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视觉·感悟     
《中国林业产业》2009,(11):76-77
据统计,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共建立自然保护区2349个,总面积15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已有26处自然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有27处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地区,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  相似文献   

2.
蔡昌顺 《湖南林业》2011,(12):11-11
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桑植县的北部边陲,总面积2万公顷,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保存了亚热带较完整的大面积的原生性常绿落叶阔叶树种,林木蓄积量为1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3.4%,现有高等植物216科2408种,陆生脊椎动物237种,先后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MAB)",中国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名录、我国具有全球意义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近年来,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打造"全省生态旅游精品、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以有效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 并促进其生态系统平衡。截至2012年底, 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2 669个, 总面积达149.79万km2, 约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14.94%。由于自然保护区数量众多, 难以对其采用统一的保护投资水平, 所以对已建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价值评价尤为重要。文中从定性、定量以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3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方法, 并分析了三者的优缺点, 以期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国家林业局在2月2目第九个世界湿地日宣布,目前共建立湿地保护区300多个,面积超过1600万公顷,近四成的自然湿地纳入保护范围,得到较好保护。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口号是:“湿地多样性蕴含着财富,别失去它!”。  相似文献   

5.
四川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北部广元市青川县境内,地处岷山山系龙门山脉摩天岭南麓,总面积4万公顷,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于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岷山山系大熊猫主要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为A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之一,是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系全国51个全国示范自然保护区之一。  相似文献   

6.
关于当前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省自然保护区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致经历了起步、调整和快速发展三个阶段。截至目前,全省林业系统已建立自然保护区46个,总面积106万公顷,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5.16%。其中国家级保护区11个,总面积35万公顷,省级保护区30个,总面积66万公顷,市县级保护区5个,  相似文献   

7.
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的自然综合体.通常把森林、海洋和湿地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一、通辽市湿地资源保护概况 目前,通辽市有湿地自然保护区16个,其中自治区级2个、市级2个、县级12个,分布在通辽市7个旗县(区).湿地保护区总面积17971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近11万公顷,占湿地保护区总面积的61%.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就地保护工作。截至2009年底,全省已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161处,总面积298.8万公顷。保护区数量居全国第6位。建立野生动植物资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南岭保护区是广东省面积最大的保护区,它由分散的分别属于3个县市管辖的5个部分组成,总面积58 368.4 ha;南岭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丰富多彩。文章就如何开展有效管理提出以下建议:1)健全和完善保护区的建制;2)重视科研监测工作的建设;3)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4)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动社区共同建立新的生物多样性产业;5)注意生态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山脉中断,地跨陕西省周至、太白和眉县3县,是秦岭中部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典型和具有代表性的地区。保护区经过历年来长足的发展已引起了国内外的厂泛关注,1992年被列入《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名录》及具有全球意义的A级保护区,1995年加入了世界人与生物圈。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组织,加强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有效保护了区内资源。  相似文献   

11.
自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以来,在自然保护区建设中,一直遵循地方政府负担经费与保护区自筹的原则。随着自然保护区数量的迅速增长,以及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的自然保护区的资金保障办法已不能满足保护区管理与发展的需要,并已成为我国保护区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资金保障法规与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区资金保障所面临的问题,在借鉴国外自然保护区资金保障机制的基础上,探索我国保护区资金保障的新机制,以期为自然保护区法的立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恢复生态服务功能的最重要区域之一,截止2009年底,全国共建各种类型自然保护区2538处。但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考验,主要集中在资金与利益方面,简单地说政府的投资不能满足保护区建设、发展和保护的需要,从而保护区功能与当地社区利益相矛盾。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已建各种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区157个,总面积达282.52万h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7.2%,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类型较为齐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云南的重点:保护了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普及了生态文明知识;推动了生态文明和美丽云南建设;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促进了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双河保护区的生态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双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典型的寒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总面积88 849hm2。保护区位于我国北部边陲大兴安岭地区的东北部,以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是我国位置最北的自然保护区。文章从地理位置、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等多方面对双河保护区的生态质量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5.
概述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分复杂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等特点,分析了导致危机的因素,提出了提高全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提高保护管理能力、提高区内群众的经济水平、发挥保护区的“基地”作用等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对自然保护区资源利用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自然保护区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已经达到2349个,总面积为14995万公顷,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0%。然而,自然保护区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一些地方、部门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突出,保护区资源利用不尽合理,少数保护区旅游接待设施和数量超标,资源开发过度等问题。尤其是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经费短缺给自然保护区的正常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导致不少保护区都在进行不同方式的创收。而一些创收活动已经影响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相似文献   

17.
<正>甘肃省白水江保护区始建于1978年,被国家林业局定为首批全国示范保护区。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重要的全球保护意义。保护区以自然保护区学和保护生物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理、社会林业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人力资源管理学、管理学等七个重要学科理论为指导制定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参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对珠穆朗玛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因曲乡水电站及线路工程建设造成的影响法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工程建设对珠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为16.397 5,影响程度为"较小影响"等级,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世界“人与生物圈计划”(简称MAB计划),这是针对全球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发起的一项政府间跨学科大型综合性研究计划。从1979年开始,我国长白山、九寨沟、卧龙等29个著名自然保护区陆续被认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已成为实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21世纪议程》的重要基地,在全球环境与发展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起,在全国范围内相继建设了一大批保护区,截至2010年底,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2588个,面积达14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7%。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效遏制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使我国重要的生态区位和珍稀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在保护区的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