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 红寺堡地区自然概况 红寺堡位于宁夏中部的大罗山脚下,介于北纬37°10′~37°39′,东经105°45′~106°30′.土地总面积92300hm2,其中缓坡丘陵面积最大,为57896hm2,占62.7%.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主要以天然草场为主,为61650hm2,占66.8%;其次是耕地22024hm2,占23.9%. 红寺堡地区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蒸发强烈,风大沙多.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宁夏红寺堡地膜玉米不同栽培方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较对照常规覆膜宽窄行单株栽植增产952kg/hm2,增幅14.0%,达极显著水平;而撮种栽培产量均较对照少,但减产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红寺堡开发区是一个完全依靠扬黄灌水的开发区,针对水利工程基础设施薄弱,水资源紧缺的实际,提出了把发展高效节水生态农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措施,总结了一套节水灌溉经验措施和节水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孙世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1998,(4)
在“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可行性论证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引黄河水开发和移民安置等主要方面对红寺堡项目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其演变的趋势是:总体改善,局部影响。只要在尊重生态经济规律的前提下,统筹兼顾,采取多方面综合措施,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全可以扭转局部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7.
根据红寺堡灌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近几年种桑养蚕的示范结果,我们认为,蚕桑是红寺堡地区发展生态经济最适合的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红寺堡灌区土壤详查资料,在分析了灌区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灌区土壤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灌区土壤改良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宁夏红寺堡灌区土壤沙化治理的措施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寺堡灌区位于宁夏中部干旱荒漠地区,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土地沙化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建设和移民的安居.针对红寺堡灌区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土地沙化问题,经过实践探索,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丰富的黏土资源,首创铺盖黏土法等多种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有实用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12.
本文分析了宁夏红寺堡扶贫扬黄灌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及后果。认为环境的治理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失调是导致该区贫瘠与灾害的主要根源,依据该区的自然生境特点及资源优势,提出草地农业系统应在红寺堡开发治理中起主导作用,大力发展草地农业是该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的看法。同时阐述了发展草地农业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红寺堡灌区干旱缺水、生态条件脆弱、灌溉水能耗高、成本大及分配给开发区的水量逐年压减、水资源紧缺、大水漫灌、农民水费支出的增加、土壤盐渍化等现状,提出了红寺堡开发区节水灌溉新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宁夏盐池草场退化状况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提高荒漠草原经济效益,笔者对宁夏盐池荒漠草原草场因过度放牧而受到严重破坏,以致加速草场沙化的状况及原因进行了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红寺堡三干渠位于红寺堡开发区以南,由于该渠道布置在缓坡丘陵地带,傍山渠道较多。近年来,随着灌区的开发建设和运行,防洪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愈发凸显。根据各沟道行洪现状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规划对碱井子沟、蛇腰沟等重点险工段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宁夏红寺堡移民区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将传统的一家一户庭院式分散养殖牛羊通过“出村入园”,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随着“出村入园”园区数量的增加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园区建设、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市场销售等方面的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肉牛滩羊产业“出村入园”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在肉牛滩羊“出村入园”养殖全面推进的关键时期,结合当前红寺堡移民区肉牛滩羊“出村入园”发展现状,对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应对措施,以期对肉牛滩羊“出村入园”养殖的适度规模推进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在分析红寺堡灌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灌区开发的总体思路,开发芨其相应的技术体系。认为灌区开发的应高起点,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开发模式构想;农牧结合农林牧相互协调发展;走农业产业化路子,促进支柱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