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柑桔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是柑桔新梢的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以幼虫在嫩叶表皮下钻蛀危害。受害叶片卷缩变硬,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笔者从1986年—1988年共用了三年时间对柑桔潜叶蛾进行了观察与研究。现将其为害习性简报如下: 根据田间调查和室外饲养观察,柑桔潜叶蛾在我县一年最多可发生15个世代。第一代成虫随着柑桔春梢的抽发转入春梢产卵危  相似文献   

2.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饲养中华草蛉幼虫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比较了不同食物(人工卵赤眼蜂蛹、来蛾卵和萝卜蚜)饲养对中华草蛉幼虫、蛹发育和成虫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饲养时,幼虫食物对草蛉幼虫和蛹发育历期有显著影响,人工卵赤眼蜂蛹使草蛉幼虫和蛹发育历期延长,人工卵赤眼蜂蛹与来蛾卵的馈养效果相似。因此,从发育、繁殖力和群养效果来看,人工卵赤眼蜂蛹可作为中华草蛉大量饲养的替代食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柑桔潜叶蛾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提出了该虫幼虫的分龄和蛹的分级标准。在广西桂林,该虫1年发生12代,各代历期的长短,主要受气温所影响。采用分龄分级预测法预测该虫的发生期,预测准确率达98%,不喷药或只喷1次药,保梢效果分别达到80.83%和85.51%。  相似文献   

4.
在实验室条件下系统地测定了柑桔潜叶蛾的耐寒力和幼虫对嫩叶含水量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2龄幼虫对低温最敏感,其次是卵,蛹耐寒力最强,其次是3-4龄幼虫,当温度≤15℃时,1-2龄幼虫的死亡率随着温度的降低和低温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当温度≤10℃时,温度越低,持续时间越长,3-4龄幼虫和蛹的死亡率越高,卵的孵化率越低。  相似文献   

5.
三种饲料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饲喂效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比较了3种饲料(米蛾卵、赤眼蜂蛹和桃蚜)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在瓢虫生长发育全过程中,分别用3种饲料饲养的结果表明,取食米蛾卵的两种瓢虫在低龄幼虫期即全部死亡;取食赤眼蜂蛹或桃蚜的瓢虫65.2%-84.6%均能羽化成虫,性比无差异;但取食赤眼蜂蛹的瓢虫,其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较取食桃蚜的显著延长,羽化的成虫体重也显著较轻,在瓢虫不同生长发育期(幼虫期和成虫期)喂饲不同饲料,对成虫产卵能力有明显的影响:幼虫期用赤眼蜂蛹、成虫期用赤眼蜂蛹或米蛾卵作饲料的瓢虫都不能产卵;幼早期用桃蚜、成虫期用赤眼蜂蛹或米蛾卵作饲料的亦不能产卵;幼虫期用赤眼蜂蛹、成虫期用桃蚜作饲料的瓢虫能产少量的卵(221粒);幼虫期和成虫期全部用桃蚜作饲料产卵较多(404粒)。研究表明,米蛾卵不适于饲养这两种瓢虫;桃蚜饲养瓢虫的效果最好;桃蚜饲养瓢虫的效果最好;桃蚜供应不足时,在瓢虫幼虫期可适当用赤眼蜂蛹作为补充饲料。  相似文献   

6.
人工卵饲养中华草蛉幼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啤酒酵母、大豆、牛肉水解物为主的饲料,制成蜡壳人工卵饲养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幼虫可以完成发育,但与用米蛾卵饲养的处理比较,幼虫历期延长,茧重减轻;对蛹历期、成茧率、羽化率、性比、产卵前期均无显著影响。将饲料制成人工卵的饲养结果比用泡沫塑料吸附法显著为好。部分龄期喂人工卵的比全幼虫期喂人工卵的影响为轻,一、二龄喂米蛾卵,三龄喂人工卵的处理,虽然对蛹重仍有影响,但在幼虫发育历期和成虫获得率上与全幼虫期喂米蛾卵的差异不显著。全幼虫期或部分龄期喂人工卵和全幼虫期喂米蛾卵饲养出来的草蛉成虫用啤酒酵母干粉作成虫饲料,30天内的产卵量差异不显著。据生防室以前的试验,三龄幼虫取食的米蛾卵量占全幼虫期总取食量的76%,因此一、二龄喂米蛾卵,三龄喂人工卵既不影响草蛉的繁殖力,又可节省大量米蛾卵,在生产实践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蔗扁蛾的发育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晓容  田世尧 《植物检疫》1999,31(6):338-340
本文报道了蔗扁蛾的发育情况。在室内饲养条件下,蔗扁蛾的卵历期为4天,1~7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为2~3、2~3、5、6、6、9和8天以上,预蛹期为3天,蛹的发育历期为11天,成虫寿命为5~9天。  相似文献   

8.
番茄潜叶蛾Phthorimaea absoluta Meyrick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检疫性害虫。2017年8月入侵我国,现已扩散蔓延至我国多个省市,对露地和保护地鲜食番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在田间种植的番茄和马铃薯上,番茄潜叶蛾与同科的马铃薯块茎蛾常混合发生,且形态与取食为害特征相似,较容易混淆,给田间识别带来困难。本文详细描述和比较了番茄潜叶蛾和马铃薯块茎蛾成虫、卵、幼虫和蛹的外部形态及幼虫为害症状。本文将为番茄潜叶蛾和马铃薯块茎蛾的准确识别及田间调查提供指导,还可为这两种害虫的精准测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通过在自然变温下对美洲斑潜蝇(LiriomyzasativaeBlanchard)饲养观察获得的各虫态发育历期数据的分析,依据有效积温法则,测算出卵、幼虫、蛹、产卵前期的成虫以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4.63、11.94、13.64、16.50、13.69℃和40.58、59.73、102.19、15.38、203.06℃,并建立了历期预测式,可用于发生期和防治适期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笔者通过两年的田间定点系统观察和幼虫发育进度剥查,初步提出稻秆潜蝇的短期预测和长期预测方法。短期预测田间各代幼虫发生期,采用幼虫发育进度剥查定化蛹高峰期与查被害株长出正常新叶株率与化蛹率的相关性回归预测法,准确性较高。用当年第2代幼虫成蛹有效量,可对预测翌年发生轻、重作长期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三化螟蛾始盛期和盛发高峰期的预测是螟卵孵化始盛期和盛孵高峰期预测的前提,而螟卵孵化始盛期和高峰期的预测又是指导适期防治的关键时期。因此,把握好三化螟蛾始盛期和盛发高峰期的预测是非常重要的。过去我们对三化螟蛾发生期的预测是依据幼虫的发育进度、化蛹进度的预测指标作近期预测,并以期距预测法预测作参考的。为了由近期预测提高到中期预测,笔者整理了惠阳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三十年三化螟蛾发生期的资料,试图利用  相似文献   

12.
室内以米蛾卵为寄主,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及个体发育。结果发现,2种赤眼蜂在米蛾卵内均产入多于1粒的卵量,玉米螟赤眼蜂在单粒米蛾卵内产入的卵量显著高于松毛虫赤眼蜂的卵量。随发育,单粒卵内的蜂幼虫数量逐渐下降,至羽化前,单粒米蛾卵内蜂个体数量低于2头,但松毛虫赤眼蜂数量仍少于玉米螟赤眼蜂数量。2种蜂的发育模式相似,体积随产入后时间延长而增大,在72 h处和144 h处有明显的下降,分别和发育进入预蛹期及蛹到羽化的发育阶段相对应。羽化前的发育阶段分为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羽化1 d后赤眼蜂成虫咬破寄主卵壳钻出。幼虫孵化及化蛹前各蜕1次皮,整个幼虫阶段仅有1个龄期。  相似文献   

13.
芙新姬小蜂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恒温条件下,以菜豆饲养的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幼虫为寄主,对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 (Westwood)]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19、22、25、28、31℃恒温条件下,芙新姬小蜂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依据有效积温法则计算出卵、幼虫、蛹和卵-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2.07、13.84、14.67、14.26℃,有效积温分别为33.01、45.17、79.00、154.19℃,并建立了各发育历期的预测式.  相似文献   

14.
陈殿元  孙艳梅 《植物保护》2019,45(2):253-256
通过现场观察和室内饲养的方法, 对地锦斑蛾Illiberis consimilis Leech, 1898的形态及周年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地锦斑蛾在吉林市1年发生1代, 以茧内蛹在地锦植株下落叶层中越冬。每年3月末成虫羽化, 于4月上旬产卵于地锦枝蔓表皮、芽眼、分枝及卷须上, 4月中旬至5月上旬卵孵化, 幼虫取食五叶地锦叶片、山葡萄叶片和果穗, 将叶片吃成孔洞或吃光。本文对地锦斑蛾提出了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荔枝泥蜂透翅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饲养和室外观察研究,对荔枝泥蜂透翅蛾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基本了解其生活习性及生活史。此虫在广西1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寄主蛀道内越冬,4月下旬至6月初为成虫羽化期,5月至6月上旬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为卵孵化期。提出了荔枝泥蜂透翅蛾的初步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低温对金纹细蛾越冬蛹及蛹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索金纹细蛾Phyllonorycter ringoniella (Matsumura)最佳保种方法,在室外变温和恒温冷藏两种条件下研究低温对其越冬蛹及蛹后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室外变温贮藏60 d,祼蛹和虫疤叶内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5.3 d和20.5 d,与非冷藏正常发育的对照比较差异显著;恒温冷藏120 d,祼蛹和虫疤叶内蛹发育历期分别为23.5 d和29.6 d,与对照差异显著。室外变温贮藏60 d时,祼蛹及虫疤叶内蛹的羽化率接近60%;恒温冷藏105 d时,祼蛹和虫疤叶内蛹的羽化率大于60%。75~120 d内,羽化畸形率依次为室外虫疤叶内蛹>室外祼蛹>冷藏祼蛹>冷藏虫疤叶内蛹。恒温冷藏对雌、雄蛾寿命无明显影响,但雌雄性比随冷藏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大,室外变温贮藏75 d以上,羽化的雄蛾平均寿命显著缩短。恒温冷藏对产卵行为无显著影响,随冷藏时间的延长,雌蛾平均产卵量下降,但孵化率增加。研究表明,恒温冷藏虫疤叶是较好的保种方式,以4℃冷藏105 d最佳。  相似文献   

17.
蒲氏钩蝠蛾Thitarodes pui是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的寄主昆虫种类之一,分布在西藏色季拉山海拔4100~4650m的高寒灌丛草甸和高寒草甸。采用野外调查和人工饲养相结合的方法,对蒲氏钩蝠蛾的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蒲氏钩蝠蛾的世代发育需要3~4年历时约1095~1460d。卵历期41~47d,环境条件变化影响孵化率;幼虫世代重叠,历期约990~1350d,7~9龄,7龄幼虫化蛹产生雄虫,9龄幼虫化蛹产生雌虫,8龄幼虫化蛹可产生雌、雄成虫;老熟幼虫在4月底至5月初化蛹,蛹期35~41d;成虫6月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寿命3~8d,雄雌性比为1.5∶1,每雌平均产卵量768±206粒。  相似文献   

18.
棉铃虫一年发生4~5代,第一代和第五代发生在棉田外寄主植物上。各发育阶段的发育始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卵10.6℃和46.2日度,幼虫9.0℃和245.9日度,蛹12.8℃和144.7日度,全世代11.7℃和454.1日度。雌蛾交配率50%左右,多数交配1次,交配了的雌蛾平均产卵千粒以上。幼虫食料种类对幼虫的发育速度,脱皮次数,幼虫体色,蛹的素质和雌蛾生殖力都有很大的影响。幼虫在自然日长12小时左右和温度20℃左右发育,化蛹后处在19℃以下的温度下,出现50%左右的滞育蛹。田间越冬的蛹4月中旬至5月羽化,越冬蛹期平均202~210天。田间种群消长属第三代多发型。7~8月降雨适量,分布均匀,对棉铃虫发生有利。近年来由于棉区耕作制度和作物品种的变化,棉铃虫的发生趋向减轻。  相似文献   

19.
柑橘潜叶蛾的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为害发生特点柑橘潜叶蛾又称画图虫、鬼画符、潜叶虫等,是柑橘苗木、幼年树和成年树嫩梢期的重要害虫。幼虫潜入嫩叶表皮下蛀食叶肉。受害叶不能充分发育,叶片卷缩硬化,容易脱落,新梢生长受阻,不仅影响幼树树冠的长成,也影响幼年树结果和成年树产量。同时,幼虫为害的伤口,有利溃疡病菌的侵入,常诱发柑橘溃疡病的大发生;被害卷叶又为红蜘蛛、卷叶蛾等害虫提供越冬场所,为害极大。柑橘潜叶蛾在南方柑橘产区1a发生10~15代,世代不整齐。成虫产卵和幼虫为害与嫩枝梢生长有密切关系。据观察,成虫通常在长14~28mm的嫩叶上产卵。卵孵化后,幼虫直…  相似文献   

20.
落地花是棉红铃虫Pectionphora gossypiella (SauhderS)化蛹的主要场所,青铃羽化孔中幼虫亦多数转移至地面黄花中化蛹。定期定株调查落地花化蛹进度,并以此预测二三代发生期、发生量。在二三代有效蛾卵期内,贯彻药剂熏蒸灭蛾,喷洒杀虫卵的防治策略,能简化预报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