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茎秆。7月下旬开始发病,最初茎秆上生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成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状的菌核。病株常枯死呈白色,故又叫死秧子病、白绢病。向日葵等作物的菌核病与大豆菌核病是由同一种病菌侵染引起的。该病以混杂在种子里的菌核和茎秆内的菌核越冬,第二年萌发菌丝侵染,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两年。向日葵茬、重茬,低洼地、密度大长势繁茂的大豆发病重;7月底至8月降雨多的年份发病重。  相似文献   

2.
大白菜软腐病俗称"翻蔸",是云南省大白菜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对大白菜的产量影响极大,发病严重时可造成大面积绝收.  相似文献   

3.
大豆菌核病属于子囊菌亚门。最初茎秆上生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长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一样的菌核,病株常枯死呈白色。该种病害可以通过轮作或喷洒农药等方式防治。  相似文献   

4.
程蕾 《农家科技》2007,(1):15-15
<正>1.油菜菌核病。①为害与发生特点。油菜菌核病又名油菜菌核软腐病,主要危害油菜的茎、叶、花和菜荚,以茎秆受害损失最大。油菜在开花结荚时,常常一株一株发病枯死,剥开下部茎秆,里面有许多像老鼠屎一样的菌核。苗期发病,先从幼苗的基部发生软腐,以后扩展到全苗,叶片变青灰色似烫伤状腐烂,常常引起成团枯死或整窝枯死;成株  相似文献   

5.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在种植到七月下旬之后易发作的真菌病害。危害的真菌核盘菌,属于子囊菌亚门。最初茎秆上生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长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黑色颗粒。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一样的菌核,病株常枯死呈白色。该种病害可以通过轮作或喷洒农药等方式防治。  相似文献   

6.
正油菜菌核病又称菌核软腐病,俗称白杆、空杆、麻杆、烂杆、霉蔸等,是由油菜菌核病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永修县发生普遍,危害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质量,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高达80%以上。病株不仅会造成减产(一般减产10%~70%),还会影响油菜籽的品质,进而影响到油的品质。1.发病规律油菜菌核病病菌以鼠屎状的菌核混在土壤中或附着在采种株上、混杂在种子间和病株残体中越夏、越冬。当年  相似文献   

7.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们对全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特点做了调查分析,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果桑菌核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桑菌核病是果桑最主要的病害,主要为害桑葚.桑树菌核病是肥大性菌核病、缩小性菌核病、小粒性菌核病的统称,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菌.菌核随桑葚落地,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盘内子实体上生子囊释放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到雌花上,菌丝侵入子房内形成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相似文献   

10.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们对全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特点做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  相似文献   

12.
水稻菌核秆腐病包括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褐色菌核病、球状菌核病.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在我省最近几年时有发生. 1发病症状 1.1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侵害稻株,茎秆腔内充满灰白色菌丝和黑褐色小菌核.  相似文献   

13.
正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们对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特点做了调查分析。1危害症状危害症状大豆菌核病危害植株地上部,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以成株花期发生受害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正黄瓜菌核病是保护地栽培中常见的一种重要病害,多在春季至秋季发生,该病主要危害黄瓜果实和蔓叶。病害严重时产量损失较大。笔者总结了黄瓜菌核病的病因以及流行情况,结合冀中南温室栽培防治经验归纳如下,供广大种植户参考。一、黄瓜菌核病的病因以及流行情况黄瓜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真菌核盘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余组织内及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菌核一般可存活两年左右。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  相似文献   

15.
<正>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们对全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特点做了调查分析。1、危害症状危害症状大豆菌核病危害植株地上部,在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以  相似文献   

16.
<正>大豆菌核病是大豆作物上常见病害之一,主要造成茎秆腐烂,病变部位苍白色,茎杆内中空并有黑色菌核,易折断,结荚少或不结荚。一般减产30%以上,这两年,大豆菌核病有逐年加重发生趋势。田间菌核数和环境因素是该病发生轻重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控制大豆菌核病的发生,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我们对全区大豆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特点做了调查分析。一、危害症状危害症状大豆菌核病危害植株地上部,在苗期、成株期均可  相似文献   

17.
菌核病亦称霉蔸、白秆、烂秆,是保护地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其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已成为保护地油菜优质高效生产中的严重障碍。其无公害防治技术要点如下:1.浸种先挑选出混在菜种内的大粒菌核,再用30%的氯化钠(食盐)或硫酸铵水溶液选种:将菜种投入,经搅拌后反复捞出浮在溶液面  相似文献   

18.
桑椹菌核病是目前危害桑椹的主要真菌性病害,在广州地区桑园一直都有发生,由多年前主要发生的肥大性菌核病变成小粒性菌核病,其菌核表面为大量的分生孢子和一些分生孢子梗,里面为相互交叉致密的菌丝,培养后的菌核周围形成一层白色半透明的菌圈。使用真菌通用引物,由桑椹菌核病病果的菌核DNA扩增ITS,测序后进行NucleotideBLAST和进化分析,发现其与4种桑椹菌核病病原菌中的肉阜状杯盘菌(Ciboria carunculoides)序列相似度最高、亲缘关系最近,确认该小粒性桑椹菌核病病原为肉阜状杯盘菌。  相似文献   

19.
江西水稻菌核秆腐病发生的生态因子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菌核秆腐病是世界产稻国的一种普遍性病害,在我国南方稻区广泛发生。它包括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褐色菌核病、灰色菌核病和赤色菌核病等。通常以前面二种病分布最为普遍。 我省各县均有稻菌核秆腐病发生,但尚未有过系统研究报道。迄今我省稻田栽培制度发生一系列变革:三熟制出现,复种指数增加;肥料水准逐年提高,以合成氨、氮为主的化肥大量施用;品种的变换以及近年来杂优良种的大面积推广。在这高产栽培的条件下,水稻菌  相似文献   

20.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寿永 《农技服务》2014,31(7):120-120
<正>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除用作榨取食用油和饲料外,在医药、食品和T业原料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用途。油菜菌核病又称茎腐病,俗称白秆、空秆、霉蔸等,是我同油菜第一大病害,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时可达80%以上~([1])。该病一旦发生,常会连年发病,严重影响油菜产质量,病情严重时可使油菜减产30%~([2])。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参考,笔者现就油菜菌核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