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干旱河谷封山育林区域与未封山育林区造林苗木生长状况和灌草群落特征对比,开展封山育林对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成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坡向和海拔梯度上,封山育林区造林苗木平均保存率和树高净生长量均极显著性高于未封山育林区,其差值变化幅度分别为21%(阴坡Ⅰ)~31%(阴坡Ⅲ)和42.7%(阳坡Ⅰ)~59.7%(阳坡Ⅱ);灌草平均盖度和高也表现为封山育林区高于未封山育林区,灌木和草本平均盖度差值变化幅度1.1%(阳坡Ⅰ)~26.7%(阳坡Ⅱ)和2.2%(阳坡Ⅰ)~18.5%(阳坡Ⅱ)之间;灌木和草本平均高度差值变化幅度8.2%(阳坡Ⅰ)~53.5%(阴坡Ⅲ)之间和17.9%(阴坡Ⅲ)~28.9%(阴坡Ⅱ)之间。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天然林生态服务功能巨大。2001~2010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一期工程,加强了森林保育。采用样地调查及"3S"技术监测资料对该天然林保护工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工程实施期间,保护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面积分别增加了4.8%、26.9%、54.3%、283.6%,每年新增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155.82亿元·a-1;森林覆盖率增长1.3%,活立木蓄积增加212.47万m3;封山育林区与未封育区相比,天然更新幼树密度、青海云杉幼树年均高生长量、植物种数量、灌木盖度、灌木平均高分别增加了557.6%、28.7%、18.8%、57.5%和180.0%,植物种多度提高;退化林地植被群落多样性随封山育林时间增加呈增大趋势;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在空间结构上的变化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而均匀度指数变化相反;林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显著增加。指出了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提高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建设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引栽日本冷杉、北美香柏、日本花柏、日本扁柏等外来树种对百山祖自然保护区原生植被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影响,采用相邻格子样方法对以外来树种为优势种的百山祖主峰植物群落和原生的锅帽尖植物群落进行了野外调查,并对其植物群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作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百山祖主峰自引栽外来树种后,形成了以外来树种为优势种具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群落结构,其各层次物种多样性的次序是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与之相比的锅帽尖原生植物群落没有形成乔木层,其草本层的盖度较高,各层次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次序是灌木层>草本层.两者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比较是百山祖主峰>锅帽尖;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比较是锅帽尖>百山祖主峰.说明外来树种的引栽提高了引栽点植物群落的木本植物物种多样性,降低了草本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引种的外来树种树高的增长,林分的郁闭,对本土植物生长所造成的影响性.  相似文献   

4.
薇甘菊生态防除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生态防除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在受害严重的深圳、东莞设置试验地,在人工除草(包括全部薇甘菊)后搭配种植9个树种、1种灌木和1种草本,并设置固定样方调查薇甘菊的生物量、盖度、密度及其周围人工种植的、野生的乔灌草植物生长量、盖度。初步研究表明:(1)深圳试验地大叶相思、马占相思和东莞试验地米老排、樟树的冠幅增长最快,宜作为防除薇甘菊的造林树种;蟛蜞菊生长迅速,可在短期内有效抵御薇甘菊侵害;(2)薇甘菊生物量与其它植物总盖度的关系符合负指数曲线模型;(3)薇甘菊盖度、密度与其它植物总盖度均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能很好地拟合线性模型;(4)据(2)、(3),其它植物总盖度以及包括其内的林木冠幅(或郁闭度)、草本层盖度,可作为评价一个植物群落抵御薇甘菊为害的能力或一种生态防除措施的效能的实用而方便的指标。种植当地适生乔灌草植物或促进野生植物生长,建立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可持续有效地抵御薇甘菊的侵害。  相似文献   

5.
在中亚热带天然植被保存较完整的庆元林场千岗坑林区选取6个不同群落类型的样地,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对调查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群落均匀度等的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和杉阔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程度较高;各层次物种多样性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程度直接受到群落类型、优势种类优势度、群落发育阶段及郁闲度等方面的影响;从植物物种多样性保存出发,应大力提倡营造多树种常绿阔叶林或杉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人工构建群落与自然群落的差异,对南宁青秀山16类典型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与自然群落相比人工群落的的物种和个体数的变化明显。物种数最多的乔木层只有12种,灌木层15种和草本层14种;最少的物种数乔木层只有2种,灌木层0种和草本层0种。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植物种类、生长状况、观赏性及设计师的影响最大。与自然群落相比,人工群落的Gleason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和Pielou指数变化较大。Gleason指数最高的乔木层为桂花林群落2.091 8、灌木层为粉单竹群落3.257 2、草本层为粉单竹群落0.849 3;最低的是棕榈群落0.321 8、灌木层和草本层为0。Shannon–Weiner指数最高的乔木层为钝叶黄檀-大花紫薇群落2.119 3、灌木层为粉单竹群落2.105 9、草本层为粉单竹群落1.652 6;最低的是桃花植物群落0.182 2、灌木层和草本层为0。与自然群落相比,乔灌草的比例与变化较大,有的接近自然群落,有的与自然群落差异极大;群落中常绿种类偏多,落叶植物较少。  相似文献   

7.
以麦积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沿海拔梯度测定分析各层片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并计算物种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数。研究表明,区域植被有34科56属67种,随着海拔升高乔木层和草本层物种成分增加,灌木层下降,乔木层树木胸径、树高增大,但个体数减少,表现出明显的松类向栎类过渡特征;灌木层出一定单优倾向,平均地径、株高和总盖度均有所下滑;草本层物种组成和个体数量均增加,纵向横向生长旺盛,尤其是株丛高度明显增大,与较低海拔表现出极显著差异。整体上,各层片仅灌木层存在逆向波动,群落的稳定性能够较好的保持并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将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植被自然演替过程分成草丛阶段、草灌阶段、藤刺灌丛阶段、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研究各演替阶段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的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在植被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从草丛阶段开始增加,草本层到藤刺灌丛阶段达到峰值,随后下降;灌木层、乔木层和群落总体则增长到次生乔林阶段达到峰值.草丛阶段和草灌阶段物种多样性为草本层>灌木层;藤刺灌丛阶段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最低,草本层与灌木层物种多样性大小对比因测度方法不同而有差异;次生乔林阶段和常绿阔叶林阶段物种多样性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黔中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后在人为干扰较小的情况下,植物群落由草本植物占优势逐渐向灌木和乔木树种占优势转移,并最终形成喀斯特森林.  相似文献   

9.
通过样地调查,采用Pa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D)、Alatalo均匀度指数(E)、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比较了元谋干热河谷10个主要自然植物群落与人工林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并测定了不同群落的土壤养分.结果表明:(1)元谋干热河谷主要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较低,S、H、D值分别为3.92319.583、0.9132.000和0.1780.510,且人工植物群落的S值明显低于自然植物群落,具优势种乔木群落的H值较高,人工植物群落E值大于自然植物群落的特点;(2)物种多样性与植物生长型的分析表明,按S指数排序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按H指数排序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按D指数排序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3)自然植物群落对立地土壤的维持明显高于人工植物群落,前者的有机质、全氮、全磷、水解氮、速效钾明显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
采用样带结合样方法,对临泽县平川镇黑河桥北岸、南岸2块样地分别按灌木层、草本层2个层次进行群落植物组成及其物种多样性特征调查,结果表明:该湿地植物群落中,共有高等植物22种,其中灌木层植物4种和草本层植物18种,隶属14科21属。对各群落根据植物重要值进行群落类型划分,可以将黑河桥北岸植物群落类型确定为沙枣+柽柳—假苇拂子茅+芦苇+滨麦群丛,将南岸植物群落类型确定为柽柳+黑果枸杞—滨麦+芦苇群丛。2个植物群落的2种物种丰富度均表现出草本层>灌木层的特点;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在各样地中总的趋势均为草本层>灌木层;Pielou均匀度指数在各层间表现出草本层的均匀度偏低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以广泛分布在川西亚高山地区的云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林龄(20年,30年和40年)林地地被物和土壤的水文特征开展了比较研究,以探讨林龄对云杉人工林林地水文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云杉人工林乔木生物量随之增加;灌木盖度显著升高,而草本则降低;灌、草的生物多样性均呈现非线性变化趋势,即先降低再升高;同时,林地地被物中,苔藓仍占据了主导的水文作用,其蓄积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但最大持水率和最大持水量无显著变化;而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均随之显著增加。这与随着林龄增长而发生改变的林下光照和大气、土壤湿度有关。最后,在林地生物多样性增加、灌木盖度增加以及苔藓蓄积量增加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林地土壤密度也随之降低。可见,随着林龄的增长,密度2300/hm2左右的云杉人工林,不但群落结构逐渐复杂、土壤质地逐步改善,进而林地水文效应也随之增强,林龄在更长时间尺度对林地水文效应的影响情况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12.
于2004--2005年对云南元谋干热河谷捕食性昆虫多样性进行调查,报道元谋干热河谷捕食性昆虫89种(含待定种10种),其中印度暗带螳为中国新记录,云南新记录有11种;步甲科种类最丰富,占所有捕食性昆虫种类的19.1%.元谋干热河谷9种生境捕食性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排序为:桉树印楝林>多树种混交的人工林>印楝林>明油子--扭黄茅灌草丛>云南松林>桉树新银合欢林>桉树林>牛筋条一黄荆林>余甘子一明油子灌木林.许多人工植被与自然植被捕食性昆虫群落之间相似性较高,反映出人工种植的乔木尚不能影响植物群落发展.人工封育措施对桉树印楝林的多样性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草本层和地被物不发达、地表裸露是制约捕食性昆虫群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提出对分布较狭窄的自然植被及草本层不发达的人工植被进行优先保护和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工林地力衰退机理及其防止对策   总被引:40,自引:1,他引:40  
本文分析了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因素, 主要有: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固有的脆弱性;人工林植物群落的结构简单导致功能降低;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区系演变;土壤理化性质和生化特性变化;人工林对营养物质的消耗;营林生产活动的干扰等。并提出了防止人工林地力衰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天然林与人工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物种组成、生长过程、稳定性、抵抗病虫害能力、地力以及生产力等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我国应实行天然林和人工林并重的经营方针:对天然林资源以利用生态产品为主,严加保护和恢复,并提高科学经营水平;对人工林资源以大力培育并高效发展工业人工林为主,实行集约栽培管理措施,改善群落结构,提高稳定性,保持高生产力.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使森林得以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江汉平原2种常见的幼龄杨树与农作物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合理经营年限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在不同树龄,杨树农林复合模式的农作物产量、杨树生长量以及净收益有显著变化;在林间郁闭度较低(0.6~0.7)时,农林复合模式净收益较杨树纯林净收益高;在树龄达3 a以上或郁闭度达到0.9时,不宜再采用常规农作物进行农林复合经营。  相似文献   

16.
通过选择代表性标准地,对广西高峰林场界牌分场44年生灰木莲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木莲人工林平均木单株生物量为473.49kg;单株生物量随径阶的增大而增加;32cm径阶的最大,为842.6kg;18cm径阶的最小,为225.1kg。  相似文献   

17.
次生阔叶林改建为食用菌原料林后的群落恢复和林分生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择12年生林相较好的天然次生阔叶林,通过择伐更新和皆伐人促更新2种经营方式定向培育食用菌原料林。研究发现,择伐经营的经济效益较高,且有利于群落的快速恢复,经过7a的封育,林分蓄积量已达到择伐前的水平。皆伐人促更新获得的食用菌材虽较择伐利用高出40%左右,但因经营强度过大,保留的幼树受损严重而不利于伐后林木的生长与恢复,封育期内蓄积增长量分别为择伐更新和对照未经营区的64 7%和73 41%。动态监测结果显示,采用择伐和皆伐人促更新措施后群落恢复较快。疏伐后因透光度的急剧增加,阳性和中性树种大量侵入,地面芽植物和1年生植物的比例增高。到第7a时,高位芽植物的比例已接近未经营区的状态,乔、灌、草各层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高于未经营的天然阔叶林,物种均匀度则与其相近。研究还发现,2种更新经营方式对土壤养分的损失较小,经过7a的恢复,林地土壤肥力已基本达到原有天然林水平。  相似文献   

18.
试论我国北方地区人工植被的土壤干化问题   总被引:142,自引:9,他引:142  
杨维西 《林业科学》1996,32(1):78-85
我国北方地区以人工林为代表的人工植被建设中正面对一个严峻问题-土壤干化。土壤干化是北方少雨地区人工植被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显著特征是因植物蒸腾过量耗水造成的植物根系作用范围内土壤水分长时间持续地严重亏缺,天然降水已不能有效予以补偿,土壤表层板结.土壤紧实度增大,从而导致植物生长明显衰退以至大面积干枯死亡。土壤干化已成为这一地区人工植被建设的严重隐患。造成人工植被土壤干化的直接原因是植被类型选择不当,群落密度过大和群落生产力过高。人工植被土壤干化的防治对策是,在正确的植被建设思想指导下,依据当地的生物气候生产力因地制宜地选择植被类型,大幅度降低群落密度,合理调控群落生产力,以保持植物蒸腾耗水与土壤水分补偿之间的水分平衡,从而维持群落的持续稳产与高产。  相似文献   

19.
竹林区竹类种质保育需要建立避免人为干扰的竹类自然生态系统,但现有的竹林粗放遍及各处的经营策略则直接威胁到竹类种质栖息地的保护。通过对蜀南竹海人工经营和未经营下楠竹林群落环境与种群结构的对比分析,认为保护区内楠竹林经营强度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导致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地表灌木、草本和凋落物的盖度降低,生物量减少;考虑天然楠竹林结构演替,楠竹的人工经营(纯林经营)是维持楠竹林生产力和楠竹林的必然途径。基于现代林业理论,提出了县域楠竹林适度经营与保护的空间分工性、集约化策略,以期获得保护区长期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安全屏障的优化格局。  相似文献   

20.
霍妍  郑云龙 《防护林科技》2013,(1):15-17,20
以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对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内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人工林植物群落按生长型可以划为明显的乔木层和草本层2层群落结构类型;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排序为:蒙古栎+蒙椴植物群落(Ⅱ)>山杏+黄榆植物群落(Ⅰ)>蒙古栎植物群落(Ⅲ)>油松+山杏混交植物群落(Ⅴ)>油松纯林植物群落(Ⅳ)>油松+沙棘混交植物群落(Ⅵ)>油松疏林植物群落(Ⅶ)。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要大于人工林植物群落。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由于远离人类活动区,长期以来受人为干扰较小,逐渐形成了相对比较发达的草本层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