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我省广大农民越来越认识到,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依靠科技进步与政策的威力,才能更好发挥投入效益。但是,如何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我省农业发展步伐,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现对我省农业生产的现状和差距,科学技术的作用和潜力作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 成都平原是四川省率先实行农村改革的地区,也是农业产业化起步比较早、发展比较快的地区。我们考察,成都农村的农业产业化演进大体经历了以下发展阶段:一是70年代未,借鉴南斯拉夫经验,由政府提倡,鼓励一些工商企业向农业的产前产后延伸,组建农工商联合公 相似文献
3.
略论中国史前农业的发展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范围内,古代文明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中国也不例外。且不说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以农为本”的重农思想,近现代学者也注意到了农业的发生发展在人类社会和文化进化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并予以充分肯定。在恩格斯做出“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1)这一评价之后,英国学者柴尔德还提出了“农业革命”(2)等概念,甚或有学者把农业阶段视为人类文明的“第一次浪潮”(3)。随着新石器时代时空框架和文化谱系的基本建立,有关中国古代国家与文明的起源、形成已经成为学术界普遍关注并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生了许多根本性变化。为了推进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世纪发展,本文提出要以重点工程和项目为着力点,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为切入点,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以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流通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以深化改革为突破口,着力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进我省农业尽快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业之发展与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朱新民,朱斌(安徽省农科院合肥230031)1992年6月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会议在广州召开,同年9月,国务院又作出了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我国农业的发展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近些年来,安徽同全国一样,在制... 相似文献
7.
8.
分析了发展云南省农业机械化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社会经济条件,并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和机具特点,要求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10.
新世纪日本农业教育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的经济发展规模决定着农业生产经营所占比重每况愈下,然而农业教育规模和基本框架不仅没有萎缩,反而有所发展,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健全,始终得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制度保障。本从最基本的农业教育体系、框架解读了日本农业教育体系和运作机制,以及出现的新态势、新情况、新问题,值得转型中的我国农业教育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丹麦、德国和荷兰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荆戊田,钟锋(昌吉州农业局,昌吉,831100)根据国家经贸部与欧共体鉴定的ALA/CHN/9120──提高新疆农作物产量的援款协议,由中欧合作项目组成的考察团于1994年9月11-26日考察了欧共体成员国丹麦、德国...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省农业生产形势,提出今后我省农业工作思路,必须由偏重抓生产向生产,流通并重转变;由偏重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由偏重速度向速度,效益并重转变;由偏重行政推动向行政,经济,法规手段并重转变。本文还对今年我省农业工作的目标,重点和举措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知识经济在本质上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知识经济的繁荣直接依赖于知识或有效信息的积累利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信息的创造、加工、传播与应用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支柱产业的经济为21世纪现代农业的发展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在过去的40多年中,以DNA双螺旋结构的发展为标志的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以动植物和微生物生长发育规律为研究主体的农业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目前的研究和发展趋势也表明,农业科学通过与生物科学尤其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塑造新物种,构建栽培与养殖环境,开辟食品和资源利用新领域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并形成一批新的生物技术产业群,从而带来一场新的农业产业革命.生命科学的发展与创新,将促进农业由传统的资源依附型向经济依附型的产业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经济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机遇.但是,针对我省的农业和科技实际,存在巨大的挑战:一是科技体制改革有待于深化;二是科技投入有待提高;三是市场机制有待发育完善;四是现行创新体制及运行机制不尽合理;五是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仍很低等等.在这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省农业要实现向知识经济的顺利过渡,必须在立足省情、农情的基础上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