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本研究分别对消化酶、消化时间、取材部位和表面包被物等条件进行比较和优化,筛选出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和纯化的最佳方法,并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与传代。结果显示,取鸡输卵管漏斗部,0.25%胰酶+0.02%EDTA联合消化15min、低速离心去除单细胞、差速贴壁除去成纤维细胞,在20%FBS包被的细胞培养瓶中可获得满意的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效果,细胞贴壁性良好。培养的细胞在24h时成团贴壁,48~60h明显增殖,呈圆形或多角形"铺路石样"的单层细胞生长,72h后细胞增殖速度减慢,可以维持至10d以上,且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良好,经姬姆萨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鉴定为鸡输卵管上皮细胞。本研究建立的鸡原代输卵管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可获得纯度较高的目的细胞,为研究鸭源鸡杆菌对鸡输卵管细胞的侵袭特性提供了良好的体外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兽医学报》2016,(3):454-458
研究E.tenella子孢子的纯化方法、接种剂量以及细胞生长状态对E.tenella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中的影响,为E.tenella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模型的建立提供依据。以子孢子回收率和细胞感染率为指标,对DE52纤维素层析法、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双层目筛过滤法纯化子孢子的效果进行比较;测定了子孢子接种剂量和细胞生长状态对虫体感染率的影响,并对各发育阶段的虫体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采用双层目筛过滤法可得到纯净的子孢子,并且回收率和接种细胞后24、48h的虫体感染率均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DE52纤维素层析法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在48孔细胞培养板中,子孢子的最佳感染剂量为每孔10万个;鸡胚盲肠上皮细胞覆盖率为85%~90%且贴壁细胞融合率在30%以上时接种子孢子,各时间段虫体的入侵率较高,且可以观察到E.tenella主要发育阶段的虫体。本研究获得了能使E.tenella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完成整个内生发育的子孢子纯化方法、接种剂量和细胞生长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探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传代培养条件及其特性,为E.tenella损伤机制及抗球虫药的研究提供体外模型。分别用胰酶-EDTA联合消化和分步消化2种方法分离纯化原代鸡胚盲肠上皮细胞,通过测定贴壁细胞覆盖率选择细胞传代的适宜消化方式;筛选了传代细胞培养液中L-GLN和胰岛素的最佳浓度,通过贴壁差进一步纯化盲肠上皮细胞,探索其合适的培养条件。通过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组织化学技术、糖原染色、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传代细胞特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胰酶-EDTA联合消化、15min贴壁差纯化除去成纤维细胞,72.5mg.L-1 L-GLN、0.05mg.L-1胰岛素和5%FBS的传代细胞培养液更有利于盲肠上皮细胞的生长;经形态学和透射电镜观察,AKP、Vimentin及PAS染色,所培养的传代细胞具有典型的上皮细胞特征,在传代后24~72h盲肠上皮细胞纯度达95%以上,贴壁细胞覆盖率达85%以上;细胞凋亡测定表明,细胞连传5代,活性较好,第6代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贴壁细胞覆盖率降低。本研究提示用该法传代可获得稳定、数量大、活性高、纯度高的鸡胚盲肠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GF)对鸡胚盲肠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体外培养鸡胚盲肠上皮细胞,添加不同浓度表皮生长因子(EGF,0、10、20、30、40 ng/mL)对鸡胚盲肠上皮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对体外培养的鸡胚盲肠上皮细胞进行了碱性磷酸酶鉴定,细胞形态学观察贴壁率,测定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加入20 ng/mL的EGF,对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是极显著的(P0.01)。表明EGF作为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参与调节并促进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体外生长。  相似文献   

5.
选择组织块法分离培养鸡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采用机械刮除法和相差消化-相差贴壁法纯化细胞,0.05%的Trypsin-EDTA对获得的IEC进行消化传代,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IEC。结果表明,组织块培养法可分离出活性较强的IEC,并获得纯化的上皮细胞;形态学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显示获得的细胞表面抗原呈阳性,鉴定为IEC;纯化的IEC可在体外稳定传代。  相似文献   

6.
鸡胚血液中PGCs的分离及原代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鸡胚孵化48,50,54,56,60h的不同时期,分离血液中原始生殖细胞(PGCs),分离前的浓度分别为0.011%,0.007%,0.006%,0.006%,0.004%,0.001%,分离后的浓度分别为0.245,1.21%,1.02%,0.64%,0.27%,孵化48-54h,血液中PGCs浓度差异不显著,但孵化48h的鸡胚液较少,PGCs绝对量较低。孵化52-54h的鸡胚血液量较大,获取PGCs的绝对值较高,故分离PGCs的时间以孵化52-54h为宜,鸡胚血液中PGCs在未中任何外源生长因子而含10%FCS的TCM-199培养基中体外培养,能够存活3-4d。  相似文献   

7.
探讨E.tenella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营养条件,观察其发育过程。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体外培养E.tenella,对子孢子接种基础培养基、营养物质含量及血清浓度进行了优选,并对优化营养条件下E.tenella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MEM199培养基中24、48、72h的虫体感染率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DMEM培养基;MEM199培养基中叶酸、VB6、VB1的含量为6mg·L-1时,24、48、72h的虫体感染率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分别为25.33%、12.67%和12.33%;MEM199培养基中葡萄糖含量为3000mg·L-1,胰岛素含量为0.40mg·L-1时,有较多的成熟裂殖体形成;接种子孢子后于4、48、96h换液,接种时和4、48h血清浓度为2.5%,96h为1%,有利于子孢子的后期发育;优化营养条件下,细胞接种子孢子后4、24、48、72、96、120h的细胞虫体感染率分别为42%、28%、20%、15%、13.67%、13.67%,且E.tenella可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中完成内生发育过程,并形成卵囊。结果表明,获得了能使E.tenella在鸡胚盲肠上皮细胞完成整个内生发育的体外培养营养条件。  相似文献   

8.
鸡胚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鸡胚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图布丹扎布,宝力德,禹旺盛,郭景芳(内蒙古农牧学院动物医学系,呼和浩特010018)1994年3~4月,呼和浩特市某鸡场自产种蛋孵化过程中陆续出现死胚,共死5906只,死亡率达27.6%。剖检不同日龄死胚15只,呈现浆液性纤维素...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采用组织块方法原代培养鸡胚肠黏膜上皮细胞,倒置显微镜下细胞呈圆形,透明状,成功培养原代鸡胚肠黏膜上皮细胞。试验表明,组织块法可用于鸡胚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原代培养,具有简便易行、培养周期短、纯度高等优点,是肠道疾病良好的体外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10.
鸡胚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代培养是指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使从体内取出的组织细胞生存、生长和传代,并维持原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特性。鸡胚成纤维细胞具有相对容易获得、增殖能力强、适应性强、良好的耐受性、性状比较稳定等特点,使得其被广泛地应用于分子和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许多方面。论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技术,如鸡胚的取材、细胞的分离、纯化和培养,同时介绍了应用进展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鸡小肠上皮细胞的分离及体外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而小肠上皮细胞(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IEC)在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及转运、消化酶分泌及肠道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体外培养方法分离培养IEC为研究其分化增殖、凋亡等生物学功能提供了重要手段。作者综述了培养组织样的选择、分离IEC的常用方法、影响IEC培养的因素及IEC的鉴定方法等鸡IEC体外分离培养过程中的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鸡胚肠上皮细胞中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采用嗜热菌蛋白酶分离培养18日龄鸡胚的肠上皮细胞,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基础上,采用RT-PCR方法检测其TLR表达谱,并对不同品种鸡胚肠上皮细胞TLR表达谱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嗜热菌蛋白酶消化法得到的鸡胚肠上皮细胞生长状况良好;采用低速离心和差速贴壁进行纯化,得到90%以上纯度的鸡胚肠上皮细胞;纯化后的细胞经形态学观察及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鉴定为阳性;10种TLR在鸡胚肠上皮细胞上均有mRNA表达,但其丰度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品种鸡胚肠上皮细胞TLR表达谱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原壳体外培养和抽蛋清的方法,就胚龄、蛋清抽取量对鸡胚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0日龄鸡胚抽取1mL、3mL和6mL蛋清后,其孵化率分别为38.6%,30.35%和8.6%。抽取蛋清1mL组(P<0.01)和3mL组种蛋(P<0.05)的孵化率明显优于抽取6mL组。②对3日龄鸡胚,抽取9mL蛋清后,鸡胚的发育受到的影响最大,其孵化率仅为33.3%,明显低于3mL和6mL组(P<0.01);而抽取3mL和6mL蛋清对3日龄鸡胚的影响较小,其孵化率仍高达74.3%和76.5%。③抽取6mL蛋清并在大头顶端开直径为1.0cm的圆孔进行鸡胚原壳体外培养获得成功,3日龄鸡胚的孵化率为18.5%。  相似文献   

14.
目前利用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建立奶牛子宫内膜炎模型从而减少不可控因素来研究奶牛子宫内膜炎疾病已成为国内外普遍使用的一类方法,因此获得高纯度、同一性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是体外研究的关键环节,国内外所使用方法主要是酶消化法、组织块贴壁法和组织块消化贴壁法。本文旨对先前的方法进行改良,建立一种简便易行、培养周期短、细胞活性及形态良好的原代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采用健康未孕奶牛子宫为试验材料,取下子宫内膜组织,加入5 mL含2%双抗、40%胰酶的DMEM/F12培养基,4 ℃消化12 h,再将组织移至25 cm2细胞培养瓶中贴壁培养。获得原代细胞后,应用角蛋白-18抗体对细胞进行免疫组化荧光鉴定,并对第3代细胞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时间点的D450 nm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显示,培养至第8天,原代细胞基本铺满细胞培养瓶瓶底,有效地缩短了常规组织块贴壁法的周期。通过角蛋白-18免疫组化荧光鉴定,原代上皮细胞的阳性率可达98%以上,相比常规组织块贴壁法来说,纯度明显提高,省去了细胞纯化的操作步骤。细胞增殖状态,符合正常的分裂生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将常规组织块贴壁法进行了优化改良,不仅缩短了培养周期,同时提高纯度,保持细胞活性,为原代奶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改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The 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not only have the function of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of milk, but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nnate immunity system of the mammary gland, and there is great significance of them on studying the mechanism of lactation, mastitis pathogenesis and drug screening.Primary cultured bovine mammary gland epithelial cells are suitable for setting up cell model which can be used as the dielectric for physiological, patholog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ing, avoiding the difficulties of in vivo test, such as the long cycle, the high cost, the individual difference, etc.The author summarized the latest researches of cell primary culture in vitro, cultivation technology, pur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tudies of bovine mammary epithelial cells culture.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不仅具有合成和分泌乳汁的功能,而且在乳腺的先天免疫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泌乳机制、乳房炎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药物筛选具有重要意义。原代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适宜建立细胞模型,可作为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研究的良好介质,解决体内试验周期长、成本高、个体差异大的难题。作者主要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的发展历程、培养技术、纯化技术及鉴定方法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期为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培养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