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漳河灌区灌溉用水量及水分生产率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湖北省漳河灌区长系列灌溉用水量、作物产量及灌溉面积等资料 ,从田间、灌溉系统及整个灌区3个不同尺度分析了漳河灌区历年来灌溉用水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漳河水库农业灌溉供水从第一阶段的 8.5亿 m3减少到第三阶段的 3.94亿 m3 ,单位面积灌溉供水量从第一阶段的 5 94 6m3 /hm2减少到第三阶段的 30 91 m3 /hm2 ,灌溉水分生产率从第一阶段的 0 .6 5 kg/m3提高到第三阶段的 2 .37kg/m3。相应的在灌溉系统和田间尺度 ,单位面积灌溉供水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呈现同样变化规律。由于灌溉系统和灌区尺度水的重复利用程度逐渐提高 ,使从田间、灌溉系统到灌区灌溉水分生产率逐渐提高。分析灌溉水利用率及水分生产率提高的原因表明 ,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及通过各类调蓄设施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等占一半 ,农业结构的调整及作物品种改进使粮食单产提高等占另一半。  相似文献   

2.
海河流域冬小麦水分生产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海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农田总供水水分生产率(WUEa)和灌溉水分生产率(WUEi)为评价指标,运用对流域内典型灌区的调查资料,计算了海河流域主要作物冬小麦的用水效率并进行特征分析,得到了其水分生产率的分布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WUEa在田间尺度上均值为1.50 kg/m3、灌区尺度上均值为0.97kg/m3,WUE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水稻蓄雨间歇灌溉模式节水减排效益。【方法】以鄱阳湖区双季早晚稻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和测坑试验,研究了水稻蓄雨间歇灌溉模式对灌溉定额、排水定额、降雨有效利用率、产量、稻田水分生产率,以及氮、磷排放量的影响,并与间歇灌溉和常规淹水灌溉试验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与淹水灌溉、间歇灌溉相比,蓄雨间歇灌溉灌排水量、灌排次数明显减少。双季早晚稻年平均灌水量分别减少975m^3/hm^2和1251m^3/hm^2,年平均灌水次数分别减少8次和7.5次;年平均排水量分别减少729 m^3/hm^2和893 m^3/hm^2,年平均排水次数分别减少5.8次和3.1次;蓄雨间歇灌溉降雨有效利用率明显提高。早稻降雨利用率分别提高12.40%和9.14%,晚稻分别提高6.84%和6.42%;蓄雨间歇灌溉模式下,双季早晚稻总氮排放量年平均减排7.64 kg/hm^2和3.12 kg/hm^2,减排幅度34.93%和14.26%;双季早晚稻总磷排放量0.180kg/hm^2和0.095kg/hm^2,减排幅度37.25%和70.59%。【结论】蓄雨间歇灌溉模式具有明显的节水、减排和提高降雨有效利用率的效果,在我国南方多雨地区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4.
漳河灌区节水灌溉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发展节水灌溉已经成为灌区越来越重要的任务。自改革开放以来,漳河灌区灌溉用水量有了大幅度下降,而农业生产总产量却有所上升。灌区通过节水灌溉,使得灌溉水分生产率不断提高,在保证农业生产总产量稳步提高的前提下节约灌溉用水。与此同时,将所节约的农业灌溉用水转移到如发电、城镇供水、工业用水等非农业用水部门,从而大大提高了单方水利用效益。这是我国开展节水灌溉较为成功的典范。通过研究漳河灌区节水灌溉的影响,寻求大型灌区真实节水的途径,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合理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发展节水灌溉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漳河灌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的45.9%与59.8%,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紧张。在灌区用水量,农业灌溉用水占社会总供水量的85.0%左右,且水的利用率不高浪费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石津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灌溉水利用系数、灌溉效率和水分生产率3种指标,结合石津灌区2004~2005年冬小麦生育期内的耗水量和产量,从灌区管理与水资源利用的角度,评价了该灌区农业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同时运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分析计算了田间渗漏水量和垂向回归水量,定量分析了垂向回归水补给量对灌溉效率的影响。经计算,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476、灌溉效率平均为0.667、灌溉水分生产率不同尺度分别为1.214、1.350、1.490、1.751 kg/m3。回归水的再利用使得灌溉效率值平均提高了18.8%。  相似文献   

7.
随着节水灌溉尺度效应的深入研究,灌溉回归水重复利用被认为是导致农业用水效率尺度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基于田间试验或统计得到的单位面积灌溉用水量指标并未考虑回归水的重复利用。针对这一问题,考虑灌区管理部门干支渠灌溉系统管理的实际需求,分析了中等尺度区域灌溉回归水重复利用过程,首次提出了农业用水效率考核新指标"千公顷灌溉取水量"的概念,给出了相应的计算依据、方法及适用条件。经湖北省漳河灌区千公顷典型区域水平衡试验观测与模拟模型计算,论证了回归水利用在提高农业用水效率中的重要作用,表明"千公顷灌溉取水量"作为我国中等尺度区域特别是南方长藤结瓜灌溉系统农业用水效率考核指标,是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滴灌灌溉施肥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11年,采用二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和对比试验分析了宁夏引黄灌区典型区域内玉米滴灌灌溉施肥一体化灌溉制度与施肥制度。研究表明:滴灌灌水频率较多时,0~60cm土层土壤含水率相对较高,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在灌溉量为3150m^3/hm^2(灌水6次),玉米产量相对较高,但其灌溉水水分生产率低于灌溉量为2700m^3/hm^2(灌水6次)的;滴灌灌溉施肥比常规灌溉施肥增产33.0%,灌溉量和施肥量分别减少52.0%、48.5%,显著提高了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9.
喷灌条件下冬小麦非充分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非充分灌溉是农业节水灌溉理论研究中的新课题,非充分灌溉的核心是节水高效。本文以喷灌条件下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模拟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田间水分转化规律出发,根据灌溉水量无效消耗最小原则,计算确定最优灌水定额,在此基础上根据土壤墒情、苗情制定出高效的非充分灌溉制度。该灌溉制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适用性、且定量化,经过5年9.33hm^2田间试验,平均每公顷产量6360kg,总耗水生产率达2kg/m^3。为非充分灌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10.
水稻高效利用水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根据在湖北省漳河灌区闭林灌溉试验站开展的专项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稻田水肥利用率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施肥产量和合理的追肥方式下,与传统的淹灌相比,节水灌溉可提高水稻水分生产率及氮肥利用率,获得高产、最后提出了一种高效利用水肥的稻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型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复杂、不同区域作物需水量差异较大的特点,以GIS为平台,建立了灌区月灌溉用水量分布式优化模型.模型将灌区栅格化,以每个栅格的月灌溉用水量作为决策变量,以作物生育阶段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为基础,以灌区作物产量最大为优化目标,考虑了水量平衡、渠系配水能力、水资源投入量、灌水时间、可供水量以及非负共6个约束条件.以澳大利亚马兰比季灌区2006—2007年8月、10月和12月的优化结果为例,优化后月灌溉用水的高峰期与河流径流的高峰期同期,且优化后的灌溉用水量小于同期观测值.此外,优化后的配水结果存在将有限的水资源向经济价值高的作物转移的趋势.因此,月灌溉用水量分布式优化模型可以用于大型灌区内不同尺度月灌溉用水量的优化模拟,且优化后的配水方案更加节水高效.  相似文献   

12.
叶尔羌河灌区冬小麦灌溉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志栋  何长德 《灌溉排水》1999,18(2):30-33,51
以叶尔羌河灌区地下水均衡场内20个试验小区两年的冬小麦田间灌溉试验为基础,对田间土壤水量平衡,冬小麦产量,水分生产率与耗水量关系,冬小麦产量与供水量关系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储水灌溉在北方灌区被普遍应用,目的是将秋冬季多余的水分储存于土壤,供作物来年生育期利用。但储水灌溉灌水定额普遍偏高,水分利用率低,因此在北方缺水地区,研究提高储水灌溉的水分利用率,是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储水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河西内陆区实行节水型冬季储水灌溉的可行性,分析了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14.
大型渠灌区的尾部节水改造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与利用效率,缓解目前灌区用水紧张矛盾的重要措施。分析江苏省大型渠灌区农业灌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以江苏省宿迁市船行灌区为例,提出将大型渠灌区尾部从原灌区分离形成若干独立的小型灌溉系统、进行灌区尾部节水改造的3种可能方案,并通过经济分析对方案进行优选。最终得到在大型渠灌区尾部建立内部小型提水灌溉系统,采用管道输水灌溉和渠道输水灌溉相结合是技术经济效果理想的可行节水技术改造方案,对未来江苏省大型渠灌区的节水改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叶尔羌河灌区地下水均衡场内20 个试验小区两年的冬小麦田间灌溉试验为基础,对田间土壤水量平衡,冬小麦产量、水分生产率与耗水量关系,冬小麦产量与供水量关系等进行了分析。还根据试验成果应用Jensen 模型拟合了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  相似文献   

16.
平整土地与划小畦田是地面自流灌溉的基础 ,也是灌溉工程中投劳投资占很高比例的改善灌水条件的工程项目。只有土地平整、畦田规格科学 ,才能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 ,才能充分发挥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充分提高灌溉水的水分生产率、劳动生产率 ,是节约灌溉用水的一项重要措施。平地划畦看似简单 ,但要搞好却不容易 ,因为影响田间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的因素太多了。如土壤质地、土层结构、作物种类、种植制度、地形坡度、气候温度、田间灌水流量的大小等等。因此 ,除了必须认识平地划畦的重要性 ,还要充分认识它的技术复杂性。1 平…  相似文献   

17.
水稻高效利用水肥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在湖北漳河灌区团林灌溉试验站开展的专项试验 ,研究分析了不同水肥处理对水稻生长发育 ,水稻产量及其构成 ,稻田水肥利用率等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在适当的施肥量和合理的追肥方式下 ,与传统的淹灌相比 ,节水灌溉可提高水稻水分生产率及氮肥利用率 ,获得高产。最后提出了一种高效利用水肥的稻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开封市水分生产率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开封市水分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利用开封市历年(1974-1998年)的灌溉用水量,作物种植情况,产量等大量的历史背景资料,分析了开封灌溉用水量及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变化情况,从而分析出开封市水分生产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出了提高水分生产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节水灌溉技术与灌溉设备的选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节水灌溉,就是要改变千百年来人们浇地的传统习惯,按照作物的最佳需水量进行灌溉,用少量的水取得较高的效益,是使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转变的必要措施。节水灌溉技术节水灌溉不仅节约水源,而且带来的相关效益也较为显著。主要表现为:水分生产率提高、单位产量提高、作物品质提高、病虫害减少、施肥量节省、电力能源节省、生产用工大量节省、耕地节省及环境效益提升。由此可见,农业灌溉节水潜力巨大,大力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用水利用率是解决农业用水危机的最有效途径。目前节水技术有以下几类:1、喷灌技术…  相似文献   

20.
节水型冬季储水灌溉技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水灌溉在北方灌区被普遍应用,目的是将秋冬季多余的水分储存于土壤,供作物来年生育期利用。但储水灌溉灌水定额普遍偏高,水分利用率低,因此在北方缺水地区,研究提高储水灌溉的水分利用率,是节水灌溉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储水灌溉的水分利用效率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在河西内陆区实行节水型冬季储水灌溉的可行性,分析了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