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龙县燕河营乡兽医站配种员贾庭弟同志,从1982年开始搞黄牛改良工作。配种范围涉及到四个县的12个乡,改良黄牛989头。1985年单罐冷配475头,准胎率达81%。他  相似文献   

2.
<正> 策勒县从1980年以来,先后引入西门塔尔和夏洛来等4个品种的冷冻精液,与土种黄牛进行冷配改良。1980—87年用冷冻精液共输精配种母牛11066头,1986年全县9个冷配站用冻精配种的2505头母牛,在1987年已繁殖了犊牛1607头,冷配母牛的受胎产犊率平均为64.15%,名列地区前茅。该县的固拉哈马乡老巴扎冷配站输精员买买托夫达同志,输精配种的226头母牛已繁殖犊牛163头,冷配母牛的受胎产犊率达到72.12%,基本上接近国内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几年来,吉林省前郭县以改良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养牛业取得了显著成效。1996年,这个县投放液氮罐128个,建冷配点195个,冷配母牛达17860头,受胎14823头,受胎率达83%,共产活改良犊牛14000头,据测算,黄牛人工改良可为社会增加效益10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4.
提高冷配受胎率的几点体会周忠喜陈兰(陕西商洛地区畜牧站726000)(陕西丹凤县涌峪乡畜牧站726200)冷冻精液配种作为黄牛改良工作的一项配套技术,在丹凤县推广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程。笔者从1986年先后在丹凤县铁峪铺、桃花铺和涌峪乡从事冻精配种工...  相似文献   

5.
牛虽然是常年发情动物,但过去黄牛冷配只限于4~10月份,认为冬季(11~3月份)不宜搞黄牛冷配,原因是冬季寒冷,技术操作困难;再是冬季怀胎,产犊亦在寒季,犊牛生长发育慢,且不易成活。针对这些问题,公主岭市畜禽繁殖改良站于1990~1991年在刘房子镇兴治村、陶家屯乡同庆村、凤响乡平顶山村3个输精点,开展了冬季黄牛冷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并于1992年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了冬季冷配工作,累计到1995年末全市共冬配黄牛5.8万头,社会效益非常可观。  相似文献   

6.
<正> 山东省莱西县南墅兽医站配种员赵丰德,1989年以年交站方3000元,余者归己的方式,承包了本站的配种业务,调动起配种工作的积极性,1989年共用西门塔尔、夏洛来冷精颗粒冷配改良本地黄牛876头,受胎841头,受胎率为96%,冷配受胎率在我省名列前茅。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晴隆县从2000年以来,加大了黄牛改良力度,建立健全了县、乡、村牛的冷配点,冷配体系已初具规模,改良范围逐年扩大,改良牛数量逐年增加.但由于该县边远落后,养殖户文化低,科技意识差,在改良犊牛的饲养上使用传统的方法,致使改良犊牛达不到应有饲养效果.改进改良犊牛(特别是哺乳期犊牛)的饲养管理,使其达到经济、有效的目的,是畜牧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根据一些地方的经验,谈谈改良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从2001年度开始,扎鲁特组织实施草原黄牛攻关课题,全面推行黄牛冷配改良工作,本年度在全旗共布设黄牛冷配改良站(点)487处,培训技术人员1130人次;组群适龄母牛69740头,实配母牛58907头,受配率达84.5%,情期受胎率达84.7%,繁殖成活率达67.9%;冷配改良犊牛每头新增值500元,农牧民养牛户人均新增收入200元,纯经济效益达1150.854万元,达到扎鲁特旗首创、行业先进、效益显著要求,有力推动了以黄牛为主畜牧主导产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黄牛改良工作的深入开展,进一步促冷进了黄牛冷配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使用冻精配种的数量年年不断增加,因而使液氮罐的数量也相应地得到了增加。另外,液氮罐除了用于贮存冻精以外,也还用于保存疫苗,随  相似文献   

10.
提高黄牛冻精配种受胎率的研究张成印(安徽省灵璧县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234200)灵壁县自1984年以来,全面推广牛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坚持以西门塔尔牛为当家品种来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共冷配黄牛27.9万头,繁殖杂文改良牛23.1...  相似文献   

11.
泌阳是全省畜牧大县和养牛大县,大牲畜及黄牛存栏连续3年均居全省第一位。县畜牧局着眼黄牛改良做文章,加强家畜冷配改良站点建设与管理,大幅度提高了我县黄牛品种质量和畜牧业经济效益。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家畜冷配改良站点134个,共有冷配技术人员196名,年冷配改良黄牛15万头以上,全县黄牛改良率已达到52%,仅黄牛改良工作每年为全县农民增加经济收入6000多万元。为建立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家畜改良服务网络。2001年开始我县对现有家畜人工授精站点进行整顿,通过三年的规范化建设,严格的监督管理,使全县的家畜改良工作基本走上了规范化道…  相似文献   

12.
甘肃省的养牛业,自1979年开始黄牛冷配改良以来,发展较快。冷配技术大面积普及,黄牛改良取得了可喜成效。全省已在63个县(市)建立冷配点749个,10年累计冷配母牛82.67万头,产活西黄、利黄、黑黄等改良牛40.63万头。黄牛冷配改良工作,1986年后进入大面积丰产丰收阶段,从冻精生产到冷配服务,布局合理、三站配套(冻精站、液氮站、基层冻配点),以当年授配母牛13万头、翌年产活改良牛8.5万头以上的速度向前推进。冷配  相似文献   

13.
1 黄牛改良冷配体系建设基本状况 永济市黄牛改良从1983年开始起步,发展到现在有38个黄牛冷配站点,50名冷配技术员,年冷配母牛在1万头左右,受胎率达到88%以上,冷配站点人员素质高、技术力量雄厚、冷配设施比较齐全,在全区来说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4.
做好接产和助产确保母子双安全程秀范(河南洛阳农业科学研究所471022)侯柏枝蔡海霞田献荣(河南省洛阳种公牛站)马文献(伊川县酒后乡家畜改良站)近几年来,随着冷配的推广和普及,我市的肉牛杂交和黄牛改良工作迅速发展,每年将有近15万头适龄母牛参加配种。...  相似文献   

15.
我区黄牛改良工作从50年代就开始了,先后引进秦川、南阳、黑白花等品种与本地黄牛进行杂交改良,效果比较显著。1979年在砀山县开始推广冷冻精液配种,1982年在全区推广,从而大大加快了我区黄牛改良的步伐。9年多来,全区共引进西门塔尔、夏洛来、抗旱王、秦川牛等品种改良当地黄牛199870头,冷配点已发展到140个,平均1个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变当地黄牛体格小、役力差、生产性能低的状况,促进农民养牛效益的提高,我县从1977年开始示范推广牛的冷配技术,结合引进秦川牛,开展黄牛品种改良。到1986年底,累计改良配种(冷配、秦配合计)32,520头,产犊2万余头,出栏改良牛1.5万头,群众收入750万元,现存栏改良牛5,000多头。目前除饲养好的改良牛在市场  相似文献   

17.
秦川牛是我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它以体格高大,毛色紫红,役用能力强,产肉性能好,遗传性稳定,适应性良好而闻名于国内外。我区白开展黄牛改良工作以来,始终以秦川牛为主要父奉改良山地黄牛,引进辜川种公牛及其玲冻精液颗粒,坚持本交与人工授精相结合,截至1990年底,全区累计引进辜川牛250多头,各种牛改良配种累计1371万头(次),其中秦川牛配种改良占95%以上。秦川牛改良面覆盖全区7县(市)。1990年底,辜川牛种公牛存栏60头,改良配种点120个,其中秦川牛奉交点60个,冷配点60个。  相似文献   

18.
<正> 奉节县黄牛杂交改良起步较早,1957年—1978年间,先后从省外引进秦川牛、晋南牛、黑白花奶牛良种公牛58头与本地黄母牛杂交改良,据桂花乡调查5岁秦杂一代牛,未显示出杂种优势。1979年—1983年又用西门塔尔牛杂交改良本地黄牛,配种7898头,存栏西杂牛3015头,出栏西杂牛(1.5岁体重250公斤)130头,仅占存栏西杂牛总数8.87%。更为突出的是云务、三桥、含瑞等5个乡4年配种552头,现无一头西杂牛犁田,在群众中造成了不好影响。 回顾黄牛改良实践,时间长,花钱多,费事大,效果差。其主要原因是杂种犊牛断奶后饲养管理粗放,没有很好进行培育。为了证实这个问题,于  相似文献   

19.
齐河县通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已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千家万户分散繁育,小区大户育肥”的肉牛养殖模式。2004年底全县存栏黄牛45万头,建设冷配改良点267处,年改良黄牛18万头,黄牛冷配改良工作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齐河县是全省有名的黄牛养殖大县,同时也是全省黄牛冷配改良工作先  相似文献   

20.
1979年全县黄牛冷配改良首先在查汗都斯等乡开展,主要以荷兰牛为父本,取得了显著成绩,到1985年已达到高峰,全县70%的乡(镇)设立了牛改点,1988、1989年是全县牛改冷配工作的黄金时期。进入九十年代,由于地方财政力量的薄弱,牛改冷配工作逐渐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