(4)对不同林龄间土壤肥力进行主成分分析,土壤全N、有机质、速效P、NO2-N(亚硝氮)、NH3-N出现在前3个主成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