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泡桐优良无性系苏桐3号的选育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南京毛泡桐♀×浙江白花泡桐 选育出泡桐优良无性系苏桐 3号 ,10年时 6m× 6m密度林分平均树高 18 5m、胸径 2 9 0cm、单株材积 0 4885m3 、蓄积量 135 5 6m3 /hm2 ,分别比对照苏桐 70、豫杂 1号和兰考泡桐增加37 2 %、49 8%和 172 0 %。材积遗传增益达 30 3%、40 5 %和 140 0 % ,具有显著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泡桐是我国栽培历史较久的用材树种之一。由于泡桐对立地条件的要求高(特别是水、肥、土),以往多用于平原地区四旁栽植和农桐间作。为探讨泡桐在我县丘陵山地条件下造林的可行性,适宜的品种及其具体技术措施,我们于1981年春选用了宜昌、兰考、毛×白、白花、楸叶、毛×川、大堡、日本和毛泡桐等9个泡桐品种在我县宋山进行山地造林试验,已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兰考泡桐(Paulownia elongata S.Y.Hu)是我国优良速生用材树种之一。从1963年起引种到甘肃,迄止1988年,栽培面积已达106万亩,栽植株数3178万株,保存1722万株,活立木总蓄积量达188.8万立方米。实践证明,兰考泡桐的引种是成功的。一、引种区自然概况兰考泡桐在甘肃引种栽培范围为北纬32°30′—36°40′,东经103°20′—108°38′之间;  相似文献   

4.
泡桐为我国著名速生优质丰产的重要树种。本文仅就几种雄性不育的泡桐作一初步的细胞形态学方面的探讨,以供科研、生产单位参考。一、材料与方法不育材料为楸叶泡桐(Paulownia catalpifolia)、山明泡桐(为兰考泡桐 P.elongata 的一种类型)及宜昌兰考泡桐(暂称,在宜昌发现的兰考泡桐另一种类型)。能育材料为白花泡桐(P.fortunei)、毛泡桐(P.tomentosa)、兰考泡桐(P.elongata)。1976—1978年初,在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泡桐既不能连片,也不能上山,只能作四旁绿化树种,这种想法严重地阻碍了泡桐的发展。是不是泡桐真的不能连片,不能上山呢?针对这个问题,全国各地都开展了不少试验。山西省永济县国营林场和52843部队农场1986年营造了1733公顷(2.6万亩)成片的泡桐速生丰产林,规模相当宏大,管理水平相当高,泡桐生长迅速、整齐。现在平均胸径26厘米,树高10.1米,单株材积0.242立方米。贵州省兴仁县林业局1985年在海拔1320米、坡度20度的荒山上投资3万元,以株行距4×4米、5×5米、6×6米的不同规格连片种植20.7公顷(310亩)共  相似文献   

6.
以泡桐属中七种泡桐为材料,进行了花蕾过氧化物同功酶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泡桐种之间过氧化物同功酶谱有明显的差异,每个泡桐种各具有其特定的酶谱.兰考泡桐与白花泡桐酶谱比较相近,说明兰考泡桐与白花泡桐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7.
黄淮海平原兰考泡桐胶合板材林优化栽培模式(1)建立了黄淮海地区兰考泡桐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系统。该系统分立地类型区编制了4个数量化地位指数得分表,解决了有林地和无林地立地质量的统一评价问题;提出了27个适于兰考泡桐胶合板材林培育的立地类型;构建了可用来预测备适生立地类型兰考泡桐平均胸径和林积生长过程的生长模型。(2)对兰考泡桐成林的林分结构首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建立了兰考泡桐林分的直径结构、材种结构、平均胸径、干曲线和各材种出村量预估模型。得出了不同立地指数级林地培育泡桐胶合板材林的最适密度…  相似文献   

8.
湖北太子山兰考泡桐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太子山树种林种结构,进行了兰考泡桐引种栽培试验。苗木截干后栽植,设置了株行距为3 m×3 m和2 m×3 m的初植密度试验。经当年平茬及第3年间伐强度为40%和第5年隔行间伐的透光伐,对不同密度的兰考泡桐6年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兰考泡桐在试验区引种栽培初步成功,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年均生长量分别达到2.09 m、3.28 cm和0.024 0 m3,明显优于当地杉木二代林的生长量,表现出速生丰产的特点;栽植密度对兰考泡桐的胸径和材积生长有显著影响,以3 m×3 m或密度更大的林分生长较好。  相似文献   

9.
成县川坝兰考泡桐片林速生丰产栽培研究,采用1×1×1.5m 大坑,每株施农家肥100斤的技术措施,3年成林,5年成檩,8年成板材。8年生(包括苗杆)平均胸径达28.47cm,最大胸径达37.50cm。亩均蓄积量14.2831m~3,每亩年平均生长量1.7854m~3,是国家规定的北方地区速生丰产林标准(每亩0.8m~3/年)的223.3%。54亩试验株总畜积已达771.2900m~3,价值23.14万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序法分析兰考泡桐与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在叶绿体rps16序列上的遗传差异,旨在分析三者之间在叶绿体基因上的变化特点和规律,探讨其种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选取兰考泡桐、白花泡桐和毛泡桐各15个样本,对其提取的DNA用PCR扩增获得特异片段,并将其纯化与测序。利用软件Clustal X 2.0对所得序列进行排序;运行MEGA 4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其序列特征,并计算出K2P遗传距离。【结果】(1)对获得的rps16序列进行测定分析,得兰考泡桐序列长度分别为932 933 bp;白花泡桐序列长度为932 bp;毛泡桐序列长度分别为916918 bp。对所得rps16序列进行排序后的长度为938 bp,平均GC含量为34.31%。3个种所代表的个体之间共有10个变异位点,占整个序列长度的1.07%。其中有9个变异位点属于碱基插入或缺失类型,占变异位点总数的90%,占整个序列长度的0.96%。有1个变异位点属于碱基替换类型,占整个变异位点总数的10%,占整个序列长度的0.11%。(2)整个rps16片段的序列共有10个变异位点,其中兰考泡桐与白花泡桐在总的变异位点上,具有一致的碱基位点9个,占总变异的90%。而兰考泡桐与毛泡桐相比,没有相同的碱基。【结论】根据三种泡桐的rps16序列的序列特征和变异位点的分析,表明在叶绿体遗传方面,兰考泡桐具有与白花泡桐更多相似的遗传物质,其亲缘关系较近。综上所述,推测兰考泡桐与白花泡桐可能来自同一母系遗传。  相似文献   

11.
泡桐叶片蛋白质多态性及其聚类分析(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白花泡桐(Paulownia fargesii)、白花兰考泡桐(P.elongata f. alba)、毛泡 桐(P. tomentosa)、川泡桐(P. fargesii)、山明泡桐(P. lamprophylla)、成都泡桐 (P. albiphloea var chengtuensis)、鄂川泡桐(P. albiphloea)、南方泡桐(P. austra lis)、白花泡桐(P. fortunei)、兰考泡桐(P. elongata)叶片蛋白质单向电泳和双向 电泳结果,可将它们聚类分为白花泡桐组(白花泡桐和白花兰考泡桐)、南方泡桐组(南方 泡桐和成都泡桐)和毛泡桐组(毛泡桐、川泡桐、鄂川泡桐、山明泡桐和兰考泡桐)。该结 果为泡桐属植物的分类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泡桐属植物种确立、杂种鉴定和新品种培育奠 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 兰考泡桐是泡桐属中一个优良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生长快。因此被广泛引种栽培,生产上发展很快。我们于1979年从河南引进桐根121万株,进行了大面积育苗试验,育苗1,000余亩。为了探讨引种兰考泡桐的育苗方法,确定其推广价值,固定了四个试验观察点,观察苗期的性状表现。引种结果,出圃苗80万株,高4米、地径5厘米以上的壮苗占57%,最高达6.13米,最大地径12.3厘米。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引种目的兰考泡桐在泡桐属中速生特性表现的比较突出,比本地南方泡桐生长快。因此,企图通过引种手段,改变它对生态条件的遗传反应,  相似文献   

13.
采用设置样地调查及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将气候因素从影响兰考泡桐生长的诸因素中分离出来,对黄淮海平原兰考泡桐进行了气候生态区划.结果表明,黄淮海平原兰考泡桐可划分为黄泛平原、淮北平原和海河平原3个气候生态区.由于这3个气候生态区在水热因子上的差异,导致兰考泡桐在生长上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前些年,我省从河南引进不少兰考泡桐,殊不知,我省还有自己的乡土泡桐——白花泡桐。我省的白花泡桐,树高可达30余米,胸径近3米。较之兰考泡桐,它的优点是:不需抹芽、分枝高、干形好。白花泡桐的假二杈分枝,往往发育一强一弱。较强的分枝,沿主干向上生长,自然接干。因此,白花泡桐比兰考泡桐生长高大,主干可达15米。  相似文献   

15.
刘飞  范国强  董占强 《林业科学》2007,43(12):56-63
为了缩短泡桐营养生长周期,给泡桐杂交育种提供便利条件,以3种泡桐实生组织培养苗为材料,研究培养基中植物激素、蔗糖浓度及培养温度对南方泡桐、白花泡桐和兰考泡桐离体开花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方泡桐和白花泡桐在温度15 ℃、蔗糖浓度50 g·L-1、培养基分别为MS 0.9 mg·L-1 NAA 12 mg·L-1 ZT和MS 1.2 mg·L-1 NAA 10 mg·L-1 ZT条件下,离体开花率最高,分别达90%、95%;兰考泡桐在温度25 ℃、蔗糖浓度50 g·L-1、培养基为MS 1.2 mg·L-1 NAA 10 mg·L-1 ZT条件下达到93.3%.  相似文献   

16.
兰考泡桐(Paulowniaelongata)是淮北平原砂姜黑土上的主要造林树种.为了提高造林质量,提高林业经营与决策的科学水平,开展了该区兰考泡桐立地类型划分、立地质量评价及生长模型的研究.通过调查该立地上兰考泡桐的生长情况.应用数量化理论筛选该类土壤影响兰考泡桐生长的主导因子,划分了9个立地类型.应用Richards函数为导向曲线,以平均优势木胸径为评价指标,导出了地位指数模型.编制了数量化地位指数得分表,实现了有林地与无林地的统一评价.根据兰考泡桐在这一地区栽培密度小的特点,建立了平均本胸径和平均本材积的单木生长模型.  相似文献   

17.
黄淮海平原兰考泡桐立地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黄淮海平原兰考泡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各立地因子的分异规律,逐级找出划分立地分类单元的主导因子。在进行立地类型划分时,以样地的平均优势木胸径作为生长指标,应用数量化理论Ⅰ进行回归分析,筛选出与兰考泡桐胸径生长密切相关且直观易测的几个因子(如土壤质地、地下水位等),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主导因子,将这些因子进行组合划分出立地类型,从而建立起黄淮海平原兰考泡桐立地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8.
白花泡桐混交林营造技术的研究表明:各种不同混交方式的生长量指标依次是桐×兰混交>桐×桤混交>白花泡桐纯林>杉木纯林,而以桐×兰混交(比例3∶1)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焦桐     
河南省兰考县城东5华里处城关乡朱庄村有一棵高大挺拔、枝叶繁茂的兰考泡桐,被兰考人民亲切地称为“焦(裕禄)桐”。 泡桐在兰考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王守毅过考城酬袁玉亭刺史诗:“壁水芹香新释菜,戟门月郎静挥桐”。可见兰考植桐到少在明代已经开始了。 解放初期,兰考县有沙荒24万亩,沙丘261个,沙岗17条,风口1286处,林木覆盖率仅为3.4%,风沙、盐碱、内涝三大自然灾害肆虐,年人均粮食产  相似文献   

20.
泡桐属于玄参科泡桐属,是我国最速生的优质用材落叶阔叶树种之一。它具有生长快、分布广、适应性强、材质好、用途广的优点。 在河南一带,农桐间作6年生兰考桐;胸径48公分,年生长量为8公分,河南省睢县梁庄11年生兰考桐胸径66,材积2.04立方米,在山东一带农桐间作8年生泡桐树高13.7米,胸径46公分,材积近半立方米,在我国南方4年生白花泡桐胸径35公分,年平均生长量为8.8公分。泡桐适合农桐间作,大力发展泡桐是迅速解决农村四料(木料、肥料、饲料、燃料)来源的捷径。中国林科院林研所,对泡桐叶、花、花蕾进行了分析,(见表1)。泡桐的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