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建辉 《福建水产》2012,34(5):416-419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氮浓度、磷浓度及培养方式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中的氮浓度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影响具有差异,在试验范围内(0~50 mg.㎏-1)氮浓度升高至15 mg.㎏-1组藻体生长情况最好;水体中的磷浓度对长茎葡萄蕨藻生长的影响没有差异,在试验范围内(0~5 mg.㎏-1)4 mg.㎏-1组藻体生...  相似文献   

2.
海黍子新生枝条的室内培养及有性生殖同步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新生枝条生长与同步生殖的室内培养条件,以长度5 cm左右的海黍子新生枝为材料,在培养箱中采用不同的温度、光照度和营养盐配比(KNO3∶KH2PO4)等生长条件,通过跟踪测量生长情况,观察记录新生枝条形态变化、生殖器官形成及生殖特点,研究有利于新生枝条在室内生长和繁殖的优化组合条件,实现生殖托提前发育和受精作用的同步化。结果表明,培养条件对海黍子新生枝条长度特定增长率的影响:光照度>营养盐配比>温度;对质量特定增长率的影响:温度>光照度>营养盐配比。温度14℃时无法形成生殖托,温度22℃时能形成生殖托,但未形成受精卵。室内培养的海黍子5 cm新生枝条最快40 d完成繁殖过程,平均每棵藻体可以采苗近400棵。  相似文献   

3.
以强壮前沟藻为材料,采用实验室内单种培养方法,以氮、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研究强壮前沟藻生长的营养需求.试验结果表明,磷对强壮前沟藻生长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氮元素对该藻生长的影响也较为显著,而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对强壮前沟藻生长影响不显著,各因素对强壮前沟藻生长的影响依次为:磷>氮>微量元素>维生素;强壮前沟藻生长的最佳营养条件为氮元素880 μmol/L,磷元素108 μmol/L,微量元素21.0 μmol/L,维生素0.96 μmol/L.根据强壮前沟藻生长的营养需求,初步探讨了营养条件对该藻形成赤潮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氮、磷浓度下亚心形扁藻的生长及水体中氮、磷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育平  赵曰水 《水产科学》2011,30(4):197-201
自然条件下,采用湛水107-13营养液为基础配方,在经消毒处理的天然海水中添加不同氮、磷质量浓度的营养盐进行亚心形扁藻的培养。结果表明,当氮、磷质量比为17时,最适合亚心形扁藻的生长。不同磷质量浓度梯度对亚心形扁藻的生长和生长率K具有显著性的影响(P<0.05)。当磷质量浓度为8 mg/L时,其相对生长常数和生长率K值均高于其他质量浓度处理。不同氮质量浓度梯度对亚心形扁藻生长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对亚心形扁藻生长率K的影响不显著(P>0.05)。高质量浓度氮对亚心形扁藻的生长影响作用最大(P<0.05)。在培养过程中,高质量浓度氮、磷培养液中NO3--N和PO43--P的下降速率高于低质量浓度中NO3--N和PO43--P浓度的变化,并呈现出显著性的差异(P<0.05)。表明在高质量浓度营养盐条件下培养亚心形扁藻,会导致营养盐相对利用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高温条件下营养盐对江蓠生长与氮、磷去除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两种大型红藻菊花江蓠和脆江蓠为试验材料,开展为期30d的养殖试验,通过分析江蓠的生长和氮、磷变化特征,研究在25℃条件下不同质量浓度氮(磷)营养盐——1.65(0.23)mg/L、4.12(0.57)mg/L、8.24(1.14)mg/L、12.35(1.71)mg/L、16.5(2.28)mg/L对江蓠生长和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整个试验周期各组菊花江蓠相对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段研究发现,各组相对生长速率均有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的趋势;氮(磷)质量浓度超过8.24(1.14)mg/L各试验组的脆江蓠相对生长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且在养殖超过10d后,表现为负增长,并随着营养盐质量浓度的升高出现负增长加快的趋势。各试验组氮、磷去除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营养盐质量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菊花江蓠对磷的去除效率显著高于脆江蓠(P<0.05);两种江蓠对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时段均主要集中在0~10d。营养盐质量浓度对两种江蓠的氮、磷吸收速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吸收速率随氮、磷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在25℃及氮(磷)质量浓度小于8.24(1.14)mg/L时,菊花江蓠对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且能维持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
龙须菜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分别采用添加不同浓度的无机氮、磷营养盐培养液和直接利用养鱼废水培养龙须菜,研究高浓度氮、磷营养盐条件下龙须菜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在溶解无机氮浓度10~75μmol/L和溶解无机磷浓度1~15μmol/L范围内,龙须菜的生长状况良好;当溶解无机氮浓度超过100μmol/L或溶解无机磷浓度超过20μmol/L时,龙须菜的生长受到抑制。养殖废水培养龙须菜的实验结果表明,龙须菜在工厂化养殖废水可以维持较好的生长状况。龙须菜可用作大规模养殖废水的净化材料。  相似文献   

7.
以大型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脆江蓠Gracilaria chouae、蜈蚣藻Grateloupia filicina大型褐藻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海黍子Sargassum pallidum为实验材料,研究了在10~25℃不同温度下这几种海藻对硝氮(NO3-N)的吸收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几种大型海藻对水体中NO3-N的吸收效果明显,其中真江蓠和脆江蓠的吸收速率15℃时最高,为0.507±0.136和0.448±0.095μmol/g·h,蜈蚣藻和鼠尾藻在20℃时最高,为0.614±0.033和0.289±0.019μmol/g·h,海黍子在25℃时吸收速率最高,为0.748±0.015μmol/g·h。结合去除效率常数来看,海黍子对NO3-N有更好的去除效果。温度变化对大型海藻的生长具有显著的影响,在20℃下大部分海藻相对生长速率达到最高,其中以脆江蓠最高,达到4.79%±0.45%/d。  相似文献   

8.
在20、40、80、120、200μmol/m2·s光照强度下,研究了光照梯度对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的生长及藻体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0~200μmol/m2·s光照范围内时,海黍子的特定生长率都比较高,且无显著差异,光照低于80μmol/m2·s后,生长率下降,显示了海黍子适宜较高光强的特性。叶绿素a、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在光照20μmol/m2·s下含量最高。褐藻多酚含量在光照200μmol/m2时比其余光照条件下增加明显。此特性对于从海黍子中提取褐藻多酚天然产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氮磷浓度对惠氏微囊藻和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研究对象,对比研究了氮(N)或磷(P)营养盐的相对限制对种群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11 d后,氮限制对惠氏微囊藻比生长速率、生物量、叶绿素浓度的最大抑制效应分别为2.25%、2.75%和40.01%;而对斜生栅藻的抑制效应分别为38.56%、58.64%和72.51%。磷限制对惠氏微囊藻比生长速率、生物量、叶绿素浓度的最大抑制效应分别为11.79%、10.94%和51.94%;对斜生栅藻的抑制效应分别为22.69%、49.62%和26.87%。氮磷营养盐起始浓度与2种微藻比生长速率、生物量之间多呈线性或指数型正相关关系。氮或磷单一营养盐处于富营养状态时,磷或氮营养盐浓度降低,惠氏微囊藻的生长仍能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而斜生栅藻的生长则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惠氏微囊藻对氮、磷限制的低敏感性是其获得种间竞争优势的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氮磷浓度对雨生红球藻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书秀  梁英  王虎 《淡水渔业》2012,42(1):15-19
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利用水样叶绿素荧光仪(Water-PAM)研究了2个单因子(不同氮浓度、不同磷浓度)对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叶绿素荧光参数(PSⅡ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效率ETR)、叶绿素相对含量及细胞密度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磷浓度对雨生红球藻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生长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雨生红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最适氮浓度为1760μmol/L;最适磷浓度为18.16μmol/L。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周期中,叶绿素相对含量均与细胞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王亚军  余新威  方力  刘其林  任斌  罗红宇 《水产学报》2017,41(10):1588-1598
为考察营养成分以及培养基础液再利用对一株微小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和产毒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研究了氮(NaNO_3)、磷(NaH_2PO_4)、微量元素(FeCl_3、Na2EDTA、CuSO_4、Na_2MoO_4、ZnSO_4、CoCl_2、MnCl_2)、维生素(Vitamin B12、Vitamin H、Vitamin B1)、碳(NaHCO_3)的不同含量以及海水(培养基础液)利用方式(不循环与循环利用)对微小亚历山大藻C4生长、毒素含量(μmol/L)与毒素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氮、磷浓度对C4藻的毒素总含量(μmol/L)有显著影响,其他因素影响均不显著;氮、磷、碳及微量元素的浓度对GTX1/4(GTX1+GTX4)在总毒素(GTX1+GTX2+GTX3+GTX4)中所占比例均影响显著,而维生素浓度和海水循环利用对GTX1/4所占比例影响均不明显。氮浓度在0~883μmol/L范围内,毒素含量与氮浓度呈正相关关系,氮浓度进一步增加,毒素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磷浓度在0~145.2μmol/L范围内增加,毒素含量先增后降,最终保持稳定的趋势。最佳的产毒条件为氮883μmol/L,磷18.15μmol/L,微量元素为f/2海水培养基中微量元素的0.5倍,碳不添加。  相似文献   

12.
孔石莼和角叉菜对硝酸氮、磷的吸收及其生化组成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 150L容器中添加氮、磷营养盐本实验研究了大型海藻孔石莼和角叉菜去除硝酸盐和磷酸盐营养盐的效果,以及营养盐硝酸盐浓度对大型藻类藻类生长及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浓度硝酸盐浓度(30mg/L;N30)下海藻生长速度速率低于低浓度硝酸盐浓度(10mg/L;N10)。2种硝酸盐浓度下,孔石莼的生长速率均明显著大于高于角叉菜。高硝酸盐浓度N30下2种海藻对硝酸盐态氮的平均去除率均显著高于低硝酸盐浓度N10下(P<0.05);低硝酸盐浓度N10下两种海藻对硝酸盐态氮的平均去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高硝酸盐浓度N30下角叉菜去除率显著高于孔石莼(P<0.05)。2种藻类对磷酸盐态磷的平均去除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孔石莼和角叉菜去除水中的硝酸盐和磷酸盐过程。,并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经10 d培养后添加氮、磷培养的2种海藻体内水分含量变化不大,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则有所增加。;并且高浓度硝酸盐N30培养海藻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略高于低浓度硝酸盐培养海藻。  相似文献   

13.
营养因子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赤潮异弯藻为材料,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磷、微量元素混合液和维生素混合液对赤潮异弯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对数期和稳定期,4种营养因子中对赤潮异弯藻生长影响的顺序为磷>维生素>氮≥微量元素;在衰亡期,营养因子中对赤潮异弯藻生长影响的顺序为氮>磷>维生素>微量元素。在对数期,氮、磷、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因子的最适浓度分别为880、18、10.55、0.32μmol/L;在稳定期和衰亡期,最适浓度分别为2640、108、21.1、0.96μmol/L。各营养因子在不同时期均对赤潮异弯藻的增殖具有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索了不同氮磷浓度对筒柱藻生长及其理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筒柱藻生长的适宜氮浓度和磷浓度分别为440 μM、9.08 μM,而在氮浓度为880μM或磷浓度为72.64 μM时,叶绿素含量、胞内蛋白、胞内多糖及胞外多糖的含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在水温7.0~19.5℃和盐度28.7~30.9的养殖环境下,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和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混养在1 m3水体中,研究在一定养殖空间内刺参-海黍子适宜的养殖容量和密度及其对水质的影响。仿刺参平均湿重(25.2±1.21)g;养殖密度,A1~A3组:600 g/m3,B4~B6组:400 g/m3,C7~C9组:200 g/m3。海黍子养殖密度,A1、B4、C7组:0 g/m3,A2、B5、C8组:1 000 g/m3,A3、B6、C9组:2 000g/m3。结果显示:(1)A1、B4组仿刺参的平均日增重率(Mdwg)和特定生长率(SGR)最小;C8和C9组仿刺参的Mdwg和SGR最大;A2组海黍子的SGR最大;C9组海黍子SGR最小;(2)A1、B4组NH4+-N、NO2--N、NO3--N和PO43--P含量较高;A3、B6、C9组各营养因子含量较低。研究表明:海黍子能吸收水体中的营养因子,其密度显著影响仿刺参的生长(P0.05)。本试验条件下,C8、C9组搭配比较合适,生态互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因子试验研究了氮、磷、铁、硅等营养对牟氏角毛藻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硅酸钠为硅源,其硅的最佳浓度为10mg/L;3种不同氮源中,硝酸钠培养牟氏角毛藻最佳,其氮的最佳浓度为30mg/L;2种磷源中,磷酸二氢钾培养牟氏角毛藻最佳,其磷的最佳浓度为0.5mg/L;在2种铁源中,柠檬酸铁培养牟氏角毛藻最佳,其铁的最佳浓度为0.2mg/L。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集荣成海区成熟海黍子(Sargassummutieum),利用维尼纶绳苗帘进行了海黍子育苗试验,对育苗过程中的幼孢子体收集、清洗、泼洒以及育苗过程中的水温控制、光照强度调节等进行了研究,经过1个多月的培养,海黍子幼孢子体幼苗长至约(3.8±0.5)mm,平均密度约(16±7)株/cm2。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葡萄糖(碳源)添加对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于2015年7月30日—8月6日用太湖梅梁湾水体进行了碳、氮、磷的营养盐添加试验。试验设置3个处理,每个处理均添加相同水平的氮、磷营养盐,而碳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 mg/L(对照组)、51 mg/L(低碳组)和102 mg/L(高碳组)。结果显示,对照组与低碳组的叶绿素a(Chl-a)均显著高于高碳组(P0.05),3个处理间总悬浮颗粒物(TSS)质量浓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整体上,第1~8天和第6~8天,高碳组的硝酸盐氮(NO_3~--N)、活性磷(SRP)质量浓度的降低速率均是最高的,低碳组次之,对照组最慢(P0.05)。研究表明,葡萄糖添加控制了浮游植物生长,促进了水体中无机氮、磷质量浓度降低;但在添加葡萄糖的处理中,无机氮、磷质量浓度降低速度的加快并没有得到更高的浮游植物浓度。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分别测定了不同无机氮浓度(50、100、200、400和800 μmol/L)、不同无机磷浓度(2.5、5、10、20、40和80 μmol/L)和不同氨氮(NH4+-N)、硝酸盐氮(NO3–-N)浓度比(0/100、25/75、50/50、75/25和100/0)培养条件下,琼枝(Betaphycus gelatinae)生长及色素含量的变化,评估适合其生长的营养盐条件。结果显示,适合琼枝生长的无机氮浓度为0~200 μmol/L,无机磷浓度为2.5~ 10 μmol/L,NH4+-N/NO3–-N浓度比为25/75。在适宜的营养盐条件范围内,琼枝生长状态较好,具有较高的增重率;而当无机氮浓度超过200 μmol/L、无机磷浓度超过10 μmol/L或NH4+-N/NO3–-N浓度比高于50/50时,培养初期,琼枝生长缓慢,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但培养时间过长,不利于琼枝正常生长,引起藻体白烂严重、增重率急剧下降。本研究表明,琼枝适合在低营养盐环境下生长,结果可为琼枝规模化增殖栽培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裙带菜育苗期,需添加氮、磷肥,也需要部分铁肥。本文通过试验,找出最佳用量:氮、磷浓度比为2:0.2~4:0.4ppm。铁对幼藻有促进生长、延缓和减轻发病的作用。幼藻需铁量随藻体的增长而加大,小于8列细胞的幼藻,铁浓度以0.1ppm 为佳,体长1厘米以上的,铁量在1ppm 时生长最快。在培养海水中,加入适量海泥浸出液,对幼藻病烂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