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0.前言抽油井生产中的油管杆偏磨是油田后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普遍问题,随着临南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油井含水普遍增高,目前综合含水已经达到91.7%,油井偏磨问题日益严重,造成躺井作业井次逐年增多,严重影响到临南油田的原油稳产。基于此实际情况,近年来在作业科、工艺所等相关技术部门的努力下,相继引进耐磨杆、抗磨副、抗磨油管、连续杆等防偏磨产品在临南油田使用和推广,有效的减缓了油井偏磨现象,为油田稳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随着油田进入高含水期而采用大排量提液后,套损井逐年增多。这是因为加大采液强度后,在较大生产压差条件下开采,井底油层产生较大激动,结构易被破坏而引起油层严重出砂。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是我国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然而多年的勘探开发,大庆油田已进入油气田勘探与开发的中后期阶段,目前正面临着储采失衡、资源接替不足的严峻局面,而大庆油区扶余油层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是石油开采的主战场。因此,对扶余油层开展精细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及沉积相研究,总结油气富集规律,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借鉴价值。本论文将以沉积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应用地震资料、钻/测井资料、岩心资料对大庆南部扶余油层进行系统深入的层序地层研究。  相似文献   

4.
0.基本概况河74断块区位于现河庄油田东北部,构造上为东西和南北两条断层所夹持的反向屋脊式断块,为中高压、中孔、低渗、低饱和、稀油岩性油藏。历经天然能量开采、注水开发、滚动扩边。到2011年12月,油井开井29口,日液水平221t/d,日油水平76t/d,综合含水65.6%,水井总井19口,开井15口,日注水平428m3,注采比2.03,平均动液面1587m。单元开发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5.
随着陇东油田侏罗系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措施增产难度增大,陇东油区的措施挖潜方向逐渐由侏罗系延安组转向三叠系延长统。华池油田华152区是开发延长统的试验区块,研究华152区油层堵塞机理与解堵工艺方法,对陇东油田后期的有效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卫城油田低渗油藏是复杂断块油藏,经历三十几年的高效开发,井况变差、事故井增多,注水调控效果变差,含水上升加快,连续四年递减居高不下,开发效果变差的问题,开展了精细构造解释研究、沉积微相研究、相控剩余油分布研究、控制递减挖潜模式研究及配套工艺适应性研究,明确了精细挖潜思路及挖潜对策。实施层间调控工作量116井次、平面调控工作量91井次及日常动态调配工作量186井次,油田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卫22块1982年投入开发,一直保持高效开发,到2014年底,采出程度达到49.8%,综合含水93.48%。为解决特高含水开发期注水低效循环的突出矛盾,主要开展了:储层精细划分与对比及微构造精细解释、沉积微相研究、单砂体精细刻画及隔夹层研究、测井二次解释、高精度三维地质模型建立、油藏数值模拟、注采调整及挖潜对策研究。2015年实施油井措施工作量16井次,水井措施工作量15井次,调配83井次,油田开发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8.
油田经过长时间的开发,形成了固定的注采模式和对应关系,最终含水上升,产油量下降。由于油层的非均质性和多层开采,导致油层动用不均,降低了油田的采收率。通过实施调整注采井网、强化注水、封卡等措施,充分挖掘老油田的潜力,达到最终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气田开发的逐步深入,各大主力油田的老油区大部分已经进入到了高含水开采阶段,新钻井中深井、斜井、定向井以及水平井等特殊井越来越多,对油层的分层也越来越细化。在开发后期,找堵水是提高油田采收率的重要工艺措施;机械分层卡堵水采油技术由于可靠及易于实施,成为西部油田普遍采用的方法。与此同时,液压封隔器配合丢手工具的卡水、分层工艺管柱凭借着其封隔器不受检泵等修井作业和不受交变载荷作用的影响等优势,在深井、水平井、斜井、定向井等复杂井况中也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从整个丢手工艺管柱来看,丢手工具的性能则是丢手工艺管柱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老油田进入开发的中后期,油水井套管损坏问题已成为影响油田稳产的突出问题。1989年以来油田开始开展套损井的综合治理工作。多年来,经过不断的攻关研究、引进应用和配套完善,逐步发展和完善了具有胜利特色的套损井检测和修复工艺技术系列,已基本满足不同套损井对工艺技术的需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胜利油田较为先进的套损井检测技术,总结归纳了针对不同套管损坏类型的修复技术及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文东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具有埋藏深、异常高温、高压、高饱和压力、高气油比、高矿化度的特点,由于物性相差较大,注采配套不完善、层间层内矛盾仍较大,导致有部分气举井低压、低能。这部分井同时存在高矿化度、高含蜡,造成洗盐、清蜡频繁。在进行洗盐、热洗蜡的同时,由于地层压力低,部分洗井液直接进入地层,造成油层污染或排液周期长。为了降低洗盐、蜡对低能量气举井有效生产时间的影响,提高产液量,文东油田低效气举井实施了"泡排—气举复合排液"技术。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油气开采的发展,我国一些大型油田相继进入高含水、特高含水期,提高采收率成为油田生产的重要目标。因此随之出现了聚合物驱、热采、气驱、泡沫驱等三次采油技术。其中,泡沫驱是重要的发展方向。本文介绍一种BS-12起泡剂,能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表面润湿性,使原来呈束缚状态的油通过乳化、液膜置换成为可动油,从而极大提高驱动效率,并分析其在常规稠油油藏三次采油的应用,进一步说明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13.
0.基本概况 河74断块区位于现河庄油田东北部,构造上为东西和南北两条断层所夹持的反向屋脊式断块,为中高压、中孔、低渗、低饱和、稀油岩性油藏.历经天然能量开采、注水开发、滚动扩边.到2011年12月,油井开井29口,日液水平221t/d,日油水平76t/d,综合含水65.6%,水井总井19口,开井15口,日注水平428m3,注采比2.03,平均动液面1587m. 1.单元开发效果评价 1.1注采井网状况评价 河74断块区沙二下稳层及沙三中均设计采用250×300m五点法注采井网开发,注采井距与设计井距基本吻合,井网相对完善. 1.2储量动用状况评价 目前沙二下稳井网控制程度为89.2%,沙三中井网控制程度为86.7%,储量控制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文东油田经过多年开发,油水井井况损坏严重,套变、套损严重影响了文东油田的正常开发,破坏了注采井网,加大了层间矛盾,各种增产增注工艺措施受到严重制约,开发水平难以有效提高。我们研究实施了悬挂4″套管治理套损井工艺,对提高油田套损井修复成功率,开展高含水井的有效治理、完善注采井网、增储上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内老油田逐渐进入开采后期,薄层、薄互层的开采成为提高产量的关键。目前,许多油田的薄层产量已经占到油田总产量相当大的比例,薄层、薄互层的开发成为这些油田原油产能的主要增长区。自然伽马测井是常规解释中最常用的岩性曲线,而薄互层中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受到上下围岩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地层的真实情况,为了准确识别这样的储层,提高地层参数的计算精度,对自然伽马曲线进行真值恢复十分必要。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如何利用反褶积法对自然伽马曲线进行校正及分析校正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尚店油田目前已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产量递减快,剩余油分布零散。为提高油田采收率,减缓产量递减,需要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剩余油。在充分利用地震、测井、钻井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油田精细油藏描述,建立可靠的地质模型,运用油藏工程理论对其开发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围绕剩余油,开展剩余油研究技术、小层剩余油分布、层内剩余油分布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随着胡状油田开发工作的深入,油藏中薄差油层不断被动用,使得低产低能低含水的"三低"油井井数不断增加,尤其是进入冬季更加影响到了该类油井正常生产。为此,我们只有针对"三低井"形成完善高效的冬季管理模式,通过全方位的日常维护措施保障,才能使得"三低井"正常生产、高效产出。  相似文献   

18.
高慧 《山东饲料》2013,(14):311
我厂所辖油田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生产,已经进入了高含水开发期,越来越多的强化采油措施如高压注水、压裂、大型酸化、注蒸汽等不断用于生产,使地层流体场、应力场均发生变化,套管的工作环境不断恶化。加之受固井质量、套管材质以及腐蚀等因素的影响,套管技术状况变得越来越差,套管变形、穿孔、破裂等套损井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油田的合理开发,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套管损坏机理的分析,并找到有效地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9.
我厂所辖油田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生产,已经进入了高含水开发期,越来越多的强化采油措施如高压注水、压裂、大型酸化、注蒸汽等不断用于生产,使地层流体场、应力场均发生变化,套管的工作环境不断恶化.加之受固井质量、套管材质以及腐蚀等因素的影响,套管技术状况变得越来越差,套管变形、穿孔、破裂等套损井逐年增多,严重影响油田的合理开发,这就要求我们进行套管损坏机理的分析,并找到有效地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0.
由于新滩油田地层中油水流度比大,区块内稠油油藏普遍具有低含水期短和含水上升快的特点。本文主要介绍了氮气泡沫调剖蒸汽吞吐技术的现场试验情况以及温敏凝胶堵水技术的先导试验情况。在对部分成功和不成功井例试验效果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总结了氮气泡沫调剖以及温敏凝胶堵水封堵工艺技术特点和选井规律,以指导下步该工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