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漾濞县梨树蛀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漾濞县梨树栽植面积的扩大,梨树蛀果害虫的发生及危害程度越来越重,防治次数增多,用药量大。从食品安全角度考虑,梨树蛀果害虫绿色防控技术亟待研究与推广,漾濞县植保植检站从2016-2018年开展了玉香梨蛀果害虫发生危害调查及绿色防控技术示范与推广,以期为全国梨树蛀果害虫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辣椒蛀果害虫在丘北辣椒生产中危害突出,作者介绍了昆虫性诱剂对辣椒蛀果害虫的防治原理、防治示范的方法及效益,为推广应用高新农业科技,扩大丘北辣椒再生产,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栗实象和桃蛀螟是栗实蛀果的主要病虫。栗实蛀果害虫一直是影响板栗品质的重要因素,被害果实易诱致菌类寄生而变质,完全失去发芽能力和食用价值。介绍了这2种蛀果病虫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生活习性、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黔南州刺梨蛀果害虫主要为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iferalis)、柑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桃举肢蛾(Stathmopoda auriferella)。本文介绍了这5种蛀果害虫的形态特征和危害特点,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确保刺梨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5.
栗树是丹东地区的主要经济林树种。在农业结构调整中,丹东地区加大了栗树推广,现已发展到150万亩,年产量4000万千克,板栗已成为丹东地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蛀果害虫直接影响板栗品质和贮藏。据调查,栗园蛀果率一般为10%~20%。栗果被蛀食后,失去发芽能力和食用价值,在贮藏保鲜过程中导致板栗大量霉烂变质。为了使生产的栗果高产、优质、无公害,我们对栗树蛀果害虫的种类进行了调查和防治试验。现将对生产危害较重的几种主要蛀果害虫的发生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明确了海南省乐东县南繁玉米蛀果害虫种类主要有亚洲玉米螟、粘虫和棉铃虫3种,并研究调查了其生活习性及防治技术,旨在为南繁玉米蛀果害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报道峡江县杨树6种主要蛀干害虫的危害症状,以彩图展示6种蛀干害虫幼虫的识别特征,对其幼虫期形态与危害状特点的区别进行描述,并提出多种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蛀果害虫主要有桃蛀螟、桃小食心虫和梨小食心虫,严重威胁桃、梨等产业,传统的化学防治效果不理想。昆虫信息素的生态调控技术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而3种害虫对各自的性信息素具有专一性。本文开展了3种桃蛀果类害虫发生特点的研究,以期为引诱剂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3种蛀果害虫在浙江省均有分布,但发生危害程度差别很大,梨小食心虫为主要害虫,而对桃蛀螟则需稍加留意,桃小食心虫基本没有危害。  相似文献   

9.
在杨树人工林中,以杨干象甲、白杨透翅蛾、青杨天牛三种蛀干害虫发生面积大,危害严重,防治困难。由于蛀干害虫的猖獗危害,致命林木成片死亡,防护林"带断网破"。经过对蛀干害虫多年的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积累了一些经验。对三种蛀干害虫的治理,除要加强苗木产地检疫工作外,还应抓好治理的技术措施和组织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双鸭山地区园林蛀干害虫进行调查,共采集蛀干害虫355只,隶属于3目7科28种。双鸭山地区园林蛀干害虫对树木危害程度大,虫口数量稳定。通过分析蛀干类害虫的发生规律,对双鸭山地区园林蛀干害虫的防治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建立基于竞争酶联免疫分析(ELISA)的杏仁蛋白饮料中杏仁蛋白质定量方法,使用2-D电泳结合MALDI-TOF/MS鉴定了杏仁的高丰度蛋白,分离纯化了杏仁40 ku prunin蛋白α链,并以此作为抗原制备了抗杏仁蛋白单克隆抗体,使用该抗体建立了检测杏仁蛋白质的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方法。该方法以杏仁可溶全蛋白作为标准品,IC50为19.6μg/m L,线性范围为5.0~100μg/m L(R2=0.990)。该方法特异性良好,和其他可食种子蛋白质无交叉反应。检测植物蛋白饮料样品的检出限为0.6 mg/m L,相对标准偏差10%。使用巴氏杀菌、超高温瞬时灭菌和高压灭菌的蛋白质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92%和81%。  相似文献   

12.
山杏仁脱苦及对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干旱胁迫下不同类型野生杏光合作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以田间栽培收集于新疆伊犁地区的野生甜仁杏1号、野生甜仁杏2号、野生苦仁杏1号和野生苦仁杏2号等4种类型天山野生杏的2年生树苗为材料,持续26 d的田间自然干旱胁迫处理,研究野生杏光合作用对干旱胁迫的适应特征。【方法】对二年生野杏苗水分胁迫处理第5和26 d测定光合速率(Pn ),气孔导度(Gs),细胞胞间隙CO2浓度(Ci)蒸腾速率(Tr)并计算水分利用效率(WUE),同时取样分析水势、细胞膜透性和叶绿素含量等参数。【结果】水势与膜透性的适应性变化与植物的抗逆性有关;水分胁迫第26 d净光合速率在胁迫初期的基础上下降幅度在不同类型之间有差异,下降幅度依次为:甜仁杏1号>甜仁杏2号>苦仁杏1号>苦仁杏2号。【结论】天山野生杏在水分胁迫下,净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气孔和非气孔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气孔和非气孔因素对净光合速率下降的贡献在类型之间有差异。在野生杏叶绿素a/b比值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与净光合速率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仁用杏蚧壳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冀西北仁用杏蚧壳虫发生面积大 ,危害严重的生产问题 ,研究了仁用杏蚧壳虫类的区系分布、生物学特性、发生消长规律、防治方法等 ,初步探明了在冀西北仁用杏主产区蚧壳虫的发生与分布、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 ;通过大量的田间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 ,总结出一套以人工和农业防治为主 ,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甜杏仁营养成分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者对我国甜杏仁了解不多,制约了甜杏仁的销量,因此有必要把我国甜杏仁介绍给消费者。本研究对"优一"等甜杏仁品种的脂肪、蛋白质含量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测定,并把这些营养成分与核桃仁、花生仁、葵花籽仁、松籽仁对比。结果显示,甜杏仁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30.1g/100g;铁、锌、铜含量与其他果仁相比较高。其中,锌含量是核桃仁的2.2倍;铜的含量为1.90mg/100g,与核桃仁相差不大;钙的含量为52.6mg/100g、锌的含量为8.24mg/100g,含量相对丰富。本文还介绍了甜杏仁中硒及其他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E对人体的保健作用。由此可见,我国甜杏仁营养物质丰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甜杏仁的开发和利用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来自云南、浙江、福建以及从日本引进的计9个果梅栽培品种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果梅花粉为扁球形至圆球形,具3孔沟,内孔为长方形或近正方形,表面纹饰为条纹状.品种间在花粉粒大小、形状、萌发孔特点以及纹饰特征上均表现出差异,特别是纹饰特征的差异尤为突出,可作为果梅品种鉴别的依据.同时,果梅品种花粉形态变异丰富多样,表明果梅品种资源遗传基础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一款连续式杏果切分去核机,使其达到产量在600 kg/h之上,损失率5%以下,为提高鲜杏加工效率、减少果肉损失和提高生产率等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理论分析与前期试验,确定样机结构以及工作参数要求,进行样机试验。【结果】 鲜杏切分去核设备去核率≥95%,杏肉损失率≤3.5%,生产率达638 kg/h。【结论】 连续式杏果去核机实现了自动上料,有效去核和减少果肉损失。  相似文献   

18.
[目的]优化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体系。[方法]以25份仁用杏和3份食用杏为材料,利用微卫星标记结合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筛选出多态性高、可重复的SSR位点。并比较不同因子对电泳体系的影响,探索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化体系。[结果]仁用杏微卫星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优化体系为: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浓度为6%,丙烯酰胺与甲叉双丙烯酰胺的比例为29∶1,1000V下电泳2~3h,0.1%AgNO3染色15min后显影。[结论]该优化体系为仁用杏资源微卫星标记遗传分析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山西北部仁(肉)用杏花期冻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同市阳高县气象局1972-2012年4-5月气象资料及2001-2012年杏树花期物候资料,采用气象统计和灾害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等级杏树花期冻害的指标、花期冻害指数进行年代际变化分析.结果表明:花期冻害日数、幼果期冻害日数均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冻害指数也呈下降趋势.近年来,花期冻害突出表现在对始花期的冻害几率大,盛花期出现重度冻害的几率很少,而幼果期出现重度冻害的频次虽少,但一旦出现冻害,大多数为重度冻害.通过此研究,旨在为仁(肉)用杏生产适应气候变化、提高仁(肉)用的品质和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仁(肉)用杏防灾减灾、趋利避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张清安  姚建莉 《中国农业科学》2019,52(19):3430-3447
苦杏仁是一种优良的药食两用资源,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经济利用价值。苦杏仁及其加工品的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大,而我国杏仁产量的80%左右仍以原料形式售卖,未充分发挥苦杏仁加工增值率大的优势。主要原因在于苦杏仁加工行业集中度低,规模化的产品加工企业较少、技术落后,对苦杏仁资源的综合加工利用程度低,导致产品附加值低、功能性成分的损失大和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对苦杏仁进行综合加工利用,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其附加值是苦杏仁加工行业面临的瓶颈。本文在梳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苦杏仁去皮、脱苦及干制加工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随后又对苦杏仁油、精油、蛋白和苦杏仁苷等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综述,并着重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和苦杏仁相关产品的开发利用情况,提出了合理建议,为高效综合利用苦杏仁资源,提高其加工附加值和促进苦杏仁产业良性发展提供借鉴。最后,对制约苦杏仁加工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展望:一是建议后期应采用现代食品绿色去皮技术替代传统沸水烫漂去皮法,加强去皮废水中的活性成分的回收利用和皮的高值化开发利用研究;二是采用超声波等新技术实现苦杏仁的快速高效脱苦,减少苦杏仁中营养成分的损失和脱苦废水排放;三是创新技术努力实现主要成分同时综合提取利用,即在提取苦杏仁油的同时抑制苦杏仁苷酶的活性并防止蛋白过度变性和苦杏仁苷的降解,使苦杏仁中各主要成分互不影响,从而得到最大化综合利用,并将此技术早日推广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总之,对于苦杏仁的开发利用应注重其加工副产物的回收及高值化利用和产品的创新研究,同时提高杏仁产业的融合度,进而提升其加工产品的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最终促进杏仁行业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