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阶段工作拍门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不同参数的拍门所进行的模型试验,分析了各种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对开启角度、运动过程和撞击力的影响,为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数据。一、试验装置和方法整个试验在我院泵站试验室开敞式试验台上进行,其总体布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二阶段工作拍门的开启角度和运动过程的理论数值计算方法、相应的电算框图及演算实例。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二阶段工作拍门的型式与设计方法,分析了它的动作机理,从理论上作了初步探讨,导出了拍门正常运行时开启角度、运动和撞击方程及拍门运动的一般方程式。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力学的角度,提出合碰撞冲量和撞击中心相重合的观点,建议以调节门铰的位置及在拍门下部增减“调节质量”或微移拍门下部某一横梁的方法达到仅在止水橡皮兼作缓冲的条件下,拍门关闭时门铰处理论上不产生碰撞反力的目的,供拍门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前言用铰链拍门作为大、中型泵站的断流方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工程投资亦可大为节省。实际工程中,由于水泵装置和拍门结构型式多样,影响拍门运动和工作状况的因素很复杂,要求运用数理解析方法设计拍门断流方式有一定困难。为此,常需借助模型试验以了解各种不同情况下的拍门运动和工作状况。但是,由于拍门模型试验既与一般的水工模型试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模型试验研究了拍门上的压力分布和角差对二阶段工作拍门压力分布的影响。通过试验测定了拍门的压力分布系数、冲力中心及冲力系数的值。本文还从理论上分析了圆形拍门与运动阻力有关的系数。最后,为便于工程应用,对部分主要程序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介绍拍门井施工质量控制在某河流综合整治截污改造工程的应用。通过有效的施工质量控制,防止拍门井渗漏,保证施工工期、提高工程质量、节约成本,以最经济的成本投入最大限度地满足现场施工需要,为今后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调查了滇西北亚高山5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0~15 cm)的含水量、容重、剖面特征以及地下根系生物量。就0~15 cm土壤层的平均含水量而言,刈草草地>放牧草地>种植草地>青稞地>荒山灌丛,说明耕种(青稞地)使土壤干燥,荒山灌丛土壤含水量较低,与其所处的微地形有关。青稞地由于人为翻耕的原因,表层土壤中植物根系很少,土壤容重最大,其他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的容重均≤1.00 g/cm3,可能是土壤层中有大量植物根系的原因。种植草地经过1次翻耕,其土壤容重小于经过多次翻耕的青稞地,大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说明土壤植物根系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土壤容重的大小。在土壤容重计算过程中,应考虑植物根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宁南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恢复中土壤物理特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固原市原州区的大红沟流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原州区退耕地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恢复年限、不同植被类型下的土壤物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对于土壤含水量,林草间作地〈灌木林地〈乔灌混交林地,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增长,上层土壤含水量不断增加,下层不断降低,随土层不断加深,其含量逐步趋于稳定;对于0-60cm土壤平均容重及孔隙度,以灌木林地土壤容重相对较大,孔隙度相对较小,乔灌混交林地的容重及孔隙度的变化与灌木林地相反,并且随着退耕年限的不断延长,土壤容重不断减小,孔隙度不断增加,但是不同恢复方式下土壤容重及其孔隙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0.
以牛粪为堆肥原料,研究木醋液添加对牛粪堆肥过程容重时空层次变化的影响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木醋液添加堆体水分的时空变化动态进行分析。采用静态好氧堆肥方式,共设4个处理,浓度分别为0.5%、1.7%、2.9%的木醋液处理和不添加木醋液的对照处理CK。结果表明:堆肥过程各处理容重都存在空间层次性差异,容重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其中添加木醋液处理能够降低堆肥过程堆体的容重,从而使堆体压实度降低并缩小堆体空间容重层次性差异,有利于提高堆肥效率。4种处理堆体水分垂直空间时空变化规律不尽相同,上层(0~15 cm)与中层(15~30 cm)和中层与下层(30~45 cm)堆体水分变化的态势相似程度较高,相似程度均为3#处理2#处理1#处理CK,上层与下层的灰色关联度最小,堆体水分变化态势差异较大,但相似程度2#处理1#处理3#处理CK。灰色关联分析法可以较好地反映牛粪堆肥过程堆体水分变化趋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通过添加木醋液能够增大堆肥过程堆体空间层次水分关联度,使堆体空间水分层次变化态势差异减小,趋于一致,有利于堆肥的进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淤地坝减水减沙效益计算中以1.35 g/cm3作为转换值求层泥沙淤积量时存在较大差异的问题,选取典型坝挖取剖面进行剖面分析,并提取每层淤积物的土样进行土样干容重测定,分析了典型坝坝地淤积物的干容重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同一座典型坝,其坝地淤积物的干容重值并不是沿深度方向保持不变,而是沿纵向有一定的波动趋势,但波动幅度不大;对于淤积程度相似的典型坝,其干容重值接近,干容重变化幅度类似;以实测每层淤积物干容重还原层泥沙淤积量,可以较精确地对应层淤积量与次侵蚀性降雨,以此对淤积过程机理进行分析将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土壤容重变异对海涂围垦区粉砂土水分入渗性能及变化过程的影响,该文通过室内土柱一维垂直入渗试验,比较分析了围垦区粉砂土和南京菜地黄棕壤不同容重下土壤水分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及湿润锋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容重对2种试验土壤入渗过程有较大影响,表征土壤入渗能力的稳定入渗速率、累积入渗量和湿润锋深度均随容重增大递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模拟2种土壤入渗过程的考斯加科夫模型中,表征初始入渗速率的参数K值随容重增大递减,而表征入渗能力衰减速度的参数α随容重增大未表现出显著差异。简略的Philip入渗方程的幂级数解可以很好地拟合2种土壤湿润锋深度随时间变化过程,拟合的参数λ和x变化规律表明随着容重的增大,基质势梯度、重力作用都呈逐渐减弱的趋势。采用一维代数模型可以较好的模拟粉砂土入渗剖面含水率分布规律,土壤容重越高,模型的理论值越准确。  相似文献   

13.
老砂田土壤容重和饱和含水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裸地和砂田0~4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饱和含水率的测定结果表明:裸地的容重和饱和含水率随土层增加分别呈指数负相关和指数正相关,砂田的容重和饱和含水率分别呈指数正相关和指数负相关。裸地的平均容重较砂田增加了1.61%,平均饱和含水率减少了3.82%。0~30 cm土层土壤容重裸地砂田,饱和含水率裸地砂田。  相似文献   

14.
殷春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129-132
[目的]为了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对香樟树木生长量的影响,为今后香樟的科学栽植与管护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择不同生长等级的香樟,测定其土壤容重、含水量及树木生长量,比较不同土壤容重及含水量对香樟生长的影响。[结果]本实验所选不同样地的土壤含水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2<0.01);土壤容重有一定的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145>0.05)。土壤容重与香樟树木生长量呈负相关;土壤含水量在16.34%时,香樟树高、冠幅、冠高、胸径和地径等均达到了最大值,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树木的生长。[结论]今后在香樟栽植过程中,应通过采取各项栽培措施,使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保持在适合的范围,为树木生长提供最佳的土壤有关条件。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毕节撒拉溪镇下小寨小流域为研究单元,分析了土壤中砾石含量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容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砾石含量与土壤总容重、细土容重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0~100 cm不同土层土壤总容重、细土容重未表现出一致的大小顺序。不同土层林地细土容重、总容重与菜地、玉米地、人工草地三者之间均存在显著性的差异,退耕地40~100 cm各土层细土容重、总容重与林地细土容重、总容重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减少人为干扰,采取休耕措施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毛乌素沙地南缘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差异性及垂直分布特征,对5种林龄樟子松林地的土壤含水量、容重、孔隙度、土壤持水状况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林龄和土层深度均可影响樟子松人工林地土壤物理性质;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和最大持水量呈现为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蓄水量和容重总体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总孔隙度呈现为减小趋势;随着林龄的增加最大持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容重逐渐减小,含水量和蓄水量呈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变化过程。总体来看,樟子松随着林龄的增长,林地中土壤容重与持水性能均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赵文辉 《甘肃农业》2014,(12):65-66
文章介绍一种新型结构蝶阀,该产品运用平面连杆机构的原理由电动执行机构带动蝶阀阀轴旋转,实现蝶阀蝶板的开启和关闭,达到控制输送介质运动的作用。通过蝶阀所受力矩的计算,可以看出平面密闭蝶阀所受操作力矩比径向密闭蝶阀所受操作力矩小,蝶阀主体密封副无卡阻现象,流阻系数也小,该产品替代水利工程传统拍门和应用于高温低压热风含尘管网,无论结构还是特性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农技服务》2019,(5):36-38
为石砾地利用客土法整治提供参考,采用一维垂直土柱试验,进行不同土壤容重影响客土耕作层水分入渗及渗漏试验,分析不同客土容重与水分累积入渗量、渗漏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累积入渗量增量随入渗时间增加而逐渐减小直至趋于稳定;渗漏量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关系。石砾地整治选用粉壤土时,土壤容重宜在1.3~1.5克/立方厘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阔叶林土壤的物理性质,利用土壤烘干法和环刀法,以阔叶林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层的物理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层深度与容重呈正相关,土层越深,土壤容重越大,40~60cm深的土壤容重是表层土壤容重的1.56倍。阔叶林土壤的毛管孔隙度的大小要大于非毛管孔隙度的大小,且随着土层的深入毛管孔隙度逐渐变小。土壤的初渗速率比较大,达到了27.01mm·min-1,林分的入渗稳渗速率为2.42mm·min-1,土壤入渗过程中的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存在较好的幂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植株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研究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植株N、P、K吸收和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池栽试验,模拟大田不同土层容重实际存在状况,将池土分为3个层次, 各处理上层(0~20 cm)土壤容重保持一致,播前按照处理要求调整各个处理20~40 cm、40~60 cm两个土层的土壤容重。【结果】下层土壤容重对玉米N、P、K等营养元素的吸收有很大影响,其影响程度大小为K>P>N,这种影响在吐丝期表现尤为明显。N、P、K的积累量均随着下层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小,而且处理间差异显著。N、P、K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和转移率大小也受下层土壤容重的影响,特别是各个时期N、P、K在玉米生长中心中分配的比例随着土壤容重的增加而减少。不同层次土壤容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均产生交互影响,且20~40 cm土层容重对N、P、K的吸收和分配的影响远大于40~60 cm土层。【结论】通过调整下层土壤容重,尤其是20~40 cm土层容重,可以促使玉米吸收更多的矿质营养,并使营养元素更多地向生长中心分配,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后期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