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扬中市补充耕地现状出发,分析存在的问题,总结补充耕地评定方法,并从管理与技术2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提高补充耕地质量,分析了如东县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结合本县实际提出了相关建议与对策,为确保耕地占用面积和产能的双平衡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补充耕地质量评定的主要做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浙江省人多地少,“七山一水二分田”的省情决定了耕地后备资源十分匮乏。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地范围不断扩大,非农建设用地占用了大量的粮田和熟地,而新增的土地大多是围垦海涂和山地丘陵,更加决定了保护耕地数量和质量的极其重要性。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是准确衡量耕地质量,强化耕地质量监管,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技术手段。浙江省从2011年起组织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推动耕地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补贴项目的实施,探索提升瓜州县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技术,有利于全面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5.
6.
在土地项目的开发中,占补平衡是《土地管理法》所要求的必须达到的重要制度。在规范占补平衡的过程中,要从补充耕地的质量入手,依照法规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做好易地补充耕地。要认识到,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的第一要素是做到先补后占;以等级折算的方法保证耕地数量与质量。要科学地建立耕地数量与质量的平衡,切实做好土地督察工作,实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7.
8.
9.
耕地是农业的基础,全面提高耕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取决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然而,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耕地数量的减少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且减少的耕地多数处于地力条件较好的城郊或川水地区。因此,在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确保占补平衡的同时,强化对耕地质量的保护和建设是促进我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0.
摘要:按照技术规范要求,通过对近几年新昌县120个补充耕地项目的质量评价,分析了当地补充耕地主要存在的问题,如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较低,土壤酸化,新补充耕地多位于山地、丘陵,坡度高等。同时,提出提升措施,提倡施用有机肥,鼓励种植绿肥作物;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引导农户平衡施肥;重视土壤酸化防治;新增项目要科学选址,认真施工;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等新型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对不同工矿区耕地受损类型及影响的总结分析,综合考虑农用地分等指标,筛选形成涵盖作物立地条件、水肥气调节、供应肥力、预警安全、保障生产、外部环境方向的耕地受损特征因素体系,并进行变化情况模拟。采用压力-状态-响应(PSR)分析框架,总结提炼工矿区受损耕地存在的质量提升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工矿区受损耕地质量的具体技术和方法。构建了包括表土利用技术、土体重构技术、水体修复技术、农地保育技术及土地整治工程技术5项集成技术在内的工矿区耕地质量提升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探索河南省2个典型区耕地质量及其评价因素与农田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的关系,揭示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对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影响程度和机理,采用相关分析和情景模拟法,分析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与农田生态系统碳存储能力的相关性大小,以及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改变后引起的农田固碳能力变化幅度。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生态系统总体表现为碳汇。两区耕地碳存储能力与耕地质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豫东平原区耕地质量改变会引起其固碳能力更大幅度的改变;豫东平原区和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耕地质量等别分别为7.91、8.96等时,耕地碳吸收和碳排放达到平衡,等别优于平衡点时,耕地碳吸收量大于碳排放量,表现为碳汇,反之为碳源。两区多个耕地质量评价因素与农田固碳能力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多个与农田固碳能力显著相关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对耕地质量及其固碳能力均有较大影响,具体指标及影响程度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显著差别;通过情景模拟对豫东平原区耕地质量和固碳能力影响显著的指标,依次为反映作物产量水平的利用系数、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而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则依次为灌溉保证率、利用系数、地形坡度。因此,可以通过采取耕地质量建设措施实现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共同提升,燕山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耕地质量建设工程的重点方向应依次为农田灌溉工程、作物产量提升工程、土地平整工程;豫东平原区则依次为作物产量提升工程、农田灌溉工程、农田排水工程。对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实现碳中和途径进行有益探索,进而为碳中和背景下农田建设工作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开展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对于保障耕地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分析了太和县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太和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及对策措施,以期为太和县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分析了高台县保护与提升耕地质量的主要做法,总结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强化人才支撑,构建高效队伍;加大支持力度,提升耕地质量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农业部门对耕地质量建设工作非常重视,积极探索并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培肥地力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耕地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改善。但是广大农民为了追求高产,重用地、轻养地、盲目施肥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耕地的"瘦"与"硬"问题,已经成为限制我县粮食总产进一步提高的重要因素。今后要想继续保稳产、创高产,就必须在提升耕地质量上狠下功夫,并且要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补充耕地质量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浙江省以耕地质量评定为切入点,开展补充耕地特别是补建标准农田的质量建设管理工作的做法及经验,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结合桓仁县近25年的土壤有机质分布及变化情况,对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了通过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升效果,并探索其他提高桓仁县土壤肥力的方法,以保证桓仁县种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