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林 《北京农业》2013,(26):22-27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一村一品"取得了重要进展,并正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显著标志。而北京的独特地理环境特点和文化历史背景决定了北京农业的特殊性,京郊农业一向以特色性和精品性而著称,这种特色精品农业正是与"一村一品"的精髓相一致的。那么如何结合自身传统优势特点,进一步挖掘特色精品农业的潜力,使之融入到全国"一村一品"的大环境之中,这正是现阶段北京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自"一村一品"提出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为更好地从微观的视角探讨"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选取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侏儒山街金鸡村进行案例研究,分析其藜蒿特色农业成功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其他地方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产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现状与提升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陕西省部分"一村一品"提升工程试点村的实地调研,分析了各试点村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品牌类型、种植和销售分布、市场认可度,剖析了"一村一品"在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陕西省农业品牌提升的基本路径:做大做强主导产品和产业;注重品牌的文化建设;提高品牌质量;开拓市场竞争力,以进一步有效推动陕西省农业品牌建设。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使其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业或优势产业集群,从而助力农业供给侧改革。  相似文献   

4.
日本品牌农业中的"一村一品"理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本文以澄城县王庄镇水洼村苹果产业为例来说明日本品牌农业对陕西特色农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对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总结延安"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的主要成效的基础上,提出延安当前深入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经济的四个建议:即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线,构建优势产业体系和农业组织体系;建立"一村一品"发展的舆论引导体系,辐射带动周边的村子;构建投入保障体系,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一村一品";加强农民培训,使"一村一品"具有生命力和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湖北省"一村一品"发展较快,极大的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文章分析了湖北省"一村一品"的基本情况,认为发展"一村一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指出,要抓规范管理,进一步更新观念,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快湖北省"一村一品"的发展。文章提出了推进湖北省"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章治山 《农技服务》2013,30(4):417-418
发展"一村一品"是马鞍山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程。目前,马鞍山市"一村一品"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涌现出越来越多具有一定区域化规模和专业化程度,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带动力强的专业村。但比较而言,农产品生产型专业村发展基础稍显薄弱,市场体系建设有待加强,急需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有效解决。从黄池镇的"一村一品"发展现状以及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措施,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着眼于思考马鞍山市农业乡镇如何发展"一村一品",以加快美好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村一品”运动是日本农业产业化的成功模式。在人多地少、资源紧张的情况下,日本通过开展“一村一品”运动,使每个村庄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或拳头产品,成功打入国内和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日本农业和"一村一品"运动,总结了日本"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成功的主要经验,并就甘肃省针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思考和借鉴日本农业"一村一品"及产业化发展成功的经验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0.
根据农业部《关于推进"一村一品"强村富民工程的意见》,江苏省近日要求各地大力培育特色农业,加快发展"一村一品",建设现代农业。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势特色产业合理布局各地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发展优质粮油、特色园艺、规模畜禽、高  相似文献   

11.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优选路径——以白市驿板鸭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赵爽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719-3720,3752
结合白市驿板鸭商标侵权案论述了普通注册商标保护的积极意义与局限,对将政府资源(地理标志产品)、行业资源(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企业资源(一般注册商标)和农户资源优化整合的农产品知识产权保护优选路径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2.
郝思思  李华  曹暕 《农业展望》2013,9(9):70-74
从消费者行为角度研究北京油鸡的发展策略,进一步分析北京油鸡拟发展成为北京市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可能性与空间性。从经济管理角度切入,运用调研方法与理论知识,研究消费者在不同情况下对北京油鸡的认知度与购买行为,分析影响因素,探讨发展策略。分析了各个因素相互之间的影响关系,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总体看来,北京油鸡拟发展为北京市地理标志农产品是一个较好的发展策略,在农民增收、保障产品质量、保证消费者认知信誉、为产品营造稳定的产销环境与打造北京标志农产品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等方面,介绍了我国莲子资源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历史名茶恩施玉露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恩施玉露,为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获授“湖北第一历史名茶”称号。该文介绍我国茶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展与恩施玉露的主要地理标志特征,探讨恩施玉露的文化遗产保护对策,并建议:(1)充分利用农业品牌类遗产“恩施玉露”;(2)保护其农业物种类遗产;(3)挖掘侗乡农业民俗类遗产;(4)申报传统技艺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收集与整理有关的文献类等农业文化遗产;(6)建立生态博物馆,“活态”保护恩施玉露文化遗产;(7)开发恩施玉露茶文化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5.
王康杰 《农学学报》2019,9(6):92-100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悠久农耕文化和独特地域特色的集中体现,具有促进产业集聚和带动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显著作用,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性。这种融合和拓展也成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的重要引擎。运城市地处黄河中游,是黄河流域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也是传统农业强市,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文章以运城地理标志农产品为样本,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提出了以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这个区域公共品牌为依托,打造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品质优良的运城农产品品牌形象;构建特色鲜明、环境优好、支撑有力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驱动农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3个方面的建议和路径,挖掘地理标志农产品这一区域公共品牌的经济价值,发挥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好的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16.
基于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河南省农产品竞争力提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鹏祥  刘颖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02-19504
概述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概念和特征,及其与农产品商标的区别,分析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对河南省农业的影响,提出了提升河南省农产品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重庆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重庆传统特产资源中现有10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40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0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原有4种国家原产地标记。本文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原产地标记管理等方面,分析了该市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性举措。从"三品一标"认证、商标注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分析三亚市农业品牌建设情况,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品牌化农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毕节试验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创新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毕节试验区农业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毕节试验区经济发展背景、农业产业化经营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毕节试验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创新路径:一是营造农业产业化经营环境;二是引入市场机制,建立市场化服务体系;三是建立科学的风险规避和利益机制;四是培育农业产业化组织自身运行能力;五是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操作规程,加强监督和质量检测,努力打造"一乡一特、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20.
李小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340-9341,9344
特色农产品商标以其地域性、资源性及独特性有效地传递着农产品所具有的重要信息,带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特色农产品商标的使用中存在的品牌培育意识不足、株连效应、使用不规范等现象,使特色农产品商标没能充分释放其应有的价值。为此,应着力提升特色农产品商标的文化内涵,正确处理特色农产品上各类商标之间的关系,提高地方政府、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对特色农产品商标的经营运作能力,实现特色农产品商标的良性运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