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砀山酥梨的品质,寻求筛选出绿色有效的营养肥及施用方法,2009年我们在砀山酥梨上喷施稼福乐黄腐酸活性肥进行试验比较。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为提高砀山酥梨的品质,寻求筛选出绿色有效的营养肥及施用方法,2009年我们在砀山酥梨上喷施不同次数的稼福乐--黄腐酸活性肥进行试验比较,取得明显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砀山酥梨应用富钙营养注射肥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砀山酥梨增施富钙营养注射肥,其新梢生长、叶片增重、单果重、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其耐贮性均能显著提高;施用方法简单、利用率高,初步认为可以试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2 0 0 3年我们采用注射和喷施两种方法在 8年生砀山酥梨上进行 3种富钙营养注射肥应用试验 ,结果表明 ,使用富钙营养注射肥能够促进新梢生长、叶片增重、单果重增加、硬度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耐贮性提高 ,使用方法以注射好于喷施 ,方法简便 ,用肥量少。  相似文献   

5.
正在砀山酥梨的生产中,果农朋友的施药技术直接影响到砀山酥梨的外观品质,为了使广大果农朋友做到正确选药、混配药合理、科学施用农药,笔者主要从农药品牌、剂型选择、农药混配原则、稀释方法、农药机械喷雾压力大小、喷雾距离、施药环境等七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果农朋友科学合理正确使用农药、生产出外观品质优良的砀山酥梨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安徽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梨种质资源A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安徽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鉴定砀山酥梨营养系变异,以该保护区内27个梨资源代表类型为试材,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开展研究。运用从3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筛选的3对引物组合进行扩增,每对引物可扩增出50条以上的清晰条带,扩增片段长度为30~600bp,9个引物组合共扩增出清晰可靠的DNA谱带540条。其中498条为多态性条带,平均多态性比率为92.2%。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距离阈值为39.2~40.1时,全部供试生物型可分为6类:第1类为砀山酥梨及其变异类型和原产砀山的地方品种、杂交种;第2类包括雪花梨、鸭梨、紫酥、慈梨、早美酥、丰水、新高,白梨和砂梨聚在了一类;第3类包括库尔勒香梨、红香酥;南果梨、红巴梨、杜梨各为一类。与砀山酥梨相比,砀山酥梨的8个营养系变异类型均扩增出了特异带,特异条带出现的数量为5~15条不等。说明安徽砀山酥梨自然保护区梨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砀山酥梨8个营养系变异类型均在DNA水平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突变。  相似文献   

7.
在砀山酥梨园土壤有效锌含量0.64mg/kg情况下,进行施锌肥效果试验.以春季梨树萌芽前常规施基肥每666.7m2施入干鸡粪100kg、豆饼50kg、45%酥梨配方肥60kg做对照,以常规施基肥加施硫酸锌肥3kg、以常规施基肥加施硫酸锌肥2kg再用硫酸锌肥1kg分3次叶面喷施为处理.结果表明,两种基肥加施锌肥法均使砀山酥梨叶面积和单叶重增加,新梢增长,优质果率提高,含糖量增加,抗逆性增强,产量增加.同量锌肥3kg,以混合基肥土施2kg加1kg分3次叶面喷施对梨的效果好于混合基肥土施3kg.  相似文献   

8.
砀山酥梨液体授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砀山酥梨自花不结实.金花梨、早酥梨可作其授粉树,但在云南省昆明、曲靖、玉溪等地往往因砀山酥梨与金花梨、早酥梨花期不一致,而不能正常授粉受精,严重影响砀山酥梨的产量。2001年我们采用金花梨干燥花粉加蜂蜜、硼砂配成的花粉液.于砀山酥梨花期喷花粉液3次,大幅度地提高了砀山酥梨的产量。2002年在6.5hm^2的砀山酥梨园推广.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陈厚今 《果农之友》2012,(6):5-5,17
砀山酥梨内在品质优良,但果形不正影响砀山酥梨的销售,宿萼果在生产中易在萼洼处形成果锈,制约了砀山酥梨的畅销。为了弥补砀山酥梨果实品质的不足,增加果农的收入,我们于2011年应用河北  相似文献   

10.
1985~1988年对砀山酥梨叶面喷布1000~6000ppmPP333处理,结果均能显著地抑制新梢生长,节间变短,节间数目变少;而单叶面积和比叶重变化不大,叶绿素含量和叶片中的总糖、可溶性糖增高。PP333使幼树花芽形成率、单枝座果数均有提高,但随喷布浓度的增大,抑制生长效应增强,而成花率和花朵座果率在处理间的差异随之减小,因而喷施PP333应选择最佳浓度,如果施用浓度太大,抑制强烈。还有可能使总体营养面积减小,形成“小老树”。试验表明,对于刚进入 结果期的砀山酥梨幼树,在盛花后2~5周叶而喷布2000ppm的PP333效果较好。PP_(333)对砀山酥梨生…  相似文献   

11.
‘砀山酥梨’是我国重要落叶果树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本文主要从‘砀山酥梨’遗传育种、品质发育、休眠特征等种质特性方面,简述‘砀山酥梨’种质研究主要进展,旨在为深入研究与利用‘砀山酥梨’优良种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砀山县是水果大县,砀山酥梨是主导产业。近年来砀山酥梨受市场、投入、劳动力等综合因素影响,砀山酥梨产业发展出现了比较效益下降、持续增收难以保证等问题。为此,笔者选择砀山酥梨低效梨园做了改造提升试验示范。1园区概况试验梨园位于砀山县周寨镇北,由砀山县硕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市力集园艺场流转砀山酥梨350亩改  相似文献   

13.
以砀山酥梨及其变异品种、砀山县及淮南市的梨品种为试材,从14对SSR引物中筛选出适用于砀山酥梨变异鉴定的核心引物5对,以此建立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砀山酥梨变异DNA指纹图谱和聚类分析,鉴定出砀山酥梨变异"03-16"在DNA水平上出现了变异。  相似文献   

14.
梨新鲜度与其挥发性成分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砀山酥梨为试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砀山酥梨在(4±1)℃条件下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检测了砀山酥梨可溶性固形物、硬度、酸度等新鲜度指标,探讨了砀山酥梨新鲜度与其挥发性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新鲜砀山酥梨在(4±1)℃条件下的保鲜时间为42d,其特征性气味成分主要为正己醇、1-辛醇;不新鲜砀山酥梨的特征性气味成分为2-甲基丁基乙酸酯、硅酸四乙酯、异戊醇、正己醇、1-辛醇、香叶基丙酮,且砀山酥梨由新鲜变为不新鲜时的阈值分别为1.57、2.74、1.39、15.15、211.13、2.36μg/L。试验结果为通过气味判断砀山酥梨的新鲜度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砀山酥梨是我国古老的地方优良品种,其综合性状优良。本文介绍了砀山酥梨在育种方面的利用,并梳理了以砀山酥梨为亲本育成的品种及其品种特性。  相似文献   

16.
砀山酥梨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400多年来,砀山酥梨经历了几次毁灭性的洪涝灾害.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砀山酥梨的快速发展,栽培管理水平也随之提高.但是,由于不良气候的影响,砀山酥梨产量和品质每年都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有的年份损失惨重.为了探讨各种不良气候对砀山酥梨的影响,研究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将因不良气候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就显得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砀山酥梨是我国传统三大名梨之一,以其果大汁多味甜且具有润肺止咳作用而驰名中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砀山酥梨的栽培面积迅速增长,目前全国发展面积已达33.3万公顷,占全国梨栽培总面积的35%,面积和产量均位居我国梨树各品种之首.但由于发展速度过快,且具一定的盲目性,一些产地的环境不适合酥梨品种的要求,再加上生产技术不规范,导致砀山酥梨原有品质下降.近几年砀山酥梨的销售价格连年下跌,最低价格曾跌至0.3元/千克,严重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为正确引导果农对砀山酥梨的生产,帮助他们改变现有生产现状,提高砀山酥梨生产的经济效益,现将砀山酥梨的产销现状与发展对策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砀山酥梨矮、乔密植早期丰产技术是一种早果、早丰产、高效益的新栽培技术;通过对3种不同栽植方式和6种不同矮化砧木型号的密植试验,筛选出适于砀山酥梨的早期丰产的最新密植方式和矮化砧木型号。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串联四级杆质谱联用法(UPLC–PDA–MS/MS–ESI)对砀山酥梨和秋白梨果皮、果肉和果心(不含种子)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品种检出42种酚类组分。大多数酚类物质在果皮中含量最高,仅绿原酸和Z–咖啡酰奎尼酸在果心最高。果皮中的酚类物质种类最多,砀山酥梨果皮中含有5大类42种;秋白梨果皮中含有4大类30种,砀山酥梨比秋白梨多7种黄酮类组分和3种槲皮素糖苷类物质。在果心和果肉中未检出黄烷醇类、黄酮醇类和黄酮类物质。在砀山酥梨果皮中鉴定出其他梨果实中尚未见有报道的芹菜素7–O–芸香糖苷,在砀山酥梨和秋白梨果皮中鉴定出原花青素B1和B2两种原花青素二聚体和原花青素C1及暂命名的C-1、C-2和C-3等4种原花青素三聚体。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安徽省砀山县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与安徽农业大学及其生命科学院合作,对砀山酥梨种质资源发生的变异情况进行遗传性状测定,从根本上强化砀山酥梨种质保护。为了做好砀山酥梨种质资源科研、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工作,该管委会建立了两处种质资源圃基地。一处位于国有砀山县园艺场八分场,面积6.5hm^2,其中百年以上老梨树647株.树龄200年以上的“梨树王”2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