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珩基 《长江蔬菜》2009,(10):15-15
蔬菜大棚双间套高效栽培技术是针对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年年上升,菜农效益普遍下降,四川泸州江阳区蔬菜基地竹架大棚和水泥桩竹架大棚推广面积逐年扩大的现象而提出的一种减投增效的技术措施。即把蔬菜生产上的大棚设施费用由过去的用于冬季育苗或越冬菜前期防寒,分摊到全年2~3季蔬菜生产上,从而降低蔬菜生产成本,达到减投增效的目的,通过这一技术措施的实施来提高菜农效益,推进我区蔬菜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核心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2.
蔬菜大棚双间套高效栽培技术是针对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年年上升,菜农效益普遍下降,四川泸州江阳区蔬菜基地竹架大棚和水泥桩竹架大棚推广面积逐年扩大的现象而提出的一种减投增效的技术措施.即把蔬菜生产上的大棚设施费用由过去的用于冬季育苗或越冬菜前期防寒,分摊到全年2~3季蔬菜生产上,从而降低蔬菜生产成本,达到减投增效的目的,通过这一技术措施的实施来提高菜农效益,推进我区蔬菜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核心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赵学宁  武鑫伟 《中国园艺文摘》2012,(4):148+155-148,155
从生态农业角度出发,将“日光温室大棚-沼气池-猪舍-蔬菜种植”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四位一体”高效、生态种植模式.文章介绍该模式的生产效益和棚内建池的安全防护措施,总结介绍沼气在大棚蔬菜上的综合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蔬菜是常熟市农业的优势产业之一,特别是设施蔬菜增产增效潜力大,是促进菜农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在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的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了大棚生菜-大棚生菜-网室豇豆-大棚香菜高效栽培模式,经济效益较高,适用于本市菜农及各蔬菜基地种植。现将其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1产量与效益该模式两茬生菜667m2产量4000kg、产值4500元;网室豇豆667m2产量1400kg、产值3600元,香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设施大棚的利用率,增加菜农收入,北京市昌平区蔬菜技术推广站经过3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大棚菠菜—黄瓜—菜豆一年三种三收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简便易行,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挖掘大棚设施的生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的生产能力,增加菜农收入,近年来,我们不断示范、推广大棚蔬菜一年四种四收的高效种植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效益,现将春提早茄子-夏季速生叶菜-夏秋黄瓜-秋冬芹菜高效栽培模式介绍如下,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导读:为了提高设施大棚的生产效率,增加菜农收入,绍兴市摸索出樱桃番茄—小冬瓜—松花菜一年三种三收特色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有利于抵抗浙江夏季台风及秋季病毒病,缓解连作障碍,而且3种蔬菜均为新特产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大棚利用率,合理安排茬口,调整蔬菜品种,增加复种指数,提高菜农种植效益,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春大棚黄瓜套种豇豆、大蒜周年栽培模式。667m^2可产黄瓜4200kg、豇豆1800kg、大蒜3500kg,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该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大棚利用率,合理安排茬口,调整蔬菜品种,增加复种指数,提高菜农种植效益,我们摸索出了一套春大棚黄瓜套种豇豆、大蒜周年栽培模式.667m2可产黄瓜4200kg、豇豆1800kg、大蒜3500kg,经济效益显著.现将该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金华市开展农技人员联基地、联大户活动,指导菜农提高大棚蔬菜生产效益.2014年在婺城区雅畈镇三村里村蔬菜种植大户汪桂堂大棚中,示范推广了大棚番茄—瓠瓜—莴笋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效益显著,667 m2番茄产量8 500 kg、产值17 000元,瓠瓜产量6 000 kg、产值13 000元,莴笋产量6 000 kg、产值10 000元,667 m2年产值达4万元,现将有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为丰富市民"菜篮子",解决大棚蔬菜连作障碍问题,探索出了一套提高大棚设施利用率的高效栽培模式:大棚早春毛豆—夏秋苋菜—冬水芹水旱轮作模式,既加大了时令蔬菜的供应,提高菜农种植效益;又可克服大棚连年种植旱生蔬菜而产生的连作障碍等问题,保证了张家港市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蔬菜是贵州省的十二大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在推动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地现代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贡献较大.该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宜贵州省中、高海拔地区的早春白菜-辣椒-甘蓝一年三熟高效栽培模式,旨在提供土地利用效益,实现蔬菜周年生产,提高菜农种植收益,从而保障贵州省蔬菜的周年生产和供给.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棚蔬菜面积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种菜的比较效益正在降低.如何提高大棚生产效益,最大限度地挖掘增收潜力,已经是越来越多菜农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日光温室蔬菜生产始于20世纪90 年代,2000 年以来,在总结节能日光温室优质高产配套技术的基础上,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单位面积产出率为出发点,重点研究解决温室间通道的高效利用问题。通过农业技术人员与广大菜农不断深入的研究和实践,在节能日光温室前的温室间通道内建设拱圆形塑料大棚,形成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园艺设施“一托一”结构模式(图1),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30% 以上。至2010 年底,全区仅发展与日光温室配套的大棚面积累计就达420.6 hm 2,不仅保障了冬季蔬菜的生产与供应,还能充分发挥塑料大棚春提前和秋延后栽培的作用,有效地延长高档鲜菜的采收供应期,基本实现了周年生产均衡供应,产量、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利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的目的就是提高其种植效益,如何应用大棚管理新技术提高蔬菜种植效益,是我们农技工作者和菜农较为关注的问题。为此,根据本人对菜农管理新技术多年指导经验,结合菜农管理生产实际,对管理新技术作以总结,以期能为菜农提高种植效益。一、穴盘基质育苗及嫁接技术菜苗的质量对蔬菜早熟及产量影响很大,盘基质育苗与一般育苗技术相比,"穴盘基质育苗"苗子生长速度快,技术易掌握,省工,省力,省能  相似文献   

16.
王强  缪其松 《蔬菜》2020,(12):41-44
针对部分菜农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有限,设施栽培技术普遍欠缺,大量温室、大棚设施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总结了当地大棚西瓜—水稻1年2茬传统栽培模式的缺陷,探索出大棚设施西瓜—豇豆—莴笋周年高效无公害栽培模式,实行多种蔬菜合理搭配,各茬技术简洁高效,全面实行无公害绿色防控措施,既符合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和国家政策导向,又增加了菜农的种植收益,在南京地区推广应用后,每667 m2大棚全年毛收入约20 000元,蔬菜产品全部达到绿色安全标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孝感市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与大悟县农业局合作,通过引进新品种、配套新技术,成功探索出大棚特早熟紫红圆茄—早秋地膜萝卜—越冬莴笋新模式. 在周年生产过程中,该模式能充分利用大棚设施的温光资源和时间、空间条件,提高土地资源和大棚设施的利用率,提高周年生产效益.该模式在大悟县新城镇勇创蔬菜合作社和宣化店楚鑫蔬菜合作社连续两年示范33.3多hm2,结果表明产量高、经济效益好,适合在大悟县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经多年发展,蔬菜已成为常熟市农业的优势产业之一,特别是设施蔬菜增产增效潜力大,是促进菜农增收的重要途径。笔者根据本地的栽培习惯和市场需求,对蔬菜高效茬口布局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利用大棚设施栽培早春番茄一抗热青菜-香菜-莴苣茬口模式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效作用,适用于菜农及各蔬菜基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徐丹  李伟 《长江蔬菜》2015,(9):37-38
导读:近年来,嘉善地区由于种植大棚蔬菜效益高,越来越多的农户在稻田上搭建大棚进行生产,给稳定粮食生产带来一定的挑战,经过摸索创新出的“大棚茄子—晚稻”高效生态种植模式,很好地解决了“政府要粮、农民要钱”的问题。该模式通过运用大棚茄子多层覆盖越冬保温、整枝连续坐果和水旱轮作等关键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种植产量和效益,减轻了大棚蔬菜连作障碍,实现了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盱眙县位于江苏省中部,洪泽湖岸边,淮河穿境而过,全县下辖19个乡镇,农业人口60.8万人,耕地7.47万hm2112万亩,是典型的农业大县。近年来,盱眙县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大力发展以大棚为主的设施化蔬菜栽培,大棚蔬菜面积有了一定增加,效益明显提高,是传统麦油种植效益的十几倍。尽管大棚蔬菜和粮油的比较效益如此之大,但全县大棚蔬菜发展步伐仍不快,规模不大,档次不高,就制约大棚蔬菜生产发展的因素问题,笔者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1生产现状①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盱眙县大棚蔬菜生产始于20世纪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